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電子繪

    要在PS裡調色,首先要了解三原色互補色加色減色!我們調色的時候往往需要調節兩種或更多的色相來完成一個顏色的調色。比如我們想要畫面降紅,那需要加互補色青色,我們可以增加綠色和藍色。

    在PS裡調色有兩種方法,可以在 影象>調整 裡進入,但調整的是整個畫面,無法單獨對一個圖層調色。

    PS裡調色是比較全面的,色彩平衡、曲線、色彩分離、色相/飽和度、亮度/對比度、色階等等。我們要調整的思路就兩樣:明暗關係和色彩比例。

    比如下圖,我們想要一個鬱鬱蔥蔥的感覺,那就要加綠減黃。在色彩平衡里加綠,加藍抵消掉黃色。

    調整色相,讓整個氛圍更綠,再降一些飽和度和明度達到自然一點的效果。

    具體調色比如小清新風格,有不少教程可以看,但要學的是感覺,千萬別去記數值!

  • 2 # 玩圖

    在攝影后期中要學習使用Photoshop或者Lightroom對照片進行調色,首先就要掌握“三原色”和“色彩三要素”。

    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三原色

    這裡所說的三原色呢指的是光的三原色,即是:紅色(Red)、綠色(Green)、藍色(Blue),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RGB色彩。

    RGB三種顏色疊加就得到了白色。

    可以在上圖中看到,紅色、藍色、綠色兩兩疊加又得到了另外三種顏色:

    青色(Cyan)、洋紅色(Magenta)、黃色(Yellow),再加上定位套版色即黑色(Key Plate),就是我們常見的CMYK色彩模式:

    CMY三種顏色疊加就是黑色。

    在上面的兩張圖中呢我們就可以得到三原色中的一個最基本的補色原理:

    紅色——(互補)——青色;

    綠色——(互補)——洋紅;

    藍色——(互補)——黃色;

    可以根據圖片看出:

    這個是必須要記住的,因為在後期中使用的非常廣泛。

    舉個例子,在攝影后期中經常會使用曲線進行調整,而曲線就運用這個補色原理:

    紅色曲線中,曲線向上增加紅色,曲線向下減少紅色即是增加紅色的補色青色:

    藍色曲線和綠色曲線同理:

    色彩三要素

    另外一個基本的色彩原理就是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三要素是指:色相(Hue)、飽和度(Saturation)、明度(Lightness),就是我們在後期經常會使用的HSL調整。

    色相:

    色相是構成所有色彩的最基本的純色:

    上圖就是我們經常所見的色相環。

    在這裡為大家講解一下在色相環中的相鄰色:在色環上指定一種顏色和與它相鄰的兩種顏色,共同構成相鄰色。

    這個原理呢在LR或者ACR當中的HSL功能中很常用:

    在HSL色相調整的兩端就是這個顏色的相鄰色。

    飽和度:

    飽和度呢,簡單來說就是色彩的鮮豔程度,上面所講的色相是純色,就是飽和度最高的色彩。

    飽和度指色相上的純色混雜上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調的顏色,使色彩變得不飽和。

    在實際拍攝中呢我們會發現,晴朗的天氣藍天白雲的,但是由於霧霾、灰塵等原因,使人眼或者相機記錄的色彩在原有的基礎上參雜了灰色等使得顏色變得不飽和,所有有時候我們在後期針對此類受天氣影響不通透的照片都會進行增加飽和度的處理。

    明度:

    明度,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顏色有明暗的變化,從亮度最暗的到最亮色彩在逐漸變化的。

    比如說拍攝一朵紅花,在光線充足的時候,花朵的紅色就是高明度的,如果在光線很暗的時候,那麼花朵的顏色就是暗紅色的。

    小結

    色彩的基本知識在後期調色中是必須要掌握的,只用明白了色彩的基本原理,才能夠對畫面中的色彩進行準確的調整修飾,才能夠為畫面打造自己想要的色彩效果。

  • 3 # 顏子軒

    三步教你調色的秘密,從這三步入手來調色,保證讓你有飛一般的感覺!(就是這樣的 感覺!就是這樣的 感覺!)

