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有些人在欣賞一張照片時喜歡問拍攝裝置和引數,這樣有意義嗎?

    有些人在欣賞一張照片時喜歡問拍攝裝置和引數這樣有什麼意義,這種情況常見於群聊,社群論壇之類的地方,一般先是大神級的攝影大師發一作品,後面一排問大師,啥頭拍的?光圈多少?快門多少?

    這樣有意義麼?

    答案很肯定,沒有!

    即使你買了大師一樣的裝置,用了大師一樣的引數,站在了大師曾經站過的地方,拍了一張和大師一樣的大作,這樣有意義麼?

    答案很肯定,沒有!

    為什麼?

    攝影作品的欣常可以從技術性與藝術性兩方面來考慮,技術性的東西是不是用什麼鏡頭,什麼引數,而是攝影技巧的運用。藝術性當然和攝影裝置與引數就更沒太多關係了。

    如果和大師一樣的裝置,就能拍出大師一樣的作品,那麼攝影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 2 # 卷太郎攝影坊

    我覺得了解別人的照片引數沒什麼意義。

    一張照片使用什麼焦距、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的組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即使拍一張看上去很像,基本差不多觀感的照片也可能引數是不同的。瞭解相機基本曝光原理的人都是很清楚這一點的。換言之,如果用別人同樣的引數拍攝同樣的照片,也未必能與人家拍的一樣,因為光線強度有可能變了,光位也有可能變化了。拍一張照片是根據當時拍攝光線和環境條件而決定的,套用別人引數根本行不通。

    但是瞭解曝光、景深、景別的常規拍攝規律還是有必要的,也就是說不照搬死套別人的引數,但是可以從某一類照片的引數中學到設定規律還是可以的。比如拍大場景風光照一般都用廣角焦距和小光圈,拍攝運動模糊感一般用稍微慢一些的快門速度,拍攝光軌用長曝,拍攝人像寫真用大光圈長焦,拍攝影棚靜物通常用固定光圈快門,這些規律還是客觀存在的。可以從別人拍攝的作品引數中窺探出一些常用拍攝手法。

    我個人覺得攝影既是技術也是藝術,掌握基本技術是創作的基礎,但不要用理工科的思維去搞攝影創作,鑽牛角尖是沒必要的,要靈活應用攝影技術去為攝影創作服務。

  • 3 # 全利88

    器材與設定引數,是一張圖片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有重要意義!

    舉類似的例子,不一定恰當。比如,書法,有軟硬筆之分吧?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最終效果。

    再比如,大畫幅的人像或者是建築攝影,你用35畫幅機身,很難模擬出那種效果,如果不說器材種類,是不是耍流氓?

    哪怕是35畫幅與C畫幅,出圖也是有明顯差別的。

    前提是,原始圖片比較,你提的問題,就會有意義。

  • 4 # 高處宜賞景

    簡單地說:一,攝影初入門者抱有"好奇"與作為"參考"資料而詢問,這很正常,以便在今後的拍攝"實踐"中有了可供參考的"資料"。二,正如你所"描述"某些"人(器材黨),自身對"攝影"就知之甚少,但對於攝影"器材"可以談上"一整天",如數家珍,滴水不漏。同時也出於"好奇"(此好奇非彼"好奇")來問,因為他更不相信"很一般"的相機也能拍出好照片來。這就是抱有"不可理喻"的心態來問,對這類人"可答可不答",因為他不明白再好的"器材"與"拍攝資料"最終都要以"照片"來說話的,即使對他回答了也等於"白說"。個認,謝邀。(答/圖,羅天乾。圖,《指尖上的"來客"》,用18一135mm變焦拍攝)

  • 5 # 柳侍墨

    看了其他答主的答案,我想說——我和你們的想法,有點不一樣。

    在我看來,攝影小白追問老法師攝影引數也屬於學習的一種,沒有問題的那不叫攝影愛好者。這裡的提問,就是為了和自己對比。

    我不覺得這算是器材黨,問拍攝裝置和引數是為了更了的體會攝影過程中的奧妙所在,人家問的是怎麼搭配,不是照樣搬運。

    你沒問題,你怎麼思考?

    你不思考,你怎麼進步?

    我覺得,能自稱為“攝影愛好者”的,應該都是帶著腦子出來拍片的。

    所以,問前輩引數,無可厚非。

    問了引數以後會不會用腦子想一想,人家為什麼這麼設定?

    難道只是因為全畫幅和半畫幅的區別嗎?

    人頭有沒有區別?

    不同的設定能不能拍不迥異的作品?

    為什麼要這麼設?為什麼要這麼拍?

    在繪畫中,臨摹是一項重要的課程。攝影中也有“臨摹”可以借鑑。

    我初學攝影的時候就是和一幫老法師拍同樣的景

    小白時期,拍啥都難看,但是轉眼一瞅老法師的作品,拍啥都是精品。

    那你不問引數,咋能恍然大悟?

