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際名場面

    因為袁紹家族所代表的政治立場和政治形象,跟曹操是相當不同的。

    袁紹家族本就發跡於東漢,從他爺爺的爺爺開始,四代子孫,都是東漢朝廷中三公級別的重臣,到東漢末,袁氏家族已是枝繁葉茂,極有能量計程車族大家,等到袁紹舉兵,許多士族及相當一部分計程車大夫階層果然雲從如流,成為袁紹集團的中堅力量,連潁川荀氏,也一度在其帳下效力。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袁紹靠他們起家,就不能不顧他們的想法。

    即便東漢末年朝廷威望大減,但起碼在前期,士族大家還是想著恢復漢室皇權的。在他們當時看來,自秦統一天下而暴亡以後,只有漢朝能保持強大的統一,且屹立四百年不倒,因此在他們許多人心裡,漢朝即是正統,他們無法想象大漢帝國崩潰的結果。所以,在對待漢帝的問題上,士族階級定會要求袁紹恪盡職守,匡扶漢室,這是沒跑的。

    但袁紹卻未必這麼想,他家族本來就四世三公了,他如果迎立皇帝,最多不過是五世三公,而代價則是自己的領導地位則會受到衝擊,這一點郭圖就說過,大家都去尊奉漢帝了,到底手下人是聽袁紹的,還是聽漢帝的?

    甚至於袁紹要考慮,自己要不要聽漢帝的?

    所以在奉立皇帝這個問題上,袁紹有心理上和事實上的矛盾,這裡且不說他能否穿越敵佔區,去成功迎回漢帝,只說他迎回來以後怎麼辦,他肯定不想做諸葛亮式的大賢臣,袁紹自己有更大的野心,他搖擺於這種野心和實際情況之間,如果他像曹操那樣無視皇帝,自己大權獨攬,又必然會失去士族階級的支援,那其政權的支柱就崩塌了。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士族後期為什麼老與曹操作對,曹操自身透過軍事手段消滅割據的諸侯,以軍事強權,凌駕於皇帝權威之上,士族就逐漸開始反對他,我看,曹操後來不敢稱帝,也跟這個有關。

    直到後來,且當時天下三分已定,漢朝翻盤已然無望,在動亂中成長起來的中原士族新一代人,估計也對漢朝失望透了,於是跟曹丕談妥了核心利益,讓曹丕稱魏帝,自此,士族才算放棄了對漢室的支援,諸葛亮再怎麼喊興復漢室,中原也沒人響應了,這也算是士族的一次理想滅亡,自此之後,中國古代的政治風氣,感覺就變了一個樣子。

    以上是我對袁紹為什麼放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戰略的一些看法。

    ————————————————————————————————————

    我是《逆三國志》作者鄭勳這是我回答的第41個三國問題啦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與您分享真正的三國曆史!歡迎小夥伴們長期關注~~評論留言都會認真回覆的~~~~
  • 2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袁紹“迎天子”,起大早趕晚集,擦肩而過。早在袁紹剛奪取冀州時,沮授就提出“鞏固根本,迎長安天子”的建議。袁紹大為鼓舞。

    195年,漢獻帝逃出涼州集團控制,跑到安邑時,沮授等人再次提出迎漢獻帝到鄴的建議。

    但淳于瓊、郭圖等人卻堅決反對:“漢室已經衰微,不可能復興了。你把天子接來,什麼都要上報,天子的命令,服從的話您就沒有權力了,不服從的話,您就公然抗命了!”

    最終,袁紹採取了淳于瓊、郭圖的建議,打消了迎接漢獻帝的念頭。

    曹操迎立天子後,袁紹又後悔了,他想讓曹操把天子送到鄄城,靠近袁紹的勢力範圍。當然,被曹操拒絕了。

    顯然,袁紹最終是認為有必要控制天子的,否則,何必介意曹操把天子放在哪裡呢?

    那麼,他為何在一大早就開始思考迎立天子的情況下,最終讓曹操佔據先機呢?

