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畫都有六行,每一行叫一爻。每一爻沒有名稱說起來也很不便。所以大概到了漢朝人編《易傳》時,就根據每一爻的位置、性質,安上個‘初九’、‘六四’之類的稱呼 依照自下而上的順序,凡陽爻,其爻題各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尚九”;凡陰爻,其爻題則各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尚六”。例如,《豐》之諸爻自下而上依次是陽、陰、陽、陽、陰、陰,帛《易》中,該卦諸爻的爻題即各為“初九”、“六二”、“九三”、“九四”、“六五”、“尚六”。 上述數字式爻題與《繫辭上傳》所稱述的“大衍筮法”緊密相關,前者即導源於後者。依“大衍筮法”行佔,可得九、八、七、六四種數,陽爻即由九、七轉換而來,陰爻則由六、八轉換而來。由九、六所轉換而來的爻符示勢極而動,由七、八所轉換而來的爻則符示勢未至極而不變。因乎動變,方有新情勢發生,方有相對於人的吉凶休咎局面出現,因而,以九、六作爻題的六十四卦諸爻之辭所開示的一切,乃是相應於發生動變的情勢的。是以《乾》末附“用九”之辭,《坤》末附“用六”之辭。 朱子在《周易本義》中亦言:“‘用九’,言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蓋諸卦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純陽而居首,故於此發之。”(第32頁)“‘用六’,言凡得(一本‘得’前有‘筮’字)陰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純陰而居首,故發之。”(第33頁) 以上均摘錄自: 王新春:哲學視域中戰國楚竹書《周易》的文獻價值(哲學線上網) 六爻自下向上分別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尚爻。由陰陽組成,陽用九表示,陰用六表示 參考資料:
http://philo.ruc.edu.cn/pol04/Article/chinese/c_ancient/200509/2015.html
《周易》古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畫都有六行,每一行叫一爻。每一爻沒有名稱說起來也很不便。所以大概到了漢朝人編《易傳》時,就根據每一爻的位置、性質,安上個‘初九’、‘六四’之類的稱呼 依照自下而上的順序,凡陽爻,其爻題各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尚九”;凡陰爻,其爻題則各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尚六”。例如,《豐》之諸爻自下而上依次是陽、陰、陽、陽、陰、陰,帛《易》中,該卦諸爻的爻題即各為“初九”、“六二”、“九三”、“九四”、“六五”、“尚六”。 上述數字式爻題與《繫辭上傳》所稱述的“大衍筮法”緊密相關,前者即導源於後者。依“大衍筮法”行佔,可得九、八、七、六四種數,陽爻即由九、七轉換而來,陰爻則由六、八轉換而來。由九、六所轉換而來的爻符示勢極而動,由七、八所轉換而來的爻則符示勢未至極而不變。因乎動變,方有新情勢發生,方有相對於人的吉凶休咎局面出現,因而,以九、六作爻題的六十四卦諸爻之辭所開示的一切,乃是相應於發生動變的情勢的。是以《乾》末附“用九”之辭,《坤》末附“用六”之辭。 朱子在《周易本義》中亦言:“‘用九’,言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蓋諸卦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純陽而居首,故於此發之。”(第32頁)“‘用六’,言凡得(一本‘得’前有‘筮’字)陰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純陰而居首,故發之。”(第33頁) 以上均摘錄自: 王新春:哲學視域中戰國楚竹書《周易》的文獻價值(哲學線上網) 六爻自下向上分別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尚爻。由陰陽組成,陽用九表示,陰用六表示 參考資料:
http://philo.ruc.edu.cn/pol04/Article/chinese/c_ancient/200509/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