-
1 # 南燭君
-
2 # 風荷清圓
個人經驗:
一、先過字詞關
眾所周知,只有理解記憶才能記得又快又準又好(小孩子除外)所以要背長篇古詩文,先要過了字詞關,即弄懂文意。個人經驗是將重點字詞句意搬入文字中。這樣誦讀的次數越多,理解得也就越透徹,越容易背會。
二、分層
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給長的詩或文分層次,這樣“化整為零”的話,長詩就變成了幾首短詩,長文就變成了幾篇短文。由短而長更容易拿下。個人經驗是不必糾結分層是否準確,它只是輔助背誦的手段,自己覺得合理即可。
三、設身處地
設身處地就是要想象這長詩或文是你寫的,這有利於捋清文字的邏輯思路,即先寫什麼,再寫什麼,後又寫了什麼。如此背起來內容先後明確不易竄文。個人經驗是設身處地時最好能將文字在頭腦中轉換成形象的畫面,這樣記憶得更牢靠。
四、首詞記憶
背誦古詩文時,我們都有這樣的背誦經歷:想不起來時,別人一提上句,我們就能接下句了。個人經驗是背長古詩時錄下上句的首詞輔助記憶;古文中亦多用整句,所以背長古文時也是可以用這個方法的。
-
3 # 潘先森說
傳統的辦法很簡單——口耳相傳
背誦詩歌文章,傳統的辦法很簡單,先由大人(家長或老師)多朗讀幾次,小孩聽熟了,就一字一句的跟著念。一首短詩,小孩一般聽上一二十篇,就可以依樣葫蘆,這個簡單方法,叫作「念口簧」。幾十句的長詩,要分開幾段來教,然後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的加上去,直到小孩全部記熟為止。以上講的,是傳統讓未識認字的小孩學背書的辦法。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口耳相傳四個字。
現代教育的辦法,跟古人有些差別現代教育的辦法,跟古人有些差別,有可能要小孩先學認字,再學背書,又或者認字背書一起抓,變成口耳之外,還要加上眼睛的參與。當代幼兒教育,有可能選了寫得不夠好的白話文來給小孩背誦,這方面就不及舊時代只挑選經典詩文,來得那麼直接有效。
如果幼兒院、小學的老師要求上學的娃娃背書,家長有些時候要配合在家裡督促,那就依著書本辦事就可以。如果是家長決定給子女多背誦課外的詩歌文章,那就以傳統詩歌為首選,因為有韻律而比較容易入手。例如三言童謠、五言詩、七言詩等等。年青家長要注意的是每個人天賦資質不同,要一面教子女、一面觀察他們的能力,然後調節進度。如果小孩吸收快,背得輕鬆,不妨多給材料;但是見到小孩有點吃力,就不可以急於求功,畢竟這是額外的學習負擔。
當中的分寸要拿得比較準確和合適,不要妄顧小孩的能力而給予超過他們當下能力的課業,以免打擊他們學習興趣和熱誠。必須明白世上有些人少年早達,也有些人大器晚成。更不可出言埋怨小孩笨,畢竟小孩若是真的比同學笨,也是父母的遺傳所致呀!
[潘國森],已刊行單行本30餘本,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研究者,精通金學,認為傳統文化對現代人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指導作用。
回覆列表
1.首先要自己對古文古詩感興趣,如果不感興趣,背來背去也不能長久記憶的,而且背不出來很痛苦。《周易》有言:“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做事之前要有準備,如果連對古詩文的興趣準備都沒有,還不如捨棄,偽文青是不好做的。
2.學會了解文章大概的內容,大致意思,這樣有助於記憶。
3.其實不贊同全文背誦,學習古詩文可以挑選一些自己認為經典的段落或者句子背誦。古文也會有很多廢話的,並不是所有的都是精華。學會擇善而從,根據自己需要挑選一些文采、意境、思想好的句子。剩下的只要通讀幾遍,知道大致內容就行了,多背毫無意義。
4.睡前和清晨是最適合記憶的,尤其睡前,背一段文字之後大腦會更加深刻。
5.要帶入自己的思考,背誦的時候發現和自己的觀念有衝突的內容,就要反覆揣摩,這樣才會有提高,死讀書不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