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中求真

    我認為楊廣是一個有大略無雄才,既有積極作為但又急功近利的皇帝。

    楊廣消滅陳朝,建造大運河,創立科舉制,巡視西北,三徵高句麗。楊廣做的這些大事有成功有失敗,但在中國的所有皇帝中,是做得最多的一個。只可惜楊廣有大略無雄才,不懂得規劃,一輩子的人要做三輩子的事,超過了當時社會的承受力,結果造成了隋朝的崩潰。

    楊廣絕不是一個昏庸虛偽的人。楊廣雖然做過許多大事,但都是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事。相對於歷代君王的大修陵墓,楊廣連自己的墓地都沒有規劃。楊廣沒有把自己鎖在深宮中,而是走出宮外,巡視西北,江南,謀劃國家發展。只可惜楊廣志大才疏,空耗國力,最後落得個身死國滅。

  • 2 # 風中無痕跡

    隋煬帝不不死還會有貞觀之治不?

    隋文帝開創的開皇之治隋煬帝要多無能才能敗光。

  • 3 # 滄海一聲笑4409

    在我看來楊廣跟商紂王很像,過於消耗國力,,同時隋朝的崩潰並不完全歸咎於楊廣,很大原因在於隋朝建立在北周篡位奪權基礎上,而且是漢族與北周鮮卑貴族奪權之爭,沒有很好的消化鮮卑貴族,使得隋代周過程中,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尖銳。漢族地主內部矛盾比較突出。楊廣最後死於鮮卑族宇文化及手裡就可以看出來

  • 4 # 歷史觀今天

    一代帝王都會有功有過。分開來看會更合理。楊廣開發了運河,但是也失掉了國家。在我看來運河功在千秋。隋滅唐興也是時也命也。古代帝王的悲哀就是被當時的物質發展決定了命運。

  • 5 # 奔騰的石頭

    雄才大略,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具有傑出的才智和巨集大的謀略。出自《漢書·武帝紀贊》。

    漢武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認為既有雄才,也有大略。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對內不僅成功的從他的奶奶竇太后,媽媽王太后,姑姑竇太主中奪回了皇帝的權利,對外北擊匈奴,南破閩越、南越,東平衛滿北韓,西掃大宛,開創了絲綢之路。而隋煬帝楊廣,只有大略而沒有雄才,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北征高句麗,然而卻沒有傑出的才智處理內外部矛盾,結果隋朝到他這就滅亡了。

    因此從漢武帝和隋煬帝的對比可以看出,隋煬帝楊廣只有大略沒有雄才。

  • 6 # 神經大條條

    先上結論,雄才大略大於昏庸虛偽。

    他“昏庸“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太想展示他的雄才大略了。

    身為次子,從他用蠶食之計,一步步把他哥搞掉,自己當了太子,進而繼承皇位。

    他把一件“棋差一招,滿盤皆輸”的事情完成得近乎完美,光從這一點,他就不能稱得上昏庸。

    而他被大家稱之為暴君,只是因為他太急功近利,想要做一些彪炳千古的事情了。

    在戰事剛熄的年代,一個大運河就已經夠勞民傷財了,他卻還要繼續大興土木,東征西討,老百姓吃不消不揭竿而起才怪。

    不能,只能說,楊廣做得不是時候罷了。他沒有搞明白功在當代與利在千秋的關係。

    至於其他像好色,喜歡遊玩啥的,哪個帝王又不心嚮往之呢?

  • 7 # 九九居士

    之前有文章專門分析過,楊廣是如何從一個擁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一步步淪為一個亡國之君的,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答主的那篇文章,這裡只是簡單的用一句很時髦的話來概括楊廣這個人的一生。

    他的才華不足以支撐他的雄才大略,所以註定是一個悲劇的角色。

  • 8 # 九龍寨農旅

    楊廣其實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大隋帝國在他一生中達到了鼎峰,只不過他好大喜功,偉大的大隋夢做得急了些,國家基業富足了才能平定四海!三徵高麗就是最大敗筆,同時又在勞民傷財修大運河,兩項大工程一起開動,子民再多也不夠死呀!國庫也被掏空了,以至於天下大反!不過,他留下的大運河工程現在還在造福中國!

  • 9 # 1啊米豆腐1

    網上大多數傾向於為楊廣翻案,認為楊廣個人品德不行但是雄才大略,開運河滅高麗。我只想反問一句什麼是雄才大略?建國初期三年超英五年趕美這夠雄才大略了吧,結果呢?如果現在某雄才大略領導人提出三年滅俄五年徵美,兩年內造二十艘航母,一萬架殲二十,十萬輛坦克,所有人收入70%上交國家,你還會覺得這是雄才大略嗎?不顧實際的雄才大略說輕點叫好大喜功,說重點是愚蠢窮兵竇武。再則在揚州遊玩的楊廣面對烽煙四起的反叛,完全不知所措,哪裡一點雄才大略的樣子。楊廣翻案風可休矣

  • 10 # 9527bayreuth

    一個複雜化的人物。自帶悲劇色彩。他絕不是昏君。昏君做不到他那些事。楊堅是一個雄主,不會選擇一個無能之輩當皇帝。楊廣20歲就平定陳,絕非庸才。他繼位後所做的那些事情,無一不是好事。修運河,過在當時,功在千秋。建東都,徵高麗,為的是王朝。他的父親給他的陰影太大了,怎麼能超越父親,那就只能做父親沒有做到的事情。但是他急功近利,他想20年做完一百年的事情,沒想過民力是否會枯竭,老百姓是否能夠承受的住。加上自己沒有妥善處理階級內部的矛盾,最後落得慘死。是個悲劇。

  • 11 # 清山雅舍

    前言

    隋朝是繼秦朝後,少有的僅傳二世而亡的大統一朝代。而和秦朝一樣,明明國家在第一代的治理下都極為強盛,但是到了第二代手中卻都亡於昏君之手。

    秦二世胡亥和隋煬帝楊廣雖說才智不在同一水準上,但是二人都逃不過“昏庸無道、敗壞社稷”的評價。畢竟事實勝於雄辯,兩個人明明並非處於大明崇禎皇帝那樣的末世環境,卻活生生把一個新興王朝搞成了末世王朝。有此“成就”那麼對二人評價的負面基調便是無可辯駁的。

    所以我認為楊廣確實是既昏庸又虛偽的。

    △楊廣劇照

    工於心計,矇騙二聖

    說楊廣虛偽是有足夠的史料支撐的。和太子楊勇豁達率性、寬厚仁和的性格正好相反,楊廣本人猜忌陰狠,工於心計。他為了奪嫡,利用獨孤皇后善妒的性格,平日裡裝出一副專一愛妻的樣子,從而博取獨孤皇后的喜愛。

    據《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在隋文帝病重期間,楊廣與楊素勾結的事情被隋文帝得知,隋文帝大怒,於是欲復起舊太子楊勇,結果被楊廣提前知曉,竟痛下殺手弒父,然後假傳聖旨控制局勢,並賜死他的兄長楊勇。

