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大舍

    如果秦始皇多活二十年下場只能有兩個:

    第一,被義軍活捉或者被迫播越,鑑於秦王掃六合時對待六王的殘忍(韓王遇害、魏王被殺、燕王不知所終、趙王與齊王活活餓死、楚王戰死,以至於《短長說》中總結到“良者餓死”),假如秦始皇犯到義軍手裡之後的下場比桀、紂、宋康王、齊湣王強不了多少。不信看看之後的秦王子嬰。所以清人朱瑄有《祖龍引》,詩曰:“徐市樓船竟不還,祖龍旋已葬驪山。瓊田倘致長生草,眼見諸侯盡入關。”

    第二,秦始皇就算是能夠像漢武帝晚年那樣,用繡衣御史們監督各地守令去鎮壓義軍,從而免於被義軍推翻,但老邁年高的秦始皇也會被李斯趙高胡亥這些人整死。

    日漫《王者天下》,演繹了秦始皇(披朱衣者)少年時的故事。

    第二點先放下不說,就單說第一點:需知道天下反抗暴秦的鬥爭不是在秦始皇駕崩之後才開始的。早在秦王掃六合之後的第五年,就在秦朝的帝都咸陽城內,便發生了秦始皇與四個武士在半夜出遊時被人堵上,差點被人殺了的大新聞。《史記》記錄為“夜出逢盜蘭池,見窘”。刺客居然能成功“堵”到秦始皇身邊,可見當時反秦鬥爭的激烈。此外還有張良對秦始皇的狙擊。而民間各種對秦始皇不滿、詛咒的謠讖更是數不勝數,最有名的就是“明年祖龍死”或“秦始皇死而地分”。要知道這些謠讖全都是出自底層百姓,也就是“黔首”之口,而不是來自某些人洗白歷史上反派人物時的萬能靈藥“儒家歪曲”。

    轀輬車,見證了秦始皇的死亡。

    秦始皇誠然是位偉大的人,做出了很大的歷史貢獻;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充滿了罪惡的人,是當時空前的、罕見的暴君。所以古時候的史家(也是儒家)並不曾因為他的殘暴而否定他的歷史貢獻,但今天卻有人卻常常因為秦始皇在歷史貢獻而否定他的殘暴。

  • 2 # 歷史有知社

    許多人認為秦朝的滅亡那是趙高弄權、秦二世昏庸無能所致。在他們看來,以秦始皇之雄才大略,如果讓其再多活二十年或者繼位為君是公子扶蘇而不是胡亥,秦朝就不至於滅亡。其實這都是一葉障目的看法,論雄才大略,吳王夫差、隋煬帝也未嘗不雄才大略;拿破崙以及那第三帝國元首也未嘗不雄才大略,然並卵。

    以秦始皇那些“作”的行為,秦始皇就該是亡國之君,他的下場本該是與那後世的隋煬帝一樣。其幸運之處,就在於其死的時機恰到好處,讓其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名節,而讓那胡亥替其承擔了“無能敗家”的惡名。

    為什麼說是胡亥替了秦始皇承擔了“敗家”的惡名?這是因為秦二世即位的第一年就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而隨即起義就如同烈火烹油一般在全國蔓延開了。秦末的起義是跟隋末、元末的起義一樣的,都是全國範圍內的大起義,這種起義一旦爆發就意味著已被宣佈到了癌症晚期,是沒法撲滅的,而只能坐等死。

    而像明末的闖獻起義,雖然起義規模也浩大,但是是帶有明顯的地域性,早期是陝北出現了饑荒而起義,後因河南出現的大災荒而起義壯大。起義軍主力僅限於陝北與河南,這種起義其實是完全可以安撫的。

