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凡塵新雨
-
2 # 不過是某人而已
乾隆皇帝崩於1799年2月,
華盛頓總統死於1799年12月。
雖然是同一年,但是給人的感覺總是一個是古代人一個是現代人。
還有就是科普一下中國現代史開端是1840年6月鴉片戰爭,勿忘國恥,牢記歷史,居安思危,警鐘長鳴!打卡許州,筆誅可馨。
-
3 # 金城忽律
當然是大清帝國的乾隆皇帝和美帝的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了。
1.二人都是同一年(1799年)死的。
2.二人都不想和英國的喬治國王混在一起。華盛頓費了好大勁從大英帝國脫離出來;乾隆更屌,給大英帝國國王下了一道聖旨,表示對英國不感興趣。
3.乾隆和華盛頓之間隔著一個賺差價的中間商。沒錯,他就是英王喬治。喬治派小弟們從乾隆那兒進口大量的茶葉,然後高價賣給華盛頓的鄉親們。華盛頓的鄉親們不想做冤大頭,就揭竿而起,獨立建國了,然後直接跑到乾隆那兒進貨去了。從此,乾隆和華盛頓之間再也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了。
-
4 # 口袋歷史聽堂
張學良和周杰倫
張學良曾在收音機裡聽到過周杰倫的歌,並且也清楚地知道北京申奧成功,只能沒能熬到08年奧運會開幕。
是的,你沒聽錯,就是張學良,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兒子,把少帥和周董放在一起,是不是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咋一看,這倆人好像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
我們從小聽周杰倫的歌曲長大,很熟悉很親近,但對於活在歷史書裡的張學良,總感覺是上上個世紀的人物,但事實是,他們兩位確實有交集,張學良活到一百歲才去世,從19世紀初活到20世紀初,跨越了整整兩個世紀,而周董出道和北京申奧,那都是2000年的事。
西安事變過後,張學良就被軟禁起來,直到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執政後,才得以恢復自由身,1995年離開臺灣,僑居美國,於2001逝世,享年101歲。
-
5 # 舊時茅店溪橋見
張學良躺在戒毒所的椅子上打針,他的大夫就告訴他,每天早晨有一個外國女人打電話問他身體怎麼樣?
這個外國女人名叫艾達,墨索里尼女兒。張學良的祕密情人。
一位是中國東北少公子,一位是法西斯頭目的女兒。看似毫不相關,可是卻心心相惜。
-
6 # 邵哥說
我舉個例子:楊振寧和愛因斯坦兩人有交集,而且還是鄰居!楊振寧一家人與愛因斯坦有過合影。。其次楊振寧和杜律名,楊振寧是杜律名的女婿。
-
7 # 遇見花要開
著名的蝴蝶效應就差不多能將兩個毫不相關的歷史人物聯絡在一起。
下面介紹一個小人物救國的故事。
弦高犒秦師
弦高,為春秋時鄭國商人。公元前627年,弦高與奚施去成周經商,經過滑國,半路遇到襲擊鄭國的秦軍。於是他冒充鄭國的使者,以四張皮革和十二頭牛犒勞秦軍,暗示秦軍鄭國已預知秦軍來襲。
同時,他又急忙派人回鄭國稟告。秦帥孟明視以為鄭國已有準備,於是領兵順手滅掉滑國後返回,從而使鄭國避免了亡國。鄭穆公想要獎賞弦高救國的行為,弦高辭而不受。
原本在生活中,作為國君的鄭穆公和絃高是很難有交際的可能的。同樣,秦國的統帥和軍隊也不是弦高能隨時接觸到的。
但一次小小的意外,作為商人的弦高不僅救了鄭國,還與鄭國國君和秦國軍隊統帥聯絡在一起,當真是意外之外。因為影響很大,又基本屬於蝴蝶效應。
-
8 # 李晨的紫色
唐朝李世民。元朝成吉思汗。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全世界都應該知道他們是什麼關係了。雖然歷史書總是亂編寫離奇之事。比如說李世民奪父位。兄弟自相殘殺等等。障眼法真多。起伏興裒。改朝換代。引人入勝。
-
9 # 日生談歷史
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原籍浙江紹興。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
你品,你細品。
1939年10月19日,在紀念魯迅二週年的大會上,周恩來曾說:“在血緣上,我或許是魯迅先生的本家,因為都生在紹興城的周家。”
周總理與魯迅照片
到了建國初期,周總理曾專門委託友人調查他與魯迅的關係,結果確認為兩人系同系同宗,不過關係有點疏遠,按照輩分魯迅長一輩。所以所以,1952年的時候,魯迅妻子許廣平到周總理家做客的時候,周總理認真的說“我應該叫你叔母呢”。
再說一下,他們都是北宋大理學家周敦頤的後人,周恩來是紹興周氏21世孫,魯迅是20世孫。
-
10 # 飛鳳翔宇
1、紀昀和劉墉
紀昀和劉墉有著不解之緣。
劉墉父親劉統勳是紀昀參加鄉試的主考官,對紀昀有知遇之恩。