    以上行徑無一不反映出楊廣其人性格陰狠猜忌、虛偽無情。

    建造過甚,巡遊無度

    楊廣繼位以後,便扯下了虛偽的麵皮,不用再像原來那樣在二聖面前虛偽地裝好兒子。他迫不及待地暴露出自己陰狠無情、驕奢淫逸的真實面目。

    他以洛陽為東都,大興土木,營建宮殿。並發動大量民夫開通濟渠和永濟渠,修治馳道,以方便其尋幸全國各地。這些工程都是在短短數年間緊鑼密鼓地開展,時間太急不說,徵發民眾動輒以百萬計,而因工程死傷的百姓多達十之四五。

    如此急功近利,草菅人命,個別人又怎麼能以他對後世有所貢獻便覺得可以抵罪了呢?況且楊廣大興土木的初衷,是為了自己享樂又以何種邏輯會去為千秋後代考慮這種事?就算假設他真的是為了後人考慮,那麼他大造龍舟,頻繁巡幸遊玩,虛耗民力,不顧當世百姓死活這能說得通嗎?難道可以說一個皇帝害慘了千萬當世百姓,而後又因為對後世有些許偶然的貢獻,就可以既往不咎,稱為明君了?顯然不是的。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結合史料,客觀論證,楊廣其人是昏庸虛偽之君。但不否認其對後事的貢獻,但這並不影響對於他當皇帝時期執政結果的評價。

  • 12 # 富貴如意爹

    隋煬帝在歷史記載裡面為人奸詐,構陷其兄,弒父霸母,荒淫無道,簡直是頭頂長瘡腳下流膿。但是,要知道這些歷史基本上是唐朝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寫的,他們如果不把楊廣寫成十惡不赦的桀紂之君,怎麼可能解釋其政權的合法性呢?看那些記載也大都是出於臆斷編造,情節荒誕不合常理。按說其父楊堅作為開國君主,政務軍事都頗有才具,如果楊廣那樣劣跡斑斑,楊堅那樣機警深沉的人怎麼可能看不出來,怎麼可能放心傳國。

    我們需要暫且忘掉那些李唐抹黑的隋煬帝評語,就看他做了什麼吧。隋煬帝也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出身,為加強中原統治,也為遠離關隴集團的勢力掣肘,他主持修建了東都洛陽。這個東都當時盛極一時,至今仍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以東都洛陽為中心,他加強了對中原的統治,而後又修建了大運河。這個運河起到了溝通南北經濟的重大作用,使運輸成本大大降低,雖然其中重要目的是為征伐高麗運兵運糧,但對經濟的正面影響不容忽視。至於那些為巡遊而修運河之說,完全是無稽之談。

    在文治上,他開科創舉,開了科舉制的先河,為今後一千多年的中國政治官僚體制內部的人才選拔打下了堅實基礎,使底層人才得以合理向上流動,既提高了官僚體制的管理效率,又安了天下人才的心,從而使社會更加穩定。除了人才,他還頒佈了大業律,嚴明規則,依法治國。

    在武功方面,隋煬帝當時還是晉王的時候,就帶兵平定江南的陳朝,結束了南北分治的局面,使得隋朝得以統一中國。即位後又大舉西巡,帶兵出征,攻滅吐谷渾,拓土千里,使隋朝疆域人口甚至後世貞觀之治都難以企及。隋煬帝不僅不是昏聵平庸之輩,他的理想是做千古一帝。但是,國家建設和軍事行動對國力有較大損耗,他沒能循序漸進,好大喜功,啟動了遠征高麗的戰役,前後三次終未成功,幾次戰敗後天下大亂,最終身死亂世。

    歷史上的隋煬帝事實上聰明絕頂,不論文才還是武功都是人傑。你看看他給自己定的年號“大業”,取意千秋大業就知道他的格局,再給你錄一首他的詩作,你就知道他的修為了。“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他的惡名,基本上都是李唐虛構抹黑所致,而唐太宗就吸取了切身教訓,直接干涉並修改歷史,確保了其英主形象。

  • 13 # 刀筆傳神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承唐朝的大一統朝代,結束了長久的分裂局面。楊堅在稱帝之後,勵精圖治,大力的進行改革,開創了“開皇之治”,國家呈現出了一片繁榮的景象,國強民富,萬邦來賀,隋朝是一個非常鼎盛的封建王朝。楊廣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這是事實,開皇八年,楊廣奉命率軍隊平定南朝陳。在攻滅陳朝後,對百姓秋毫無犯,由此軍中將領及民間百姓皆稱讚楊廣的大賢之名。

    成為太子之前的楊廣十分善於偽裝,勤政廉潔、奉公守己,對待父親無比孝順,對待朝臣禮節無比謙卑。這些假象矇蔽了楊堅,最終成為太子。楊廣繼位後最主要的功績是下令修建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南到杭州,向東北到北京的大運河,使之貫通南北,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

    楊廣繼位之後開始精簡機構,削減了貴族的勢力,更加的容易管理,並且楊廣建立了科舉制度,使更多的寒門子弟有了出路,楊廣也獲得了更多人才的幫助,科舉制度對封建社會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在軍事上,大業七、八、十年,楊廣下令攻打高句麗!此外,楊廣還攻滅了:吐谷渾、占城,並且向東討伐契丹,向南征討流求,這些戰爭使得隋朝的國土疆域擴張到臺灣、越南、印度等國家。並且他還廣集藏書,設專人管理整理書籍,因此留下的藏書對後世影響巨大!所以他是雄才大略的,也是功高蓋世的。

    但他還是亡國了,最終還被叛軍勒死。成了千夫所指的亡國之君,接下來就可以說說他的荒唐事了!楊廣的皇位是通過弒父殺兄而來,他還好大喜功,導致百性負擔加重,苦不堪言。然而更加令人作恨的是,為了修建京杭大運河、東都洛陽,其增加勞役,不顧百姓死活,強迫他們做著體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於是便直接導致成千上萬的民夫死於非命,成千上萬的家庭毀於一旦。

    楊廣廣集民間美色,不願意者甚至強行奪取,民怨載道。即使晚年仍命王世充物色江淮民間的美女用來填滿自己已經充實得無法再充實的後宮,每日酒色取悅。

    綜上所言,或許楊廣功高蓋世,或許他雄才大略,又或許他有著許多功績,然而他卻仍舊無法流芳千古,因為他沒有得到民心。自古以來,民心所向,天子所在。他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只在意自己內心的蓬勃慾望,而完全不理會國家的實際承載能力。他只是一個自私的皇帝。

  • 14 # 有鄰317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汴河懷古》唐.皮日休

    興亡因此河,臭名傳千古。然而,楊廣真是荒淫無道的昏君嗎?

