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80234797286

    八十年代以來,文藝界人士出來走一走,有什麼留方後世的相樣的交響樂,戲劇,小說,詩歌類作品嗎?

  • 2 # 佳賓

    首推《二泉映月》,世界十大名曲之一。

    每個人演奏出來的韻味不一樣,這首曲譜看似簡單,而且在二胡裡面還是入門的D調,但是要想把它演奏出阿炳當時那種心境和社會狀態,這是需要個人領悟和閱歷的。此曲還是九級的(最高十級。)真的是聽者無不落淚,對自身的遭遇和當時社會現狀,那種傷悲和無奈無助。這首曲子需要很深的二胡基本功,才能演繹的淋漓盡致。

    第二《高山流水》,此曲非常優美,音樂起,心自然就靜下來了。

    第三《梅花三弄》,這首歌曲大家應該很熟悉,就不多介紹了。

  • 3 # 金典影音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典音樂集5000年之精華,不要說拿的出手,連絕唱都是不乏其數。

    簡單介紹四首,供參考、學習:

    1、《十面埋伏》

    又名:《淮陰平楚》

    曲調忽而快,忽而慢;忽而強,忽而弱.

    表現出了當時項羽被大軍包圍時走投無路的場景。

    又叫:《廣陵止息》

    表達的是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

    借大雁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

    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

  • 4 # 曲阜育才自媒體

    《梁祝》、《黃河》是中國所創現代音樂作品的傳統除錯。

    像《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十面埋伏》等眾多的古典樂曲都是!

    現代都借鑑吸收了中國古典傳統音樂的元素,稱得上中國音樂的代表之一。

    淡遠、蒼勁地勾勒出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人影、月影在兩岸輕輕搖曳,描繪出色彩柔和、淡雅清麗的月夜春江的妍妍美貌和江南水鄉的綽約風姿。

    如果需要更大的音域,我們會通過組成排笛的方式拓展,算上排笛的形式,笛子演奏的音域可達四個八度的跨度甚至更大的跨度(定製排笛)。

  • 5 # 大陸66

    《梁祝》是當今名曲,作曲者都在世,《黃河》是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黃河大合唱》冼星海的名作,這幾首都不是古典名曲,中國古典名曲我最喜歡的是《春江花月夜》,另外中國古典名曲有: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 三弄、十面 埋伏、夕陽 簫鼓、漁樵問答、胡笳 十八拍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近代《二泉映月》等等,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6 # 難得糊塗1425217704883

    我在天津千里堤花鳥市場,遇見一個大爺。我在那兒擺攤兒。他自己做了幾把琴勤,在我旁邊兒賣。坐我那哈兒。兩個小時。彈了30多首民樂曲子,他跟我說他能彈400多首民樂曲子。 邊彈邊跟我聊天兒。他彈到哪首曲子還跟我講述,是誰做的曲子,是在什麼情況下做的曲子,我也很喜歡音樂,所以我跟她聊的來。我問他您是幹什麼的?他說我吃低保,每天拾破爛兒。我這心裡難受啊!中國埋沒了多少人才? 太可惜了。

  • 7 # 影音大牌檔

    你說的能拿出手的古典音樂中國還是很多的,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古典音樂只不過是個人喜不喜歡聽罷了。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

    古箏曲:《高山流水》中國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

    這都是有故事的古典音樂,也是誰都知道的幾首音樂,你也可以聽一聽挺好聽的。

  • 8 # 音樂正當時

    中國的古典音樂很多比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梁祝》等。我記得沒有錯的話,G20杭州峰會都有展示給各國領導人。

    民族管絃樂《春江花月夜》,原為失傳了百餘年的琵琶曲《夕陽簫鼓》,後經整理、改編、加工,形成了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

    淡遠、蒼勁地勾勒出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人影、月影在兩岸輕輕搖曳,描繪出色彩柔和、淡雅清麗的月夜春江的妍妍美貌和江南水鄉的綽約風姿。

    小時候聽收音機聽的。除了這一首,還有二泉映月。彩雲追月。馬蘭花開。紫竹調。等等。這些曲子初次聽,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裡。我記得了這是民樂合奏。從每次聽,仍然迷醉其中。

