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沉的經遠
-
2 # 清峰徐來89
司馬懿不會去趁機進攻蜀國,雖然司馬懿也知道諸葛亮去世了,但他不會出兵。因為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個人鬥了一輩子,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的能力超凡,自己還不是諸葛亮的敵手,所以只能夠拖延。
現在雖說諸葛亮死了,但憑諸葛亮的心細,絕對已經是把所有的一切都提前安排的妥妥當當,這時候司馬懿若去攻打蜀國,必然也是一場苦戰,出力不討好,自己費盡全力去打了,卻不一定能打勝,何苦呢?
何況當時司馬懿還並沒有真正掌握兵馬大權,還在皇帝手中,皇上不下令,自己豈敢擅自出兵?司馬懿此時還只不過是曹魏任命的一個將領而已,沒有絕對權力。
而更深一層的就是,司馬懿也和曹魏高層是互相提防,曹魏現在還沒有打敗蜀國,司馬懿還有用處,一旦司馬懿破了蜀國,曹魏覺得司馬懿就沒多大用處了,完全可以將司馬懿殺掉,以防後患。司馬懿深知這個道理,只有暫時不把蜀國滅掉,自己的性命才最安全。
-
3 # 說道231960427
諸葛亮死後,天下盡在司馬懿掌控之中,他己經沒有對手了。司馬懿唯有作法,消耗曹軍力量,讓忠心曹營死得差不多,對於司馬懿來說是好事。加上不想出風頭,槍打出頭鳥,司馬懿多油滑,儒家思想腐人心。司馬懿就是磨日子,等機會,機會來了,就會出手,成就一翻事業。曹主發夢,三馬吃槽,有了疑心,自然不會作死了。司馬懿慎言慎行,能夠裝病,裝糊塗,混過關,簡直是戲精。那麼曹操死,諸葛亮死,天下還有對手嗎?沒有了,司馬懿,不急,等機會,機會來,出手,看見龍椅,眼見心謀!
-
4 # 不許兇她
其實當時的司馬懿如果要攻打蜀國還需要三個條件,首先第一條,司馬懿首先要掌握兵權,如果沒有兵權,談何攻打,還有一條就是,要得到皇帝的同意,畢竟他還不是一個掌權的人,要做什麼並不是他說的算的,他只能是一個執行者,還有最後一條就是,只有在蜀國動亂的時候才可以攻打蜀國,但是這種機會也是非常的少的,歷史上也只有一次,就是諸葛亮去世的那一年。
在諸葛亮和司馬懿對戰五丈原的時候,,當時雙方都沒有出兵,雖然當時諸葛亮數次挑戰,而且還侮辱了司馬懿,但是司馬懿一直都沒有出戰,這又是因為什麼呢?是司馬懿不想出戰嗎?
肯定不是這樣的,有人覺得當時的司馬懿是害怕諸葛亮的所以就一直沒有出戰,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太過複雜,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在諸葛亮駐軍五丈原的時候,當時的孫權也開始出兵了,所以當時的魏國是非常的危險的,而那時候魏國可以說並沒有多少可以用的大將,所以司馬懿就被派去迎戰諸葛亮了,當時的魏明帝也是親自去迎戰孫權。
而當時蜀國的軍糧並沒有很多,但是魏國的軍糧確實非常的充足的,所以在當時想要對付諸葛亮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熬到蜀國的軍糧用完就可以了,而孫權的軍隊都是擅長打水戰的,當時他們進攻合肥,也是讓孫權非常的頭疼的,在當時只要援軍一到他們就會輸了,所以在後來魏軍去救援的時候,孫權就撤兵了。
所以當時司馬懿不迎戰有打不過的原因,還有就是當時曹叡的吩咐,而諸葛亮也是不敢強攻的,而且孫權也已經撤軍了,所以蜀軍也只能回去了。
而這時候諸葛亮也去世了,當時的蜀國也正大亂,這時候的司馬懿的三個條件也已經滿足了兩個,所以司馬懿就上書給皇帝說現在是攻打蜀國的最好的機會,但是皇帝就說了一句不準,就這樣司馬懿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因為司馬懿的野心一直都是很大的,而曹叡也是知道的,所以在諸葛亮去世的那年,司馬懿也丟了兵權,直到後來曹叡病逝,司馬懿成了託孤之臣,當時的愣頭青曹爽做了皇帝,而司馬懿和曹爽也是一直在內鬥,所以後來司馬懿為了誅殺曹爽和他的餘黨一直到他去世都沒有機會去攻打蜀國了。
-
5 # 自媒體運營老許
