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Dandarling

    這些都不是問題。老師不是小偏們說的傻瓜,什麼方法都隨時隨地可適應。管式不管,教與不教,教多教少,可因材(生)施教。

  • 2 # 老方同志

    任何規定都是一把雙刃劍,老師體罰學生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不準體罰學生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中國的傳統教育對於家長來說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對於老師來說是“不打不成才”。這種傳統並不是沒有它一點道理。

    人只有“敬畏”才能有所進步,人性使然。成年人敬畏“法律”、“權力”、“社會評價(輿論)”;未成年人敬畏什麼?其實就是“懲戒”。如果一個孩子無懼無畏,天馬行空,他能成才是不可以想象的。

    放眼已經成才的人,都是在“規矩”的規範下成才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套用這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才”。

    敬畏之心並不都是體罰出來的,光靠體罰是不行的,沒有體罰也是萬萬不行的。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其實不可言傳,只能意會。有的家長從沒打過孩子,但是孩子依然有很強的敬畏之心,很怕家長和老師,很優秀;有的家長經常扒了孩子的褲子打孩子屁股,孩子一犯錯就主動脫了褲子任由家長打……學習成績、道德水準依然沒有長進。

    有些知識是靠“灌輸”出來的,學生對老師沒有敬畏之心,這些知識就難以“灌輸”;日常的教學制度是靠管出來的,比如按時上學、放學,自覺遵守課堂紀律……“貪玩、懶惰、叛逆”是少年的基本個性特徵,僅靠三寸不爛之舌是說服教育不出來的。縱觀名人成長史,“嚴師出高徒”幾乎已成定律。六七十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人,幾乎沒有人沒被老師打過,本人也被語文老師用教棍打過,頭上頓時起了包。對別人不好意思,因為被老師打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回家也不敢對父母說,對父母說可能會又招來一頓重打。那時哪怕我們與別人家的孩子打架,無論是否是自己的責任,父母知道後決不會打別人的孩子,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自己孩子一頓再說。當然,那時也僅限於用教棍、手打學生頭、打手,用書本打學生或罰站之類的,打學生耳光、把學生打得流血、殘廢的從來沒聽說過的。

    《教師法》禁止體罰學生,是對中國傳統教育手段的顛覆,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獨生子女政策加劇了“禁止體罰學生”理念存在的合理性。由於取消了工讀學校、少年管教所等機構,學生義務教育階段不得開除學籍,對未成年人的“懲戒”措施大量減少,加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廣泛宣傳……這些社會現實潛移默化了家長,也傳遞給了未成年人某種資訊。比如,有的學生就公開聲稱“我犯罪也不坐牢”、“我殺人也不判死刑”……這些資訊淡化了學生的敬畏之心,增加了老師對學生的管控難度。

    社會在進步,教育更應該走在前面,對學生如何實施有效管理,全部依靠傳統手段行不通;但是放開體罰政策,在目前家長與老師“互信”嚴重缺乏的社會現實中行不通,有的老師也可能會走向傳統極端,使得體罰成風。

    如何把握對學生管理的尺度?確實是個難題。體罰本身是一種對人的身心進行評價性打擊的手段,方法、力度、部位不同造成的後果也不同,拿捏不好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從這個意義上禁止體罰學生也是對老師的保護。

    總之,學校內部管理方法要改進,需要頂層綜合設計相關政策,採取相應措施。

  • 3 # 唐徵宇78863144

    不管好事還是壞事不能體罰就是不能體罰。學生就是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少不更事,在思想、行為等方面還沒有定型,還處於模仿學習階段,出一些偏差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採取體罰措施來教育學生是沒有必要的,以正面引導為主,批評教育為輔。正確引導健康積極的班風,有效利用班級輿論導向來引導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體罰學生有很多消極影響。

    一、體罰學生能夠暫時有效地制止學生的‘違紀行為’,造成學害怕教師,害怕紀律等心理,從而不敢隨意‘違紀’,但同時也給學生會多少留下一些心理問題。比如不自信、內向、抑鬱、甚至學會以暴制暴等行為習慣。

    二、造成家長與教師的矛盾

    現在的學生都是家庭中寶貝,身受幾代人、至少兩個家族的寵愛與關注。如果可從體罰學生,那麼體罰學生的事件發生可能就較為頻繁,那麼學校或主管部門每天只好處理家長及家長的家長的上訪與各種矛盾糾紛。增加了社會矛盾。

    三、嚴禁體罰學生可促進教師的成長

    體罰學生確實可暫時制止學生‘違紀行為’,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因為這種方式有效並簡單,那麼大部分教師不會花時間與精力去鑽研心理學、教育學等業務理論知識,不會去認真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探究教育教學規律,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往往就是一罰了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鄢軍與莫虎在美國起訴周立波夫婦,如果他們躲傳票不應訴,會有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