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提起曹操,很多人的眼裡,都是亂臣賊子,白臉奸臣。與此相反,歷史上,曹操重權術,也重軍事,民生等,做出巨大貢獻。對此,你怎麼看?
3
回覆列表
  • 1 # 三觀粉碎機

    並不能說是黑曹操,只能算是立場問題。

    比如說關於曹操“奸相權臣”形象刻畫最嚴重的《三國演義》,無疑是以劉備為主視角,以蜀漢為正統的章回體小說。那麼如何突出主角的仁義、蜀漢的正統,就必須要拿“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作反面案例了。

    除此以外,“君臣—忠”的思想一直以來便是儒家學派的核心,也是中國統治階層維護統治最主要的理念指導。曹操雖說在“為民、為國、為政、為軍”這方面比東漢的皇帝們強不知多少個檔次,但終究談不上“忠”。

    也正是如此,當人們的主視角放在“忠”上面的時候,那麼曹操即使有再大的功績,也難逃“竊國賊”的數落。這方面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可以說終結三國紛爭的司馬懿,透過玄武門之變和逼宮上位的李世民、陳橋兵變的趙匡胤、靖難上位的朱棣,甚至還有因為民族問題,對民生有大功績的康熙雍正。

    他們都是在中國歷史上光彩熠熠的帝王,卻各自擁有著在一定理念下被嗤之以鼻的行為,說白了,人心叵測嘛。

  • 2 # 紅色星河

    曹操本身就是黑的,在民間的口碑一直不好,用不著特意去黑。

    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屠城屠俘十多次;殺害大批名士,不斷地屠人家族;一方面舉著漢獻帝的招牌呼籲天下人投奔,另一方面又不斷地誅殺人傑,並且對漢獻帝飛揚跋扈。漢獻帝眼睜睜地看著董貴妃、伏皇后及其全族數百口以及自己的兒女被曹操一波波屠滅,只能嚎啕大哭,毫無辦法。其中曹操在徐州兩次實施大屠殺,不分男女老幼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曹操還允許程昱殺害大批婦孺醃製人肉乾,充做軍糧。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陳宮、張邈聯合鮑信,好心好意把兗州交給曹操。曹操得到兗州後,立即翻臉無情,對陳宮、張邈的朋友開始大開殺戒。名士邊讓因不願意奉召,全族三百餘口就被曹操屠戮一空。名醫華佗,曾經給曹操治療過頭風病,只因為不願成為曹操的專職醫師,見疑於操,竟也死於曹操的毒手,真是恩將仇報。

    【《後漢書·劉虞公公孫瓚陶謙列傳》記載: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

    【世語載:太祖乏食,昱略其本縣, 供三日糧, 頗雜以人脯。】

    【《三國志.程昱傳》記載:初,曹公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食,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後漢書 皇后紀》記載: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議郎趙彥嘗為帝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其餘內外,多見誅戮。 】

    正是因為曹營這種強烈的殺戮氛圍和對劉備濃濃的殺意,使得劉備逃離了曹營。

    【操持法峻刻,諸將有計畫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及故人舊怨,亦皆無餘。其所刑殺,輒對之垂涕痛之,終無所活。】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徵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郃等率其眾降。紹眾大潰,紹與譚單騎退渡河。餘眾偽降,盡坑之】

    《魏書》再次美化曹操,把官渡之戰後袁紹降卒稱之為“偽降”,為曹軍坑殺八萬多俘虜和民夫製造藉口。

    【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遺肉汁,男渴而飲之。女曰:“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兄號泣而止。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謂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

    史書中記載曹操類似暴行的地方還有很多,其罪行罄竹難書。

    曹操不僅陷害並殺害建安七子之一的當世大儒孔融,屠殺其一家,而且對太醫令吉平、少府耿紀、沛相袁忠、沛人桓邵以及對荀彧、崔琰、婁圭、婁傑、許攸、毛玠等名士均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曹操的屯田制實際上是對民眾殘酷的掠奪。“無牛者公收其八,有牛者公收其七,民不樂,多逃亡。”,“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曹操治理下的地區,長廣民,襄賁炅母,汝南瞿恭,山東郭祖,幽州趙犢,長廣管承,廬江雷緒,廬江陳蘭,太遠商曜,魯山民,河間田銀,關中劉雄,隴西李越,南陽民陸渾孫狼……,等地區的民眾,不堪忍受曹軍之壓榨,不斷起義造反,也不斷遭到曹軍的殘酷鎮壓。

