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追夢者弗蘭克

    我不是藥神這個電影比較貼近現實,

    徐崢主演的這部戲我不是藥神,是相當貼近現實的,在中國擁有一個現象,就是貧富懸殊相當大,富人很富,窮人很窮,這部戲足夠體現出這一特點。身患白血病的病人為了活下去不擇手段購買藥物維持生命,劇中程勇為了救他父親,沒有錢冒著風險去印度買藥,而壟斷市場的廠家為了謀取利益,定會將價格賣的很高,因此就會出現窮人吃不起負擔不起藥費,有利益自然就會有爭議,有爭議就會反抗,有反抗就會涉及法律。這部戲相當貼近現實生活,它反應的是社會現實。就像老闆拖欠工人工資一樣,工人沒有錢就無法生活和養活家人。

    劇中程勇從剛開始為了謀取私利和利益,到觸碰法律,到收手他們就等著我把藥帶回去救他們的命。深刻演繹程勇這個角色人物的人物形象轉變。他的良知,為我們觀眾帶來了發自內心的深處的敬仰和感動。

  • 2 # 曉婷影視

    肖申克的救贖》——信念

    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TheShawshank Redemption》)  

    這是一美元劇本~~作者史蒂芬金為了鼓勵那些年輕的電影愛好者,將作品的版權以一美元象徵意義出售給電影導演,讓他們可以拍出更好的電影這部電影也是在史蒂芬金作品中最忠於原著的,除了影片的第二男主角由一個黑人代替了書中的白人外,幾乎沒什麼變化,而且這部影片是在1994年產生那麼多的好的影片越來越賣座的一部。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

    所以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其實是“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是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所說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許這正是作品和導演想告訴我們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free。”這句話已成名言。 對我來說,《肖申克的救贖》打動我的地方不僅於此。 先說說我對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個鯊堡監獄,裡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 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囚犯中也有不同。

    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當然是關鍵人物,我認為他是整部影片的線索:其實,整部電影中對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現的東西都是透過瑞德的獨白說出來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對鯊堡生活的反思總結和他對安迪的解讀。 瑞德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鯊堡混得非常好,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鯊堡生活的本質,他對安迪說:“在鯊堡,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處的環境中,人們一定會說“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練”云云。但是,和現實中的那些所謂“智者”一樣,儘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鯊堡的本質,但他沒想過去抗爭,更不用說是影響和改變別人,他只是順應鯊堡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現,改變了他,並最終引導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湯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鯊堡的,他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安迪的幫助下為之努力,可是他年輕幼稚不懂自保,結果在即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因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諾頓和海利謀殺。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說他們是“禽獸”,是鯊堡這樣一個環境中“培養”出來的雞姦狂,我們可憐的主人公安迪數次慘遭其毒手。博格斯他們雖然不是鯊堡統治者的一分子,但他們是統治者威脅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湯米被諾頓和海利謀殺之後,安迪拒絕為諾頓洗黑錢,諾頓就曾以此威脅。但博格斯最終也是因為欺負安迪,影響了諾頓和海利們的貪汙而被打成廢人。

    當然還有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鯊堡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獲得了自由,可一旦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鯊堡扼殺,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為什麼要安排老布這樣一個人物呢?我覺得導演是想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安迪出現,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絕大多數囚犯們的未來。他是不是也象我們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人的未來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們的主人公,他是一個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說是一個“Strong man”,而安迪則是一個“Great man”,他救贖的不僅是自己,他也盡一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

    實際上整部影片關於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於安迪逃走那一幕讓我感覺相當突兀,這說明神乎其神的逃獄並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後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說,儘管安迪已經做好了逃獄的準備,他也沒有馬上逃走,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鯊堡之後站在小河裡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鯊堡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諾頓們洗錢,為囚徒們爭取著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難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著看著瑞德和赫伍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瑞德明白,因為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再比如建設監獄圖書館、教湯米識字和幫助他考試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監獄廣播為眾人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一幕,那個情節非常恰當地體現出,安迪的救贖確實對鯊堡眾囚頗有意義,而安迪也是一個真正的救贖者。特別是,當諾頓和海利們站在門外向安迪發出警告的時候,安迪卻面帶微笑地把留聲機的音量調到了最高——可怕的懲罰就在門外,但是安迪沒有退縮。這是真正的勇者!一個偉大的人!以至於我有這種感覺,安迪來到鯊堡壓根就不是作為囚犯去的,而是作為救贖者去的。

