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的段子手ytm888

    一,先說“書卷氣“。“書卷氣“是指某些人讀書多了,呈現在人們面前理論脫離現實,脫離實際的讀書人的一種味兒。這種味給人感覺有點格格不入,不著調,不接地氣。這種人往往自以為是,自視清高,說話辦事不著調,不著邊際。在人際交往中不老練,顯得幼稚,看似文質彬彬,謙謙君子,有時還不明事理,不通人情。

    說起話來文氣十足,做起事來讓人看不懂,不按常理出牌,循規蹈矩,呆板,不靈活,還像個讀書的孩子。正所譴的“書卷氣“,是不成熟的突出表現,俗稱書呆子。

    二,再說文人的“酸臭味“。文人的酸臭味古來有之,是文人的通病,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自視清高。自視才高,養成了一些臭毛病,居高臨下,固執已見,傲氣十足,曾國藩曾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傲字致敗“,文人能成大氣者寥寥,懷才不遇者無數。

    二是自命不凡。總以為才高八斗就可傲視群雄。曹操的二個兒子,曹植與曹丕如何?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謝靈運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最後曹丕得天下,曹植和謝靈運的下場如何,著實可悲!

    三是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學富五車,才冠天下,就能治國平天下。結果大都在人家帳下,久而久之,不服被人利用,不聽使喚,自以為是,自認才學比人高,到頭來落得一個個含恨屈居人下。李白,蘇東坡才學千古流芳。可是李白只能慨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東坡:“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竹仗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文人的“酸臭味“大慨就這樣酸了自己,臭了時政,味了天下。可嘆!

  • 2 # click小夢

    百度一下“書卷氣”——所謂書卷氣,是一種高雅的氣質和風度,是良好素質的外在表現。書卷氣自然採自於書卷,得益於孜孜不倦地讀書。人們通常說:你真有書卷氣,來讚揚一些文質彬彬的人。讀書人儒雅,那沒話說,他就理應如此,因為這是他的本分,也是他與眾不同的身份特徵。瀟灑飄逸、“斗酒詩百篇”的李太白,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才思敏捷、風流倜儻的蘇東坡……都讓人們無限神往。讀萬卷書,就是讀書人風度儒雅的雄厚基礎……

    多讀書,讀而能化者,可以明事理、辨是非,胸中有韜略,腹中有良謀。為人處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種脫俗的氣質。讀書不能化者,斤斤於字句之間,而不知變通,拘小節而無大義,讓人反感與不滿。所以會會有酸臭之譏。

    書卷氣,有文化,能夠有貨真價實的才華,最重要的是沒學傻。有自己的思想,主見。氣質從容淡定,有一種閒庭信步的感覺。但是文人酸腐就是那種死啃書本,頑固不化,把書奉為圭臬的。一種是把書讀明白了,一種是把書背明白了。

  • 3 # 守車寶寶

    “書卷氣”與“文人的酸臭味”是文化人在世人面前的兩個面;

    面對新生事物;

    運用書上知識,直面新生事物,正面解決自己問題,他具有書生氣;

    固守書上知識,躊躇不前,擔心這,害怕那,引經據典、竭盡全力阻止新生事物,他具有文人的酸臭味;

    面對知識傳播;

    運用在書上獲得的見識,簡單明瞭告訴世人,這是書卷氣;

    故意賣弄,故作玄虛,簡單問題複雜的表述,這是文人的酸臭味;

    面對國難;

    挺身而出,站在最前端,振臂呼喊,喚醒華人,這是書卷氣;

    膽小怕死,看到滿目瘡痍,空發感慨,這是文人的酸臭味;

    面對生活;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養活自己,養活家人,但心懷夢想,心繫天下,這是書卷氣;

    以自己是文人自居,不吃嗟來之食,不飲盜泉之水,空想不做,這是文人的酸臭味;

    ....;

    “書卷氣”與“文人的酸臭味”是人們對付文化人攻擊的武器;

    跟我觀念、主張、利益相同的文人,這人有書卷氣;

    跟我觀念、主張、利益相背的文人,這傢伙有文人的酸臭味;

    ....;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這是書卷氣;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是文人的酸臭味;雖然臭得很香,但依舊是這是文人的酸臭味;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是這是書卷氣;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是文人的酸臭味;雖然臭得很香,但依舊是這是文人的酸臭味;

  • 4 # 銀河彼岸

    最明顯的‘書卷氣’與‘文人的酸臭味’特點,就是在今日頭條發表了大量作品,確一分錢都沒賺到,還自以為是的認為,懷才不遇,才高八斗,無人識貨。

  • 5 # 運動新概念

    通常來說墨水少的半文化分子總是愛提這類子烏虛有的怪問,答曰:

    所謂氣,視而不見,空也。

    言之酸,定是君鼻入耳屎,因而臭。

  • 6 # 阿楚故事

    蘇軾曾說,“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就是這個道理。可以說,“書卷氣”是一種很令人著迷的氣場,而練就這種氣場的方法,便是飽覽群書。

    再來說說,“文人的酸臭味”。這個絕對是個貶義的說法。文人酸臭,就酸臭在他們講規矩,要面子,不肯低下頭來去賺錢。到頭來,又不甘心看到俗人們過得豐衣足食。故而生出的假清高。

    書卷氣和文人酸臭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有書卷氣的人,懂得山高海闊,甘於埋頭學問,不理俗世。他們不會羨慕俗人富貴,也不會感嘆自我生不逢時。只是淡淡的專注自己學問與知識,有個詞叫風光霽月,用來形容他們再合適不過。而文人的酸臭,是一種劣根性,甚至有些“很人富貴憎人貧”的意思。的確不是好話。

    舉個例子,一個男子求學若渴,不放過每一個可以閱讀的機會,在何時何地都能專注於自己的閱讀,那麼在他的身上自然流露出的氣質,這就是書卷氣。而那些在林蔭樹下看看莎士比亞的名著,在山頂看看日出之類的行為,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有文化,故意為之的,就叫做文人的酸臭。

    這樣說來,聰慧如你,必定有所感悟。

  • 7 # 路上有心人

    我認為,“書卷氣”是一個褒義詞,是一種高雅的氣質和風度,是良好素質的外在表現。這種氣質來源於孜孜不倦地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潛移默化,使濁俗慢慢變得清雅;奢華慢慢變得淡泊;心境慢慢變得開闊;偏激慢慢變得平和……透過讀書一個人的舉止、談吐、氣質都會發生變化,生命的美容靠得是讀書所帶來的書卷之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胸有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依據。至於“文人的酸臭味”是貶義的,這個詞也是隻適用知識分子,所謂“酸”就是自己明明沒有脫俗,卻故意說一些文縐縐,讓人聽不懂的話,寫一些無病呻吟的詩詞,抨擊一些自己根本不懂的東西,以顯示自己的存在感;而“臭”則是不可理喻的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明明自己沒有任何建樹,卻搞得自己彷彿高人一等,自命不凡,這當然會令人生厭。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透過捨生取義孟子到底想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