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望洞庭》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出水色, 白銀盤裡/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裡託著青青的田螺。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望洞庭》作於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被貶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貧”與“富”最本質的差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