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鎽v飛舞

    金庸在我心裡----一代宗師,一個時代的標誌,70、80後滿滿的回憶,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作品,都深深的刻在我們的腦海裡

  • 2 # 我是兵二代

    抱歉,本人不喜歡看武俠片兼古裝片,所以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不過還是挺喜歡扮演黃蓉郭靖的演員。

  • 3 # 二班大俠

    文字本身並沒有什麼能量,可是經過文人們的排兵佈陣,她就活了,有生命力了。它硬如板磚,把邪惡拍死,把正義頌揚。

    可能大多數人喜歡看小說拍成的影視劇,其實影視劇拍出來遠遠沒有原著好看。人們習慣把心裡的落差歸咎於導演,這也是一種誤解。因為文字的描寫能讓人沉浸其中情景,在閱讀的過程中,能自己產生豐富的聯想,那是一種無法表達的理想之美,是一種無法定格的畫面。

    我喜歡金庸的小說,他比古龍更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小說裡無論是風景、男女傾訴、江湖俠義等,有很多唯美的描寫,這些豈是導演一個鏡頭就能表達出來的?終究是藝術的表達形式和載體不同,各有侷限性。

    其次,小說裡的心理活動,應該是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它也是無法用影像表達出來的,眼神和動作還是很淺薄的。當你讀一讀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原著,再看電視劇,就知道在這一點上小說和影視劇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 4 # 音樂專場

    我覺得從用心程度,投入度,以及作品長期影響力看,還得是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如果看過他寫的《早晨從中午開始》,就知道他創作《平凡的世界》是投入他的全部生命的!從搜尋資料,做準備,到關門創作,他所用是時間和精力,可說是嘔心瀝血了!而且,他投入太大體力和精力,感覺小說整個的是透支了他的生命的!小說完結後,他也沒活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物繁多,故事複雜,精神巨集達,相信是經得住時間的考察呢!作品裡的精神飽滿,感染力非一般作品可及!每次看,都感覺是泡著濃濃的感情的!

    莫言有很多很好的作品,而且也獲得諾貝爾獎了!但是感覺跟路遙比起來,作品情感不如《平凡的世界》濃厚飽滿!

  • 5 # 翻滾的餃子

    金庸先生帶給我們太多的回憶,用一支筆在每個人的心目中種下了一個武俠夢,不論生活在社會的哪個階層的人,相信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而這個夢的起源相信就是從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而來。

    金庸以後,世間再無江湖,就是人們對金庸先生的最好的褒獎。其中的江湖道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們不止看到武俠裡的恩怨情仇,更是從中學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情懷。

    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他留給我們對武俠的向陽一直還在,不論在家庭中、在生活中、在社會的為人處世中都留有一顆俠義之心來結交和幫助他人。

  • 6 # ranjianjun

    金庸已逝,從此江湖無武俠,這算是對金庸先生的最高褒獎了吧!對於我等70後的人來說,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那就是金庸武俠帶來的。十來歲時讀武俠小說,看武俠電視,總想今後也行俠仗義,持劍行江湖,一聲“靖哥哥”,縱是英雄骨也酥。

    那時青春年少,狂閱金庸全部武俠小說。對策馬奔騰,除暴安良,保家衛國的武林俊杰是頂禮膜拜,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化身其中,共赴大義救昌生黎民於水火中。

  • 7 # 花影瘦

    初讀金庸是十幾歲少年時候的事情,正在上中學,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自幼喜歡看書的我就如一塊乾燥的海綿被扔進了小說得大海之中,貪婪的吃掉每一個字。

    那些文字是如此的耀眼和感動,讓成年後的我還一再反覆閱讀,多麼希望我從來沒有讀過金庸的書,這樣我可以第一次讀他,那真是件極快樂的事情。

    曾想做俠之大者,奈何庸庸碌碌,終只能徒呼奈何。又欲效畫眉之約,可惜我落花有意,他流水無情。

    那麼便逐鹿問鼎,瀟灑世間吧,又瞻前顧後,怕有辱斯文。於是只能漫步江湖,笑不得傲不得,等閒變卻故人心,可我這一壺浪漫,總有半壺是金先生贈的。縱不能成,亦不敢忘啊。

  • 8 # 有孚君

    老先生讓我愛上了讀書,毫不誇張!

