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呂長治律師事務所

    大清廟號稱祖的皇帝有三位,分別是太祖努爾哈赤,世祖福臨(順治)和聖祖玄燁(康熙)。一般來說,開國皇帝稱祖,努爾哈赤稱太祖無可非議,那麼順治和康熙為何也稱祖呢?

    先說順治。

    滿洲建政並統一關外是在努爾哈赤和其子皇太極手裡完成的。順治於大清崇德八年在瀋陽登基為帝時,大清的疆域也僅侷限於關外一隅,當時關內及廣大的中原本土,法理上還是大明的天下,當時的崇禎皇帝才是天下共主,這時的順治皇帝還僅僅是地方政權的首腦,還不是天下共主,他的皇帝名號也僅僅為滿洲人及蒙古人認同,還沒有得到整個天下蒼生的擁戴。直到其遷都北京,做了紫禁城的新主人才算宣告中國正式改朝換代,所以順治作為大清入關的第一個皇帝,尤其具有改朝換代和宣告大清御宇的巨大的標誌意義和法理意義,從法理上來說,是順治,開闢了新紀元和新王朝。所以,以開國稱祖的慣例來說,順治稱祖,也合情合理。

    那麼康熙呢?作為順治的兒子,已經是入關的第二代帝王,既未建政也未開國,為何也稱祖呢?康熙廟號聖祖,這是他兒子雍正皇帝上的。因為雍正皇帝覺得老爹太偉大了,稱宗不足以表彰老爹的豐功偉績,雍正認為老爹幼年即位,除權臣、削三藩、收臺灣、退沙俄、平西藏、三徵葛爾丹、修水利、興農業、刷吏治、編大典,這樣的功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並且認為老爹名為守成實為開拓,稱祖亦是恰當。還有一點小心思,雍正生怕別人議論其弒父逼母得位不正,故以對父親的無上尊崇表示父子情深,平息物議。

  • 2 # 澳古說歷史

    三“祖”即太祖努爾哈赤、世祖福臨、聖祖玄燁,皇太極是為太宗。 這裡很多人都不明白,難道清朝有三位開國之君?當然不是啦!清朝之所以會出現三個只有開國之君才能用的“祖”,其實是有原因的。這裡且聽澳古君為你詳細道來。

    古語有云“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廟號”源於商朝,在那個時代由於盛行祭祀和敬拜,所以在世之人都有為故去的人立牌位祭祀的習慣。而作為商王來說,當然也有這個習慣,且相對於平民百姓家,王室的祭祀來的更為隆重,他們不但會為商王立牌位,還會專門建一座家廟來供王室來祭拜。

    但是這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隨著逝去的商王越來越多,所建的家廟也越來越多。於是在位的商王,每年要參拜的故去商王就越來越多。就這樣,在商王和大臣們的商量下,他們決定對於那些對社稷沒有多大貢獻的商王,就採取過幾代就拆掉這個商王的家廟,然後將他放到太廟,與其他先人合祀。

    而對於那些對社稷有大功的商王,就採取給他們上“廟號”。這樣就能讓他們永久保留家廟,然後世代祭祀。當然在商朝,廟號就只有四個,立業者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

    然後商朝還會根據“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規矩,來為這些有廟號的皇帝,分別加上“祖”或“宗”的稱號。一般情況下,開國之君曰“祖”,後繼之君曰“宗”。

    周秦之時,由於開國之君對於“廟號”都不感冒,所以“廟號”就被暫時的廢除。但在漢之後,又被劉邦下令恢復。而在漢朝對於給皇帝上廟號的事情,是極其的嚴格的。他們堅持奉行“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規矩,終兩漢一朝29位皇帝只有7位有廟號,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漢朝對於“廟號”的謹慎與重視。

    不過這種對於“廟號”的謹慎,到魏晉的時候開始變的“寬鬆”。自三國魏國開始,魏國接連有三位皇帝被上“廟號”,且都用開國之君,亦或創業之君才能用的“祖”,如曹丕為高祖、曹叡為烈祖。史曰“降及曹氏,祖名多濫”,也就是在魏國的帶頭下,廟號開始走向了“普通化”。

    自魏開始,不管是大一統的皇帝,還是割據政權的皇帝,只要是皇帝就有“廟號”。且也不再遵守“祖”和“宗”的規矩,“廟號”的制定就全憑新君做主,後繼之君想替先帝上什麼廟號,就可以上什麼廟號。比如南朝劉宋文帝劉義隆廟號是“太祖”,但是他並非開國皇帝,只不過他的後繼之君,認為他就是,所以他就被給予了“太祖”的廟號。

    那麼在說了這麼多後,我想大家應該都明白為何清朝會出現三個“祖”了吧!其實歸根結底在於他們的後繼之君認為他們有這個資格能被稱“祖”,所以才給了他們有“祖”的廟號。

    首先努爾哈赤被上尊號“太祖”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就是大清實際上的開國之君,他被上“太祖”也算是實至名歸。再是福臨被上尊號“世祖”倒也說的過去,畢竟他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也是讓清朝實際上成為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而“世祖”的定義就是“重新打了次天下”的皇帝,所以福臨也算是實至名歸。

    但是康熙即不是開國皇帝,也不是重新打了一次天下的皇帝,為什麼他能被上尊號“聖祖”呢?很多人應該知道,“聖祖”是玄宗皇帝當年為了追尊老子所創的廟號,老子可是聖人哎,也就是如此李隆基才上尊號“聖祖”。那麼康熙何德何能能夠擔的上“聖”這一廟號呢?

    原因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因為雍正的原因。雍正認為他的父親康熙有“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的功勞,也就覺得只有“聖祖”才能匹配的上康熙的身份。所以簡單的說就是雍正想給康熙上“聖祖”的廟號,那就這樣康熙的廟號就成了“聖祖”啦。

    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清朝皇帝的廟號還算是守規矩。如乾隆的廟號“高宗”,就有由盛轉衰的意思,而實際上清朝的衰落的確是從乾隆開始的。如嘉慶的廟號“仁宗”,就有仁愛孝順的意思,而實際上嘉慶的確很孝順,他實際上就是因為孝順才被選為皇帝的。再比如光緒的廟號“德宗”,就有遭遇動亂被迫逃亡的意思,而實際上光緒的確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逃亡出首都。

    所以綜合以上所述,清朝的廟號並不是說不公正。只是康熙的廟號“聖祖”的確讓人覺得有些許的抬高,畢竟說實在的康熙真的匹配不上這個廟號,有點名不副實了。當然不管如何,康熙“聖祖”的廟號還是這麼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苦短萬事莫強求,學會放過自己才會有真正的快樂",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