紀昀被髮配的案件是劉統勳負責。
舉薦紀昀擔任四庫館總纂官的是劉統勳。
劉墉,劉統勳長子。和珅專權數十年,內外諸臣,無不趨走,唯劉墉、紀昀等為數不多幾個大臣始終不曾依附。二人一個善文,一個工書,都愛收藏硯臺,有時相互贈送有時相互攘奪,彼此都不為意,並以之為笑談。
2、文強與毛澤東
文強:黃埔四期,林彪同班同學,經周恩來介紹加入共產黨。在紅軍隊伍幾年後,一次被錯誤打成右派,一氣之下鐵了心跟戴笠,他是毛澤東的表弟。
3、胡宗南與廖仲愷
胡宗南報黃埔時因個子太低被拒,在報名處門口大哭,廖仲愷路過的時候看見有個學生在哭,廖仲愷詢問怎麼回事,說難道個子低就不革命了?我個子比你還低。
於是親自給他寫推薦信,後胡宗南入學。
4、王陵基與蔣介石
王陵基,四川軍閥,抗戰時期第九戰區30集團軍總司令,在湖南參加長沙會戰,一直是薛嶽的部下。早年在北洋時期,已經是個市長,蔣介石在上海還是個混混,他曾經在上海碰到蔣介石,曾經扇過他耳光。四川解放時,共產黨抓捕的最高級別國軍將領——上將。
-
11 # 見青山嫵媚丶
看起來毫不相關,實際上卻有過聯絡的兩個歷史人物,我想最典型的一對就是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
秦始皇嬴政,橫掃六合,結束了持續四百多年的諸侯亂戰,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
漢高祖劉邦,則是推翻了秦朝政權,在楚漢爭霸中擊敗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兩位開國皇帝的功績自然無需多說,但誰能想到這兩位開啟不同朝代的皇帝,居然是同時期的人物,而且嬴政只比劉邦大三歲。
據史書記載,嬴政出生於公元前259年,劉邦出生於公元前256年,那差三歲的兩人為什麼會讓人感覺像不同時代的人呢?
成名時間問題秦始皇嬴政13歲就繼承了秦國的國君之位,在20歲左右就開始著手除掉掌控朝政的呂不韋等人。公元前221年,還不到40歲的嬴政就已經前後滅掉了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秦朝。
而劉邦在40歲的時候,還僅是沛縣一個碌碌無為的泗水亭長。在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始皇死後一年,劉邦正式起義,直到公元前202年,54歲的劉邦才登基稱帝。
一個13歲成為君王,一個54歲才登基稱帝,如此大的成名時間差,讓人覺得這兩位不是同時代的人。
那這兩位有什麼聯絡呢?
大丈夫當如是也單從“人”這方面來說,嬴政和劉邦是見過面的。
劉邦在秦都咸陽服徭役時見到秦始皇出遊,發出了:“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嘆。
劉邦識得嬴政,至於嬴政識不識得劉邦就不太清楚了,值得一提,項羽見到嬴政所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之”。
漢承秦制從“制度”方面來看,嬴政和劉邦也有交集。
秦始皇嬴政統一之後,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廣郡縣制,強調皇權至上。
漢高祖劉邦在統一後,延續秦朝的官制,也實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一邊實行郡縣制,一邊實行分封。
不同的是漢朝“用秦制而不用秦政”,秦政是急政,是暴政,漢初反其道而行之,是休養生息、黃老無為。正因為漢初的政略得當,所以漢朝的統治才越來越穩固。
除去典型的兩位,還有最貼合我們現代的一位歷史人物——張學良。
張學良出生於1901年6月3日,卒於2001年10月14日,參加過抗戰,發動過促使中共統一戰線的西安事變。
但誰能想到,在民國時期攪動風雲的張學良,喝過可樂,吃過肯德基,還聽過周杰倫的歌。
周杰倫正式出道是在2000年,張學良是2001年去世,如果張學良經常聽華語電臺,很有可能聽到周杰倫第二張專輯中的《上海一九四三》。
在2001年之前出生的朋友,也和書中經常看到的歷史人物張學良,共同生活過幾年,甚至幾十年。
-
12 # 歷史吐槽機
譚嗣同的勝利——流星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上,一個書生仰天高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中華近代救國的第一滴血染紅了刑場黃沙,也染紅了未來幾十年的探索之路。
其實譚嗣同臨刑前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當劊子手舉刀時他稱大呼過“吾有一言”!只是對維新派恨之入骨的監斬官剛毅不等他把話說完就下令動手,譚嗣同臨終真正想說的話就不可能有人知道了。