  • 9 # 沙瓤音樂臺

    你好,我是熱愛音樂更熱愛生活的音樂人。

    在中國古典音樂的發展史上,《梁祝》、《黃河》確實具有不可比擬的國際地位和歷史意義,但是作為以民族音樂發展為主的中國,在結合了西方優秀理念的同時,我們也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作曲家和作品。

    以作曲家為例,如關峽、趙季平和他的兒子趙麟、葉小綱,他們的作品非常經典,也會出現在影視劇當中,下面我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以上是我曾經現場聆聽和參與演出過的作品,很慶幸,中國還能有這麼多如此優秀的作曲家和作品,希望中國音樂能夠更多的被國際樂壇認可,也期待中國能夠有更多優秀的音樂人站在世界的舞臺上。

  • 10 # 金曲拾憶

    首先,中國十大古典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還有《夕陽簫鼓》一說)、《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 11 # 馬金貴

    二泉映月,十面埋伏,金蛇狂舞。

  • 12 # 愛唱歌的老大嬸

    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因為中國從古到今音樂的發展也是非常輝煌的,也擁有著許多巔峰,在巔峰時期也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上乘之作,《梁祝》、《黃河》就不用說了,它們代表的是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但都可稱為千古流傳的作品,這之外還有很多中國古典樂曲廣為流傳:

    《二泉映月》就稱得上中國經典古典大作,也是二胡曲目的代表作,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作品於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很快風靡全國。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曾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二泉映月》是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寶庫中一首享譽海內外的優秀作品,是中國民間器樂創作曲目中的瑰寶之一,收錄於專輯《阿炳曲集》。

    創作背景

    阿炳原為無錫城區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巨頭吳地小山歌、長篇敘事歌、灘簧、說因果和絲竹樂等鄉土音樂的薰陶,對音樂非常喜愛。在父親的教習下,他十六七歲便學會了結構繁複、技法多變的梵音,吹、拉、彈、打、唱、念樣樣精通,並能正式參加道教法事音樂的演奏活動。年過而立之後,阿炳的境遇急轉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鴉片等惡習導致生活潦倒,隨後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再到後來便流落街頭賣藝,生活十分貧困。底層的生活讓他歷盡了人世的艱辛,飽嘗了舊社會的辛酸屈辱。但才藝出眾的阿炳,經常透過拉二胡、彈琵琶、說新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透過音樂揭露當時的黑暗。他把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透過音樂反映出來,產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寫照,是他情感宣洩的傳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創作天賦,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絃、催人淚下的音符,使聽眾在旋律中產生共鳴。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愛並引為經典,是阿炳創作的成功,是他創作天賦的體現。

    曲名由來:

    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當時參加錄音的還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無錫報發表過《樂曲定名經過》一文,他在文中寫道:錄音後,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麼地方拉?”阿炳回答說:“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阿炳說:“《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粵曲裡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點頭同意,於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二泉:無錫二泉池設有漪瀾堂、二泉亭等建築。農曆每月望日前後,月戀水,水懷月,同輝水韻。佳景天成。

    樂曲賞析

    在眾多的演奏形式中,人們對《二泉映月》的內涵把握也有著不同的見解。傾聽《二泉映月》是暢快的,融入其中後,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彌珍,回味悠長。在這憂傷而又意境深邃的樂曲中,不僅流露出傷感愴然的情緒和昂揚憤慨之情,而且寄託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全曲將主題進行時而沉靜,時而躁動的變奏,使得整首曲子時而深沉,時而激揚,同時隨著音樂本身娓娓道來的陳述、引申和展開,使阿炳所要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深刻地展開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與怨憤,同時也表達了他內心的一種豁達以及對生命的深刻體驗。

    結構分析

    全曲除了引子和尾聲外,共分了六個段落,即主題和它的五次變奏。

    引子部分

    引子(1~2小節)以四拍組成的短小音調作為開端,以一個下行音階式短句,發出了一聲飽含辛酸的嘆息。二胡以輕微的聲音,低沉含蓄內在的音色,把聽眾引入到音樂所描寫的意境中。喬建中先生認為:“對阿炳來說,這一聲長嘆不是偶然發出來的,應該說他一生受盡了苦難在57歲時有這樣一個機會發出來這樣一種嘆息。”“這是引子,就這麼一句。但是這個引子我覺得它是所有我們聽到的民間音樂作品裡邊,應該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3][5]

