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許雲輝

    古代官員退休稱“致仕”,致仕年齡始見於《禮記》:“大夫七十而致事(仕)”,但因古人平均壽命較短,所以並非強制執行。至明太祖時始規定:“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

    唐朝時,出現“退休”一詞。且在唐朝以前,官員退休後即等同失業。退休官員無俸祿,只有少數官員得到朝廷賞賜。例如陶淵明辭官歸隱後,窮得家徒四壁。

    由於缺乏起碼的生活保障,故使官員退休前普遍大撈特撈。為遏制此風,唐朝開始給退休官員們發放米糧以解決生存問題。又規定五品以上官員致仕後可領取原俸祿的一半。杜甫從工部員外郎職位(從六品)退休後,便因無退休金而走投無路,四處求人。

    宋朝明文規定:退休官員可享受在職時的一半俸祿。明清時期規定更為詳細,基本保證了退休官員的生活衣食無憂。

  • 2 # 野生鴨拓草

    古代官員退隱後都沒有俸祿可拿了。不過養老不成問題甚至生活更好。因為凡是官員都是士族階層,原本就有田產,或者是當官後置辦大量田產,等的就是老了以後回鄉歸隱做一個田家翁。

  • 3 # 觀評

    現在我們國家有退休養老制度,不管是國家公務人員還是我們普通大眾,只要到達了法定退休年齡,就能辦理退休回家養老了,之後就可以領取養老金。

    但是在古代沒有像現在這種退休的說法,古代官員都是終身制,可以一直幹到老死為止,只要還在任上,就會有俸祿拿。

    進入中央集權制以後,皇帝以及其家族成員是有一定特權的,爵位俸祿也是世襲保留的。但是大多由取仕、保舉以及各種渠道從民眾中選拔任用的官員是沒有這種特權的,不過官職是終身制的。在任期間有俸祿,一旦辭官或者告老還鄉,俸祿也就會隨之終止。不過通常會得到朝廷給予的一些田產或是錢財,算是對在任期間勞心勞力的一種犒賞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人是打工好還是創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