譚嗣同的勝利——鬆坡1897年,譚嗣同協助湖南巡撫陳寶箴建立了時務學堂,雖然沒親自擔任教師,但也對學堂教學工作頗為上心。期間他和梁啟超共同發現了一個天賦極高的少年,這個只有15歲的裁縫之子是學堂最小的孩子,也是最聰明的。
譚嗣同和梁啟超對孩子悉心教導,務求讓他明白救國救民的道理,孩子對老師也感情深厚,進步奇快。一年後,這個孩子考入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大前身),又赴日苦學軍事知識,學成歸國數年後蔡鍔之名天下皆知。
回國後不久,蔡鍔就在雲南創辦講武堂,意圖為國家培養更多軍事人才。1909年一個23歲的青年徒步跋涉三個月從四川走進講武堂,蔡鍔在他身上看不到自己少年聰慧的影子,卻看到一股堅韌的毅力。
譚嗣同的勝利——板倉同樣是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巨浪,面對分崩離析的天下,譚嗣同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真的亡國,我們該怎麼辦?次年春天他組建了南學會,試圖在最壞的時候為中華留住半壁江山。
彼時一個嶽麓書院的學生加入進來,這個出身長沙縣清泰鄉板倉衝的學生見到譚嗣同驚為天人,從此時時向其請教。雖然譚嗣同僅長他六歲,還是執意以弟子自居,全然不顧那年他兒子都出生了。
蔡鍔栽培的那個青年名字叫朱德,楊昌濟最鍾愛的學生不難猜測,譚嗣同這兩個再傳弟子做過什麼應該不用多說,他們改變了中國。
掩上書卷吐槽機有時候會想,譚嗣同贏了嗎?我很難說贏了,短短33年的生命太過潦草,他所有的夢想幾乎都停留在開始階段。
但譚嗣同徹底輸了嗎?他留下那顆種子如今確實長成參天大樹,恍惚中我似乎明白了他為什麼不肯逃走,菜市口那腔滾燙的鮮血,城頭那顆冰冷的人頭,都是他留下的火種,最終徹底吞沒了那個腐朽的時代。扯淡完畢。
-
13 # 福垊
慶父是魯桓公的二子,魯桓公的夫人是文姜,文姜的哥哥是齊襄公。齊襄公是因為和妹妹文姜亂倫才殺死魯桓公的。齊襄公雖然這事搞得很昏頭,但還是做一件大事,那就是滅紀國,報了九世之仇。而慶父之死,正是其弟季友的功勞,季友逼著齊襄公的弟弟齊桓公殺死慶父的嫂子哀姜,哀姜正是齊襄公的女兒,也算報了二世之仇。
在春秋時期西方是秦晉之好,東方是齊魯之好。魯桓公的夫人文姜生子魯莊公,就是《曹劌論戰》裡的那個魯莊公。魯桓公的二子是慶父、三子是叔牙(不是鮑叔牙)、四子季友。季友是魯莊公的鐵桿,叔牙是慶父的同盟。對於魯莊公的繼位,慶父是不滿的,因為他們的父親魯桓公死在齊國,而且魯莊公的母親文姜則躲在齊國,遙控指揮魯莊公。慶父很不滿,也很跋扈,拉攏叔牙,勾引魯莊公的夫人哀姜,把持魯國。魯莊公病危時,因為他和哀姜沒有兒子,也就是沒嫡子,只能在庶子裡選擇。慶父卻加入了奪嫡之列,他有叔牙和哀姜的支援,但季友卻支援立魯莊公的庶子公子般。
季友成為相國,表示殺死了兩個哥哥,為社稷不會私利,請求魯僖公賜予他們的兒子封地。魯僖公把成邑賜慶父的兒子公孫敖,公孫敖感激魯僖公,跟慶父做了切割改為孟孫氏,簡稱孟氏。
從慶父下傳13代就是孟軻,也就是亞聖孟子。孟子和慶父,看起來毫無關聯,可誰能知道,孟子竟然是慶父的後裔呢?慶父這一生努力想成為國君,可最終落了這樣一個可悲的下場。孟子一想對君主沒有好感,不知道是不是跟他祖先的處境也有一定的關係呢?
-
14 # 路遙非遠
魯迅、周恩來
在1938年魯迅逝世大會上,周恩來說自己和魯迅可能有宗親關係:“……同時在血統上我也或許是魯迅先生的本家,因為都是出生在紹興城的周家。”
建國初期,周恩來總理專門委託友人調查自己和魯迅先生的關係,結果確認兩人系同系同宗,同為周澳的後代,各自的祖先周完、周德一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按照輩分魯迅比周恩來長一輩。
1952年,魯迅妻子許廣平到周總理家做客的時候,周總理認真的說:“我應該叫你叔母呢”。1969年總理拜訪魯迅三弟周建人,親切稱呼其為建老,並說應該叫建老叔叔。
朱自清、朱安魯迅原配夫人朱安和朱自清是遠親。《朱自清日記》1936年9月26日載:“訪魯迅太太,借二十元,為吉人婚事也。
金庸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
蔣復璁:臺灣中央圖書館終身名譽館長,擔任八屆原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
金庸的堂哥是穆旦。
穆旦:原名查良錚,九葉派代表詩人、著名翻譯家
金庸的表姐是蔣英,表姐夫是錢學森。
蔣英:蔣百里之女,錢學森夫人,著名歌唱家。
金庸的表侄是陳從周。
洪晃洪晃,中國互動媒體集團的CEO,《世界都市iLOOK》雜誌主編兼出版人,也是陳凱歌的前妻。
洪晃的繼父,章含之第二個丈夫,是喬冠華。
喬冠華,曾任外交部長。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時,喬冠華開懷大笑的瞬間被拍攝下來,命名為《喬的大笑》,還獲得了普利策新聞攝影大獎。
照片中章士釗夫婦身後的是章含之,小女孩是洪晃。
章士釗與毛澤東
