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滋味的幸福生活
-
2 # 設計師書生
斷舍離,我穿越了物質的海洋向你走來,沿途拋棄了一切,而我並非一無所有,心中所想你便是我的光,而光,就是一切。
-
3 # 儒姐在北京
“斷舍離”透過整理和捨棄哪些“不必須,不適合,令人不舒適”的物質,擺脫對物質的迷戀,使自己達到生存舒適,內心輕快的愉悅狀態。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斷掉不需要的東西進入你的生活。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把不需要的東西移除你的生活。
“離”——斷掉不需要的東西和移除不需要的東西,離開對物質的執念,給自己一個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場全民焦慮的狀態裡:拖延症導致的焦慮,選擇恐懼導致的焦慮,資訊過載導致的焦慮,壓力過大導致的焦慮等等,有限時間與無限慾望之間的差異溝壑難填。
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去留住一些根本不需要的東西,不知不覺,負擔越來越重。
每一個大環境小場所都充斥的各種想要擁有慾望,而每一分每一秒都需要來一場“斷舍離”。
斷舍離,透過整理身邊的事物,以達到整理自己。不是心靈指引心動,而是透過行動帶來心靈的變化,因為力的作用的相互的,物也會反過來塑造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心智做一個減法的修行,對自己的人生做一個選擇
斷舍離告訴我們在面對一件物品的時候不是去思考這件物品還能不能用,而是我還需不需要,如果不需要,那麼就捨棄,選擇需要的,能夠用上的讓物品本身物盡其用,物有所值。
“想要幸福,我們需要放下對幸福的執念。”無論買入物品還是丟棄物品,都是脫離對物品執念的一種體現,內心的執念也要及時放低,這才是斷舍離生活之道的精神內質。淡化對幸福本身的執念,像關注物品使用價值一樣,用心去理解幸福的使用價值,只有幸福感才是生活的歸宿。
-
4 # 流年似水錒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斷舍離即該斷即斷,該舍即舍,該離就離。這個是我從大二的時候瞭解到的,是日本的一位很優秀的女作者的生活方式,她寫的我看過一些,也對我啟發很大,一直沿用至今,以前總覺得有些東西,以後會用的到,總覺得有些人以後也會用得到,所以就小心翼翼的去維護當時的社會關係,哪怕受了委屈也退讓一步,後來慢慢接觸了這個名詞之後,懂得了它的最深的含義,並一直開始試行著,效果很好。
生活中不用的東西我從來不奢求下次有什麼時間或者契機可以用,我第一時間扔掉,然後在精神上嚴格控制自己,東西就是沒有了下次再想下次的辦法,只要思路開啟,辦法總比問題多。不想保持的關係就果斷刪掉,哪怕被人誤會,也不想去強作解釋。所以說前期會有思維的掙扎,但是,過渡到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生活真的很簡單,而且少了很多。
回覆列表
家庭,是讓我們繁忙的工作以後得到休息的地方,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棲息地,還是子女成長的保護所。
可是,有時候我們回到家,會感到特別累,因為家裡擁擠,狹窄,雜亂無章。
嘗試下斷舍離,你會感覺人生從未有過如此的輕鬆。
那麼,什麼是斷舍離呢?
斷,是憑藉自身意志切斷家中物品蜂擁而入的勢頭。
舍,是對家中堆積的物品逐一品味、甄選、捨棄。
離,反覆進行“斷”和“舍”,可以正視物品,精選細選。不單是家庭,連內心也可以擺脫重負。以輕鬆的狀態進行取捨,這便是“離”。
我們常常感覺在家也感覺很累,這是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
一、未能及時收拾家裡
下班回來沙發或床上一趟,帶回來的東西、叫的外賣等扔了一地又不清理,而導致家中雜亂,越堆越多。看著就心煩,乾脆以難為難,任由其發展。
二、未能正視自己的原因
1、內心的貪慾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並不缺某些東西,但是大街上發放的物品、網購上遇到打折的、或者外出吃飯娛樂後帶回來的東西,我們都抱著多多益善不要白不要的心態往家裡帶,而我們並不需要,所以家裡的垃圾多其實是自己內心貪慾的寫照。
2、拖延症
“今天好累,明天再打掃”、“等老媽或者老婆或者老公回來收拾”、“今天收拾乾淨明天又得髒,懶得弄”等等心態的產生,會讓我們懶得收拾家裡,放縱不管。
大家捫心自問,有沒有過上述想法?