    還原歷史真相,秉持公平公正道義的立場來評價他。

    隋煬帝楊廣(569~618),在位(604~618)大約14年。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雄心立上頭

    楊廣,美姿儀,性敏慧,沉深嚴重。好學,善屬文,敬接朝士,禮極卑屈,由是聲名籍甚,冠於諸王。

    可見楊廣氣度非凡,有天子之儀。

    初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年僅13歲的楊廣冊立為晉王。588年,二十出頭的楊廣為統帥,率領高潁、賀若弼、韓擒虎等將領,飲馬長江,南下滅陳,平定江南。

    當年符堅百萬大軍都沒有突破長江天塹,然而,隋軍在楊廣的指揮下,英勇善戰,軍紀嚴明,一舉攻破長江,天塹變通途,陳朝滅亡,完成了南北統一。

    楊廣攻戰建康後,沒有爛殺無辜,對老百姓秋毫無犯,也沒有掠奪搶擄,而是封存府庫。也沒有殺降,而是把陳後主等人押回長安。

    楊廣的行為也得到了百姓的讚揚“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至此,隋朝完成了中國統一大業,結束了幾百年分裂局面。

    大運河的開鑿,將黃河長江淮河海河錢塘江連線起來,工程浩大艱難。“應是天教開汴河”,可見,此河只應天上有,人間那能開通了。

    然而,隋煬帝卻實現了夢想。如果沒有水殿龍舟事,他的功績能與大禹並論。

    隋朝時疏導洩洪運輸都靠這條運河,從隋以後一千多年一直作為南北水運的主要交通要道,現在南水北調也在用它。所以說大運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不過在古代,任何一項工程都要勞民傷財,苦了隋朝百萬的百姓。

    巡遊大西北,通絲綢之路

    隋煬帝說“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禮,而江東諸帝多敷脂粉,坐深宮,不與百姓相見,此何理也?”對日“此其所以不能長世。”

    於是,隋煬帝開始了西巡。從長安出發,經甘肅隴西,最後在張掖舉行了政界商界大聚會。

    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使臣紛紛前來朝見,各國商人云集張掖。吐屯設獻上西域數千裡土地。

    隋煬帝以天下霸主之威儀,威震四方。彰顯中國國力強盛,文明禮儀博大,中華民族胸懷寬廣,包容萬族。

    隋煬帝載譽而歸。擴充套件疆土,加強了甘肅青海新疆與中原的聯絡,進一步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這次西行,路途遙遠,山路險隘,返回時正直冬天,風雪交加,天地昏冥,前不著村後著店,日夜兼程,士卒凍死太半。

    然而,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隋煬帝毫不退宿,依然實現了他的政治理想。

    親征高麗,加強邊防

    隋煬帝先後征服了吐谷渾,契丹,琉球等,他又把目光投向高麗。

    公元612年,隋煬帝決定攻打高麗。百萬大軍揮師北上,但是由於士兵水土不服,糧草補給困難,第一征伐以失敗告終。

    公元613年,第二次征伐高麗。在雙方僵持階段,隋朝後院起火,楊廣只好撤兵。

    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不達目的不罷休。

    公元614年,他又發動了第三次遠征。這次隋朝水軍打敗了高麗軍隊。高麗與隋朝打了幾年,國力早已不支,山窮水盡了,高麗王只好向隋煬帝求和稱臣。

    隋煬帝征服高麗,一方面是解決高麗對遼東侵犯,打消高麗對遼東地區的覬覦之心。

    另一方面,樹立大國威儀。他以拔海移山之志,三次親征,維護了他的天下霸主地位,高麗小虜,竟敢侮慢天朝上國。

    隋煬帝以超強的魄力,極度的瘋狂,大幹了十幾年,他仰慕秦皇漢武之功,他雄心勃勃,勵精圖治,夢想著再造秦皇漢武的豐功偉績,甚至超越他們,名揚千載。

    隋煬帝開疆拓土,當時天下共有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縣,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極於此,人口疆域都盛過貞觀之治時期。然而,李世民堪稱千古一帝,楊廣卻臭名昭著。

    三、窮兵黷武覆亡秦,地下重逢陳後主

    隋煬帝再造了大秦的輝煌,卻重蹈其覆轍。他親手滅了陳朝,他的王朝又被人所滅。

    長年征戰已經掏空了國庫,大傷元氣。百姓困窮,群盜峰起,暗流湧動。

    此時,隋煬帝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雄心壯志,他退縮了,他自暴自棄,拋下滿目瘡痍的中原,躲到江都求自保。

    這是他第三次到江都,與前兩次巡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他清楚天下將亂,心裡擾擾不安。他內心的孤獨絕望只有自己知道。

    隋煬帝知曉占卜,經常夜晚仰視天文,感嘆大隋氣數已盡,自己生命也是岌岌可危!

    隋煬帝曾照鏡子,對蕭後說“好頭頸,誰當斫之。”後驚問故,楊廣笑著說“貴賤苦樂,更迭為之,又有何悲傷呢?”不愧是歷經大風大浪的梟雄,面對死亡如此淡定自若。

    最終江都兵變,隋煬帝被宇文化及逼迫自縊身亡。他死的悽慘,連一副像樣的棺材板都沒有。蕭後與幾個大臣把床板拆了,製成棺材將其草草埋葬。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隋煬帝楊廣的一生是輝煌的,他的功績遠遠大於過失。他最大的過是辜負了天下老百姓,疲極民力。他自己說“吾實負百姓”,民心散了,民反了,江山也就不保了。哀哉!

  • 15 # 阿程歷史

    大家好我是訴說

    吹楊廣的竟然得了那麼多贊,可見歷史需要普及啊。

    楊廣登基的時候,人口大概是4000多萬,唐初的時候,人口是1000多萬,那3000萬人去哪了呢?

    1、605年,營造東都洛陽,每月徵調250萬民夫,累死了100多萬人。

    2、605年,修運河,徵調100萬民夫,累死了六七十萬人。

    3、605年,下揚州船伕8萬,保護自己的騎兵10幾萬,把百姓多年的積蓄將近掏空。

    4、605年,為保證洛陽 安全,徵調民夫幾十萬,挖了條2000公里的壕溝,又死了十幾萬人。

    5、607年,出塞北,又帶了10幾萬人,各種炫耀,進一步浪費民膏民脂。

    6、607年,修長城,徵調民夫幾十萬,又累死了十幾萬人。

    7、608年,再修運河,徵調民夫百萬,民夫不夠,徵調婦女,又累死了幾十萬人。

    8、609年,西巡,帶了10幾萬大軍,本來贏了回來就行了,又非要去張掖炫耀,結果凍死了八九萬士兵,連自己的姐姐也被凍死了。。

    9、610年,又下揚州揮霍一通,再次浪費民膏民脂。

    10、610年,徵兵110萬,運往北京。

    11、611年,黃河氾濫,河南、山東10幾個郡被淹,餓死無數,但楊廣不顧百姓死活,徵調100多萬民夫,將糧食運往北京,準備打高句麗。

    12、612年元月,征討高句麗,大敗,死傷30多萬精銳。

    13、613年元月,天下已經大亂,但他再徵高句麗,還未成功,後方楊玄感叛變,無功而返。

    14、614年,天下已經亂的不成樣子,他第三次徵高句麗,無功而返。

    15、614年,從高句麗返回後,楊廣覺得沒有面子,又率10幾萬大軍了塞北巡視,

    大臣勸他,天下已經大亂,應該先平定叛亂,他卻殺了大臣。但巡視塞北時,卻被突厥圍

    困,差點回不來。

    16、615年,天下已經亂成一鍋粥,他卻跑到了揚州避難,所以勸他應該留在洛陽,主持

    叛亂的大臣,全部被他所殺。

    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北打突厥,南打越南的大隋帝國,被他給搞得民不聊生,死了幾千萬人,這樣的皇帝和漢武帝比?漢武帝他老人家的棺材板都蓋不住了吧?