    一、確定調片風格

    這是我搜集整理的一張桌面桌布,上面有關三原色的混合原理都有詳細的介紹,左邊特意留了黑色空白,方便放桌面圖示。個人建議將此圖設定為桌面,在調色過程中忘記如何得到某種顏色時就可以彈下桌面即可,非常方便,我已用此圖做了有近兩個月的桌布了。(只針對於經常調色,修圖片的朋友。桌面是一個可以獲得好心情的開始,所以……放這張圖片當桌面就比較嚴肅了,一般人士駕馭不了的。嘿嘿)

    1、細心觀察,確定風格。下面結合案例,我們來熟悉運用下上圖的作用,讓你體會到它的強大之處。開啟PS,開啟一張從圖片處理網付費下載的圖片,複製圖層。首先在調整圖片之前要說一點,我們拿到一張圖片最好認真仔細的觀察1分鐘,想想我們要將這張照片調成怎樣的風格?我的調整思路是?這兩個問題一定要想一想,不然在調整過程中你會越調越沒有感覺,越不知道該調整那裡,無處下手。

    下圖這個小姐姐,我打算調成日系風格。那麼首先我們就要知道日系風格的特點是什麼?日系風格特點:樸素淡雅、略微過爆、糊、粉、白。在知道我們要調成什麼風格的時候,我們就要仔細觀察圖片了。

    調整前:

    調整後效果圖:

    2、調整思路。這張圖片調整前其實已經非常不錯了。攝影師非常給力,前期拍攝好了,後期就輕鬆多了。日系要稍微過點爆,那麼我們就要用曲線加點亮度。樸素淡雅,那麼我們就要降低一點飽和度。白,那麼我們就要用到調色了,用可選顏色降低一點人臉的紅色。現在來吧,開始調整。

    首先用曲線工具將整體稍微提亮,有一點點過爆的感覺。

    3、除錯過程中前後對比。然後就要說到我們的調色了。首先將人物放大,然後裁剪儲存JPG格式,為了方便看出細微的變化,因為之前說過了,攝影師拍的很不錯了,我們調整起來非常輕鬆,簡單調整下就可以了。

    這是放大儲存的JPG格式圖片,看背景和臉頰,有點微微偏紅,這是佳能相機的特點,適合拍人像。(為了方便對比,我將調整前後的兩張圖片放在一起,具體調整思路和方法緊跟著在下面的。)這是調整前:

    調整後:

    首先我們還是要知道調整思路,剛才我們分析了,有點偏紅,其實也比較正常,但我們要調整的日系是偏白的,所以要將這點紅去掉。那怎麼來去掉呢?

    1、三原色之間的關係。如上圖所示,在桌面截的圖。先來介紹下圖片上的影象,三原色在濾色的情況下:紅色與綠色混合得到黃色、綠色與藍色混合得到青色、藍色與紅色混合得到品紅。紅色的互補色為青色,如圖片下的文字。加紅色就間接的減青色、加青色間接的減紅色、加綠色間接的減品紅、加品紅也就是間接的減綠色,以此類推。

    2、調色工具之間的關係。如上圖,可選顏色介面,將這個搞懂了後,我相信在運用自然飽和度 、色相/飽和度、色彩平衡時,基本上是沒有問題了。我們要降低紅色,當然是在可選顏色中選擇紅色,然後對紅色進行編輯。我們已經知道了加青是減紅,洋紅相當於是品紅,當然肯定是減了,而我們對應圖片,知道黃色和品紅混合得到紅色,那麼黃色不言而喻肯定也是減了。具體引數根據實際圖片為準,調到感覺行就行,每張圖片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引數要根據實際圖片來定。

    複製一個圖層,接著我們在加個模糊,在濾鏡——模糊——表面模糊。引數同樣,根據實際圖片為準,有點感覺就行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我們不要忘記把窗戶開啟,這裡也不去重點修眼睛了,在複製的圖層建立一個圖層蒙版,把頭髮和五官輪廓擦拭除來。

