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史觀天下

    朱棣起兵造反,直逼南京,破城而入。進入皇宮後,皇宮大火,建文帝失蹤,大火撲滅後發現幾具屍體,太監說其中有一具便是建文帝。朱棣將信將疑,但是遍尋皇宮內外也不知所蹤,自此作罷,但是私下卻命人各路追尋。

    我們想象一下,當時大軍破城,建文帝一把火燒了皇宮,當時的建文帝是嫡長孫,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從小到大並未經歷什麼挫折苦難,後學習儒家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慌亂、不知所措,但是他能想到的就是以死殉國。但是生性圓滑的太監們寧可低賤的活著也不願如此殉國,且相傳太祖駕崩前傳一物,若遇大難可視之,便取出一口箱子,內藏袈裟、僧帽、剃刀等物,太監便幫建文帝剃度、更衣披上袈裟,後放火燒了皇宮,從密道逃脫。

    那麼逃脫後,建文帝去了哪?朱棣派遣胡瀠(ying)和鄭和分別從內陸與海外追尋,此時朱棣已承接大統,想要找一個人雖說是大海撈針,但也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經過多年追尋胡瀠帶回了訊息,說找到了建文帝,但是建文帝已出家為僧,不再有做皇帝的念頭。朱棣才稍稍寬心,但是還是不放心啊。找到了建文帝后有三種處理方法:

    一,念著叔侄之情以及自己奪權之愧將建文帝迎回皇宮,頤養天年。這種方法會有機會讓建文帝透過舊臣復辟,果斷不可取。

    二,此時建文帝出家了,無慾無求。那就隨他吧!這種方法還是不行,如果讓一些有心復辟的人知道建文帝還活著,免不了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也是不可取。

    三,不管建文帝怎麼想,直接殺掉,斬草除根。個人覺得朱棣會直接殺掉建文帝,因為朱棣此前常年征戰,殺伐果斷,深知斬草要除根,不可能留下這麼一個隱患的。

  • 2 # 凌煙閣主

    當然是做了朱棣的刀下鬼,被殺了。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六月,燕軍在朱棣的指揮下兵鋒直達南京城下,谷王朱橞和曹國公李景隆開門迎降,燕軍攻入南京城。

    一場混戰在燕軍和朝廷軍隊之間展開,就在這時南京城的皇宮大院之中的奉天殿起了一把大火。當火勢被撲滅後,在燃燒後的灰燼中找出了幾句燒焦了的屍體,早已面目模糊,分不清是誰了。

    然而皇宮中的太監卻說這是建文帝及其皇后太子的屍體。隨後朱棣登基稱帝,建文帝朱允文下落不明。

    建文帝

    那麼建文帝到底死了沒有,沒死的話又去了什麼地方呢?在不同的歷史書中記載著不同的說法,建文帝的下落成了一樁歷史懸案。

    官修史書的說法是建文帝死了,朱棣上演了一出哭侄子的大戲。朱棣看見皇宮中起火了,急忙派遣人員滅火,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朱棣手下人找出了建文帝的屍體,朱棣哭著說:“你怎麼這麼傻呢,叔叔我是來輔佐你的,你怎麼不體諒我呢,今天到了這種地步。”隨後安葬了建文帝。

    《明太宗實錄》: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 壬申,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

    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建文帝沒有死,而是逃過一劫,出家為僧。當朱棣的軍隊攻破南京城的時候,朱允文束手無策,這時一位太監說朱元璋留下了一個匣子,還留下遺言說皇帝遇到困難就開啟匣子,定有妙策,可助皇帝渡過難關。

    建文帝開啟之後,發現裡面放有袈裟,度牒以及剃度刀。建文帝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剃光了頭髮。從一條皇宮中的密道逃了出去。

    因此,有說建文帝就此隱居,有說建文帝逃亡南洋,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有說建文帝出家為僧,雲遊天下。

    那麼建文帝到底死了沒有呢?我們從朱棣的角度來考慮,從歷朝歷代你死我活的殘酷的政治鬥爭考慮,如果南京城建文帝被俘沒有死,朱棣的處境就會非常尷尬。

    建文帝的下場就是死,還要死的稀裡糊塗。朱棣起兵發動靖難之役是因為《皇明祖訓》中說:“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既平之後,收兵於營,王朝天子而還。如王不至,而遣將討平,其將亦收兵於營。將帶數人入朝天子,在京不過五日而還,其功賞續後頒降。”這句話。而這句話給了朱棣發兵的理由。但是這句話有說明了藩王起兵反對的是朝中的大臣而不是皇帝。

    如果建文帝還活著,朱棣該如何處置呢?然而“無情最是帝王家”,皇位只有一個,那麼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殺了建文帝及其皇后太子,放一把大火燒了,然後大哭一場,這樣就掃清了自己登上皇帝的寶座的障礙。然後在搞出一些建文帝出家為僧的把戲,讓建文帝的死因成謎,混淆是非,撇清自己的責任。