    你去問問隋末死的那幾千萬人能同意嗎?

    誰說的楊廣能和漢武帝相比?問問他自己,看他願意生活在有楊廣的隋朝嗎?

    感謝閱讀

  • 16 # 關懷

    隋煬帝,楊廣!在下認為這位是千古一帝!其在位期間所造下的功績是歷史上最可歌頌的之一了!首先,大運河的修建就是歷史上的偉大功績之一,這條內河的修建可與甚至比那個無用的長城還要造福桑梓。這條河連線了南方與北方,使南北可以互通,貿易可以相通。其作用無與倫比!再次,隋煬帝七次北伐平定了北方諸地的動亂,穩定了北方局勢。楊帝推行科舉制度,打破了原來貴族對官職的壟斷,並且能夠讓有才華的人找到一個平臺,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雖然科舉有一定的弊端,但是總體來說它很科學也很公平,為出身卑微的人才提供了一個發揮才能的地方。科舉制度在中國的流傳了長達兩千多年!另外,定都洛陽也是楊帝的主要功績之一。這既可以有效的脫離隴西貴族對國家的控制和影響,而且洛陽位置靠南,又能更有效的平定戰亂,維護國家穩定性。楊廣在定都洛陽的過程中,無形的加強了中央對地方得控制,讓南北文化更好的融合。還有就是開通絲綢之路。讓中國和西域各國有了經濟、文化交融,豐富了中國的內涵。綜上所述,隋煬帝楊廣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那些對他的汙衊都是無中生有和卑劣的!

  • 17 # 拾柒周

    煬帝之死

    公元616年

    隋煬帝帶著蕭皇后第三次乘龍舟經大運河來到江都,與前兩次雍容威儀截然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南巡卻顯得行色匆匆。

    此次楊廣把在長安時就置於案頭的銅鏡也帶到了南方,他有時依然會攬鏡自照,感慨道:這麼好的一塊頭顱,將來誰會砍下呢?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四日,宇文化及全副武裝的叛軍闖入楊廣的寢宮。

    最終,楊廣死於江都,再也沒能回到他創造輝煌大業的關中故土。

    也許在此次南下之前,面對著全國此起彼伏的起義星火,楊廣早就預料到了自己死亡的結局,作為亡國之君他似乎有遭到後世批評的心理準備。

    不出他的預料,在封建時代,無論是在史書朝野還是在民間小說中,提起楊廣,人們心中就會想起殘暴、奢侈、狂妄、無道等詞。

    楊廣在生前丟掉了江山,更在死後丟掉了名譽。

    然而站在現代立場,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位君主呢?他究竟是雄才大略還是昏庸虛偽?

    我們必須要從頭說起,將視角追溯到楊廣繼位前的歷史背景。

    一個危機四伏的新政權

    說起隋朝,歷史愛好者心中首先會想到兩個詞:短命

    的確,隋朝從公元581年建立到公元619年滅亡,享國一共38年,經歷兩任皇帝。

    這種“短命”無獨有偶,像極了歷史上另一個王朝——秦

    同樣是二世而亡——秦二世;隋煬帝同樣是前有一個數百年的大亂世——春秋戰國549年;魏晉南北朝369年同樣是後有一個數百年的大一統王朝——漢朝389年;唐朝289年

    如此看來隋朝的“短命”和秦朝一樣,已經不可以用君主個人的“殘暴”來解釋這種現象,兩個王朝相似命運的背後蘊含著深刻的歷史規律。

    這個規律就是國家統治階級和國家形態的變化:

    隋朝以前國家的統治階級是士族地主階級;

    隋朝之後國家的統治階級是庶族地主階級。

    隋朝以前大一統國家的形態是以漢族核心的單一民族國家;

    隋朝之後大一統國家的形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中國幾百年的分裂,地域上統一中國,但隋王朝的統一併不牢固。

    隋朝的短命根本原因在於王朝處於階級和民族矛盾的雙重交叉點上,又變統治階級,又變國家形態。

    這些矛盾在隋煬帝繼位之前具體體現在一下四個方面

    1.地方豪強實力尾大不掉

    在平定江南之前,中國經歷了將近400年的分裂。地方豪族勢力藉助分裂的亂世迅速發展,直接導致了中央權力的削弱,幾個世家大族聯合起來就可以改朝換代。

    南北朝時期將近一半的王朝更迭都與地方軍閥的勢力叛亂有直接關係(另一半為民族矛盾)到了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的初年,地方勢力仍然威脅著皇權。大隋王朝建立的一年時間內發生了四次重大叛亂,多數發生在新統一地區。

    2.官僚體制腐敗壟斷

    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另一個衍生的問題就是地方官僚體系會與豪強勢力相互勾結,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很難貫徹到地方。而且按照隋朝前的制度,地方官的從屬官員完全依賴自行任命,這就更導致了在地方上形成割據一方的小集團。

    因此楊堅看到這種弊病,所以作出改革,將地方官任命權收歸中央,廢除了地方長官就地自聘僚屬的制度,此後的官員只能一律由中央吏部統一任免。

    這一舉措的實施,極大的損害了地方豪強和官僚的利益,引發了他們心中對隋王朝的不滿,在統治階級內部也埋下了禍根。

    3.行政體系的僵化

    南北朝時期,王朝的更迭十分頻繁,地方勢力各自為政,不同國家和勢力都採用過不同得到政體,地方上州郡縣三級行政的設定十分混亂。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官職和稱謂,此時隋朝雖然在形式上統一了國家,但是在體制內部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體系。

    關於這一點,隋文帝生前已經做出了偉大的創新和嘗試,對制度作出了重大革新,在魏晉南北朝官僚制發展的基礎上,建立了以三省六部製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地方上把東漢以來的三級行政區劃改變成州縣兩級,撤郡500多個,裁減了大批官員,加快了行政效率和中央集權。

    但此舉的負面影響就是,隋朝通過改革政治體制加強中央集權,導致了原來在中央可以呼風喚雨的關隴集團親貴失去了行政權力,地方上把持一方軍政財權的門閥失去了權柄。這些貴族門閥都曾經為了王朝的崛起出過力,現在卻一個個成了皇帝呼來換取的使喚丫鬟,內心豈能善罷甘休?