    武俠小說之於60,70,80乃至90後的人都是滿滿的回憶!猶記得我和我爺爺一起看小說看到深更半夜,和我叔為搶一本倚天鬧了好幾天脾氣,也記得上課時把小說藏在課本後被老師沒收,更記得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和精彩的江湖!

    後來正因為愛看書,喜歡上了傳統文化,長大後有幸和恩師學習《易經》。順便給自己做個廣告哈,如果您對《易經》感興趣,可以去我的主頁逛逛,也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易路相孚”。我最近在做易學入門的專題,只為傳播易學文化,絕對不收任何費用![祈禱]

  • 9 # 新如夢令

    金庸先生給我們創造了一個俠義江湖,江湖裡有我們嚮往的一切!

    當年學生年代,是他的書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是他的書成開啟了我對文字的熱愛!

    他的小說所傳達的江湖俠義,多多少少都對我們帶來影響的!後來在社會上為人處世,會不自覺地講求道義,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很傻!

    現在社會上物慾橫流,似乎他書寫的那個江湖也越來越萎縮了,感覺有些失落!

    金庸本人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功底,值得學習仰慕,他是一代文學大家,只不過他的文學造詣被武俠題材侷限住了!

    但是,這不影響他被很多人喜愛!

    我對當初讀他的小說感到榮幸,也為他的小說引領我對文字的喜愛感到慶幸!

  • 10 # 俠骨柔情2018

    金庸對70、80年代出生的人影響最深,金庸的書是這些年代出生的人學生時代最喜歡讀的課外讀物,試問,對眾多70、80後而言,誰年輕時沒有個武俠夢?

  • 11 # 星空sky2000

    因本人不是武俠小說迷,對金先生本人的影響印象並不深刻,“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金先生小說的概括,以前覺得只是個寫小說的,與那些文化大家的底蘊相差太遠,包括先生當年被聘為浙大文學院院長,我覺得幹不長,如餘秋雨在東南大學,因為高校的老師還是比較清高的,寫小說的也能成教授,像老舍他們,首先是學者,其次才是作家,可後來看了先生的著作及簡介,觀念隨之改變,金先生出生於海寧查家,文化世家,康熙帝御題“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先生是香港四大才子,武俠小說四大宗師之一。要說印象最深的還是兒時看83版的射鵰英雄傳,現在想起仍記憶尤新,那時一個村有電視的人家都能數的過來,電視在當時是個稀罕的東西,看電視就像看電影一樣,記得電視是個9寸的黑白電視,每天晚上匆匆忙忙的吃了飯就拿著板凳到人家那看電視,去晚了怕沒地,當時正值夏天,電視就放到天井裡,有時去的太早,人家的電視很沒搬出來,那真是焦急的等待,當時電視的頻道、節目都很少,而且每週二維修,後半夜也沒節目,農村的娛樂專案本身就少,因此每部電視劇大家都記的比較清楚,茶餘飯後都會深入的討論甚至爭論,那時那景多年過去依然溫馨。如今先生已駕鶴西去,但先生的江湖仍在。

  • 12 # 慧智

    我最早看金庸的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了,我在一個教學點當代課教師,那時候文化生活十分貧乏,沒有電,沒有電視看,唯一能消磨時間的就是看小說。那年我去鄉中心校參加全體教師會議,逛商店時買了金庸著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開完會回到學校,我便專心致志地看剛買到手的這部武俠小說,馬上被作者描繪的精彩情節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住了,全身心沉浸在行俠仗義的武林世界裡。我用了兩天時間一口氣看完了《書劍恩仇錄》,覺得金庸小說非常有趣,比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還要好看。此後,我一連買了《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敖江湖》等,獵涉了金庸眾多的江湖豪俠義士,記住了陳家洛、胡斐、郭靖、黃蓉、楊過、段譽等書中的武林人物。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的四大掌門之首,他的小說風趣幽默,自成一派,非常受讀者的喜愛,小說發行量之大,影響之遠,國內沒有多少個作家能與之比肩。如果要評中國當代十大小說家,那麼金庸無疑是名列其中之一,當之無愧。