    歷朝歷代的圍繞皇權的政治鬥爭都很殘酷極其血腥。搞不好就會留下千古的罵名,隋煬帝,唐太宗等等帝王留下了殺兄弒父的名聲。

    然而明成祖在攻入南京城的時候,早就和手下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商討過該如何處置建文帝為好。當建文帝的死因成謎,也就掩蓋了朱棣與建文帝的政治鬥爭的殘酷與血腥,也掩蓋了朱棣弒君的事實。

  • 3 # 壹席話

    由誰來繼承皇位一直以來就是封建王朝的一件大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避免後世子孫因為繼承問題引起紛爭,確定了“居嫡長者必正儲位”的原則,嫡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沒想到到朱元璋身體倍兒棒他還沒死他兒子朱標卻先染病死了,朱標長子也早已夭折,於是朱元璋立他喜愛的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繼位,因年號建文被後世稱為“建文帝”。

    如果是嫡長子朱標繼承了皇位朱元璋其他的兒子們當然無話可說,可是看著朱允炆繼位這些叔叔們就有想法了,開始蠢蠢欲動起來。朱允炆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同時也是為了打擊他叔叔們勢力於是決定開始開始削藩。在一些勢力較弱的藩封被廢除後,實力最為強大的燕王朱棣打著“傾君側,靖國難”旗號起兵反抗。最終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城,朱允炆下落不明。

    關於建文帝下落傳說眾多,在此引用較為主流的幾種說法:

    一、自焚說

    《成祖本紀》中記載:“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朱允炆真的是自焚而死嗎?想死很簡單方法也很多,上吊、抹脖子、服毒都可以,這些死法既快又可以減輕痛苦。朱允炆卻為何偏偏選擇了自焚?這種死法太過於慘烈和痛苦,所以自焚說值得推敲。

    二、國內隱居說

    據說朱允炆當時並沒有死,而是帶著一些隨從逃出了皇宮然後出家做了和尚,後來的“天涯紅書”就是朱允炆所寫。這種說法也不可信,當時兵荒馬亂,在這種情況下帶著大批隨從逃跑哪有那麼容易,最神奇的是這麼多人在隨後隱居的多年裡竟然都沒被朱棣發現,很顯然這是不太可能的。

    三、流亡海外說

    這種說法是朱允炆覺得大明不夠安全於是逃到了海外,後來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一個皇帝帶著家眷隨從一路逃到國外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所以這種說法更不足以為信。前幾年還有一個報道說拜仁慕尼黑的球星裡貝里就是建文帝的後代,這樣的報道只能當個笑話看一看就行了。

    既然關於建文帝下落的許多傳說多為不實,那麼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我斗膽推測一下,朱允炆被殺了,被朱棣殺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朱棣從起兵的那一刻就決定殺死朱允炆。朱棣冒著掉腦袋的風險起兵造反為的是什麼?當然是爭奪皇位!所以朱允炆必須死。

    二、朱棣剛進入南京城後的表現。《明太宗實錄》記載,“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助。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意思是,皇上(朱棣)看到皇宮起火馬上派人去救火,結果只從火中找到了一具屍體於是朱棣哭著說你傻不傻,你不知道我是來幫你的嗎?你怎麼還自焚了呢!隨後就葬了建文君,並且休朝三日。問題是剛找到被火燒過的建文帝的屍體還沒來得及仔細驗證,你朱棣卻堅信這是建文帝,可見朱棣早就知道朱允炆已被殺。

    三、朱棣登基後的表現。朱棣廢建文年號,改回洪武年號來繼承朱元璋的帝位,可見朱棣對朱允炆的恨。

    根據這些咱們來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景,朱棣起兵造反時就抱定了魚死網破的決心,一定要置朱允炆於死地,朱允炆死了他朱棣才能安心當皇帝。當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後,朱棣第一時間就派兵進入皇宮殺死了朱允炆、皇后及太子,為掩人耳目放火燒了皇宮(反正朱棣想遷都北京,南京的皇宮對他來說也不重要),然後更是自導自演了一出好戲。試想如果當時朱允炆沒死而是逃脫了,朱棣一定會寢食難安不惜一切代價去找到建文帝,實際情況是朱棣當時並沒有馬上派人抓捕或尋找,而是等到多年以後才派胡濙和鄭和去尋找朱允炆的下落,這就說明朱允炆在南京被攻破後就被殺死了。那麼為什麼朱棣後來還要派人秘密的去尋找建文帝呢?這就要先從這個“秘密”說起,既然是“秘密”除了當事人別人就難知曉,然而我們現在都知道這個“秘密”,很顯然這是朱棣故意讓世人知道的。讓人們覺得朱允炆並沒有因他朱棣的“傾君側,靖國難”而死,只是失蹤了找不到了,他朱棣是迫不得已才做了皇帝,這樣他就可以為自己的皇位“洗白”了。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就是不買房子,排除那些能拿得出首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