    第一段

    樂曲進入第一段(3~22小節),這一段有兩個主題部分,其中3~10小節為主題的第一部分(a),11~22小節為主題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題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區進行,低沉壓抑,音域不寬,曲調線以平穩的級進為主,稍有起伏,表現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鬱悶之情;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的旋律衝擊和多變的節奏,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控訴,也體現了他不甘屈服的個性。此後的五個段落是圍繞著第一段兩個主題的五次變奏:它透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曲調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達出音樂的漸次發展和推進。主題變奏隨著旋律的發展時而深沉,時而激昂,時而悲壯,時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與痛苦,不平與怨憤。[3]

    第二段

    第二段(23~52小節)是主題的第一變奏,其中23~26小節“a1”,由一個樂句組成,27~52小節為“b1”,由三個樂句組成。[3]

    第三段

    第三段(53~96小節)是主題的第二變奏,其中53~64小節為“a2”,由兩個樂句組成,65~96小節為“b2”,由三個樂句組成。[3]

    第四段

    第四段(97~122小節)是主題的第三變奏,其中97~104小節為“a3”,由一個樂句組成,105~122小節為“b3”,由三個樂句組成。[3]

    第五段

    第五段(123~154小節)是主題的第四變奏,其中123小節為“a4”,由一個樂句組成,131~154小節為“b4”,由三個樂句組成。[3]

    第六段

    第六段(155~174小節)是主題的第五變奏,其中155~162小節為“a5”,由一個樂句組成,162~174小節為“b5”,由兩個樂句組成。透過曲調的反覆變奏、音區的強烈對比和力度的大幅度變化,在第五段形成了樂曲的高潮。[3]

    尾聲

    最後一段由揚到抑,音調婉轉下行,進入低音區,到了尾聲部分(175~176小節),它與“b5”第二樂句緊密相連,174小節為“b5”的隱匿終止,同時進入尾聲至176小節,結束在輕奏的不完全終止上,好像無限的惆悵與感嘆,聲音更加柔和,節奏更加舒緩而趨於平靜,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感受。[3]

    技巧賞析

    《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創,也由他親自演奏。阿炳的演奏技藝是他二胡藝術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細膩深刻、瀟灑磅礴、蒼勁有力、剛柔相濟、感人至深,他民間音樂修養廣博,演奏技巧精湛高超,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在演奏該曲時,他運用二胡的五個把位,並配合多種弓法的力度變化,在變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將意境展現得無比深刻,具有很強的抒情性。

    在弓法上,阿炳以短弓見長,經常使用一字一弓,音量飽滿、堅實有力,如切分弓、顫弓、頓弓、提弓、小抖弓、斷弓等。他的連弓用得不多,但很有特點,他吸取了戲曲音樂中絃樂的運弓方法,由弱拍進入強拍,形成弓法上的切分進行和延留進行。凡是在較長的音進行時,他持弓的右手用力有輕有重,這樣既保持了渾厚的音色,又有比較明亮的效果。

    在指法上,阿炳應用的是民間演奏中的定把滑音,在演奏時左手始終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在第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多采用滑音演奏,這種技巧既減少了頻繁的換把次數、又能透過手指滑弦效果使旋律的進行更加濃郁連貫。其食指、中指滑音的應用,豐富了旋律的韻味,摳柔、壓柔、不柔的相對比較及顫音、打音、帶音、大小滑音、原位上下滑音和各種裝飾音的靈活運用,加深了二胡演奏的表現力。

    全曲的速度比較統一,但力度的變化卻相當大。阿炳根據感情的需要隨心所欲地運弓,運弓的強弱起伏配合以左手的按弦,透過指力的輕重造成音的頓挫,讓人聽起來感到連中有斷,音斷意不斷,曲調顯得更為生動、富有活力。著名二胡理論研究專家趙硯臣先生曾這樣總結阿炳的演奏風格:“行弓沉澀凝重,力感橫溢,滯意多,頓挫多,內在含忍,給人以抑鬱感、倔強感,表現了一種含蓄而又艱澀蒼勁的美。