  • 13 # 塔頂拍照

    剛接觸武俠小說那會兒我還是個少年,是從一本雜誌上看到的連載的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後來又接觸到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從此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說起來很搞笑,在還沒了解金庸此人之前,我一直以為他是個武林高手,因為他在作品中寫的那一招一式,包括內力在奇筋八脈中怎樣執行描述的是有鼻子有眼,以及打鬥時招式的奇妙變化等等,還有金庸先生對歷史人文地理等的瞭解,只能以學識淵博來形容,後來通過網路才慢慢了解金先生,原來他是個老人,並且根本不會武功,當時我真的簡直無法接受,一直以來他簡直就是我心中的大俠,並且是那種精通各門武功的大俠,什麼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九陰真經,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等等,因為他描述的這些武功都不盡相同,內力的執行也不一樣,我以為他都會,沒想到他都不會…曾經年少的我真的有個大俠夢,仗劍走天涯,行俠仗義除暴安良,像金先生的小說裡那樣快意恩仇,慢慢長大後發現原來現實中根本不可以這樣,於是還失落了好長時間…後來長大了才明白金先生武俠小說的深層含義,那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真正的大俠不僅僅是行俠仗義除暴安良,而是報效祖國!

  • 14 # 茶一樣的男子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

    承載著我們80後太多的青春年少記憶。

    還記得第一次接觸金庸先生的影視作品,

    上初中的時候,大陸電視臺轉播的《天龍八部》、《神鵰俠侶》,

    黃日華、李少彤等主演的《天龍八部》、古天樂主演的《神鵰俠侶》,

    至今都已成為經典,每個人個性鮮明的形象至今都令我們深深難忘,

    尤其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一樣的小姐姐,李若彤扮演的 ,

    至今讓成我們我們心目中的女神,多少年,揮之不去。

    記得那個時候,學校的商鋪店裡都賣明信片、畫帖,海報,

    當時買了很多的明星貼在書本上、課桌上、宿舍牆上,

    相信很多的同齡都做過這樣的事情。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現在想想,大概那個時候,青春年少,

    每個人對仙女一樣的“姑姑”也同樣懷有一樣的美好向往吧。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後來在縣城讀高中,常常在上課期間偷看金庸小說的系列的書籍,迷得不行不行。

    當時很流行在書店裡租書,好像是三毛錢一本,那個時候,學校附近有很多出租的書店,有關金庸先生系列的書,《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碧血劍》等等,常常是搶先要租的,然後在晚上上晚自習 、宿舍被窩裡偷看。

    相信所有80後都是一樣有共同的記憶吧,青春年少,遊蕩在那個灑脫豪情的江湖世界裡,不願醒來。

    滄海一聲笑,高山流水遇知音

    後來,讀大學那會,那個時候都用很老的諾基亞手機,當時來電的電話聲音就是專門設定了《滄海一聲笑》的流行歌曲。

    江山笑,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世知多少,

    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一聲“滄海一聲笑”曾經驚豔了多少人世人。

    也許黃霑先生的"滄海一聲笑",

    最能表達金庸先生心中書中的“滄海,

    蒼天,江湖,江山,遙遙煙雨,寂寥紅塵,以及蒼涼豪邁、溫婉多情的一襟晚照”。

    那些年的青春,都藏在了這首歌裡,

    遊蕩在古意灑脫的精神世界裡。

    這大概是金庸先生帶給我年少最美好的有關江湖豪情、浪漫情懷的最好的精神嚮往。

    只是,滄海一聲笑,知己千杯少。

    江湖遠去,物是人非。

    原來,歲月從來沒有饒過任何人……

  • 15 # TFT布衣口口

    這幾天公交車飛機失事,小孩撞限高杆,李詠還不算老,得癌症去世,剛才刷知乎,又看到金庸先生去世。

    我四五歲就看金庸的小說,是《射鵰英雄傳》,16開本,像一本厚雜誌。那時候不認識多少字,就記著郭靖黃蓉還有黃藥師,顛來倒去看,最後也沒有看完那本書,只不過覺得有兩個事情很奇怪,為什麼每句話都說“道”,郭靖道,黃蓉道,黃藥師道,歐陽克道。為什麼黃藥師叫黃藥師,他是醫生嗎?後來上了學,又看了電視劇,黃日華的郭靖,梁朝偉的石中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又斷斷續續看了電視劇《書劍恩仇錄》,還有電影鹿鼎記,周星馳扮演韋小寶。直到高中,學校外面有租書的店,我才接觸到完整的金庸小說,我一下子把金庸的書都看完了,總算圓了一樁心願。從那時起,我覺得我最喜歡的還是《天龍八部》,比起《射鵰》的熱血,《天龍八部》就顯得陰暗無奈,就如同我青春期迷茫的內心。後來我又看古龍,看梁羽生,看黃易,看更多的武俠玄幻小說,但是金庸永遠是我的武俠啟蒙老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總在激勵著我。