張宗昌中國民國時期著名詩人、奉系軍閥將領、“狗肉將軍”張宗昌的妻子(之一,五姨太)安淑義。
是中韓朝三國的英雄、伊藤博文刺殺者、北韓義士安重根的侄女。
朱元璋、朱鎔基朱鎔基祖籍湖南長沙,世居長沙安沙鄉棠坡,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後裔,屬於朱元璋第十八個兒子岷莊王朱楩這一支,朱鎔基是岷藩十七世孫。
當年,朱元璋有24房子孫。考慮到隨著子孫繁衍,名字可能會重複,朱元璋為24個兒子的後代世系,各擬定了20個字,每個字為一世。
朱鎔基名字中的“鎔”字,他父親朱寬澍的“寬”字,他祖父朱訪緒的“訪”字,都是朱元璋在600年前親自為他們取好的。
杜甫、杜牧、李賀杜甫出身於京兆杜氏,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而杜甫與唐代另一詩人“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
杜預是時至今日,中國唯一一位能同時進文廟和武廟配享的歷史人物,他的妻子是晉太祖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
從血緣上論,杜甫是杜預的十三世孫,杜牧是杜預的十六世孫。杜甫可以看做杜牧的曾祖父,不過是一個家族的兩支。
另外,杜甫和李賀的父親李晉肅是遠房表兄弟,李賀是杜甫的表侄。
錢學森、錢鏐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是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錢鏐,就是因思念王妃,而寫下“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詩人。
白居易、紫式部日本平安時代,被稱為“日本小說鼻祖”、著有《源氏物語》的紫式部,是集顏值與才華於一身的“女神級”人物。但這位女神的心裡,卻長期裝著一箇中國男人:白居易。
《源氏物語》裡有許多和白居易有關的片段:小說中的“桐壺帝”在向心上人表達愛意時,就碎碎念著白居易《長恨歌》裡的名句。“源氏公子”在遭遇流放厄運時,也反覆吟誦著白居易的“兩千裡外故人心”,不知不覺淚如雨下……
在整部《源氏物語》裡,這類“順手”就引用白居易詩篇的橋段,竟有154處之多。可見在紫式部的心中,白居易的身影“扎”得有多深。
不愧是號稱“紅透日本數百年”的詩人啊。
但這篇遺囑,卻將當時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氣得不輕。原來沙俄十八世紀的歷史,基本就是拉幫結派不斷,血腥政變不停。而女皇不僅登基方式並不光彩,身邊還圍繞著一群“寵臣”。這篇遺囑可謂是將女皇的臉打得啪啪響。
於是,發表“雍正遺囑”的諾維科夫,也就倒了血黴,他的《閒談家》被沙皇俄國查封。二十二年後,他又被捕入獄,度過了四年監禁的時光。
馮夢龍把東羅馬皇帝寫進小說公元6世紀的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與公元17世紀的中國大文豪馮夢龍,這倆人本該沒什麼交集。可馮夢龍妙筆生花,硬是把這位東羅馬皇帝,寫進了其作品《喻世明言》的第三十七卷《梁武帝累修成佛》的故事裡,成了裡面的“大秦國王滿屈”。
故事是這樣的:南北朝年間,如狼似虎的東羅馬帝國,本想吞併中國樑朝,不料梁武帝淡定應對,帶著一群和尚在明州阿育王塔裡一頓唸經,接著東羅馬海面上就狂風大作,殺氣騰騰的東羅馬艦隊,差點就全給拍進海里。
最後,說一些看起來十分離奇實際上切實發生的事件吧。
巧合的死亡義大利國王翁貝託一世 (King Umberto I),曾到一間餐廳就餐發現餐廳老闆跟他同一天生日,出生地點也一樣,而且兩人都娶了一個名叫 Margherita 的老婆。
而在1900年的7月29日,翁貝託一世收到訊息發現餐廳老闆過世了,是在馬路上被人槍擊而死,沒想到就在同一天下午,國王也被刺殺身亡了。
永不沉沒小姐Violet Jessup是一位在郵輪上工作的護士。她所搭乘的第一艘HMS Olympic號郵輪意外沉沒時,她在船上,但是倖存了下來。
而第二艘HMHS Britannic號郵輪沉沒時,她又剛好在船上,也活了下來。
而最後一次,她搭上了泰坦尼克號(Titanic)號……她又幸運地活了下來。
她被許多人稱為“永不沉沒小姐”。
同名同姓的倖存者1660年12月5日,一艘船在英國南部多佛的一條航道上沉沒,唯一的倖存者名叫休·威廉詹姆斯。
1767年12月5日,另一艘輪船也在相同的水域沉沒,127人喪生,唯一的倖存者也是名叫休·威廉姆斯。
1820年8月8日,一艘野餐遊艇在英國著名的泰晤士河翻船,只有一位倖存者,同樣叫做休·威廉姆斯。
1940年7月10日,一艘英國拖網漁船不幸的被德國水雷炸燬,只有兩人生還——一位男子和其侄子,他們都叫休·威廉姆斯。
