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為無不為0632

    1.春秋時的秦國是周天子下的諸侯國,且最初僅是一個伯爵國。周天子才是天下共主。

    秦朝則是一統六國,成為大一統的王朝。

    2.秦國地域僅限於西北一隅,但秦朝卻奄有天下。

    3.秦國國王只能稱公稱王,甚至稱王都不合於禮,但秦朝卻稱“皇帝”

    4.秦國是在變法前是分封制,秦朝是在全國範圍內,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

    5.秦國官制還是春秋戰國時官制,什麼大良造庶長國尉。秦朝明確中央設三公九卿,強化中央集權。

    想了好半天了,就想出來這些,嘿嘿,不想了,累

  • 2 # 懵懂書童

    春秋戰國時期:

    經濟上,秦國實行獎勵農耕並鼓勵六國商人來秦經商,受秦法保護!

    政治上,秦國實行遠交近攻,政治聯姻等政策,逐漸蠶食滅掉六國!

    軍事上,實行軍功進爵制,激勵士卒得軍功置地升爵!

    大一統後:

    經濟上,實行土地私有,統一貨幣度量衡!

    政治上,確立皇帝制度,設立三公九卿制,頒佈秦律!

    軍事上,對內實行統一文化焚書坑儒,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對外修長城御匈奴,開拓百越!

  • 3 # 歷史的星辰大海

    春秋時期的秦國經歷了秦穆公之後,反而變得更弱了,經常受到強國晉國的攻擊,而南邊的楚國也經常滋擾。

    戰國時期,秦國依靠函谷關天險,漸漸地穩住了腳步,真正讓秦朝強大的轉折點還是在於商鞅變法與張儀的外交。

    而在大一統之後秦國,國力更加昌盛,但對其他六國的統治力並不強。

    根基不穩就暴虐無度,以法家思想治天下,顯然是要被滅國的。

  • 4 # 玉之溪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王國為東周的一個諸候國,還是等級不是最高的諸候國,當時諸候國的級別有公,候,伯,子,男,公級別的多為周王室的王公貴族,如晉國,燕國,魯國等,但主要是候級別的國家,伯級別的都是小國家,男級子級多為個人封號,幾無國家。最後諸侯多有所突破,國力強了,強迫周王室提升等級,封王。到了公元前221年,經過百年的努力,秦王國攻滅六國,建立了秦帝國,領域是原7國範圍,外加嶺南的大片領土。主體形式是和週一個級別,但皇權領土比周大的多,開創了封建王朝時代。

  • 5 # 墨雨青山知久遠

    一個是偏安一隅的諸侯國,同時又在和多個諸侯國並存亡。

    統一天下的秦國是一個封建大王朝,並不是一個諸侯國。

  • 6 # 老鴨說歷史

    春秋戰國時在積極拓展疆域,奮發圖強。

    大一統時,頒佈各種政策,如何更好的通知人民,加強中央集權。

  • 7 #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瞌睡家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不揣淺陋,試做回答。

    大秦一脈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秦非子,封地在現在的甘肅天水一帶,在當時屬於非常落後的地方。西周滅亡後,秦襄公保著周平王東遷,周平王感恩戴德給了秦國諸侯的名分,秦國才開始正式建國並與中原各國互通友好,但是直到戰國前期,秦華人依然被認為是戎狄之國,不被中原列國看得起。

    按我的理解,整個秦國的歷史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

    蠻夷霸主時代,通過幾百年的積累,秦國國力在秦穆公時代達到第一個鼎盛時期,秦穆公又與相鄰的晉國結成秦晉之好,後來還幫助晉文公重耳復國,雙方几十年和平相處,使秦穆公得以安心在西戎發展實力,終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百年衰亡時代,秦穆公之後秦孝公之前的幾百年間,秦國始終處於衰落狀態,晉文公重耳死後,晉國趙盾當權,與秦國交惡,幾次大敗秦國,後來魏趙韓三家分晉,相繼變法圖強,秦國舉全國之力甚至都打不過當年晉國的一個公卿魏國,被奪河西之地,幾乎亡國;

    變法圖強時代,秦孝公即位後,深感秦國之羸弱,求賢變法,惠文王雖然殺了商鞅,卻將商鞅之法發揚光大,秦國不但儲存了自己,而且可以連橫伐縱,搖身一變成了虎狼之秦;

    虎狼之秦,秦昭王一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秦國東出崤山,遠交近攻,如虎狼之驅群羊,滅六國伏八荒,可謂秦國最為強盛的時代;

    大秦帝國之滅亡時代,始皇帝登基後,連長城服百越,建立天朝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卻迅速敗亡,可謂盛極而衰。

    回到題主的問題,秦國和秦朝有什麼不一樣?