  • 16 # 寧靜的心Beautiful

    “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於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

    讀初中的時候,我就經常去同學家裡翻看他們家裡的武俠小說,有時候一看就是一整天,《連城訣》,《碧血劍》還有《天龍八部》等等,承包了我一個又一個的假期,那是多麼美好的回憶啊。

    多少年過去了,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已經成為我青春記憶的一部分了。

    金庸先生共有15部成名之作,而今日,終成絕響。

    除了《越女劍》之外的其中14部,有人根據書名的頭一個字給編了兩句詩: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你們還記得詩句裡面每個字代表的小說嗎?

    飛—《飛狐外傳》清乾隆

    雪—《雪山飛狐》清乾隆

    連—《連城訣》晚清

    天—《天龍八部》北宋後期

    射—《射鵰英雄傳》南宋

    白—《白馬嘯西風》清朝

    鹿—《鹿鼎記》清康熙

    笑—《笑傲江湖》明中

    書—《書劍恩仇錄》清乾隆

    神—《神鵰俠侶》南宋末

    俠—《俠客行》明中

    倚—《倚天屠龍記》元末

    碧—《碧血劍》明末

    鴛—《鴛鴦刀》清朝

    裡面大部分小說都被搬上了銀幕,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射鵰英雄傳》,資質愚鈍,後來卻成為大英雄的郭靖是我小時候仰慕的偶像。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一個沒有天分,但(自認為)願意勤奮和善良的普通人。我們的榜樣在哪裡?就是郭靖這樣的。

    另外,《鹿鼎記》裡面能取七個美貌妻子的韋小寶是我最羨慕的人生贏家;《雪山飛狐》中重情重義的胡斐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鮮明的角色,人入勝的情節,色彩斑斕的武俠世界,都讓我痴迷不已。

    到如今,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我都還沒有完全看完,但他所塑造的武俠世界,已經深深的烙在了我的腦海裡,書本里面那些主角優秀的品質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成長。

    我相信有這種體會的人不止我一個。金庸先生的作品,對各種年齡層的讀者都有強大的吸引力。

    比如首富馬雲,他對於金庸的喜歡,不止是體現於阿里巴巴公司內部的武俠花名制度,他在創業早期,還藉著金庸的名望在杭州連著辦了幾場「西湖論劍」,把那些在他心目中的網際網路英雄請到本地捧場,共話大業。

    先生已然仙去,卻給世人留下了永不磨滅的武俠精神世界。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行俠仗義”的俠義精神,“笑傲江湖載酒行”的俠客氣質,傾蓋如故的知交,同生共死的情侶,無不令人心嚮往之。

    在這裡,我借用網友寫的一副輓聯來表達我對金庸先生的緬懷:

    東海潮生,聽琴音瑟瑟,坐觀鴻儒批今古

    西嶺雲橫,望劍氣蕭蕭,對酌丈夫笑英雄

    橫批:先生千古

  • 17 # 戲人間

    填滿我童年少年青年的日子……

    自打小時候就知道爸爸喜歡金庸,和爸爸一起看電視,除了新聞、法制,電視劇的種類永遠都是金庸武俠小說改編電視劇

    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是最早最深刻的記憶,我最喜歡這個;

    我爸爸最喜歡天龍八部,黃日華版和胡軍版,我們都反反覆覆看好多遍,他說到這個,最頻繁提到的一個詞就是“蕩氣迴腸”;

    李亞鵬版笑傲江湖開頭劉歡的那聲“咿呀”刻入腦髓……

    後來知道了射鵰三部曲這個說法,我問爸爸為啥沒帶我看射鵰呢?