    讓我們剖析袁紹失策的原因。

    內部視角:兩派意見背後的利益

    主張迎立天子的代表人物,是沮授、田豐

    在曹操拒絕遷天子到鄄城後,田豐立刻建議袁紹謀取許都、劫持天子,否則,必然受制於人。可見,田豐也是主張把天子控制在身邊的。

    反對迎立天子的代表人物:郭圖、淳于瓊。

    這正是袁紹集團內的兩大政治派別:冀州本地派和潁川士族派。

    顯然,假如天子遷都到冀州,冀州本地士族的政治地位將大大提高!

    而冀州本地士族地位的提高,顯然是潁川派所不願意看到的。

    袁紹未積極行動的內部原因:防備本地士族坐大。

    袁紹之所為能入主冀州,早先主要依靠的是潁川派的支援。但是在進入冀州後,逐漸扶持本地士族群體。

    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本地士族的勢力已經開始讓袁紹不得不防了。

    沮授,長期被攻訐為“監軍權重”,最終,所屬軍隊被一分為三,另外兩部,郭圖、淳于瓊一人一份。

    冀州大族審配,更長期被攻訐為“族大兵強”。

    冀州派地位提高,不是袁紹本人所願看到的!

    因此,袁紹在聽取兩派意見時,更傾向於聽取潁川派的意見。

    外部視角1:袁紹此時對天子需求不高。

    “挾天子”,是為了“令諸侯”。“令諸侯”的本質,就是為自己爭取好的“外交環境”。畢竟:天子不是原子彈,不能戰場殺敵,但天子名義上是天下共主,誰敢公然反對,下場很慘!

    這一點,在三足鼎立的形勢形成後不重要,但在群雄割據的局面下,很重要!否則,分分鐘像袁術一樣被“秒”。

    而在此時,袁紹不大需要這個天子的權威,因為:他自己就有權威!

    這一點,曹操是最有感觸了。曹操的東郡太守,入主兗州,統統都是用的袁紹的名義任命。劉備從陶謙手裡接過徐州後,陳登等人都要寫信給袁紹,要袁紹代為“任命”。

    袁紹、袁術,更是長期透過各自任命州郡首腦,來打“代理人戰爭”!

    在此之前,天子長期被董卓為代表的涼州集團控制,而關東群雄又是在反董卓戰爭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因此,在這個階段,士族領袖袁紹、袁術的地位得到了更強的凸顯!

    從當時的視角來看,袁紹擁立天子後能做的事情,袁紹現在也能做!袁紹對天子需求不強!

    外部視角2:天子在善用者手中,後果很嚴重!

    在這些軍閥眼中,天子就是個工具,好不好使,看用的人是誰。

    能否“令諸侯”,要看兩點:1、誰的令?有資格令我嗎?2、令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是要我去死,誰的令都不好使!

    涼州集團無法用好天子,主要在集團人物政治才能不足(尤其李傕)。朝廷任命的官員或能力不足,或得不到當地力量支援,往往在與二袁委派人物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劉表是個例外)而因為他們常年偏居邊塞,對中原人情不甚把握,在試圖結交諸侯時,所用手段又不得當(如以結親拉攏孫堅、以任命袁紹太守來拉攏袁紹),因此,外交環境始終很惡劣!

    因此,涼州集團控制天子時期,正是二袁政治地位進一步凸顯之時。就當時的情況看,二袁確實不需要天子!

    而過去的曹操,主要差在政治地位。他根本沒資格令諸侯!

    天子到了曹操手中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曹操透過天子令,進一步挑撥徐州呂布、陳登、劉備等人的關係;透過天子令,穩定關中;透過天子令,曹操可以挑動荊南造反,牽制劉表;曹操甚至可以任命你袁紹官職!

    曹操獲得了在政治上挑戰袁紹的資本!這是處於四戰之地的曹操,獲得外交主動權,迅速坐大的重要原因!

    正如田豐說的,曹操的敵人們,“受制於人”了。

    官渡之戰,袁紹的失敗,主要是軍事上的失敗,與天子在誰手關係不大。

    可是,曹操若沒有挾持天子,恐怕就真的要像他之前擔心的一樣“獨抗天下六分之五”了!獲取和袁紹官渡決戰的機會可能都沒有!

    這就是袁紹最終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原因。在內部,他忌憚本地集團政治地位的提高,威脅自己;在外部,他缺乏危機意識,僅僅以當時的政治環境來決策,沒有充分考慮潛在威脅。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的思考未來。願君深思熟慮,決策準確,馬到成功!

