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撥山兮世絕雙,少年圖秦志非常;
三十早立霸王業,八千從徵壯士強;
烏騅有淚江東去,虞姬無奈垓下亡;
百戰英雄說項羽,至今留得美名揚.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最悍的武將。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號西楚霸王。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江東斬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冊封十八諸侯,大政皆由羽出,號為“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將門之後---義軍首領(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諸侯上將軍(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身高:據《史記》記載,身高八尺有餘,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合今1.8942米
出生地:出生地:下相(今江蘇宿遷西)
祖父:項燕
父名:項超
特徵:中國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的只五個人:虞舜、項羽、呂光、魚俱羅、李煜。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三皇五帝之一;呂光則是十六國時期橫掃西域的後涼國王;魚俱羅是隋朝猛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後主,著名的詞人,文學家;項羽則是曠古絕今的“西楚霸王”。
少年英雄
楚國滅亡之後,項氏家族慘遭屠殺,少祖父項堇被車裂於家鄉吳中。他與弟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縣(今江蘇蘇州)。年少時項梁曾請人教他書法詩歌,籍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後梁又請人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了;梁大怒!籍曰:“學文不過能記住姓名,學武不過能以一抵百,籍要學便學萬人敵!”於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了一段時間後又不願意學了,梁只好順著他不再管他。力能扛(讀音gāng,音“鋼”)鼎(霸王舉鼎一詞的由來),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〇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澤鄉起義),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帶領八千吳中(今蘇州)男兒反秦起義軍,登上了歷史舞臺。
家世出身:項羽是項燕的孫子,楚國的貴族,因被封於項地,所以以地為氏
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胡曾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題烏江亭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蒲松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歷史評價:
項羽軍事上的才華。24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歲自刎烏江。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
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可虞姬的離去,卻讓他選擇了死。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景仰。
縱觀歷史長河之內,英雄無數風流無盡,項羽的慷慨赴死報江東父兄,從容捨身慰男兒之身,如此氣節,在他英雄之軀訇然倒地之時,騰空而起,凌雲直上,流傳千里,摧人至今。寧可無愧而死,不肯慚愧而生
霸王墓: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舊縣鄉舊縣三村。古谷城南。1965年堆土、墓碑尚存。文化大革命中,石碑被毀,墳被剷平。現僅存舊址和殘碑,烏江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
力撥山兮世絕雙,少年圖秦志非常;
三十早立霸王業,八千從徵壯士強;
烏騅有淚江東去,虞姬無奈垓下亡;
百戰英雄說項羽,至今留得美名揚.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最悍的武將。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號西楚霸王。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江東斬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冊封十八諸侯,大政皆由羽出,號為“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將門之後---義軍首領(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諸侯上將軍(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身高:據《史記》記載,身高八尺有餘,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合今1.8942米
出生地:出生地:下相(今江蘇宿遷西)
祖父:項燕
父名:項超
特徵:中國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的只五個人:虞舜、項羽、呂光、魚俱羅、李煜。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三皇五帝之一;呂光則是十六國時期橫掃西域的後涼國王;魚俱羅是隋朝猛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後主,著名的詞人,文學家;項羽則是曠古絕今的“西楚霸王”。
少年英雄
楚國滅亡之後,項氏家族慘遭屠殺,少祖父項堇被車裂於家鄉吳中。他與弟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縣(今江蘇蘇州)。年少時項梁曾請人教他書法詩歌,籍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後梁又請人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了;梁大怒!籍曰:“學文不過能記住姓名,學武不過能以一抵百,籍要學便學萬人敵!”於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了一段時間後又不願意學了,梁只好順著他不再管他。力能扛(讀音gāng,音“鋼”)鼎(霸王舉鼎一詞的由來),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〇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澤鄉起義),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帶領八千吳中(今蘇州)男兒反秦起義軍,登上了歷史舞臺。
家世出身:項羽是項燕的孫子,楚國的貴族,因被封於項地,所以以地為氏
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胡曾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題烏江亭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蒲松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歷史評價:
項羽軍事上的才華。24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歲自刎烏江。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
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可虞姬的離去,卻讓他選擇了死。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景仰。
縱觀歷史長河之內,英雄無數風流無盡,項羽的慷慨赴死報江東父兄,從容捨身慰男兒之身,如此氣節,在他英雄之軀訇然倒地之時,騰空而起,凌雲直上,流傳千里,摧人至今。寧可無愧而死,不肯慚愧而生
霸王墓: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舊縣鄉舊縣三村。古谷城南。1965年堆土、墓碑尚存。文化大革命中,石碑被毀,墳被剷平。現僅存舊址和殘碑,烏江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