    4.農業生產、財政稅收的低效

    隋朝之前,由於多年的戰亂產生了大量的流民和荒地,這些流民背井離鄉,無論走到哪裡為了餬口,就不得不受當地豪強的直接控制,豪強對於這些人口並不登記在冊上繳國家,而是當做私人的勞動力和收入來源。

    由此不僅造成了豪門大戶不斷兼併肥沃的土地,荒蕪貧瘠的土地越發無人開墾,國家直接掌握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人口直線下降,這樣一來就減少了國家財政收入以及徭役兵役物件,社會財富被門閥豪族牢牢把持,給國家的安定和發展造成了極大地隱患。

    為此隋朝兩任皇帝都致力於改革賦稅徭役以及戶籍制度,讓流民得到實惠,從而自發脫離豪強的控制。

    此舉一舉多得,一方面百姓重新獲得生產資料和土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國家直接控制了自耕農人口,以此作為稅收依據,提高了財政收入,成為強國的基礎。

    唯一受到打壓的是地方豪強,他們失去了官僚勾結的條件無非是不能直接控制政治,但隋朝剝奪他們的土地人口,卻等於是刨了他們的祖墳,沒了錢他們就再坐不起土皇帝。於是他們對隋王朝的不滿無以復加。

    隋朝建立之後的一些列措施,都極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穩定了多年來受到戰亂的社會環境,極大地提升了國力,但是與此同時造成的社會矛盾卻也為亡國埋下了隱患。

    大家看看後來隋末起義的領袖出身就全明白了:

    李密、王世充(貴族門閥)李淵、李軌(地方豪強)樑師都、蕭銑(前朝餘孽)竇建德、杜伏威(抗拒兵役政策)

    這些人後來紛紛自立為王,從根本上講,都是過去三百年來亂世利益與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新興隋王朝的矛盾代表。

    而這些矛盾,與當年終結春秋戰國的秦朝一樣,是必須要解決的,秦始皇要解決,隋煬帝也同樣要解決。

    公元604年7月一個隱祕的訊息傳出仁壽宮厚厚的宮門,迅速在隋帝國蔓延:時年64歲,為再造統一多民族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楊堅去世了。

    隋文帝在世期間,已經為他的太子楊廣打下了一定基礎,楊廣即位改元“大業”

    那麼他又是怎樣繼承和發展隋文帝的理想,解決各種矛盾,去完成“大業”的呢?

    完善人才選拔制度

    楊廣很明白要完成大業首先在於用人,自古成大事者莫不以人為本。只有優秀的人才,才能組建優秀的官僚隊伍,才能更好地貫徹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

    所以隋煬帝繼位之後第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改革和優化人才選拔制度。

    開皇七年,隋文帝下詔每州歲貢三人,當時主要是明經和秀才兩科,史稱貢舉,正式確立了後世所謂的科舉制。

    大業初年,楊廣又創立了進士科,從而形成了三科並列的常貢,表現出國家對人才不同層次的要求。

    隋朝的科舉制度雖然還處於初級階段很多細節還有待完善,但短短几年科舉考試的隊伍中就產生了房玄齡、侯君集等人後來在唐朝大展拳腳的優秀人才。很可惜,隋朝的事件太短,隋煬帝這項措施只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遷都洛陽

    楊廣在擔任太子之前,曾經以晉王的身份擔任平陳大元帥,並且在平陳之後長期在陳朝故地穩定局勢。

    因此曾經在南方生活很長時間的楊廣,他深刻的認識到南方和北方的文化並沒有真正融合,而且自從西晉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之後,北方的官僚士族大量逃到南方帶去了大量先進的生產工具,五胡十六國期間北方的生產和文化遭到空前破壞而百年來南方的政治局勢相對穩定,使得南方的經濟、文化發展已經超過北方。

    隋煬帝登基之後發現,作為都城的長安人口眾多,關中地區的各項資源明顯供給不足。而且長安地處西北,對於帝國剛剛控制的華北和江南明顯鞭長莫及。

    此時帝國需要的是選擇一座位居華夏中心、地勢險要,而且具有良好交通和經貿條件的城市作為都城,以便加強東方和江南的統治,維護國家的統一。

    而洛陽很快進入到了隋煬帝的視線。此地三面環山,地勢險要,有豐沛的引用水源,臨近山東河北與江南等產糧區。最重要的是洛陽位於國土中心是隋朝交通和經貿中心。

    得天獨厚的優勢,是隋煬帝下定了遷都的決心。

    接到皇帝營建東都的詔令大臣們立即行動起來。仁壽四年十一月,彷彿一夜之間隋帝國開國以來最大的工地突然出現在洛河邊上,上百萬民工被徵調到洛陽,大隋的新都在短短14個月後就拔地而起。據史書記載:隋代洛陽城周長27.5公里,佔地面積達近50萬平方公里。

    可以想見這一奇蹟的背後是多少勞動人民的心血所鑄就。

    與此同時,全國各個地區的能工巧匠也被官府遷居到洛陽定居下來,同時楊廣又將天下幾萬戶富商遷入洛陽,為洛陽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從那以後,洛陽又重新成為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南北物資交流的樞紐。

    開鑿大運河

    其實很多人都不理解在動用數百萬人修建東都的同時,竟然還要動用大量的人力開挖大運河,這一舉措也成為歷朝歷代攻擊楊廣的口實。

    楊廣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由於此時江南的經濟發展程度很高,而此時北方經過多年動亂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土地人口產生的財富已經不足以供養一個龐大的帝國。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援,新建的洛陽城很快就會變成死城。

    如何將江南地區富庶的物產調運到北方的政治中心,這項“南物北調”工程迫在眉睫,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水路有著非常大的運輸優勢,這使得加強南北兩方的水路運輸變得十分重要。

    公元605年大業元年3月,楊廣徵發百餘萬人開發通濟渠,溝通黃河淮河。同時又徵發淮南十餘萬百姓開挖邗溝,溝通長江淮河。公元608年又令百餘萬百姓開通永濟渠,溝通黃河海河。公元610年又下令開通江南河,溝通長江和錢塘水系。僅僅6年時間,大運河就全部完工。

    大運河連線了黃河流域的北方文明和長江流域的長江文明,將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的經濟中心連為一體。為南北文化和經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為後來的唐宋燦爛的文明打下了基礎。直到今天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仍然是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

    恢復絲綢之路、擴充套件西部版圖

    西漢由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在東漢走上繁盛,各國商旅往來不絕,是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途徑。

    但是南北朝多年的北方戰亂導致了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夠在西北為絲綢之路保駕護航。到了隋代,絲綢之路東部的重要節點全部被吐谷渾佔領。

    隋煬帝一心想與秦皇漢武一樣成為千古一帝,於是他下決心改變這種現狀。大業五年,楊廣西巡河右,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吐谷渾對河西走廊的軍事威脅。此次隋煬帝親自統帥六軍親征吐谷渾,取得全勝,絲綢之路重新打通,隋朝也在吐谷渾故地設立州縣。

    從古至今,這是中原王朝統治者唯一一次親自統領軍隊征伐到西部邊境的案例,開創歷史先河。

    征討遼東、維護領土完整

    五胡十六國的時代雖然早已結束,但是隋代周圍的少數民族依然對中原政權虎視眈眈,北方的突厥、西南的吐蕃、東北的靺鞨、室韋、高句麗都時常對隋朝邊境進行騷擾。其中尤其以高句麗的破壞性最為強烈。

    高句麗北部瀕臨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漢江流域;西北跨過遼水;北部到輝發河、松花江流域。

    霸佔了西漢時期就已經併入中國領土的東北地區。所以高麗問題不僅僅是民族問題,更是國家領土完整的問題,從隋文帝到唐高宗,兩個朝代共五代帝王為維護中華民族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作出了卓越貢獻。

    這一仗天經地義,隋唐兩朝君王都有共識的問題,足以說明隋煬帝的決策並沒有失誤。哪怕中華民族戰鬥到最後一人,抵禦外來侵略的戰爭也必須要打!