  • 3 # 國際名場面

    因為袁紹家族所代表的政治立場和政治形象,跟曹操是相當不同的。

    袁紹家族本就發跡於東漢,從他爺爺的爺爺開始,四代子孫,都是東漢朝廷中三公級別的重臣,到東漢末,袁氏家族已是枝繁葉茂,極有能量計程車族大家,等到袁紹舉兵,許多士族及相當一部分計程車大夫階層果然雲從如流,成為袁紹集團的中堅力量,連潁川荀氏,也一度在其帳下效力。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袁紹靠他們起家,就不能不顧他們的想法。

    即便東漢末年朝廷威望大減,但起碼在前期,士族大家還是想著恢復漢室皇權的。在他們當時看來,自秦統一天下而暴亡以後,只有漢朝能保持強大的統一,且屹立四百年不倒,因此在他們許多人心裡,漢朝即是正統,他們無法想象大漢帝國崩潰的結果。所以,在對待漢帝的問題上,士族階級定會要求袁紹恪盡職守,匡扶漢室,這是沒跑的。

    但袁紹卻未必這麼想,他家族本來就四世三公了,他如果迎立皇帝,最多不過是五世三公,而代價則是自己的領導地位則會受到衝擊,這一點郭圖就說過,大家都去尊奉漢帝了,到底手下人是聽袁紹的,還是聽漢帝的?

    甚至於袁紹要考慮,自己要不要聽漢帝的?

    所以在奉立皇帝這個問題上,袁紹有心理上和事實上的矛盾,這裡且不說他能否穿越敵佔區,去成功迎回漢帝,只說他迎回來以後怎麼辦,他肯定不想做諸葛亮式的大賢臣,袁紹自己有更大的野心,他搖擺於這種野心和實際情況之間,如果他像曹操那樣無視皇帝,自己大權獨攬,又必然會失去士族階級的支援,那其政權的支柱就崩塌了。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士族後期為什麼老與曹操作對,曹操自身透過軍事手段消滅割據的諸侯,以軍事強權,凌駕於皇帝權威之上,士族就逐漸開始反對他,我看,曹操後來不敢稱帝,也跟這個有關。

    直到後來,且當時天下三分已定,漢朝翻盤已然無望,在動亂中成長起來的中原士族新一代人,估計也對漢朝失望透了,於是跟曹丕談妥了核心利益,讓曹丕稱魏帝,自此,士族才算放棄了對漢室的支援,諸葛亮再怎麼喊興復漢室,中原也沒人響應了,這也算是士族的一次理想滅亡,自此之後,中國古代的政治風氣,感覺就變了一個樣子。

    以上是我對袁紹為什麼放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戰略的一些看法。

    ————————————————————————————————————

    我是《逆三國志》作者鄭勳這是我回答的第41個三國問題啦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與您分享真正的三國曆史!歡迎小夥伴們長期關注~~評論留言都會認真回覆的~~~~
  • 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袁紹“迎天子”,起大早趕晚集,擦肩而過。早在袁紹剛奪取冀州時,沮授就提出“鞏固根本,迎長安天子”的建議。袁紹大為鼓舞。

    195年,漢獻帝逃出涼州集團控制,跑到安邑時,沮授等人再次提出迎漢獻帝到鄴的建議。

    但淳于瓊、郭圖等人卻堅決反對:“漢室已經衰微,不可能復興了。你把天子接來,什麼都要上報,天子的命令,服從的話您就沒有權力了,不服從的話,您就公然抗命了!”

    最終,袁紹採取了淳于瓊、郭圖的建議,打消了迎接漢獻帝的念頭。

    曹操迎立天子後,袁紹又後悔了,他想讓曹操把天子送到鄄城,靠近袁紹的勢力範圍。當然,被曹操拒絕了。

    顯然,袁紹最終是認為有必要控制天子的,否則,何必介意曹操把天子放在哪裡呢?

    那麼,他為何在一大早就開始思考迎立天子的情況下,最終讓曹操佔據先機呢?