    寫到這,可以回答以下問題了:《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是什麼如此打動我?又為什麼如此打動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對人性的摧殘。片中多處對此有篇幅或長或短的提示。長的如老布這個角色,短的如瑞德的隻言片語,他在假釋後,不用向誰報告請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習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再有象其他犯人,對於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讓海利甘心請犯人喝啤酒,放歌劇給犯人聽,甚至每一個和獄方對話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樂道的談資,他們覺得安迪的所作所為真是難以想像的。這樣的情節,讓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對‘institutionalizing’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而作者把所有我認為正確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

    有四點:

    首先,對人生要保有希望,永遠不棄。前面說到了,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說:“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還有一個情節我也覺得說明了這一點,再進鯊堡的前幾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幾次毒打和輪姦,但是在這樣的黑暗生活下安迪並沒有沉淪,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釋就是,安迪心中獲得救贖嚮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斷的給予著他希望。(連理想和希望都沒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屍走肉,不管他富可敵國還是貧無立錐。)

    其次,要有足夠的勇氣。安迪首次面對海利時;面對莫格斯們的侮辱時;特別是為犯人們播放歌劇時,做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對著生死考驗,但他毫無懼色,沒有勇氣怎能做到!(有理想而無勇氣,那這理想幾乎等同於無。)

    第三,要有堅持行動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書中的小榔頭,用近20年時間鑿出一個逃向自由的隧道,沒有毅力是絕對不行的。此外,堅持六年如一日的寫信給州議會爭取拔款,為犯人們建圖書館也是片中著墨較多的反映這一點的情節。(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夢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動的智慧。這一點不必多說,相信看完全片,你會在心裡讚一聲安迪的才華和智慧。他的計劃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贖並處罰諾頓與海利們,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氣、有毅力,卻沒有智慧,那最終的結果往往並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敗。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短片結束的時候,我清晰的記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紀念艾倫格林)他是《肖申克的救贖》編導弗蘭克.德拉邦特的經紀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於AIDS的併發症。生前的他和無數的女人在一起過,也有過子女,但是他一輩子都沒有結婚,據說他的慾望強到離開伊藤猛鬼就沒法活的地步,我想這也是他過於混亂的的生活才會死於艾滋吧。 1994年的奧斯卡太強了,《低俗小說》、《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如此之多的強片。《阿甘正傳》最終成為最佳影片,但如果讓我選擇得獎者,我更鐘意《肖》片。因為,我認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體現了美國的社會特點和美華人的價值理念,換句話說,它更像一部美國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體制化”(institutionalizing)問題,我對影片中的那段話,“These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極有共鳴——這個可怕的過程正是我一直以來極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監獄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種形式的囚犯呢?救贖對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 3 # Rui灬Allen

    推薦兩部中國產電影,都是一個導演導的

    忻鈺坤《心迷宮》2015年上映的電影,以一個原生的中國鄉村故事去挖掘人性,講述了一個河南農村的青年因為失手殺死了一個同村的痞子,而後引發的一系列事情,一個飽受家庭暴力摧殘的留守女人,一個行為正直嚴格自律的老村長,精心設計著自己退休後的晚年生活。一生忠誠於信仰的他,卻在本性面前輕易地低下了頭,有親情,婚外情,家庭暴力,地方黑霸,還有階級歧視等一系列農村問題,很有寫實意義!!豆瓣評分8.7分

    忻鈺坤《爆裂無聲》2017年上映,同樣講述社會現實的電影,這次地點放在了大西北,煤礦主和農民的故事,穿插了為虎作倀的律師,自私自利的村民,張寶民代表的就是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導演抓住了一個群體不同階級的失聲,詮釋了他所理解的暴力。 他會使用很多意象元素,用於暗示或隱喻,比如那羊,當然是待宰的羔羊,是最貧弱階級的象徵。但是我們發現,所有人都在吃羊,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把握住自己的命運,都在任人擺佈,都是待宰的羔羊,豆瓣評分8.2

    這就是我喜歡的兩部寫實電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談過最久的一次戀愛是多久,最後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