    爸爸沉吟片刻,“最好看的那版太老了,你不如看看書吧……”

    在爸爸像我這麼大的年紀,自己在外唸書的時候,不知道他得攢幾天飯錢才買的了書,而且可能是盜版……

    爸爸的珍藏盜版書現在可能是找不到了,或者他還留著怕我給他翻爛了?給我買了一整套正版金庸武俠小說集,我放在書架最顯眼最容易拿到的位置。

    這新套書爸爸似乎沒怎麼拿下來看過,我不知道是因為他已經看過了,還是因為經濟條件好一些了當年的情懷已不再來?

    我打小看書就上癮,看不完放不下。第一次看倚天的時候,我爸爸照例來我屋敲門,“四點了趕緊兒睡吧……”,瞄了一眼書背的名字,我記得那時候,我應該剛剛看到小昭在靈蛇島與無忌的分離。

    最感謝的,其實是老先生給了我與爸爸平等以友相交的最早契機,由此一點點發現了彼此幾乎相同的愛好,我們都愛金庸武俠,都愛八九十年代港樂,我們都喜歡清晨的雨黃昏的風……我們雖是父女,但在文學在音樂在美面前,我們是平等的朋友,我們交換彼此的意見,我們可以有分歧。

    後來交朋友,因為爸爸與我實在太契合,再和同齡人交流的時候,有些羞恥於告訴他們,我喜歡那麼老的書,我喜歡那麼老的歌,我從未有過叛逆,和爸爸媽媽的關係一直很好,我怕他們覺得我“乖乖女”、“沒個性”、“老眼光”……

    出乎意料,我還是有很多朋友,他們有的喜歡中國產劇,有的喜歡歐美圈,也有喜歡日韓圈,我在他們的薰陶下,喜歡上了泰勒,喜歡上了劉昊然,他們也開始跟我說喜歡古天樂演的過兒,我說金庸小說裡我最愛的男主角就是楊過,卻不喜歡神鵰俠侶,最不喜無忌哥哥,最愛的一本書卻是倚天……

    其中有一個朋友,印象很深刻,他聽我說起我想看我高中語文老師大學論文,因為主題也是金庸小說,白了我這個慫貨一眼就幫忙去要(當然沒要到啦 我語文老師很高冷的),我說查老著作裡我只沒有看過鹿鼎記,不愛看書的他就選擇只看這一本

    現在最開心的,那時候沒在一起的男朋友,和他提過喜歡金庸,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我身邊,他已經可以跟我細數書中情節,他是特別有自己見解的人,和他討論這些,簡直彌補了我在外上大學沒辦法和爸爸一起開小會的遺憾吶

    然後最深刻的遺憾就出現了(便利貼來自學校表白牆,作者目前不知道是誰)

  • 18 # TA教

    一代武俠宗師金庸的悄然離世,我們有太多遺憾,有不捨,有依戀,還有追憶。

    他的武俠小說及改編的影視作品在中國家喻戶曉,《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雪山飛狐》等都是經典之作,每次翻拍,都會掀起一波輿論狂潮。

    他創作武俠小說,擔任人大常委,獲得文學成就終身獎,在中國武俠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受到萬千影迷和小說迷的喜愛和敬重,讓人生不虛此行,熱烈而圓滿。

    01

    他的武俠夢,愛國愛家的大俠英雄氣概

    縱觀金庸筆下的英雄人物,各個都有一副鮮活動人的大俠形象。

    金庸在塑造英雄人物時,不但注重才幹的修習,更注重德行的養成。在他筆下英雄人物都是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為國為民,胸懷格局巨集大。

    陳家洛與虎謀皮,搭上香香公主性命,只為了反清復明。袁承志在為父報仇與國難間掙扎,直至事不可為。

    郭靖從一個呆板少年成長為一代大俠,不惜放棄金刀駙馬高位,與成吉思汗決裂,堅守襄陽直至殉國,“俠之大者”的關鍵就在於家國情懷。

    張無忌年少喪父喪母,仍然不屈不撓,沉下心志,學習武功密集,心懷大愛,擔當起武林大任。

    這些英雄人物都不是順風順水的,無一不是在經歷家仇國恨的大悲下,仍然奮起雄追,歷經重重磨難和挫折,不但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為國家和武林作出巨大貢獻。