    開皇18年,隋文帝就曾派漢王楊諒率30萬大軍反擊高麗和靺鞨對遼西的進犯。只不過那一次的主要目的是自衛反擊,並沒有徹底摧毀高句麗的主力。

    公元611年,隋煬帝決心徹底解決遼東問題,當年二月,楊廣下詔討伐高麗,全國各地的士兵、水手以及糧草輜重等,都彙集到涿郡。全國上下都認為高麗一戰可定。

    但隋煬帝還是忽略了遼東半島冬季嚴酷的自然環境,以及高句麗多年盤踞中國東北建造的防禦工事。此戰準備不足的隋軍最終大敗,戰後清點,渡過遼河的三十餘萬隋軍只有不到三千人保護隋煬帝回來。

    不甘失敗的隋煬帝,很快就捲土重來,第二次東征就在高麗馬上要棄城投降時,卻有人從後方向楊廣報告了一個驚人訊息-楊玄感起兵叛亂了。

    楊玄感時任禮部尚書,負責在河南督運糧草,他扣下了即將運往前線的軍糧,起兵造反。許多關隴親貴子弟紛紛響應。叛亂的兵力一度多達幾萬人。楊廣聞訊後,不得已從高麗撤軍。第二次征討遼東就這樣被國內叛亂所打亂。

    公元614年,楊廣不顧國內統治基礎已經動搖的現狀下令三徵高麗,希望畢其功於一役。隋朝前後三次攻擊百萬大軍的攻伐,使得高句麗不堪重負,最終宣佈投降。

    千秋功過

    雖然楊廣繼位以來,先後在國內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對外政策等方面卻得到了巨大的成就,甚至是利在千秋的成就。但也無法彌補在他的有為之下,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

    他改革政治體制——官僚貴族不滿

    他推定經濟發展——豪強門閥不滿

    他抵禦外來入侵——士兵怨聲載道

    他建設水利工程——百姓哀鴻遍野

    這些矛盾從隋朝一系列改革措施進行是開始,到隋煬帝三徵高麗達到高潮。

    於是整個社會,上到親貴官僚、下到普通百姓,為了自己階層的既得利益,他們把矛頭統統指向了隋煬帝。

    有人還提出,隋煬帝窮奢極欲,龍舟下江南,用美女和羊群拉縴。持這種說法的,應該先進行試驗,看看女人和羊群是否真的能作為拉縴的工具。況且這種醜化和演繹,一望可知是後世出於政治需要而對隋煬帝的醜化。他們一面享受這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帶來的便利,一面又唾罵隋煬帝是暴君獨夫。

    隋煬帝在位14年,曾經兩下揚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經略西南招撫琉球,真正住在長安不足兩年洛陽不足四年。可以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耗盡了心血。

    他實行的政策,都有功勞於千秋萬代,是符合中國發展需求的,都是為了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使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從此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隋煬帝楊廣,當之無愧的是中國古代興才大略的偉大帝王。

    而隋煬帝本人因為急於求成造成了王朝的覆滅,而被唐代統治者醜化。就如同周朝必須咬死酒池肉林的存在,西漢必須認定秦始皇修建了阿房宮,這些都是政治需要。

    這是隋煬帝個人性格的悲劇,也是歷史大變革時代的悲劇,也是歷史發展的悲劇。作為一位辛勞的帝王,楊廣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制度成果。大業,這個作為昭示楊廣滿腔抱負力圖建立巨集圖大業的年號,最終只走到了大業十四年。

    總結

    隋煬帝楊廣的一生

    政治上最得意的是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軍事上最成功的是從吐谷渾手中重新得到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權最大的政績是開鑿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最大的失誤是忽視了人民對於安定生活的客觀需求最受人責備的是他的性格和人品最無人質疑的是他的文學成就,一首《春江花月夜》流傳千年

    關於隋煬帝流傳最廣的一首詩是唐代詩人皮日休的《汴河懷古》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 18 # 長頁論史

    說起楊廣"這個人物,眾說紛紜。但基本的觀點是隋煬帝荒淫無道,揮霍無度,導致隋朝滅亡。長頁認為這對於隋煬帝是不公平的。

    581年隋文帝奪取北周宇文氏皇位之後,殘忍殺絕北周皇室,包括大部分宗室。然後先後吞併西樑,分裂突厥,解決北方的後顧之憂後揮師南下。可見隋文帝對重新統一中國,恢復華夏版圖立下了莫大的功勞的。

    大家且看北周統一北齊之前的地圖

    賀若弼、韓擒虎先後渡江。當時建康尚有陳軍十餘萬人,但由於陳叔寶怯懦無能,也不懂軍事,唯日夜啼哭,把一切大權交給嫉賢妒能的版施文慶,有才能的文官武將不能發揮作用,致使隋軍很快攻下建康。

    陳叔寶與其愛妃張麗華、孔貴嬪三人跳入枯井,後被隋軍所俘。長江上游的陳軍知大勢已去,也都解甲投降。

    又陸續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至此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權期。

    其二。高麗此時已較為強大,本身屢屢挑戰大隋邊境。

    這時的高句麗已經成為東北地區的一個比較大的國家,國都在漢樂浪郡的故地平壤城,亦名長安城。平壤城與國內城、漢城,並稱高句麗國的“三京”。此時的高句麗人佔據遼東大部,高句麗主世襲爵為遼東郡公。高句麗是遼東的霸主,是實力強大的政權。高句麗與隋的關係逐漸進入戰爭狀態

    590年,高句麗平原王多次小規模襲擊隋朝邊境。高句麗與隋維持著緊張而和平的關係。

    這就猶如現在越南,菲律賓小小國家屢屢侵犯南海主權,百姓都無法容忍,更何況雄心壯志的隋煬帝。

    其三,隋文帝時面對高麗的挑釁,忍無可忍,已經有過小規模的戰爭。

    開皇十年(598年),高句麗王率靺鞨騎兵萬餘進攻遼西,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 隋文帝派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後因道路和天氣的原因,糧草供應不上,又遭遇疾病,隋軍死了十分之八九。同時高句麗王懾於隋軍威,亦遣使謝罪,隋文帝於是罷兵,待之如初。

    由此,可見,隋煬帝遠征高麗絕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好大喜功。絕對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的。可還是由於地理,天氣的原因。導致失敗。

    唐高宗年間,李治道派遣十萬大軍剿滅高麗。

    明朝也有派馮勝討伐高麗,當然,此時已經叫北韓,並最終,高麗嚮明朝貢。

    可見,古代各個朝代對討伐高麗是有大一統的情結的。

    其五,隋煬帝失敗也不是他想這樣的,雖然他做了長期的準備,他還是低估了當時的困難,當時的天氣,地理環境,生產力因素佔了很重要的因素1.,三次討伐高麗,由於路途遙遠,糧草運輸極不方面,造成了大量耗費。

    遠征高麗,由於作戰半徑過大,作戰地點在遙遠的高麗,糧草供應又在江南,那時運輸糧食由主要是牛車,導致供應不足,為了保證供應,就採取了單程的做法,既運送糧草的牛車到前線就殺牛,車伕補充兵員,結果造成雪崩式的反饋,人員膨脹一時不能取勝,最後終於供應無法維持,造成徹底的失敗。