    樂曲影響

    《二泉映月》不僅在民樂領域中被人們樂於演奏,而且還被改編成多種演奏形式,如小提琴獨奏,絃樂四重奏,民樂合奏等。

    社會評價

    《二泉映月》不但曲名優美,極富詩意,更重要的是表達了作者發自內心的悲鳴和詛咒黑暗,憧憬光明的心聲。許多年來,由於這首樂曲具有濃郁的民間風味和深刻的思想內涵,以致在國際樂壇不脛而走,廣泛流傳,成為許多著名樂團演奏的經典曲目。

    毛澤東主席在20世紀50年代初於上海聽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後,評價說:“它具有濃郁的民間風味,很好,要發揚光大之。”周恩來總理也十分欣賞這首樂曲,指示有關部門灌製專門唱片,當作珍貴禮品贈給來訪的國際友人。毛澤東主席非常重視和推崇民族優秀文化,親切觀看了遼寧芭蕾舞團進京演出的芭蕾舞劇《二泉映月》。在慶祝澳門迴歸祖國的晚會上,江澤民總書記還專門登臺,饒有興趣地聽取了澳門大提琴家演奏的《二泉映月》。

    著名音樂家、20世紀50年代擔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的馬思聰先生與著名大提琴家劉烈武先生在聽了阿炳演奏的二胡曲錄音後,對阿炳爐火純青的二胡演奏技藝十分欽佩:“他(阿炳)的二胡弓弦長得像一望無際的火車鐵軌,很難聽出換弓的痕跡。”影響最大,流傳最為廣泛的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對該曲的評價:“我應該跪下來聽……”那是1978年,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席間他指揮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響曲》和絃樂合奏《二泉映月》(改編),當時,小澤征爾並沒有說什麼。第二天,小澤征爾來到中央音樂學院專門聆聽了該院17歲女生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如果我聽了這次演奏,我昨天絕對不敢指揮這個曲目,因為我並沒有理解這首音樂,因此,我沒有資格指揮這個曲目……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說著說著,真的要跪下來。他還說:“斷腸之感這句話太合適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聞》刊登了發自北京的專文《小澤先生感動的淚》。從此,《二泉映月》漂洋過海,得到了世界樂壇的高度讚譽。

    1985年美國評出了10首最受西方人歡迎的流行樂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1991年,一位英國音樂家在美國的一場音樂會上聽了《二泉映月》的錄音後激動地對一位貝多芬的故鄉人說:“中國的貝多芬!中國的《命運》!如此高的評價,不難看出此曲的影響力。

  • 13 # 月光仙子之雲雀

    十面埋伏很好,還有蘇武牧羊

  • 14 # 南方施一

    我們大中華可是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年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中國的文明史展現了極其輝煌燦爛的一頁。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音樂也同樣源遠流長。

    古典音樂豈能就是《梁祝》《黃河》

    中國十大古典音樂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見於中國現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譜》。該書在解題中寫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廣陵散》

    又名《廣陵止息》。現存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據該書編者稱:此譜傳自隋宮,歷唐至宋,輾轉流傳於後。《廣陵散》的題材源於古代的《聶政刺韓王曲》。該作品講的是一個造劍工匠被韓王無辜殺害,他的兒子聶政為了報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韓宮,謀刺失敗後,他逃入深山刻苦學琴,十年成絕技再度混入宮中,利用彈琴的機會刺死了韓王,實現了多年的願望,自己也為此而壯烈犧牲。“廣陵”的意思是流傳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地區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稱本曲為《雁落平沙》。樂譜最早刊於《古音正宗》琴譜集。《平沙落雁》的曲調悠揚流暢,透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在空際盤旋顧盼的睛景。《天聞閣琴譜》中寫道:”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雖然出現較晚,卻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種琴譜刊載此曲。它之所以流傳甚廣,除了曲調流暢、動聽之外,還因為它的表現手法新穎、別緻,容易為聽眾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詠懷,借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讚頌節操高尚的人。樂曲前半闋奏出了清幽、舒暢的泛音曲調,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靜態;急促的後半闋,描寫了梅花不屈的動態。前後兩段在音色、曲調和節奏上然不同,有著鮮明的對比。同曲中泛音曲調在不同的徽位上重複了三次,所以稱為”三弄”。《梅花三弄》現存譜最初刊見於《神奇秘譜》(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這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關於樂曲的創作年代迄今無一定論。資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寫過的著名長詩《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聽過有關表現激烈戰鬥場景的琵琶音樂。本曲現存樂譜最早見於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行》。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湯琵琶傳”中,曾記載了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夕陽蕭鼓》

