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onelyWalker

    判斷書的閱讀價值,要與自身閱讀的目的和期望相結合。

    一是看書名。一般來說書名是最有概括性的,大多數書都會用書名來標識本書要表達的內容和思想;但也有許多書書名較為隱晦,難以從書名看出內容,或是有些商業書籍為了引起注意故意誇大、空話,沒有什麼價值。因此有價值的書書名肯定也不會隨意或者誇大,應具備概括性或文學性。

    二是看目錄。目錄的章節名稱是對本書各個部分的簡介和小結,從目錄中可以初步瞭解作者寫作架構,從而大體瞭解作者的思維和邏輯水平。

    三是看文字。有些書從書名看不出主題,目錄也沒有章節名,一般以小說類居多,此時需要翻閱其中的數個文段,評判作者文字運用能力,以及寫作風格是否符合自己的品味。

  • 2 # 打野螳螂

    一本書肯定會有目錄,而目錄就是本本章的含義所在,所以你拿到一本書,你就先看目錄,看了感覺有興趣就開始從頭慢慢看

  • 3 # 書煮一鍋香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作者將閱讀分為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低層次的閱讀包括在高層次的閱讀裡邊。其中第二層次的閱讀——檢視閱讀,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快速瞭解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分析閱讀。這跟題主的要求不謀而合。

    下來我說一說檢視閱讀如何去做。

    檢視閱讀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第二個層次是粗淺的閱讀。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一讀,只需做到第一個層次就可以了,甚至是前幾個步驟就可以,所以說相當簡單。下來我就詳細說說這第一個層次。

    所謂“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是指快速瀏覽,但這種快速瀏覽並不想我們想象的是隨意的,毫無章法的,而是有步驟,有條理的,能讓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主要資訊。這種快速瀏覽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先看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很快地看,特別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相關說明。看完後,稍微暫停一下,給這本書歸一個類,想想相關的型別之下還有哪些你已經看過的書,或許能幫助你理解你手中正在讀的書。

    二、研究目錄頁

    透過研究目錄,可以很快了解整本書的結構,幫你理清整本書的邏輯思路。有些書的目錄頁是相當充實的,讀目錄就能讓你瞭解這本書最主要的內容。

    三、書中如果附有索引,也要檢索一下。

    索引一般附在正文之後,快速瀏覽一下,看哪些詞語是書中的關鍵詞,把出現頻率最高的那幾個詞標識一下,再翻到相關的幾頁正文,看一下作者是如何論述這幾個關鍵詞的,能幫我們快速瞭解書的主要內容,以便我們來判斷自己是否要認真閱讀。

    四、讀作者簡介,如果包有書衣,不妨把上面的廣告詞也看一看。

    雖然這裡面很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吹牛皮的成分,但總有重要的東西他們會透露一下。況且文字也不多,看看也耽誤不多少時間。

    完成這四個步驟,你對一本書已經掌握了足夠的內容,可以判斷它是否值得一讀。值得一讀,往下走,完成所有步驟;不值得一讀,至此打住,重新選書。

    檢視閱讀的第一層次至此還沒有完成,如果有興趣可以繼續往下看。下面我將繼續講述檢視閱讀的第一層次,還有第二層次。

    五、挑幾個跟主題息息相關的重要篇章來讀。

    如果這些篇章在開頭或結尾有摘要性的說明,一定仔細看。

    六、把書開啟,隨意翻翻,這讀一下,那讀一下。

    隨意讀讀,一段兩段也行,一頁兩頁也行,隨性而為,但不要過多。在讀的過程中隨時注意把握作者的思路和主要觀點。

    至此檢視閱讀的第一層次就完成了。下面是檢視閱讀的第二層次:粗淺的閱讀。

    這個層次有一個很重要的規則,首先明示如下: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簡單說,就是你一口氣把它讀完,不要停,即使裡面有生字生詞,有不能理解的話語,不要查字典詞典,不要查相關文獻,不要停下來細細琢磨,只管把書讀完,理解你能理解的部分就行。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都要保持一種高速狀態。閱讀的速度要根據所讀的內容適當調整,可快可慢,但就是不要停。舉例、材料等內容就可以快一些;觀點、態度等內容就可以慢一些。一路往前,不要退回去重複讀,不要停下來讀不到前面去。

    這就是檢視閱讀的第二層次。

    這樣檢視閱讀就完成了,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已經被我們掌握了。如果需要了解細節,徹底理解這本書,就需要分析閱讀,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 4 # 九關童生

    我想提出這種問題的人,或者看見這個題目點開閱讀的人,會有一個共性,就是有一點想讀書,但是又怕讀了沒什麼用,讀了半天浪費時間,還不如干點別的,讀書有點下不了決心。

    純乾貨,建議收藏!