    我認為最大的區別是國際環境不一樣了。秦二世雖然夠混,但是秦國曆史上也不缺二世祖這樣的昏君,只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忙於互相牽制,並沒有徹底滅亡秦國這樣一個大國的想法,秦朝時候就不一樣了,東方六國的遺老遺少貴族臣民徹底放棄了門戶之見,集中力量,一致滅秦。

    其次是秦國面臨的群眾基礎不一樣了。秦國雖然國力強盛軍隊戰鬥力空前,但是在文化上,始終處於蠻夷的狀態,諸子百家都不稀得去秦國講學,只剩下當時被文化界最看不起的法家跑到秦國去大行其道。秦國子民本身沒啥文化,只看中法家改革帶來的利益,也沒多大意見。秦國統一後,將秦法推廣至全國,齊魯名士宋衛君子燕趙豪傑之類的肯定受不了秦法約束,稱其為殘暴沒人性之法,再加上跟秦國有世仇的楚國一鬧事,大家都趁機跟著反了。

    三是秦國內部思想也不一樣了。秦國雖然地域廣大,但始終被認為是蠻夷之國,在周朝的大家庭裡總是處於二等公民的地位,大家打的過你就過來欺負你,沒任何心理負擔,即使打不過你也看不起你。所以歷代秦君危機感特別重,除了少數幾個特別渾的,都有勵精圖治之心,而且非常重視從中原各諸侯那裡搜刮人才,從百里奚到商鞅,從呂不韋到李斯,都是秦國從列國高薪挖來的牆角,而且都予以重用,所以古文裡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才能“振長策而御宇內”。然而秦統一全國之後,有點狂妄自大了,六國遺賢棄之不用,使張良韓信之輩淪為反賊,而且秦國自己計程車族也凋零殆盡,只剩一個章邯左支右絀,剩下趙高李斯之流充斥朝堂,怎能不滅亡呢?

    最後一個原因是秦氏族的衰落。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列國基本上都是屬於貴族統治,一個諸侯國主要靠本家兄弟支撐,像齊國的田式覺得自己家族不夠壯大,甚至邀請門課到後宅幫忙生孩子,最終有了田氏強齊,反例是晉國不用公族而用公卿,最終被三家分裂。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基本上靠秦氏公族支撐,艱難維持著秦國的生存,商鞅變法是對秦國公族的第一次重大打擊,秦始皇廢分封設郡縣後,秦國公族徹底失去實權,再加上秦二世屠殺兄弟子侄,使秦二世成了名符其實的孤家寡人,當秦朝出現危機時,再也沒有“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了。

  • 8 # 文物樑子

    這很好區分:統一前是戰國七雄之末——齊楚燕韓趙魏秦。統一後,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六國不復存在。中央集權制從秦統一後就一直延續下來了。維護統一成為中國的共識,反分裂,反投降成為深入華人精神核心的價值觀。某種意義上說,中央集權制保證了中國文化數千年,綿延不絕。

  • 9 # 聾王異史

    老大和小弟的區別。

    春秋戰國時期,周是老大,秦就是個小弟,還不是肌肉發達的小弟,每年不但要向周王供奉,經常要看齊、晉、楚各位街霸大哥的臉色,過得誠惶誠恐,擔驚受怕的生活。

    到了大秦時代,那叫揚眉吐氣,周大哥掛掉了,秦一口氣滅了其他六個街霸,不但成為老大,而且開闢了皇帝新篇章,頤指氣使,牛逼哄哄。

    從低頭不敢仰視,到俯視君臣;從被人主宰,到主宰眾生;從治理小國,到指點江山,有什麼不一樣,自己感受吧。

  • 10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兩者之間的不同大體可以從五個方面概括:

    一從領土面積上分: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只是眾多諸侯國之一,在古中華大地它只佔有一部分土地,大一統的秦國則是那時古中華大地上的唯一國家,擁有全部領土。

    二從國家性質上分: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處於奴隸制社會時期,大一統的秦國則是處於封建制社會時期。

    三奮鬥目的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考慮的是如何生存,如何吞併其他諸侯國,大一統的秦國考慮的是如何整合國家資源,如何政令行通,如何將人民團結到一起的問題。

    四從文化構成來說: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化主要學習周朝兼帶著吸收其他諸侯國的文化,大一統的秦朝則是以自身為原點向古中華大地輸出文化。

    五從因果關係上來說: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是大一統王朝秦朝的前身,有了前者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後者的大一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冰箱啟動時的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