3、無法區分物品是否有用
“這個小東西說不定某天能用上”、“別扔了,麻雀再小也是肉啊”、“放那吧,肯定會有用的”......
但是,很多小東西和我們看過的書,記過的筆記一樣,產生了以後再沒有回頭看看,放在家裡除了積攢灰塵就是讓你心煩意亂。
三、別浪費就能看出你的本性
1、心胸狹窄
對,你沒看錯,你心胸狹窄。總是抱著得到就是賺到,留著總沒壞處的心態。電視劇裡這種人一般活不過幾集的。
2、一廂情願
“啊,這是初戀的東西”、“這是當年我花了大價錢買的”、“這是我爺爺的爺爺用過的茶杯”、“這些書好大好厚,留著充門面”等。
表面看,感覺我們好像非常重感情、戀舊。其實很多時候這些東西一文不值,除了感動自己沒別的用。但是我們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它們承載太多情感。
當然,至親遺留或者寄託非常深厚情感的東西除外。這個要自己拿捏。
3、牽強附會
無關緊要的物件被我們賦予了或許必不可少、或許不要浪費的定義,其實呢?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怎麼進行斷舍離呢?
第一步:“舍”
重新審視家中物品,正視自己,找出束縛
1、斷:以自身意志斷絕物品進入,戒掉“貪”。
2、舍:將注意力集中到“舍”上面,雖然如同割肉,但是千萬不要猶豫,痛其實也就那麼幾分種,痛過以後就好了。這一步做好了,斷舍離會非常順利。
3、離:反覆進行“斷”、“舍”,擺脫束縛。
斷舍離的目標就是使自己快樂,不僅捨棄的是多餘的物品,還是悶悶不樂的自己。
第二步:修正時間軸偏差
斷舍離的時候要以當下的自己的心態為參照,過時的家電、雜誌;落後的手機等,用著不順心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那麼,果斷行動起來,不要以沒時間整理為藉口,也不要抱有也許還有用的心態留著;更不要留戀自己曾經輝煌的憑證。
第三步:不斷進行斷和舍
大體分類如下:
1、孩子的物品:
嬰兒時期的可以家長自己做主扔掉。等到孩子有意識的時候,對孩子講明取捨的利害關係,由孩子自己決定。
2、書本雜誌:
快節奏的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了看各種自媒體,吸收碎片化資訊,很少有人主動思考。所以,可以用更現代的電子書、平板、APP等代替。
3、服裝、紀念品、結婚用品、名牌用品等:
過時的衣服你還穿嗎,親?
網購時代紀念品留著幹啥?
連房車都會折舊,名牌也會過時,扔了吧。。。
4、舊愛的禮物,曾經的輝煌等:
除了感動自己,還有什麼用?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勇敢面對自己,提升自己才是真的。
5、因貪慾而收集的東西:果斷扔掉。
斷舍離,從最簡單的便於判斷的垃圾開始,如外賣盒、泡麵盒等。
斷舍離,讓你擺脫拖延症和依賴感。
斷舍離,是一種貫穿一生的生活方式。
我們常常看到家裡老一輩的親人看到各種還有一定使用價值的東西都想拿回家放著,不管一不一定能派上用場。過去的東西壞了,首先想到的是修理。而現在東西壞了,大部分人都是果斷換新的,東西是,家庭也是,伴侶更是。現在流行的極簡主義、減少無效社交、修身養性等,都是在減少束縛,而不是拼命增加負擔。
我們常常看到超市啊或者什麼地方送禮物了,拼命地要去佔點便宜,先不說意義何在,大爺大媽你擠得過?不怕被碰瓷?老人摔倒了你敢扶?塞翁失馬的故事每個人都知道的吧?蝴蝶效應呢?
我們常常懷念過去,睹物思人或者觸景生情。然而,舊愛已有新歡,逝去的親人也不會再復活,過度沉迷過去,那麼你就生活在過去,看不到現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色彩,不要錯過了屬於現在階段的色彩。
斷舍離,進行一生的生活方式,斷掉的不單是沒用的物品,也是繁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