    而且老法師都願意給新人分享經驗。

    授人魚又授人漁

    我呢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問也是學習的方式

    不然閉門造車?

    你不會覺得事倍功半麼?

    你不嫌窩活兒?

  • 6 # 梅子9704

    我是這樣認為的,雖然講究拍攝器材和引數,把一張照片當成藝術品,經過就適合加工,使其達到更完美,更有欣賞價值。就像我們美顏照片和不美顏照片,給人的視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效果。但是,我個人覺得,自然的情景,自然的人和事,自然的時空,自然的狀態,最最唯美,也就是原裝的,天然的,抓拍的最唯美。

  • 7 # 從耗子胖成豬

    站在作者的角度上看,人家問你用啥相機拍出這樣的圖片,其實也算是一種讚美。說明觀眾還是認可你這種圖片是比較好看的。

    無人問津的圖片,你就算是再得意也是廢片,不是嘛?

  • 8 # 光線攝影學院

    前不久,我買了一些旅行攝影的圖書,其中有幾本書,每一本書的每一張照片上,都標註了光圈,快門速度,ISO感光度。當然,除了這三個引數,其他引數都沒有的了。

    有些人很痴迷於別人拍攝的照片的曝光引數,我覺得沒這個必要了

    針對你問的這個問題,有些人在欣賞一張照片時喜歡問拍攝裝置和引數,這樣有意義嗎?這種算不算器材黨?

    結合我的長期的教學經驗,我來具體談談:

    一、脫離具體的場景和具體的器材,抽象的講光圈,快門,ISO感光度

    這種,只能是講SunnyF16法則的時候要講的東西。

    二、書本上印刷這些拍攝引數,其實沒啥意義

    如果要印刷這些引數,最好標註用的曝光模式,最好標註是否用了曝光補償這些。

    如果只是印刷這三個引數,真心沒啥參考價值和學習價值。

    三、對於初學者來說,究竟應該不應該具備分析和推測一張照片的曝光引數的能力呢?

    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我覺得還是應該具備這種能力比較好。但是也不強求。

    平時,自己總結分析一下自己的拍攝引數,還是有必要的

    四、對於初學者來說,有沒有必要去問別人究竟是什麼拍攝引數呢?

    我覺得沒有必要問。

    自己可以練習推測曝光引數的能力,但是,沒有必要去問別人是用的什麼拍攝引數。

    如果執迷於此,痴迷於想要問別人的拍攝引數,我只能說是走火入魔了。

    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掌握推算和推測曝光引數的能力還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要痴迷去問別人具體的曝光引數。這是一碼事,一碼歸一碼。

  • 9 # 攝影講習所

    能夠提出這種問題的大多是初學者,他們懷著對攝影藝術的憧憬和敬畏之心,想從優秀作品中汲取營養。但是,裝置和引數並不是構成好作品的全部因素。好的攝影作品具有很多內涵: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結合、攝影語言的合理運用、巧妙的光影效果、恰到好處的瞬間抓取、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等等,最不重要的就是器材和引數因素了。(圖為:使用超廣角鏡頭結合稍慢的快門速度拍下的畫面)

    專業的攝影器材能更好地給好照片的成功拍攝提供保障,俗話說:“沒有金剛轉哪能攬瓷器活”。例如:有一些需要廣角或長焦來表現的題材,裝置就顯得很重要了。(圖為:長焦距鏡頭結合高速快門拍下的畫面)

    攝影引數(主要指光圈與快門)體現在攝影語言(景深大小、虛實變化、凝固和動感等等)的應用上,引數與畫面效果有一定的關係。(圖為:長焦距大光圈拍攝的小景深畫面,背景半虛化,很好的突出了主體)

    現代的數碼相機,無論價位高地,在電腦顯示器上觀看,我們憑肉眼通常看不出有什麼差別,除非是放大輸出大尺寸的照片時,差距可以顯現出來。(圖為:使用佳能600D拍攝的畫面,能看出來嗎?攝影:劉晗峰)

    對於不同層次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大家不要過多沉迷於攝影裝置,器材不是決定你的攝影水平高低的必要條件。重要的是增加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多向姊妹藝術借鑑和學習,俗話說:“功夫在戲外”。(圖為:使用佳能7D拍攝的畫面效果。攝影:劉晗峰)

  • 10 # 擴散波動

    器材黨有什麼好奇怪的,心理愉悅精神享受也得花錢啊,還不便宜。

    玩表的整天在一起對時間嗎?還不是一樣是器材黨。玩電腦一天到晚diy的還不是整天跑分,幾個正經玩遊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齊達內從皇馬卸任,誰將是皇馬新帥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