    2.寒冷的天氣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隋文帝時就因為天氣原因,造成九成將士傷亡。

    總之,從612年到614年三徵高句麗給隋朝的統治帶來了十分負面的影響。三次大規模的征戰,不僅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導致大量被俘虜隋人滯留高麗,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嚴重激發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

    但由此經過長頁論述,再不能就這樣就把好大喜歡歸結於隋煬帝單獨一個人身上,這是不公平的。他收復故土的正確性無可辯駁,即使失敗也是有心無力辦壞事了。更何況,為了國家領土完整的戰爭,即使失敗,也不能太過於譴責他了,這個責任不應該由他一個人承擔。二,說建設大運河只是隋煬帝遊玩對隋煬帝也是不公平的。

    在楊廣接手江山的時候,隋朝國泰民安,政治清明,國庫財物豐盈,人口接近西漢高峰數字。即使什麼都不做,天天沉迷於美色和酒色也絕不會達到一場戰爭的程度,說他遊玩亡國也是不公平的。

    首先建設大運河有多方面原因。

    其一。北方經過多年的戰亂,長安,洛陽,已經很多地方荒蕪,人口也減少了,經濟也逐漸落後。許多物資已經需要從江南運輸,當時路上運輸工具主要是牛車,運輸量已經不敷使用。

    其二,遠征高麗導致北方糧草急劇增加,平常的牛車已經沒有辦法供應。修運河也是必須。隋煬帝從605年修通濟渠,608年修永濟渠,611年準備糧草徵高麗。612到614年三徵高麗。可見,修運河和高麗有直接關係的。

    其三,修運河確實有隋煬帝荒淫無道的因素在內,但每次去都帶十多萬的軍隊去,這也是不正常的,只是為了威風嘛?如果從經濟角度說,長安,洛陽凋零,帶走軍隊也可以直接由南方供給也不失一個辦法。

    這個功績人所共知。就不多說。

    四,隋煬帝建立了一個開放的時代。

    大家且來看看隋煬帝五年當政時間的對外開放的政策。

    頒佈了“無隔夷夏”的開放政策,熱情接待外國使團,並積極對外派出使者,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和華夏文明與外界的交流。隋煬帝派使臣去琉球,從此大陸與臺灣聯絡更加緊密。、東征西討,令四夷臣服。大隋在楊廣執政時期萬國來朝,中原百姓一千五百餘年來的“天朝上國”意識自此而始,之後更成為每一位中中國人心底的驕傲,並進一步演化為如今已然穩固濃郁的民族自豪感。四,對隋煬帝的評價究竟是後世給予的,含了很多汙衊的成分。

    首先是617年李密為了奪取東都,討伐楊廣,祖君彥寫了一篇討教文,l力數隋煬帝十大罪狀,就包括陰謀奪取太子之位,弒殺皇帝,囚禁蜀王,殺害漢王,逼妹蘭陵公主,強佔後母,亂倫各諸王子女。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在後宮設市場,殺害功臣,使群臣不敢進諫。大興土木,建東都。等等。可是究竟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已付歷史中了。

    其次,隋的歷史是由大唐寫的,究竟有多少真,多少假呢?

    另外,

    隋煬帝楊廣頗具文學天賦,是一位文學功底深厚的才子,更是隋唐年間最優秀的詩詞家之一。論及文采,歷朝皇帝中少有人能望其項背。在鎮守揚州的十年中,楊廣被奉為江南文壇領袖,江南文人潘微和佛教領袖智大師均稱讚:“晉王允文允武,多才多藝,道貫古今”。《隋書》上也記載楊廣“好學,善屬文。”

    隋煬帝的詩文在中國文學史和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初唐近體詩的發展更有不小的影響,如今《隋書·經籍志》著錄《煬帝集》55卷,《全隋詩》存錄其詩40多首。

    總之,隋煬帝在長頁看來,他雖然脾氣爆裂,好色荒淫也是有的,大興土木,好大喜功也是存在的。但是,他的功勞足以彪炳千古。是一箇中國曆史上有很大成就的皇帝。

  • 19 # 語說漫談

    隋煬帝楊廣根據歷史的記載,絕對是古代有名的昏君了,甚至可以說和古代的紂王、秦二世等人齊名,當然他身上留下了殺兄弟,弒君,驕奢淫慾的罵名,就是現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是刻畫他成為這樣一個人物形象,所以唐朝給了他一個隋煬帝的諡號,但是史書記載的有幾分是真實的呢?畢竟後面朝代為了自身政權建立的合法性,故意抹黑的事情,應該還是有的,但是無論人們如何洗白楊廣,他斷送大隋朝江山的事實也是不能夠否認的。

    所以在小編看來,楊廣既稱不上雄才大略,也算不上昏庸虛偽的君主,而應該是一個有才華、極度自負卻又內心脆弱的君主。

    楊廣是一個極其有才華的人,按照史書的記載:“美姿儀,少聰慧”。原本他有希望成為一代雄主,達到與唐太宗一樣的美名,因為我們能夠看到楊廣在政治上軍事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甚至還統兵統一了全國,當然僅僅是一個名義上的主帥,但是至少說明楊廣這個人是通曉軍事的,只能說還達不到李世民、趙匡胤和朱元璋這種程度,但是想來不是康熙這類的君王能夠比得上的,當然他留給歷史及後人最大的功勞,主要就是兩點,一個是建立了科舉制度,成為了後世君主選拔人才的最重要方式,也是目前為止最公平的一種方式了,第二個自然就是大運河了,促進了南北方經濟交流,尤其是唐朝經濟的繁榮,離不開大運河的作用,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兩點的存在,讓很多人認為楊廣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

    不可否認楊廣的能力,但是還真的稱不上雄才大略,楊廣對於建設隋朝有著自己的遠大藍圖,這從他登上帝位後的一系列舉措就能夠看出,改革官制,增設殿內省,將原本的三省改編成為五省,這樣操作更加能夠形成權力的制約,當然他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推出了科舉制,讓寒門士子也有機會通過公平的方式進入仕途,楊廣這樣做的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限制關隴貴族的特權,這就說明楊廣明白政權的問題,有意的想要改變這種狀況。

    在經濟和交通上,楊廣修建了大運河,當然按照史書的說法,就是為了滿足楊廣個人遊玩江南的私慾,但是這樣的理由,根本不能讓人信服,如果楊廣真的是秦二世那樣的昏君,這樣說似乎合乎情理,但是楊廣繼位之後也是在勵精圖治,這樣的做法根本不是昏君所為,所以隱藏在楊廣個人私慾之下的目的,才是修建大運河的主因,那就是楊廣因為平陳,看到了江南經濟的發展,這讓他意識到南北交通不便利,難以保證國家的繁榮,當然這裡面還存在著軍事上的用途,因為水運方便,無論是下江南還是北上燕京一帶,能夠保證軍隊快速的到達,也能夠將江南的糧草運送到北方,而作為皇帝有一些個人私慾,這也無可厚非,康熙和乾隆也下江南,怎麼沒有人說他們呢?所以這肯定不是問題的關鍵。