    讓我們剖析袁紹失策的原因。

    內部視角:兩派意見背後的利益

    主張迎立天子的代表人物,是沮授、田豐

    在曹操拒絕遷天子到鄄城後,田豐立刻建議袁紹謀取許都、劫持天子,否則,必然受制於人。可見,田豐也是主張把天子控制在身邊的。

    反對迎立天子的代表人物:郭圖、淳于瓊。

    這正是袁紹集團內的兩大政治派別:冀州本地派和潁川士族派。

    顯然,假如天子遷都到冀州,冀州本地士族的政治地位將大大提高!

    而冀州本地士族地位的提高,顯然是潁川派所不願意看到的。

    袁紹未積極行動的內部原因:防備本地士族坐大。

    袁紹之所為能入主冀州,早先主要依靠的是潁川派的支援。但是在進入冀州後,逐漸扶持本地士族群體。

    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本地士族的勢力已經開始讓袁紹不得不防了。

    沮授,長期被攻訐為“監軍權重”,最終,所屬軍隊被一分為三,另外兩部,郭圖、淳于瓊一人一份。

    冀州大族審配,更長期被攻訐為“族大兵強”。

    冀州派地位提高,不是袁紹本人所願看到的!

    因此,袁紹在聽取兩派意見時,更傾向於聽取潁川派的意見。

    外部視角1:袁紹此時對天子需求不高。

    “挾天子”,是為了“令諸侯”。“令諸侯”的本質,就是為自己爭取好的“外交環境”。畢竟:天子不是原子彈,不能戰場殺敵,但天子名義上是天下共主,誰敢公然反對,下場很慘!

    這一點,在三足鼎立的形勢形成後不重要,但在群雄割據的局面下,很重要!否則,分分鐘像袁術一樣被“秒”。

    而在此時,袁紹不大需要這個天子的權威,因為:他自己就有權威!

    這一點,曹操是最有感觸了。曹操的東郡太守,入主兗州,統統都是用的袁紹的名義任命。劉備從陶謙手裡接過徐州後,陳登等人都要寫信給袁紹,要袁紹代為“任命”。

    袁紹、袁術,更是長期透過各自任命州郡首腦,來打“代理人戰爭”!

    在此之前,天子長期被董卓為代表的涼州集團控制,而關東群雄又是在反董卓戰爭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因此,在這個階段,士族領袖袁紹、袁術的地位得到了更強的凸顯!

    從當時的視角來看,袁紹擁立天子後能做的事情,袁紹現在也能做!袁紹對天子需求不強!

    外部視角2:天子在善用者手中,後果很嚴重!

    在這些軍閥眼中,天子就是個工具,好不好使,看用的人是誰。

    能否“令諸侯”,要看兩點:1、誰的令?有資格令我嗎?2、令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是要我去死,誰的令都不好使!

    涼州集團無法用好天子,主要在集團人物政治才能不足(尤其李傕)。朝廷任命的官員或能力不足,或得不到當地力量支援,往往在與二袁委派人物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劉表是個例外)而因為他們常年偏居邊塞,對中原人情不甚把握,在試圖結交諸侯時,所用手段又不得當(如以結親拉攏孫堅、以任命袁紹太守來拉攏袁紹),因此,外交環境始終很惡劣!

    因此,涼州集團控制天子時期,正是二袁政治地位進一步凸顯之時。就當時的情況看,二袁確實不需要天子!

    而過去的曹操,主要差在政治地位。他根本沒資格令諸侯!

    天子到了曹操手中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曹操透過天子令,進一步挑撥徐州呂布、陳登、劉備等人的關係;透過天子令,穩定關中;透過天子令,曹操可以挑動荊南造反,牽制劉表;曹操甚至可以任命你袁紹官職!

    曹操獲得了在政治上挑戰袁紹的資本!這是處於四戰之地的曹操,獲得外交主動權,迅速坐大的重要原因!

    正如田豐說的,曹操的敵人們,“受制於人”了。

    官渡之戰,袁紹的失敗,主要是軍事上的失敗,與天子在誰手關係不大。

    可是,曹操若沒有挾持天子,恐怕就真的要像他之前擔心的一樣“獨抗天下六分之五”了!獲取和袁紹官渡決戰的機會可能都沒有!

    這就是袁紹最終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原因。在內部,他忌憚本地集團政治地位的提高,威脅自己;在外部,他缺乏危機意識,僅僅以當時的政治環境來決策,沒有充分考慮潛在威脅。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的思考未來。願君深思熟慮,決策準確,馬到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是一個人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