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是資產類的賬戶 也是資產類的會計科目 存貨跌價準備是存貨的備抵科目 它減少存貨的 賬面價值 它的存在是依據謹慎性原則 (不高估資產和收益)所以它的賬戶結構跟 存貨相反 是貸增借減
單一的簡單分錄
發出存貨結轉銷售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購買時支付的款項 也就是實際成本)
如果在資產負債表日 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主營業務成本
合併分錄(複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調整後的 實際成本 原值-計提的減值準備=賬面價值)
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轉銷)
貸:庫存商品(購買時的實際成本)
擴充套件資料:
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對於主營業務成本,應以產品的銷售數量或提供的勞務數量和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為基礎進行確認,其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數量或提供勞務數量×產品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
就銷售產品而言,產品銷售數量可直接在“庫存商品明細賬”上取得;產品單位生產成本可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確定,如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但企業一經選定某一種方法後,不得隨意變動,這是會計核算一貫性原則的要求。
商品銷售成本的結轉,有隨銷售隨結轉和定期結轉兩種做法。隨銷售隨結轉即在商品銷售的同時結轉成本,定期結轉一般在月終一次結轉成本。
商品銷售成本結轉的方式有分散結轉和集中結轉兩種。
分散結轉方式是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戶逐一計算商品銷售成本,逐筆登記結轉的方式。這種方式計算工作量較大,但能提供每個品種的商品銷售成本詳細資料。
集中結轉方式是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戶的期末結存數量乘以進貨單價,計算出期末結存金額,然後按大類彙總,在商品類目賬上倒算出商品銷售成本,並進行集中結轉,不再逐筆計算和結轉每個品種的商品銷售成本的方式。這種方式工作簡化,但不能提供每一種商品的銷售成本。
此外,對非商品銷售的發出商品的計算和結轉,包括加工商品發出、商品短缺等,採用隨發生隨結轉的方式。對其計算的單價確定有兩種方法:一是採用逐日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細賬的當日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二是採用定期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期初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計算結果如為正數,說明存貨可變現價值低於成本價,存在損失,就按此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為負數,就不需計提。
具體的會計分錄做法如下:
A商品第一次計提跌價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減值損失 (成本-可變現淨值)
貸: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成本-可變現淨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
貸: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
A商品跌價準備的轉回:(噹噹期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小於“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時。即存貨價值得到一定的恢復)
借: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
貸 :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
A商品跌價準備的結轉:(分生產經營領用的存貨,銷售的存貨,可變現淨值為零的存貨來不同對待)
生產經營領用的存貨:(領用時一般可以不立即結轉,待期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時一併調整,下面的是同時結轉的)
借:生產成本 (B材料的賬面金額)
貸:原材料-------B材料 (B材料的賬面金額)
借:存貨跌價準備-------B材料 (B材料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貸:生產成本 (B材料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銷售的存貨:(在結轉銷售成本的同時,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繳增值稅
借:主營業務成本 (A商品賬面金額)
貸:庫存商品-----A商品 (A商品賬面金額)
借: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貸:主營業務成本 (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可變現淨值為零的存貨:(將其賬面餘額全部轉銷,同時轉銷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管理費用 (刨去跌價準備所剩的價值)
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轉銷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貸:庫存商品------A商品 (轉銷A商品賬面金額)
參考資料:
存貨是資產類的賬戶 也是資產類的會計科目 存貨跌價準備是存貨的備抵科目 它減少存貨的 賬面價值 它的存在是依據謹慎性原則 (不高估資產和收益)所以它的賬戶結構跟 存貨相反 是貸增借減
單一的簡單分錄
發出存貨結轉銷售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購買時支付的款項 也就是實際成本)
如果在資產負債表日 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主營業務成本
合併分錄(複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調整後的 實際成本 原值-計提的減值準備=賬面價值)
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轉銷)
貸:庫存商品(購買時的實際成本)
擴充套件資料:
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對於主營業務成本,應以產品的銷售數量或提供的勞務數量和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為基礎進行確認,其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數量或提供勞務數量×產品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
就銷售產品而言,產品銷售數量可直接在“庫存商品明細賬”上取得;產品單位生產成本可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確定,如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但企業一經選定某一種方法後,不得隨意變動,這是會計核算一貫性原則的要求。
商品銷售成本的結轉,有隨銷售隨結轉和定期結轉兩種做法。隨銷售隨結轉即在商品銷售的同時結轉成本,定期結轉一般在月終一次結轉成本。
商品銷售成本結轉的方式有分散結轉和集中結轉兩種。
分散結轉方式是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戶逐一計算商品銷售成本,逐筆登記結轉的方式。這種方式計算工作量較大,但能提供每個品種的商品銷售成本詳細資料。
集中結轉方式是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戶的期末結存數量乘以進貨單價,計算出期末結存金額,然後按大類彙總,在商品類目賬上倒算出商品銷售成本,並進行集中結轉,不再逐筆計算和結轉每個品種的商品銷售成本的方式。這種方式工作簡化,但不能提供每一種商品的銷售成本。
此外,對非商品銷售的發出商品的計算和結轉,包括加工商品發出、商品短缺等,採用隨發生隨結轉的方式。對其計算的單價確定有兩種方法:一是採用逐日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細賬的當日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二是採用定期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期初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計算結果如為正數,說明存貨可變現價值低於成本價,存在損失,就按此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為負數,就不需計提。
具體的會計分錄做法如下:
A商品第一次計提跌價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減值損失 (成本-可變現淨值)
貸: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成本-可變現淨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
貸: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
A商品跌價準備的轉回:(噹噹期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小於“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時。即存貨價值得到一定的恢復)
借: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
貸 :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
A商品跌價準備的結轉:(分生產經營領用的存貨,銷售的存貨,可變現淨值為零的存貨來不同對待)
生產經營領用的存貨:(領用時一般可以不立即結轉,待期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時一併調整,下面的是同時結轉的)
借:生產成本 (B材料的賬面金額)
貸:原材料-------B材料 (B材料的賬面金額)
借:存貨跌價準備-------B材料 (B材料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貸:生產成本 (B材料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銷售的存貨:(在結轉銷售成本的同時,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繳增值稅
借:主營業務成本 (A商品賬面金額)
貸:庫存商品-----A商品 (A商品賬面金額)
借: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貸:主營業務成本 (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可變現淨值為零的存貨:(將其賬面餘額全部轉銷,同時轉銷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管理費用 (刨去跌價準備所剩的價值)
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轉銷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貸:庫存商品------A商品 (轉銷A商品賬面金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