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那個年代高中生應該屬於高文憑了找一份好的工作應該不難吧!明白的給講一下
4
回覆列表
  • 1 # V朝九晚五V

    孫少平高中畢業應該是在1978年,他進煤礦是1982年。用現在的眼光看煤礦工人確實算得上民工了,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煤礦工人可不是一般人能進去的,絕對算得上正宗的工人階級,拿正式工資的,很招人羨慕的。

    少平高中畢業後因為家庭貧困沒有去復讀,而是透過二爸的關係去做了民辦教師,不用幹農活可以拿全工分而且一個月還有6塊錢補貼,這已經讓村裡人羨慕了(家父也是70年代的高中畢業後來做了民師,在90年代因國家政策才轉為公辦教師,那個年代很多老師都是這樣過來的),但少平有一顆不平凡的心,他不甘於這樣一輩子,所以才要出去闖蕩,最後透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正式的煤礦工人,在那個年代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沒有關係能考取工人身份已經很不容易了,在煤礦少平也不甘於現狀不斷透過看書學習希望提升自己,少平在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個不平凡的心,這也是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地方,也是這本書雖然看著樸實無華,卻激勵了一代人在這平凡的人生下的那顆不平凡的心!

  • 2 # 流浪煮夫

    在那個年代,無論是百貨售貨員還是公交司機售票員,無論是酒店服務員還是保安人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作都是靠分配的。機關和單位人員更加嚴格了。記得一開始少平想到自己的母校那裡做一個伙伕,可是碰到了好紅梅,居然要透過能殺豬這一關才能留下其中一個人,這就能說明一些問題了。所以按孫少平不想麻煩別人,不想打擾別人的性格,只能做一個攬工汗,也就是做短工,後來也是因為各種原因各種關係才去到了大亞灣煤礦。所以還是靠關係才分配來一個穩定的工作。

  • 3 # 一蒼耳

    孫少平高中畢業還屬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的工作崗位,大部分體面一點的工作除了看學歷,還要看戶口,城鎮戶口找個工作不難,但是農村戶口就不一定了。孫少平如果不是那個村長,就連煤礦工人這個工作都沒有,這個工作甚至還是田曉霞打著田福軍的旗子給他走了個後門。

    在八十年代農村還是有不少高中生,但大部分依然留在農村種地,可能有一部分也像孫少平一樣,起初在村子裡當老師了,但隨著師專畢業學生的加入,專業公辦教師增多,這部分人大多下崗,外出打工了。畢竟80年代,一個民辦教師一個月可能也就只有幾十甚至十幾塊錢,還不一定足額定時發放。他們為了生活,很多也主動退出民辦教室的隊伍,加入到打工的浪潮中。

    孫少平從村裡學校下來後,就外出打工了,在那個年代,無靠山,無背景,無城市戶口,想找一份正式工作是很難的。銅城煤礦的招工給了少平一個機會,由農民變為工人。這是從一個階級到另一個階級的跨越。那個時候還要看你的出身,你是工人階級還是農民。一個農村家庭能出一個工人,是很驕傲的事情。這就證明祖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孫家,終於出了一個可以離開土地而生存的人。

  • 4 # 王昌福10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找工作不僅要有文化,戶口更是屬於硬體。因為當時是計劃經濟時代,除了大,中專學生國家包分配,有鐵飯館。再就是城鎮戶口找工作比較容易,由勞動局直接招工統一分配,而農村戶口的青年人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簡直比登天還難。所以現在我們再來看孫少平的煤礦工人身份就很容易理解了。孫少平高中畢業後託二叔關係當民辦老師,不僅全額工分還每月有生活補貼,但那時的孫少平年輕有文化,不想就這樣平庸過下去,才有了出去闖蕩考上煤礦成正式工人,每月拿工資。當時的煤礦工人社會地位可不低,不僅每月工資照發,各種勞保福利齊全,可不比現在的民工,啥保障沒有。那時是眾多農家子弟都稀罕的工作,一般人想都不用想,跟現在的公務員好有一比。其實在孫少平的身上有路遙的影子。這也是平凡的世界經久不衰的原因。她真實地再現了七,八十年代中國農村青年迷憫,無奈,並努力與命運抗爭。這部作品激勵,鼓舞了整整一代人。並必將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謝邀!

  • 5 # 廬陵老周

    首先,要結合路遙的另一篇先說(人生)主人公高加林來看,高加林改變了身份,並且做的非常好,做的也比較成功,最後還是一樣迴歸到農民!孫少平一樣,同樣的農民身份,束縛著他,當年改變身份的途徑,只有高考!參軍要商品糧才能退伍有分配,招工同樣商品糧才有分配!孫少平不願意束縛在黃土地上,所以出去闖蕩,結果被城鄉結合部的曹書記看上,想入贅招上門女婿,結果曹書記女兒看不上,但是把孫少平戶口遷移過來了,變成了城鎮戶口,才有了去煤礦當工人的資格!那個年代,很多事情,被身份束縛的死死地!

  • 6 # COLIN1546

    時代的侷限性決定了所處時代人的思想,行為。少平所處時代決定了其只能去做攬工,也就是短工,當時的經濟體質並不開放,並沒有太多的工作崗位推向社會。

  • 7 # 185785214傳奇

    題主你好?不知你看過這本書沒有?少平當時是高中畢業生,算是文化人。以前能在村裡當民辦老師,完全是因為他二爸為討好田福堂而沾的光。那個時期,普通農村人要找個好工作,比如體面的,能掙到錢的,難,很難,比登天還難。走正規渠道透過推薦,招工走出去,基本上都是農村基層幹部把自己的子女,自家親戚的子女內定了。普通人家和上面領導沒有關係,你就別想。潤葉能去城關小學教書,是有個縣革委會副主任的二爸;就連金波去縣郵局幹臨時工,都是因為父親俊海自己提前退休讓兒子去頂替的。少平家沒有在外當官的,所以要闖世界,只能去給人家打工掙錢。這是老天爺給窮人留的唯一出路。他後來能去當煤礦工人,都是因為他曾給打工的主家是村上書記,心存私心給他辦的事。真正要憑自己本事吃飯,那就是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的事了。

  • 8 # 影子向左我向右

    這個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社會情況情況吧!

    文革剛過去不久,從事教育工作可能不太順心,也可能是工資不高的原因吧。當老師工資是按月發放的,遠水解不了近渴,當工人就不一樣了,工資可以日結,收入也會高一點。

    礦工,在當時可是國家工人,在那個時候當工人是一個十分自豪的事情。

    少平這個人的心氣很高,他不願意待在自己的家鄉,也不願意讓村裡的人看見他,他怕別人瞧不起他,所以他寧可遠去他鄉。

  • 9 # new169349231

    那個時代的人哪有現在這麼方便,不喜歡在一個地方待著,可以去另外一個地方找工作。從農民變成城裡人。隔著的不僅僅是一張簡單的,戶口本。一個農民,想要走出自己的田地。走進城裡,是一件非常非常艱難的事情。

    按照現在的眼光看。即使孫少平,他一點文化也沒有,只要他吃苦耐勞。在哪裡,都會有一片廣闊的天地。

    在平凡的世界裡。吃上商品糧,成為公家人,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

  • 10 # 我獨清111

    直到九十年代,高中畢業生仍難找到體面的工作,階級固化非常嚴重。一個知識青年既不屑於做生意,又感到一輩子埋身土地太虧,是一個非常尷尬的群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到70歲能不能領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