0071990年,北威爾士阿爾戈高中有一名普通的學生要參加中級普通教育證書考試。他的名字叫詹姆斯,他的試卷編號是007。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是《007》系列小說、電影的主角。
心有靈犀的兄弟im Lewis和Jim Springer這對雙胞胎出生時就被分開到不同的家庭中領養,2人自出生後就再也沒見過面。但他們分別都跟一個叫做Linda的女人結了婚,也剛好都生下了一個兒子,也都把自己的兒子取名為James。
本來以為這樣已經夠巧合了,但是2人又都離了婚,而他們的下一任妻子,也剛好都叫做Betty。分離了39年以後,他們終於在1979年2月9號碰面了,這個超級巧合的故事才得以曝光。
-
15 # 暖歷史
清朝有一個皇帝叫嘉慶,嘉慶朝有一個小民叫陳德。這倆個人一個天下,一個地下。按說八杆子也扯不到一起。可因為陳德的一個莫名其妙的舉動,他倆就有了聯絡。
嘉慶是皇帝,生下來註定就是歷史人物,陳德一介小民,塵埃一般,本和歷史無緣,但是因為他和嘉慶的這段故事,也就成了歷史人物。
陳德生下來的時候,家裡就很窮,他的父母是給人家做奴僕的。他跟著父母長大,大了也給人家做奴僕。最開始是在一個叫鬆年的人家裡,鬆年是八旗子弟,在青島當個小官,三十歲之前,成德一家就在青島。
後來他的父母都死了,剩他自己,他不願意呆在青島,就跑回了北京,北京有他的一個堂姐,總歸算個親人,有親人,讓陳德覺得心裡踏實。
回北京後他還是給人當奴僕,跟過的人有侍郎,有侍衛,也有筆帖式,那個時候陳德還年輕,人也長的壯實,經常跟著主人去紫禁城,圓明園這些地方,很開了些眼界,長了些見識。不過他沒有見過嘉慶。
積攢了些錢之後,陳德娶了個老婆,還生了倆個兒子,歲數大了之後,找他當差的人少了,他就到一個叫孟明的人家裡去做了廚役。這一年陳德44歲。
陳德自此以後開始喝酒,本來他是不喝酒的,46歲這年,他開始喝酒,喝多了就跑到院子裡對著天唱歌,唱完了,就哭,哭的沒力氣了,有時候在院子裡就睡著了。
孟明對他很不錯,他老婆死的時候,是孟明出錢安葬了,他的堂姐死的時候,也是孟明提前支付了他一年的工錢。孟明這人不錯,可是看他這個樣子,有點怕,怕他會搞出
什麼事情來。就拿些錢給他,打發他走了,讓他去謀個別的差事。
陳德離了孟明家,去他外甥家住,沒住幾天,外甥媳婦的片湯話就嘰裡咕嚕的不停的往外冒,陳德不想讓外甥為難,不在外甥家住了,搬到一個叫黃五福的老相識家裡借住。黃五福家住在東華門外小甜水井。
陳德47歲了,親人陸續死了,他本來有2個兒子,一個15,一個13,都在別人的家裡做僱工,自己養活自己。沒辦法,窮人的孩子得自己找辦法活。
嘉慶8年,也就是陳德47歲這年,2月20號,陳德起了個大早。看見有人在街面上拿黃土墊道,一打聽,知道是嘉慶帝這日要從圓明園回紫禁城。
陳德從西廂房南山牆後面衝出來,手裡拿著把小刀子,本來他想買一把長刀,可是他沒有錢了,買不起。他一路揮刀衝到嘉慶帝的鑾駕前。
跟隨嘉慶的有上百人,除了隨駕的大臣,更多的就是侍衛,猝不及防之間,已有多名侍衛被陳德刺傷,大家呆若木雞,這時幸虧親王綿恩出面阻攔,又上來五個人幫忙,總算把陳德拿下。
嘉慶回過神兒來大罵:你們這幫人或是朕的臣子,或是朕的親戚,關鍵之時,居然毫無用處,實在讓朕氣憤。
接下來就是審問,為何如此膽大?居然敢隻身行刺皇上,背後有何人主使,有無其它同黨。可是審來審去,最後確定陳德不過一介平民,並無同黨,也無目的,就是不想活了。
嘉慶看了審問記錄。也只能無奈的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朕今日真是信了,好比路上瘋狗咬人,也是無人主使,它就是咬了。之後嘉慶還反思了一下自己,覺得出現這樣的事,是因為自己德行有失,上天藉此警告自己。
按清律,大逆弒君,判凌遲處死,子孫16歲以上的皆斬,15歲以下的為奴,陳德的2個兒子都不滿16,可是嘉慶說如此大逆之人的子孫,豈可存活於世?
結果,陳德凌遲處死,倆個兒子也被斬首。
陳德一家徹底從這個世界消失,滅門。
-
16 # 朝文社
答:說起這類歷史人物間,那些“意想不到的聯絡”,很值得一說的,就是中外人物之間,一些頗有趣味的交集。比如下面這幾樁。
一、白居易傾倒“日本女神”紫式部
在日本古代文化史上,“平安時代”是個無比重要的年代,這時代的“日本小說鼻祖”紫式部,更是集顏值與才華於一身的“女神級”人物。但這位女神的心裡,卻長期只裝著一箇中國男人:白居易。
白居易去世時的年代,距離“日本女神”紫式部出生時,都至少差了一百三十多年。理論上說,那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可先看看紫式部的代表作,那部至今吸引無數“中國文青”的《源氏物語》,就知道白居易在她心中是怎樣的分量:小說中的“桐壺帝”在向心上人表達愛意時,就碎碎念著白居易《長恨歌》裡的名句。“源氏公子”在遭遇到流放厄運時,也反覆吟誦著白居易的“兩千裡外故人心”,不知不覺淚如雨下……
在整部《源氏物語》裡,這類“順手”就引用白居易詩篇的橋段,竟有154處之多。可見在紫式部的心中,白居易的身影“扎”得有多深。
