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月亮0
-
2 # 小寶子在此
刻苦銘心,超越了世俗,雖然在當時不被允許,但衝破枷鎖,承受了太多太多壓力與輿論,卻依舊至死不渝,可謂愛之極致是為情
-
3 # 輿論場
最近,剛好再次細讀了金庸作品,請允許我有不一樣的看法。
既然是小說虛構人物,我們就要從小說故事情節裡,來找答案。
首先,我認為,楊過的內心深處,愛的是郭芙,而不是小龍女。
也許很多人會說,楊過等了小龍女16年之久,16年啊,人生能有幾個16年,那還不是愛嗎?
還真不是愛,更多的是楊過與小龍女之間一種同病相憐,抱團取暖的相互依賴。
我們說愛不愛一個人,首先是要覺得對方好看,很美,有感覺。而楊過從來就沒覺得小龍女很美,只是覺得她人好。
在楊過眼裡,郭芙很美,李莫愁很美(你們是找我的嗎?我可沒有這麼美人兒的朋友),甚至黃蓉“夕陽餘輝之下,說不出的美,風姿綽約,光彩照人……”
而在小說通篇裡,楊過只是覺得小龍女對自己很好,比全真教那些牛鼻子老道們對自己好,比郭芙武家兄弟對自己好,比郭靖夫婦對自己好……
其次,楊過對小龍女執著的16年等待,更多的是一種叛逆,你們都認為徒弟不能娶師父,我偏要娶給你們看,以此來證明給別人看,證明給自己看,有破罐子破摔的傾向在其中。
還有,當楊過在古墓中生活中多年之後,跟小龍女第一次踏入江湖,想要做一件認為很浪漫的事,來討好小龍女,說過一句話:姑姑,我給你編花帽戴,捉蛐蛐玩,好不好?
而“編花帽,捉蛐蛐”這件事,卻是當年跟郭芙小時候玩時,被郭芙拒絕過的:“你手黑,我不要……”
可以想象,這麼多年過去了,在楊過心裡一直認為浪漫和耿耿於懷的事,依然還是“編花帽,捉蛐蛐”,只能說明他心裡一直都放不下郭芙。
楊過對於小龍女失身於尹志平的事,也表現出來出奇的冷漠,甚至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說明他根本不在乎。
試想,對一個女人的貞操,都無動於衷的人,能談得上是真愛?
楊過對於小龍女,更多的是一中責任,一種承諾的兌現:絕不做違背姑姑的事!
在經過16年漫長等待後,兩人終於比翼齊飛,按理說,得來不易的感情,楊過應該很珍惜接下來的餘生,好好跟愛人一起享受生活的。
可相反,在襄陽大戰時,楊過卻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想到與金輪法王“一決生死,也此生無憾”。很顯然,在他想來,我的承諾兌現了,我說過的話也做到了,就是現在死了,也無憾了。
而他更多在乎的是,當郭芙跪下來求楊過救丈夫耶律齊,郭芙的想法。
因此,楊過愛的是郭芙,不是小龍女,他與姑姑之間,說到底是一種賭氣式畸形的感情。他們在一起就是個錯誤,沒有一天是開心的,從這點來看,就不是真正的愛情。
-
4 # 她看你眼中有光
楊過從小父母離世,沒有父母的疼愛,在郭靖黃蓉撫養下,和他們兩個女兒關係也不好,黃蓉把這一切都歸結於是因為遺傳楊過父親楊康的性格,殊不知,從小缺乏父愛母愛的孩子性格自然沒有那麼完全,他們渴望受到關注,渴望得到愛,後來楊過被送上全真教學藝,再次受到了同門師兄師傅的欺負!然後誤打誤撞進入古墓。一開始,小龍女對楊過好,教他練功,都是因為孫婆婆所託,但是對於楊過來說,從小到大都是受到各種欺辱,突然有一個人無條件對自己好,再加上古墓中沒有第三人,兩人朝夕相處,長而久之,心裡自然把她看得是最重要的人,但是這種感情不等同於愛情!後面的誤會,小龍女的多次離開,楊過每一次的尋找,我們換一種想法來想,一直的生活中,兩人都只有彼此,如果小龍女的離開,楊過不去尋找,或許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剩下的人生可以幹嘛?所以我一直都不認為楊過對小龍女是愛情,或許是習慣,或許有親情,或許有恩情!
回覆列表
這份沉重壓抑的愛我不欣賞,愛情是浪漫的,自私的,他們之間更多的是一份親情與不捨,更像是媽媽對兒子的眷戀與不捨,我真的欣賞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