    隋末大起義,是隋煬帝接手皇位七年之後才發生的,所以就自然得由隋煬帝擔責。而胡亥甫一接手大秦朝,大秦朝便已到了癌症晚期。所以,秦朝滅亡的惡名就實不該由秦二世承擔,而應該由秦始皇承擔。誠然秦始皇要比秦二世雄才大略的多,如果是其在位會為起義軍增加些難度,但其作用也就僅限於此。至於撲滅起義軍卻絕無可能,起義軍越多頭,起義的生命力就越強壯,並會從中殺出一批批的百戰名將來了。像楚漢之際、唐初、明初出現的那麼多名將都是從大起義的烈火中淬鍊而出的。所以,即便讓秦之名將白起、王翦復生也未必能當項羽、韓信;而且起義軍裡還有彭越、英布這些能獨當一面的戰將,並且還會有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而秦軍會越來越陷於窮困,漸至滅亡。

    秦朝滅亡的根源在於其並國的速度太快,使得秦國並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去支配山東六國的領土。我們再看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還繼續對外用兵,北擊匈奴可以理解,那是為了邊防的安全。而用兵於百越那更是用兵於無用之地了。中國真正有能力大規模地開墾所謂的“百越之地”,是到了宋室南渡之後。秦人本身也就500餘萬左右的人口,這點人口用來防範山東六國的人民起來作亂都不夠,哪還有什麼能力去開拓什麼百越之地?這純粹是其個人好大喜功所致。

    所以,秦末起義爆發,當秦人需要軍隊時,當初被派去打百越的50萬大軍就滯留不歸了,後來他們在趙佗的帶領人建立了南越國。而在山東六國的舊地,由於沒有秦人的移民以及缺乏秦軍的強有力的保護。山東六華人民就輕而易舉地殺掉秦人派置的郡守、縣令,而秦人在這些地區的統治就立刻煙消雲散了。

    秦之敗亡,並非是出於“暴政”,秦之所謂“暴政”又不是一兩天的事,秦人都能忍受上百年了。其根源在於秦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憑武力強取天下,與山東六國的人民結怨極深,卻又濫用其民力。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秦朝的統治基礎也只能是秦人。但是,秦人的人口數量卻遠遠地不足以去支配、監督這些地方的人民。這些都是秦始皇種下的因,是其務虛好名,急名利於一時而導致強吞不化,以致秦之敗亡,實與秦二世無尤。

  • 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我們應該一分為二來看秦始皇。秦始皇的前半生可以用雄才略來形容,他繼任秦王后,大刀闊斧的改革,風風火火的加強軍隊建設,銳意進取的發展經濟,透過不懈努力,使秦國日趨強大,隨及先後吞併了其它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大秦王朝。

    其間秦始皇展示出來的謀略、膽識和勇猛都是無與倫比的。在他的帶領下,秦軍的戰鬥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手下也有蒙恬等蓋世名將,消滅六國後,秦軍把強悍的匈奴力拒於疆外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秦始皇的中晚年則可以用昏庸腐敗來形容。秦始皇平定天下,當上皇帝后,開始墜落,開始享受起來。一方面開始大搞工程建設。又是修萬里長城,又是修阿房宮,又是修驪山陵,每項工程花費無數人力物力和財力。另一方面自己大肆揮霍,花天酒地,並迷戀上了出巡,毎次都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百廢待興的秦朝怎麼經得起他如此折騰,他病逝後,趙高把胡亥扶上皇帝寶座,最終亡國。而如果秦朝多活二十年,秦朝也會走向滅亡。

    首先,秦朝被秦始皇的幾大舉世罕見的工程建設及大規模出巡折騰的千瘡百孔,剛剛統一不久的秦朝如何經的起這麼大的胡搞,不出數年,秦朝被掏的只剩下空殼了。

    其次,秦始皇是人不是神,他如果活著,號召力肯定沒問題,秦軍的戰鬥力也還在,但他的所作所為,己不得人心,他的晚年昏庸己使官場腐敗不堪。再加上天災等影響,已是民不聊生。為了生存,為了不被壓迫,天下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最終滅亡也是必須的,非秦始皇一人之力能阻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備份還原的照片怎麼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