當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下一步的動向,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千年謎團:司馬懿為什麼沒有趁勢去擊滅蜀國?綜合史料,仔細分析,有以下幾點主要原因。
蜀道之難
有人說,諸葛雖死,姜維尚在。的確,諸葛亮將生平所學,都傳給了姜維。但是姜維真正能學到幾層,是個很大的疑問。其實,當時的姜維並非司馬懿的對手;因此,司馬懿所慮者,並非姜維也。司馬懿不進攻蜀國,首先想到的是“蜀道之難”。蜀國有著天然的地理屏障,要進攻蜀國,越過這個屏障,是很困難的。司馬懿是個步步穩走的人,沒有很大把握的事情,不會輕易為之。
自保之策
俗語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馬懿深知此理。曹魏政權的核心人物,本來就一直視司馬懿為威脅人物。倘若司馬懿拼死力滅了蜀國,下一步等待他的必然就是被誅滅。因此,蜀國在,司馬懿可安在;蜀國滅,司馬懿則危。
平定內亂
諸葛亮死後,蜀軍退去,並不代表魏國就無事了。其實,當時魏國發生了好幾起聲勢浩大的內亂。在行軍打仗方面,魏明帝曹睿最相信司馬懿,那麼平定內亂的職責就自然落到司馬懿手中。公元237年,就是諸葛亮死後的第三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起兵造反。賊勢浩大,司馬懿趕緊去迎敵。不過,這個公孫淵並非無能之輩,可以三兩下就搞定。司馬懿與之周旋,前後幾乎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剿滅他。其他幾起規模較小的內亂,也都要耗費時間去平定。
靜候時機
司馬懿最厲害之處,並非兵法,而是其心態和耐力及忍辱力。無論什麼情況之下,司馬懿都可以保持冷靜的心境。而其耐力,在諸多事例中都有體現。至於其忍辱力,諸葛亮送女人衣服給他,他笑著穿上的事例,則體現的淋漓盡致。作為“冢虎”的司馬懿,其實一直在靜候時機。什麼時機呢?就是奪取曹魏政權的時機。終於,這個時機到來了。
當司馬懿平定內亂不久,收到一份緊急詔書,原來是魏明帝曹睿發來的。魏明帝病入膏肓,死在旦夕,急請司馬懿入朝,並託孤給司馬懿。司馬懿當然連連答應。曹睿一死,司馬懿心中的大石終於掉了;如今在朝中還算個敵手的,唯有曹爽。不過曹爽豈是司馬懿的敵手,司馬懿微施小計,就滅了曹爽。從此,司馬家族挾8歲的天子曹芳以令諸侯,重演了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幕。沒過多久,三國滅亡,晉朝建立。
回覆列表
諸葛亮雖然死了,但是蜀軍主力並沒有收到任何影響,蔣琬、費禕等人也是一時才俊,而更關鍵的是,伐蜀道路難走,後勤運輸困難。實際上在諸葛亮死前和死後,魏國都各有一次伐蜀,但是都是以失敗告終。
一次建興八年(230年)秋,魏軍兵分三路,司馬懿走西城,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攻擊漢中,諸葛亮率軍駐紮在城固、赤坂迎擊魏軍。結果由於秋雨連綿,沖毀了道路,魏軍不能前進,只能草草收場,反而被諸葛亮抓住機會,派魏延在陽溪擊敗魏國後將軍費曜和雍州刺史郭淮,大獲全勝。
正始五年(244年)春,曹爽為建立軍功名聲而伐蜀。曹爽任命夏侯玄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和他一起率領六、七萬大軍從駱谷進入蜀地,向漢中展開進攻。當時駐守漢中的王平派護軍劉敏等人據守興勢,自己為後援。漢中地勢複雜,魏軍無法展開部隊,從而失去了兵力上的優勢,在興勢受阻。
而且因為關中以及羌、氐的少數民族的運輸不能應付行軍所需,致使當地百姓和軍隊都缺乏物資和糧食,魏軍的牛馬騾驢大量死亡。這時,蜀漢涪城的援軍以及蜀國的大將費禕也從成都相繼趕到,搶先一步領兵據守山嶺要地。曹爽經過苦戰方才得以撤離,所帶去用於轉運的牛馬也幾乎耗盡,羌、胡等地也對他怨聲載道,關中因此遭受到巨大的消耗。
作為司馬懿這樣聰明的人來說,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實際上曹爽伐蜀前,他也曾經勸阻,只是曹爽沒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