    三、整體——區域性——整體

    最後一步,調整整體色調,shift+ctrl+Alt+E蓋印圖層,然後從濾鏡中進入camera raw進行調整大整體色調。然後確定回到PS進行儲存。

    日系效果圖:

    總結:

    在調色的時候,一定要知道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色彩,以及後期思路。不然在調整圖片時完全無從下手,不知道各種風格具體是怎樣一個調調時,可以百度、悟空等等,不要盲調,不然你會失去後期的興趣滴,曾經的我就是這樣一個狀態。

  • 4 # 使用者4466982598941

    建議你去影樓後期,每天大量調色人物婚紗照片,調多了就挑出感覺了。風景的調色玩的是藝術,玩的是創意。人物的調色主要把握好面板,兒童是粉紅,成人偏白,老人就是發黃。一般情況。特殊情況,ktv燈光,或者傍晚夕陽照在臉上,或者頭頂是紅布啥的,膚色變化很大,就得玩創意

  • 5 # PS一招鮮

    顏色這塊,確實需要一個專門的版塊去講解一下,但是簡單來說,瞭解下面這張圖就行了

    兩種在180度角度上的顏色叫互補色,

    一般人們口頭講的紅配綠賽狗屁,黃配紫不如死,講的都是這種180度角度的互補色,之所以人們會編出這樣的口頭禪,是因為大部分人不會去搭配這些顏色。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大家留心觀察一下聖誕節使用的主色調,主色就是紅色和綠色,但是有不舒服的感覺嗎?

    另外黃色和紫色,在一些UI設計和繪畫中,經常會使用到,這兩種顏色放在一起,非常醒目漂亮,抓人眼球。

    所以沒有不好看的顏色搭配,有的只是不合適顏色比例配比。

    做設計的朋友經常能在網上看到類似下面的這種配色圖

    左邊是一張非常舒服漂亮的圖片,右邊是一排提取出來的顏色,看起來非常好看,讓人忍不住想把這些顏色拿過來使用,但是實際工作中,是很難使用這樣的配色圖來工作的,因為顏色使用的面積不同,帶給人不同的色彩和畫面的感受。

    所以學習PS配色,1、專業的色彩知識理論,有大致瞭解就可以了,千萬不要覺得太高深了,無法下手;2、關注色彩的使用面積,關注色彩的純度和明度的關係。

  • 6 # PS設計分享

    首先給你個調色思想,調色不是一步到位,如果你一步到位了,那就調的太粗糙不真實了。

    然後,簡單歸納下每個調色的特點:“色階”有調色功能,但色階主要是利用直方圖調對比度和處理曝光的;“曲線”調整體明暗度,偶爾也調整整體色彩,注意整體這個詞,選區的東西很少用曲線去調整;“色彩平衡”是個很細膩的調色工具,幾乎色彩就是靠它調的,注意色彩平衡只調整色彩不改變色彩的飽和度和亮度;“色相飽和度”是HSB滑竿直接調整H色調S飽和度B亮度,勾單色後整體加基調色,這點上與“黑白”效果是相同的;“可選顏色”就是RGBCMY和黑白中性滑竿去調整,其中黑白灰能調整整體明暗度,控制起來也很方便;“替換顏色”就是習慣吸取顏色然後替換,理念是不錯,不過很粗糙;“通道混合器”兩大功能,一是去色同時能調整去色細節,因此比灰度之類直接變成黑白照強多了,另一功能是黑白圖加色,建議沒有PHOTOSHOP色彩功底,別用這個,因為是RGB三個色彩滑竿去加色,加色的時候又冒出三個RGB滑竿,一共幾種變化,控制難度很大;“陰影高光”專門取消影象最亮最暗的部位,配合其它調色法運用很妙;“照片濾鏡”就是個加基調色工具,建議將顏色調好後用照片濾鏡,當然,色彩平衡掌握深了,就不屑於用照片濾鏡了,不過我個人介意用,因為照片濾鏡不改變原色基礎上將整體基調色彩加的還是很準很得心應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非得要畫裸體,才覺得是所謂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