    他筆下的英雄無一不是勵志的典範,郭靖和張無忌等人都是以德服人,擁有高超武技,具備德才兼備的能力,讓看到劇作的人,無不為之激勵和振奮。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副對聯是世人對武俠大師金庸先生最著名的十四部作品名字的高度概括。

    他小說中的金句,對人生的洞然揭示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留下了無數影響人心志的句子。這些話從那些英雄的口中說出,也是他想對世人說的話,留的念想。

    “天地四方為江湖,世人聰明反糊塗。名利場上風浪起,贏到頭來卻是輸。”

    ——《俠客行》

    這句話揭示了看破紅塵,不為名聞利養所迷失,坦然面對人生的格局和氣度。

    “仁者無敵”!

    ——《鴛鴦刀》

    金庸筆下的英雄人物,無一不是胸懷仁義,這也是金庸的人生態度,仁愛的人,心中充滿光明和希望,永遠無敵。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郭靖告楊過。出自《神鵰俠侶》

    想做大俠,想做英雄,你想要有更高的成就,就要像郭靖說的那樣,就要有大的胸襟,敢於承擔責任。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乾隆送陳家洛佩玉之刻字,出自《書劍恩仇錄》

    這是做人處事的風範,謙謙君子,要像玉一樣溫和,待人接物。

    “佛由心生,佛即是覺,旁人只能指點,卻不能代勞。”

    ——掃地僧語,出《天龍八部》

    金庸信奉佛教,且對佛學甚有造詣,外界並沒有別人,一切都是自己心量的反應,修心,還是要靠自己。

    “終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與其天涯思君,戀戀不捨,莫若相忘於江湖。”

    ——金庸 《天龍八部》

    在小說中少不了的感情,唯有真摯最人。

    金庸:教育不只靠說教,還要做好言傳身教

    作為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人物,郭靖資質不高,沒有先天優勢,“學話甚慢,有點兒呆頭呆腦,直到四歲時才會說話。”這是金庸作品中的原話。

    郭靖生在一個單親家庭,他父親死得早,母親李萍是個村婦,沒有什麼文化知識和地位。跟生在金國王府的楊康相比,郭靖早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但是郭靖的母親,沒有了丈夫,又帶著年幼的孩子,也決沒有向命運屈服。

    她培養了郭靖很多優點:積極向上,吃苦耐勞,獨立,不服輸,認死理,講信義,有責任心,有民族大義。

    母親,承擔了孩子80-90%的教育重任,孩子會深受母親品德、性格、行為的影響。

    郭靖長大後做事踏實上進,守信重義,愛見義勇為。我們知道,一個具備這些特質的年輕人,也許人生不一定輝煌,但他一定是個很有作為的人。

    跟出身優渥,同齡的優等生楊康比,郭靖屬於那種“小學、中學階段暫時落後,但是他憑藉優秀的品格和刻苦練功的精神,在小學、中學不斷努力,等到了大學階段獲得了巨大成功。”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你可以不跟任何人爭先後快慢,不必企圖把任何人鬥下去、踹下去,能跑到最後的,都是好手,都了不起。

    他讓多少人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金庸筆下的仗劍天涯,滋養過年少時的我們。

    金庸用他的著作,陪伴了很多孩子的青春,毫不誇張的說,這些書對孩子們的影響,足以抵得上一位出色的語文老師。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很多孩子內心浮躁,沉溺於網路遊戲和短視訊等娛樂,不愛閱讀。

    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只能依靠自己的領悟和身邊有限的人物交流,而這些人多數認知還是錯的,能力極其弱小。

    閱讀經典,可以引導孩子走近大師,和思想和文學的巨人進行精神對話與交流,這就使孩子從生命發展的起點上,佔據了一個精神的高地。

    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而遠望,視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樣,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是怎麼估計都不會過分的。

    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會讓孩子不知不覺積累詞彙量,培養語感。對提高孩子的語文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增加素材積累的最佳途徑之一。

    金庸的作品在無意中給了大眾關於親情、友情、愛情、師道,苦難、信仰、執著、善惡、胸襟和氣度的精彩展示,這些生動和熱烈的文學故事和形象,豐富了我們的人生見識的長度和深度,讓我們學會如何更好的看待人生,活出精彩。

