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彭閒雲
-
2 # 民耕
這兩句出自先秦學者荀況的《荀子.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叄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我們在中學時就學過這篇古文,其意思是說君子廣泛地學習,通曉古今事情,知識博大精深,而且經常拿所學到的知識來省察對照自己的言行,不斷加以修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時常保持頭腦清醒,智慧明達,卓識遠見,在為人處事時就能汲取別人經驗教訓而沒有過失了。
例如我們的開國領袖毛澤東就是一位勤奮好學、博古通今、心胸寬廣的人,他聰慧過人,掌中有千秋史,胸中裝百萬兵,文能滿腹經綸、揮墨高吟,武能安邦定國,神威遠震。歷史上也有很多類似的偉大人物,如諸葛亮、劉伯溫等都是博學多才的人。
如今,我們也應以先賢為榜樣,努力學習,博採眾長,並勤於自省,不斷修身,增智慧,補愚拙,這樣才能成就我們的事業。
-
3 # 山緣&崇賢
這句話是出自荀子的《勸學》,所述的意思是君子不僅要博學(廣泛地、全面的、深入的學習知識),而且還需要經常用所學到的知識拿來點檢、警醒自己的言行,只有這樣才能心智清明,才能避免自己在言行上的過錯。這是字面上的意思。
1、它明確了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君子。也就是君子的定義:所謂君子不僅指的是博學多識的人,而且是心智清明、言行守規沒有過錯的人。
-
4 # 顧隴桃園廣
所謂的君子,學富五車,並且能做到每天時常(至少有三次)反省自己的行為。這樣就能夠做到明白事理而減少錯誤。這句話說得很深刻,可以作為座右銘。學以修身養性,如果不用於反省自己、矯正自己,那等於沒學,甚至學歪了。越是有知識,越是需要反省、自律,這樣才能減少錯誤。為人不犯傻;為官不害民。此話同樣有現實意義,現實中許多人的錯、狂,或許就是沒做到這一點。
-
5 # 手機使用者守道逍遙
能經常省就好,每日三省太機械,就拿孔丘大爺來說吧,他當上大司寇,就馬上幹掉沒殺人放火,只是他孔丘看不慣的文人少正卯,他孔聖人就這樣每日三省的?
-
6 # 若水無爭gy
一個人知之甚少怎會反思?沒有反思又如何會進步?雖然說現在大多數人都推崇金錢至上,可學習、反思、改過、自新然後進步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曾見過這樣的人,文化水平我只能說他非文盲,也不知是什麼機遇巧合使他成了爆發戶,身著名牌服,口叼中華煙,坐騎是路虎,可由於他的淺薄,他目空一切,待人傲慢,說起話來裝腔作勢,就更別提學習自省了,他認為錢能解決問題,學習幹嘛?簡直就是浪費時間。他投資了一個生意,可由於他不懂技術不懂法,最後賠個精光不說,還成了被告,真是應了那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啊!
所以說只有博學,才會發現自己懂得少,才會越來越謙遜,才會自省,才會少走彎路,才會進步!所以呀“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吧,永遠不晚!
-
7 # 學會忘卻煩腦的人
學習新事物或知識,對不對,只有不斷反省檢驗才能知道,去錯保對,有了正確的知識為理論指引,行為當然就不會犯錯,人才會一天天進步,長此以往,就會成為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
8 # 永叔7888
每天廣泛地學習同時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樣就越來越明理,思想行為就不會有什麼過錯!
放在今天來看,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自媒體的出現,人們可以一機在手,隨時隨地學習各種知識,但如何去偽存真,如何過濾和形成系統,是要不斷思考自省的!
-
9 # 黑夜流星傳說
作為一個追求修身報國的君子,每天要加強學習,開闊視野,提高見識,同時每天要對照反省自己有沒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的,有了自知之明,行為上就不容易過錯了。
回覆列表
出自於荀子的《勸學篇》,大意是指君子廣泛地學習,並且經常把學到的東西拿來檢查自身的言行,然後遇事不糊塗,行為無過失。
我的看法大致是兩點:一是學,二是用。
毛選裡有一篇《實踐論》,講的就是實踐中得出理論,理論用之於實踐。這裡可以套用過來。通過多種方式,掌握足夠的知識和理論,然後讓理論來指導具體的實踐活動。
這二者是不可以分開的,缺少了廣博的知識指導,實踐活動往往存在狹隘和缺陷。缺少了實踐,理論束之高閣,毫無作用,不能真正促使自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