如此景象,也是白居易“紅透日本數百年”的縮影。自從在白江口被大唐胖揍後,整個日本都從此仰視大唐,唐詩也就成了日本全社會的大愛。寫詩通俗易懂,且充滿“閒適”“小感傷”情懷的白居易,則是最對日本人的脾氣。
在中國唐宋同時期的日本,日本“天皇”們枕邊都要放白居易的詩集,一代代日本人掰碎了學白居易的詩風,宮裡設有專讀“白居易詩”的詩讀官,民間的“白樂天社”也紅紅火火。“與白居易夢中相會”是多少日本文人一輩子的願望。傾倒個“日本女神”?放那時真不算個事兒。
何為“中國文化超越國界的影響力”?可以瞧瞧,在日本一紅數百年的白居易。
二、馮夢龍把東羅馬皇帝寫進小說
身為一位酷愛“歷史題材”的明代文豪,馮夢龍在其小說集《三言》裡,也寫進了大量中國曆代風雲人物。諸如“宋太祖千里送京娘”“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李白醉草嚇蠻書”“海龍王錢繆發跡”之類的段子,也從此流傳數百年,今天還給古裝劇貢獻生動素材。不過更牛的是,連外國的“風雲人物”,“馮大文豪”也照樣沒放過,比如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
公元六世紀的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與公元17世紀的中國大文豪馮夢龍,這倆人本該沒什麼交集。可馮夢龍先生妙筆生花,硬是把這位東羅馬皇帝,寫進了其作品《喻世明言》的第三十七卷《梁武帝累修成佛》的故事裡,成了裡面的“大秦國王滿屈”。還來了一段“抗羅馬神劇”:南北朝年間,如狼似虎的東羅馬帝國,本想吞併中國樑朝,不料梁武帝淡定應對,帶著一群和尚在明州阿育王塔裡一頓唸經,接著東羅馬海面上就狂風大作,殺氣騰騰的東羅馬艦隊,差點就全給拍進海里。
至於小說裡被命名為“滿屈”的查士丁尼,還被馮夢龍安排了一段臺詞:“中國天子弘福,我們終是小邦,不可與大國抗禮。”然後乖乖納貢稱臣,“戲份”圓滿結束。
一位明朝的作家,寫小說為何能寫到東羅馬?放在那個年月,其實一點都不奇怪。那正是中國古代史上,一段中外文化激烈碰撞的年月。馮夢龍生活的江南地區,平日就是“洋貨,皮貨……如山如林”,日常見個“洋玩意”毫不奇怪。西方的科技文化也大量輸入,一批批傳教士遊走在中國各地。如此火熱交往的年代,和一個多世紀後那個滿以為“洋人腿不能打彎”的閉關鎖國時代,完全是兩樣。寫個東羅馬皇帝?也是趕個潮流。
同樣有趣的是,這位被馮夢龍“編排”的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還真是個與中國有實實在在交集的“外國元首”。他生活的年代裡,正是中國絲綢暢銷陸上絲綢之路的南北朝時代。東羅馬帝國的消費與產業,已經嚴重依賴絲綢貿易,卻又因此受盡“鄰居”波斯的盤剝。忍不下這口氣的查士丁尼,一度發起“蠶絲戰爭”,與波斯大打出手,就為繞開“波斯中間商”,直接找中國買絲綢。
而在各種辦法碰得頭破血流後,公元553至554年,查士丁尼不惜重金懸賞,終於買通一群印度僧侶,利用南北朝此時正火熱的“佛教信仰”,堂而皇之的進入中國,把一批蠶種偷運回了羅馬。
盼絲綢盼紅了眼的東羅馬人,這才學會了養蠶織絲。雖然他們的絲織水平,只相當於中國紡織業的原始階段,生絲十分粗糙,更不會生產優質花絲,但放在西方國家,好歹還是獨一號,擁有這“強大山寨水平”的東羅馬,也就蓬勃發展起來,進入了其歷史上又一個黃金時代。如此“交集”,見證了東西方經濟往來的歷史,也印證了“核心技術強國”的意義。
三、“雍正遺囑”氣壞俄國女沙皇
自從在雅克薩打了一仗,簽過《尼布楚條約》後,整個康乾盛世年間裡,大清與沙皇俄國雖然也鬧過摩擦,但基本井水不犯河水。但1770年8月,登基八個年頭的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卻被大清雍正皇帝胤禛,活活氣得不輕。
1770年時,正是大清朝乾隆三十五年,雍正皇帝也已駕崩三十六年,“死雍正”還能氣壞“活沙皇”?沒錯,就是被雍正的遺囑氣的。
1770年7月,俄國啟蒙運動領導諾維科夫,在其創辦的《閒談家》雜誌上,刊登了俄文版的《雍正遺囑》,這篇幾乎“原汁原味”翻譯雍正遺詔的文字,是由當時的俄國漢學家節昂列夫苦心譯出,不但完整保留了中文版的全部內容,且為了通俗易懂,還加入了大量俄羅斯的口語俚語,因此發表後就引來熱烈反響,讓當時的沙俄權貴階層,好好認識了一下中國的雍正皇帝。
但此時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卻是氣得不輕。
因為諾維科夫刊登這篇“遺囑”,不是為了圖新鮮,相反卻有很強的指向性。整篇“雍正遺囑”裡,雍正既講了大清朝“正大光明”的皇位傳承製度,又告誡兒子乾隆帝“親正人,行正事”。同樣是“雍正遺囑”裡,雍正“朋黨最為惡習”的觀點,也叫葉卡捷琳娜女沙皇心驚,沙俄十八世紀的歷史,基本就是拉幫結派不斷,血腥政變不停。對於登基方式並不光彩,且身邊圍繞著一群“寵臣”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來說,這幾句就是“打人又打臉”,如何不氣?