    在軍事上楊廣也很有建樹,攻滅吐谷渾,將今天的青海納入了隋朝版圖,同時征討契丹,當然也有著被人們詬病的三徵高句麗了,其實征討高句麗並沒有錯,李世民也這樣做過,李治最後還滅了高句麗,至少說明在楊廣時期,這個政策沒有錯,只不過錯就錯在楊廣勞民傷財,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三次征討高句麗,這裡面明顯有賭氣和麵子的成分,後面李世民征討高句麗也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但是李世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就果斷放棄了,後面緊緊派遣一些武將小規模打擊,也是收到了不錯效果的;這些都說明了楊廣的內心深處有著規劃,有藍圖,而他也是一個有才華的人。

    不過他的問題也很大,最主要的就是內心是脆弱的,或者說他這個人禁不起失敗的打擊,其實這與他的人生太順了有關係,出生在武將世家,因為楊堅的關係,很小的時候就被封為雁門郡公,13歲被封為晉王,後面成為上柱國等等官職,領兵出征也因為猛將如雲,攻打南陳就如砍瓜切菜一般簡單,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偽裝,採用和平的方式奪得了太子之位,繼位之後的軍事行動也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這些說明楊廣沒有經歷過挫折,對於他而言,一切來得似乎水到渠成,所以在征討高句麗的失敗,也就讓他不能夠接受,最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征討,導致了後院起火,楊玄感發動叛亂,等到全國各地起義軍造反的時候,楊廣無力處置,最後也就聽之任之,留在江南,反而不讓臣子們稟報起義軍的情況,這些行為無不顯示楊廣的內心脆弱,要知道當時的形勢並沒有那麼嚴重,楊廣手中也有大量名將,像屈突通,張須陀、來護兒等名將,未必沒有機會。

    當然楊廣最大的問題就是濫用民力,李世民有句話說的好,那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楊廣在幾年時間內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三次征討高句麗,大量的徵用民力,修建東都十個月,每個月使用民工200萬,修建運河這麼大的工程,使用的民力更多,第一次征討高句麗集結士卒110多萬,民夫200萬,最重要的損失了大量的士兵和民眾,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民力被濫用最後導致農民起義,楊廣如果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不應該不知道不能濫用民力的道理,所以他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當然也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人,而是一個有藍圖有理想,卻又內心脆弱的人!

  • 20 # 歷史星空的映象

    《逸周書·諡法解》有云: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去禮遠正曰煬;逆天虐民曰煬。

    楊廣即位的那年,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在洛陽城病死,楊廣給他上諡號為“煬”,而歷史就是這樣的巧合,楊廣不會想到十四年後當唐朝建立,唐高祖追諡他的諡號恰恰也是“煬”。

    千百年來,圍繞著隋煬帝楊廣一直有說不盡的話題。在人們的心目中,隋煬帝是一個和惡魔劃等號的一個人物,他的殘暴不僅葬送了他本人的性命,也使得繁榮富強的大隋帝國在僅僅經歷了三十七年就灰飛煙滅。在儒家知識分子眼中,隋煬帝是令人生畏的末代昏君,在民間傳說和戲劇舞臺上,隋煬帝的形象被人們隨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

    然而,近些年來,有很多人指出隋煬帝並非一無是處,就能力而言其實隋煬帝是很適合鞏固隋朝的江山的,如果隋煬帝在位時間再短一些,隋煬帝在歷史上很有可能會留下一代英主的美名。但是,歷史沒有如果,隋煬帝的千古罵名始終揮之不去,他的負面形象被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似乎永遠也無法得到改變。

    隋煬帝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歷史評價,都離不開他在位時的作為。

    隋文帝時代,隋文帝通過對內滅陳朝對外擊敗突厥使隋朝實現了武功上的統一,建立了多民族融合的國家。然而隋朝的疆域是由原先的北齊、北周和陳朝共同組成的,雖然表面上歸於一統,但是帝國內部其實並沒有真正穩定下來,至少東部地區和江南地區仍然是暗流湧動。正因為如此,隋煬帝決定要實現文治上的統一。

    隋煬帝首先做的事情是營建東都,也就是洛陽。之所以選擇洛陽有著很深刻的原因,因為隋朝繼承了北周,統治者以關隴貴族為中心,因此身為北齊故地的山東和身為陳朝故地的江南對新建的隋朝存在著很強的離心力,隋王朝在控制上存在著很大的隱患,而洛陽居天下之中,如果建都洛陽,一旦四方有事就可以隨時反應並協調各方力量,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平衡。這體現了隋煬帝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與洛陽城一起進行的工程是大運河,開運河是和隋煬帝相關的最重要的事件,歷來民間都把運河的開鑿當成是隋煬帝昏庸的標誌,以為隋煬帝修運河就是為了巡遊江都,可事實上開鑿大運河是隋煬帝深思熟慮的結果。修運河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是南方的政治穩定問題,雖然隋朝統一已經過了十五年,但是並不穩定的南方隨時有可能會發生叛亂,這就需要中央政府做出反應,而當時中央在大興(西安),交通並不方便,這就需要一條水路;第二是是南方的經濟發展間題,江南地區在經過魏晉南北朝的亂世後,北方人口大量遷移到此,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從經濟角度來講也需要修一條運河。這同樣體現了隋煬帝的深謀遠慮。

    與此同時,隋煬帝對內改革官制、在《開皇律》的基礎上頒佈《大業律》、打擊關隴集團,對外擊敗契丹、擊敗吐谷渾、擊敗流求,使大隋王朝的文治武功達到極盛。然而,就在這強盛的背後,滅亡的種子已經開始開花結果。

    建東都和開運河都動用了巨大的人力,就在這兩項大工程結束後不久,隋煬帝又先後三次舉全國之力征高句麗遭到失敗,使得民生凋敝,也因此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隋煬帝打擊關隴集團則動了門閥世家利益,因此被上層社會所厭惡。正所謂物極必反,在上下皆不得人心的情況下,再加上剛愎自用和揮霍無度,隋煬帝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隋朝滅亡後,繼承了隋朝政治制度和大運河的唐朝成為了歷史星空中的一顆璀璨的新星,奠定了中華第二帝國的大一統格局,這是隋朝留給後世的豐厚的遺產。

    隋煬帝的雄才大略足以建立功業,他的年號是大業,這個年號寄託了他的雄心和期望。他一共在位十四年,他的成就是在前八年裡取得的,可這些成就無論是哪一項都是一代君主所能做的極限,用八年的時間完成這些偉業,看似偉大但代價卻是無法承受的。他太急功近利了,他不懂得愛護百姓,也不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的一系列作為,都鞏固了身後的帝國,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他看到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是卻始終沒有把百姓的幸福和國家的利益結合在一起,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千秋功業,他不惜犧牲治下百姓的福祉,與天下人為敵。

    不能否認,隋煬帝大體上是一個能力出眾的英明的君主,但卻從來都不是一個德才兼備的賢明的好皇帝,說他是暴君那是恰如其分的,他的功績不會被歷史所遺忘,而他的悲劇結局將永遠警示著我們每一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印象最深刻的復仇類電影是哪些?最好是動作打鬥場面多的那種,南韓和美國的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