  • 19 # 沝生夢死

    朔風敝日追青驄,漫舞玉女舒紅袖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上面這四句話是金庸先生十四部小說的概括,金庸先生的書給我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回憶了。

    我最早看的是金庸先生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當時我的年級還小,卻非常喜歡看,反正就覺得他們打架很有意思,總之不管看到第幾集,也不管哪個電視臺放得,反正就看,當時也不記得看沒看完。直到上了初中,接觸了《射鵰英雄傳》的小說,很快就痴迷於其中,每天下課看,回家寫完作業看,只要有時間就去看。看完了後,感覺意猶未盡,就又看了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正好那年寒假,播了《新笑傲江湖》電視劇,於是我就白天看小說,晚上看電視劇。後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又接觸了更多金庸先生的小說。

    對以前的我來說,金庸先生是我少年時,對縱馬江湖的嚮往;對現在的我來說,卻是人情世故的感慨。

    先生千古

  • 20 # 上官長風寫作教室

    很好的問題,也是很親切的問題,俠之大者——金庸先生對一代人,都有深刻的記憶。

    似乎已經用不著去回憶開始接觸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的最早年代和最初情景了,同所有的讀者一樣,從脊背上背得動一個七斤半的大書包的年紀開始,就學會了一頭扎進書海,沒日沒夜,昏昏乎乎,廢寢忘食,不省紅塵世事。加之晚間熒屏上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打打殺殺,郭靖黃蓉的纏綿悱惻,真真是忘了秦漢,不論魏晉。事實上,一旦有了開始,對金庸作品的閱讀就再也沒有停止過。我們一而再地陷進射鵰英雄的傳奇故事裡,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境界中反反覆覆地徘徊。

    一百次覺得讀武俠是浪廢時間,一百次下決心要皈依所謂藝文大雅。隨手開卷將只拜讀詩經楚辭,西廂紅樓,要麼就是這般“斯基”,那般“比亞”。但想歸想,一旦生假閒暇,又忍不住要拜晤一下楊過,也想借機重會可人又怕人的小龍女。

    有史以來,小說不過是文人雅士茶餘飯後聊以消遣,自娛娛人的書人小制,加上“武俠”一詞限制的小說就更是如此。恐怕誰也不會想到,金樑揭杆而起,居然舉世震驚,只鬧到“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的田地,緊接著古龍斗酒百文,自成一家,也是傾城傳誦,香帥英名婦孺皆知。

    武俠小說界從此天下三分,驟成鼎足。其中之金庸猶三國之魏統讀者百萬,據“中原”要地,刀達四海,劍及五洲。金先生雖未“攜天子以令諸侯”,卻也憑一管巨筆揮撒扶搖,以才志服八方英豪,使天下讀書人歸心,更無二想,穩穩當當做了武林盟主。這該是讀書界的一個大神話了,其價值也便不僅僅限於扭轉了小說在文學領域的“後孃”地位,使本來下里巴人的淺俗文字改弦更張,一路登堂入室,終成大雅,做了陽春白雪。

    與我來說,這種記憶還增加了溫情的成分。

    1998年,中國大理,三月街民族節期間,曾經舉辦過金庸學術研討會。我受邀出席,還專門為金庸先生的作品寫過一篇文章,《百年一筆,誰與爭鋒》,文章除了在研討會現場宣讀,得到大俠高度肯定,還收錄在一個專門的《金庸與大理》的集子裡。

    會後,曾經與金先生交流,親切,敦厚,有長者之風。算是增加了閱讀武俠之外,更多的交誼感受。

    就在那次會議上,金庸先生被大理市政府授予榮譽市民稱號。後來為此專修了一座書院,至今仍然存在。

    金庸武俠是一個難以窮盡的話題,金庸之為人又何嘗不是。讀金庸的書,見作品中盡是無量、點蒼,迴環曲折間演繹出大理段氏家族的一個個扣人心絃的故事,虛虛實實之間為大理增添了多少豐彩。

    百年一筆,誰與爭鋒。金庸是說不完的,就如同他的武俠小說之說不完、道不盡。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說不完正是文學藝術最根本的話題,說不完不是因為不可說,而是博大艱深,難以窮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哪款遊戲的背景音樂做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