於是,發表“雍正遺囑”的諾維科夫,也就倒了血黴,他的《閒談家》被沙皇俄國查封。二十二年後,他又被捕入獄,度過了四年監禁的時光。
但是,同樣是這位“被氣著”的葉卡捷琳娜女皇,在位時期積極鼓勵工商業,引進各國先進產業技術,中國的《農政全書》也是在這一時期進入沙俄,助推了俄羅斯產業的發展,終於令一度百孔千瘡的沙皇俄國,煥然成為震撼歐洲的軍事力量。比起“鄰居”大清王朝,18世紀末的停滯與衰落,這其中的教訓,何嘗不同樣值得深思?
參考資料:鮑良駿《雍正遺詔與葉卡捷琳娜二世》、張爽《公元3—6世紀亞歐大陸的絲綢貿易》、袁狄湧《白居易作品在日本》、王雅楠《淺談白居易作品對日本平安文學的影響》
-
17 # 山居不記年
我覺得是孔子和老子。
大家對孔子和老子非常熟悉,一個是儒家學派創始人,稱千古文聖;一個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被民間尊為“太上老君”。看起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而且我們知道孔子是春秋時期魯中國人,但老子呢?印象中應該是更遠古之前的人物了。
但實際上,孔子和老子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春秋時期。更加不可思議的事情是:孔子還曾拜訪老子,並虛心請教。
據史料記載,周景王十九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歲的孔子就曾拜訪過老子。到了周敬王十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再次拜訪老子,並虛心問學。
乖乖,這可不得了,要知道,孔子可是“至聖先師”,古往今來的讀書人見到孔子都要稱一聲“孔聖人”,他的儒家學派影響中國二千多年,甚至風靡全世界。而老子呢?道家始祖,被神話為“太上老君”,三清之首,騎青牛出函谷關,化胡為佛,才有了後面的佛教。當然以上這些都是神話,但老子本人作為大思想家和哲學家,在歷史上的地位是跟孔子差不多的,儒家和道家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這兩個人居然相遇過,而且還有著名分上的“師生關係”。這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多大呢?
幾百年後,中國詩壇上最耀眼的兩個兩顆明星,李白和杜甫也碰面了,用聞一多先生的話來說,這就是“太陽和月亮碰了頭”
“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象,譬如說,青天裡太陽和月亮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關於孔子和老子的相遇,再後來還有一段趣事。三國時期的孔融(讓梨那個)小時候去拜訪當時名士李膺。李膺的門房攔住孔融不讓進,於是孔融就說是李膺的親戚,這才得進。李膺很好奇,問孔融為何這麼說。於是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老子名李耳)曾有過師生之情啊。李膺聽了哈哈大笑。
孔子和老子,看起來是兩家學派的人,實際上卻有師生之情,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了。
-
18 # 國學微知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舉出一對歷史人物:蔣介石和托洛茨基。兩人不僅深入會談過,托洛茨基的一句話,還一度稱為蔣介石的座右銘。
我們對歷史人物,常常有固定的“人設”,甚至形成刻板印象。殊不知,歷史人物是複雜的、多面的。有時我們認為看起來毫不相關的兩個歷史人物,實際上曾經有著密切的聯絡。托洛茨基對蔣介石的影響,可以作為一個例子。
▲青年時期的蔣介石
一、托洛茨基其人蔣介石我就不介紹了,簡單說一下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1879-1940),前蘇聯開國元勳,布林什維克黨和俄國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十月革命後當過蘇俄(1922年後改稱蘇聯)的外交人民委員(外交部長)、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在蘇聯黨內的地位僅次於列寧。
▲托洛茨基(右)和列寧(中)、斯大林(左)合影
用中國話說,此人文武雙全,文能提筆著書,上街演講,在談判桌上折服歐洲列強的外交官;武能指揮作戰,在蘇俄建立之初,他率軍平定了白俄軍隊的叛亂,打敗了列強的武裝干涉,有“紅色拿破崙”之稱。他是蘇聯紅軍的主要締造者,又被稱為“紅軍之父”。列寧說他“具有傑出的才能”“大概是中央委員會中最有才能的人”。
1924年列寧去世後,托洛茨基是蘇共六位主要領導人之一,由於他與斯大林發生路線分歧,被斯大林開除出黨、驅逐出國,流亡過多個國家,後定居墨西哥,組織“第四國際”,與斯大林的第三國際抗衡。他的追隨者,被稱為“託派”。1940年,他被蘇聯特務暗殺於墨西哥城寓所。
二、蔣介石率團訪問蘇聯在我們印象中,蔣介石一輩子都是“反共”的。其實,十月革命後,蔣介石曾經對共產主義和蘇聯很感興趣,準備去蘇聯遊歷考察。他的日記記錄,從1918年開始,他就開始學俄語,至於俄語水平怎麼樣,恐怕沒人知道。但他當時只是一個小軍官,沒這個機會。
▲1923年的蔣介石
1923年,孫中山決定派一個代表團去蘇聯訪問考察。蔣介石抓住這個機會,向孫中山毛遂自薦,得到孫中山的批准。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團長,代表團成員還有沈玄廬(中共早期黨員,後脫黨)、張太雷(中共早期領導人)、邵元衝(曾任孫中山的機要祕書,當時在歐洲)、王登雲(留美學生,英文祕書)。