    快速判斷一本書具體值不值得讀,按照一下方法判斷:

    1.根據書的厚度判斷。

    根據個人一天的閱讀量,推算出讀完一本書所用的時間,比如平均一天可讀書一小時,一個小時讀五到六頁,那麼讀完一本1000頁的書需要200天,這種讀書策略戰線拉的太長了,非常不適合讀書新手,對於新手來說,並沒有大量閱讀的經驗和讀書技巧,這麼厚的一本書,往往不能善始善終,中途放棄一點也不奇怪,就算堅持讀下去了,讀到後面的時候前面的內容也已經忘了,讀書就是為了消化它並轉換成自己的東西,新手讀書應杜絕眼高手低,可以找本內容不太多的書先讀一讀,切勿為了讀書而讀書。

    2.根據書名判斷。

    一本書的書名,對書籍本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是作者整部書的精華,我們可以透過書名快速判斷出書籍的型別,然後按照書的型別進行篩選,比如:小說類的《水滸傳》、《紅樓夢》等,哲學思想類的《世界哲學史》、《中國哲學思想》等,學術類《高等數學》、《牛津詞典》等,自然科學類《物種起源》、《世界簡史》等,歷史類《四庫全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等,古典文學類的《唐詩三百首》、《詩經》等,還有一些名人傳記,如《岳飛傳》、《毛澤東傳》、《戴高樂傳》等等,都是可以根據書名,明顯的判斷出書的型別,不經常讀書的人,要首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型別去讀,這裡特別要強調興趣,因為興趣才是人類最好的老師,不喜歡的書就算再好,沒有興趣讀,也看不進去,剛開始讀書的人,培養讀書興趣是很關鍵的,如果對讀書產生了興趣,再慢慢多方面選擇書籍。

    3.根據作者判斷。

    儘量挑選知名作者,大家之作,文筆和思想都是非常不錯的,是值得讀一讀的,比如古代的《西遊記》吳承恩、《三國演義》羅貫中、《紅樓夢》曹雪芹、《水滸傳》施耐庵,四大名著華人必看。再比如近代的魯迅,代表作《吶喊》、《狂人日記》、《朝花夕拾》等;老舍,代表作《茶館》、《四世同堂》等;金庸,代表作《鹿鼎記》、《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徐志摩,代表作《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還有其他的知名小說作家如:張愛玲、沈從文、矛盾、賈平凹、路遙等等等等。碰上以上的名家名著的作品書籍,不用猶豫,肯定是好書,直接拿著讀就行了。

    4.根據緒論部分判斷。

    緒論,是一本書的門面,能夠介紹一本書籍的大致內容,以及創作背景,比如美國作家羅斯特里爾編寫的《毛澤東傳》,在書的前言部分就介紹了創作背景,作者是以記者的身份走訪全國各地收集資料,也就是以實地考察的形式完成了這本書,也間接的告訴了讀者這本書的一些客觀性,我們讀名人傳記,就要遵從歷史,並以史為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書的緒論部分即可判斷本書的真實性;再比如作家路遙的《平凡之路》,在書的最前面作者介紹部分,詳細介紹了作者路遙,並說明這部小說的背景,即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從緒論即可看出,本書描寫的是新中國剛剛成立時期的故事,如果想了解這個時候的歷史當然可以讀一讀。

    5.根據目錄判斷。

    目錄也就是書籍的提綱,也是章節小結,按照時間排列的章節,比如:《二十四史》、《史記》、《資治通鑑》基本每個章節都是按照年份排版的,讀者可以快速的按照時間順序,瞭解各個章節所講述的大致內容,思路比較清晰,而且讀的時候不會亂;有的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排列的,這樣的書也是很容易讀的,比如《魯濱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再比如《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等,是按照人物的出場順序描寫的,章節流暢分明,都是拆開的小故事,方便理解記憶,目錄結構清晰的書籍基本都是好書。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讀書體會吧:

    1. 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讀書這件事,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2.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讀書是豐富精神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3.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

    讀書是最直接有效的知識儲備。

    4.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是最簡單粗暴提高自己的方法。

    5.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曾國藩

    建立自己健全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沒有一套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容易誤入歧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江被賜毒酒後,許多梁山好漢手握重兵,為何沒人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