    這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優美流暢,在演奏中運用了各種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擴充套件、收縮、區域性增減和高低音區的變換等手法展開全曲。此曲流傳甚廣,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樂譜最早於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社根據此曲改編成絲竹樂曲《春江花月夜》,它猶如一幅長卷畫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聯合在一起,透過動與靜、遠與近、情與景的結合,使整個樂曲富有層次,高潮突出,音樂所表達的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七、《漁樵問答》

    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30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有歌詞。現存譜初見於明代。樂曲透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出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樂曲採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調表示問句,下降的曲調表示答句。旋律飄逸瀟灑,表現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正如《琴學初津》中所述:“《漁樵問答》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歌之矣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胡笳十八拍》

    本曲為根據同名古詩譜寫的樂曲,歌詞最早刊於南宋朱熹的《楚詞後語》。有《大胡笳》和《小胡笳》兩種傳譜。“胡笳”原來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吹奏樂器,它音量宏大,用於軍樂以壯聲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題是著名的“文姬歸漢”的故事:漢末戰亂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達十二年之久。她雖身嫁左賢王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鄉。當曹操派人接她回內地時,她又捨不得離開兩個孩子,還鄉的喜悅被骨肉離別之痛所淹沒,心情非常矛盾。詩人李欣曾作詩如下:“蔡女者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向邊草,漢使斷腸嘆歸客。”詩人戎昱在《聽杜山人彈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這一矛盾最尖銳的場面:“南看漢月雙眼明,卻顧胡兒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達了這種複雜的心情,無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漢宮秋月》

    此曲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為箏曲;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234323735另一為二胡曲,由劉天華先生所傳。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樸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加之各種複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十、《陽春白雪》

    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陽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問》上寫道:當歌手唱《下里巴人》時,國中和者數萬人。後又改唱《陽春白雪》,因為曲高和寡,只有幾個人跟著唱和。現存琴譜中的《陽春白雪》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它經過歷代名人的刪改,音樂結構更集中、更嚴謹、更富有層次,音樂形象也更加鮮明,成為一首雅俗共賞的優秀傳統樂曲。

  • 15 # 火星之問

    紅樓夢組曲,紅色娘子軍組曲,白毛女組曲。

  • 16 # 小鷗姑娘

    二胡的賽馬,古箏高山流水,感覺都很好聽

  • 17 # 半截歌星

    推薦的是一曲陳悅笛子演奏的《亂紅》。

    第一次相識《亂紅》是在一部電子小說理裡看到的,說主人公隨性彈了一曲《亂紅》,便驚豔四座!好奇心頓起速上網蒐羅下裁,從此此曲便長駐自歌集百聽不厭!

    有音樂鑑賞大咖們這樣描述過:《亂紅》,是取歐陽修《蝶戀花》中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之句,以不斷重複低迴的旋律,層層遞進的笛聲描述淚眼看飛花的意境;陳悅以自身的藝術修養加之對該詞的獨到理解,深情地把它演繹出來,使人聽了柔腸寸斷,悽傷綿綿。好像是在聽著一位韶華已逝的女子在泣訴自己的人生不幸,引起人們有江州司馬“淚溼青衫”般的共鳴。

    又言:《亂紅》,一個東西方音樂元素奇妙融和的音響國度,時尚與傳統的天作之合,心靈棲息的世外桃源。笛聲如水,在鋼琴的映襯下起起落落。音樂中似有的韻腳,隱約散發著綠茶的清香。笛子與鋼琴合奏的聲音之美妙,使人彷彿能看見一個個銀質的音符從笛聲中滑落,在鋼琴上跳躍、閃爍,心也跟著音樂,來到了一個靜謐安詳的清涼世界。終於離開了流行歌手的,也不想讓電視裡的紅男綠女佔據的這個美好的午後,那麼,《亂紅》就是你。

    何竑自稱歌星實乃俗者一枚,無更佳美之文贅述之,便深以為然矣!其實更多地把它當作催眠曲,在感嘆人生不易與多姿多彩中慢慢睡去……

  • 18 # 仙子cC

    二泉映月.紅旗頌,梅花三弄.高山流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的電影推薦(能學習英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