蔣介石一行8月15日啟程,9月2日到達莫斯科,在蘇聯考察了兩個多月的時間,11月29日辭行回國。在蘇聯期間,他們考察了蘇聯軍隊、工廠、農村、學校等,會見了蘇聯多位黨政軍領導人,如蘇聯外交人民委員(外交部長)契切林、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加裡寧、共產國際遠東局書記胡定斯基、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
▲代表團成員張太雷,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
蔣介石到蘇聯最想見的是列寧,他還帶著孫中山給列寧的親筆信。但列寧當時病重,沒法接見他們。其次,蔣介石最想見的就是時任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托洛茨基了,因為他向請這位蘇聯軍隊最高領導人幫助建軍。從10月16日起,蔣介石就給托洛茨基寫信,表達自己此行的目的,提出希望會見的願望。
托洛茨基當時也在生病,一時無法會見。
三、蔣介石把托洛茨基的一句話當成座右銘11月27日,蔣介石就要率團離開你蘇聯了,托洛茨基才接見代表團全體成員。
會見開始,托洛茨基就表示,自己很早就想和代表團見面了,但由於生病,沒能見成。現在恢復了健康,才有可能同蘇聯的朋友——孫逸仙的代表們會面。
在蔣介石會見的蘇聯領導人中,托洛茨基給他留下的印象最深,也最好。比如,他認為季諾維也夫“外強中乾”,認為蘇聯外交部一些人是“無賴下流”。但對托洛茨基,他在當天的日記中留下了這樣的記錄:“其人慷慨活潑,其言革命黨之要素,忍耐與活動,二者相輔並行而不可缺也雲。餘之性質厭倦與消極,此所以不能成事也。”其中,托洛茨基說的“革命黨之要素,忍耐與活動,二者相輔並行而不可缺”,被蔣介石引為座右銘,用了幾年時間。
▲身穿軍裝的托洛茨基(1922年)
在會談中,托洛茨基還向蔣介石傳達了列寧關於世界革命的新政策,就是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鬥爭,蘇聯會在道義上和物質上給予儘量的援助,但是蘇聯不會直接出兵幫助了。托洛茨基還代表蘇聯政府告訴蔣介石:“蘇聯對於中國革命的援助,除了不能用軍隊直接援助外,其他武器與經濟需要,都當盡力給予積極的援助。”
托洛茨基的這些話對蔣介石鼓舞很大。他回國後不久,孫中山決定辦黃埔軍校。他起初對校長的職務並不感興趣,大概是想到蘇聯的援助,才接受了校長一職。黃埔一期學生入學時,軍校極為簡陋,訓練的槍都不夠。不久,蘇聯援助的軍火運到,黃埔軍校才逐漸正規起來。
此後,蔣介石也不時留心托洛茨基的訊息。1926年12 月29 日,他聽到托洛茨基回來中國的訊息,但不知是否確切。當天,他在日記中記下這樣的話:“黨務政治不能自由設施,則勝無異於敗也。託氏來華或能改正,而本身應具獨立之決心也。”但後來證實這個訊息不確切,托洛茨基沒有來。
▲流亡墨西哥時的托洛茨基(左)
1929年,托洛茨基被蘇聯驅逐出境,成為政治流亡者;此時的蔣介石也早已撕掉國民黨“左派”的面具,成為中國新的獨裁者,瘋狂地“圍剿”和屠殺共產黨人。但蔣介石有時還會想起托洛茨基。1932年4 月4日,蔣介石開了一天軍事會議。在下午會議結束的時候,他以托洛茨基建立蘇聯紅軍為例,給下屬們訓話。當晚,他在日記中寫道,托洛茨基有建軍的功勳“雖被放逐,亦為安心以自勉”。
-
19 # 丁強888
聯絡這個詞貌似太寬泛了,就好像有一個調皮的答案說的,胡亥和溥儀相隔2000多年,牽強的找,也有聯絡:都是亡國之君不是。
我想題主的意思是兩個看起來應該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在歷史上居然是熟悉或是一個時代的意思吧。那還真有一些可能超出大家固定思維的聯絡值得說一說。
一、乾隆和華盛頓是一年去世的
乍一看,在很多人的心裡,華盛頓妥妥的現代史人物,乾隆妥妥的中國古代史帝位。
但二者居然都去世於公元1799年,因為乾隆高手的緣故,其實乾隆還要比華盛頓大近20歲。
換句話說,大清乾隆年間正好處於世界史的大變局時期。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等如火如荼。乾隆和拿破崙居然也在一個時空一起生活了接近30年。
所以說,康乾盛世放在世界歷史大變局上一看是不是就不夠看了呢。
二、劉邦和信陵君曾經生活在同一時代
你的印象中是不是覺得劉邦和項羽是同輩人,秦始皇是他們的長輩?
事實上,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三歲,他們一起跨越了從戰國末年到秦朝統一這一巨大的歷史變遷。劉邦在秦始皇死後開始大齡創業。建立了漢朝。
我要是再說劉邦和信陵君曾經在一片天空下生活了十幾年你是不是大跌眼鏡?但這確實就是事實。劉邦十多歲的時候遊歷天下,因為仰慕信陵君的為人。還曾經想去見一見信陵君。那時候信陵君剛去世不久。
究其原因是戰國後期到秦朝統一,再到漢朝建立,社會劇烈變動,但其實中間的時間跨度不長。讓我們以為處於截然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人實際上相隔年份不遠。
回覆列表
張飛和夏侯淵,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據說,夏侯淵的妹妹正是張飛的夫人!
因此夏侯淵為黃忠所殺之時,蜀漢歡欣鼓舞,只有張飛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