    如此,足見曹操在《讓縣本明志令》中所述實為虛偽、掩飾之語。

    由於後來的司馬氏晉朝以及隋唐的官方都奉曹魏為正統,所以宋朝以前的正史都美化曹操,盡力掩蓋曹操的惡行。只是到了文化更發達的南宋,人本思想日益興起,統治階級才從官方層面開始反思曹操的惡劣行為,重新推崇劉備的寬厚仁義。

    劉備後來說:“曹以急,吾以寬;曹以暴,吾以仁;曹以譎,吾以忠。吾每與操相反 ,事乃可成。”

  • 3 # 皇帝不稱朕

    曹操本為漢臣,後來卻幹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勾當,落下一個“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名聲——被蜀漢明裡罵,被東吳暗裡罵。

    曹操活著時未敢篡位,但他一死,他家大公子曹丕馬上把傀儡皇帝拉下馬,請漢室禪位,建立曹家的魏國。曹操被追封為魏武帝,成了開國太祖,誰敢說他不好?曹魏國祚不長,被迫禪位給司馬家的晉朝。晉受魏禪,有魏才有晉,自然是捧魏的,不便說魏的不好。這時關於曹操的評價,沒人責他“篡逆”,主要集中在他為人善於權謀、個性奸詐上。

    後世對於曹操,評價也集中在兩方面:英雄和權謀。惡評不是他的主要方面。在唐宋文人筆下,曹操大體上還是英雄形象,如蘇軾《前赤壁賦》寫道: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宋人寫詞,常將“孟德周郎”合稱,奉為英雄。

    這種情況直到南宋時才發生根本變化。

    且說北宋司馬光修《資治通鑑》,尚以魏為“三國”之正統。司馬光這一“筆”,令南宋大儒朱熹很不滿,為此他專門編寫了一本《通鑑綱目》,以矯正《資治通鑑》體例之弊。朱熹的書是以蜀漢為正統的。

    朱熹少年時學書,曾經臨摹過曹操的字,他的同學劉共父則學顏真卿的《鹿脯帖》,朱熹“以字畫古今誚之”(即學字應學古字),劉共父對他說:“我所學者,唐之忠臣;公所學者,漢之篡賊耳!”令朱熹默然無以應。此事對朱熹的影響非常大,後來他常引蘇軾之說,稱曹操為“鬼域之雄”。

    當然,朱熹捧劉抑曹的根本原因,還是如清人紀昀所說:

    “高宗(趙構)以後,偏安江左,近於蜀;而中原魏地,全入於金。故南宋諸儒,紛紛起而帝蜀。”

    說的是南宋與蜀漢境遇相似,皆是中原淪喪,偏安之局,所以南宋人格外同情蜀漢,痛恨曹魏。在這方面,朱熹的態度最為突出和典型,他不僅罵曹氏為漢賊,還提醒大家,孫權也為漢賊。

    朱熹是程朱理學的開山始祖,他的學術在元明清三代成為國家正統的意識形態,他對曹操的批評態度自然深深地影響後世對三國曆史及曹操本人的評價。

    這在明代尤其典型,史為恆《明代文人對曹操的評價及文學影響》一文認為,歷史上對曹操褒貶不一,有罵的也有捧的,在元代“三國戲”裡,曹操形象還是正、反參半,但到了明代,無論士庶,多以“罵曹”為快,貶曹、罵曹成為一種“整體性的社會行為”。如《三國演義》庸愚子序說:“萬古奸賊,僅能逃其不殺而已,固不足論。”明代人對曹操多直稱其名(曰:“曹操乃漢之賊臣,後人當直呼名而已,世之編詩者乃稱曰魏武帝,何其謬耶!”),或呼之為“曹賊”“漢賊”“奸雄”等。

    在這樣的大環境裡,為曹操辯護的聲音反而成為異論,如明末著名“異端”思想家李贄就曾撰《強臣論》,說“臣之強,強於主之庸耳”,有為“強臣”曹操辯護之意,但影響不大。

    曹操的形象,在明代幾乎定型,正因為對曹操醜化過度,當代那位毛姓政治家(此公名字不可提,請看官恕罪),反其道為曹操及秦始皇等歷史上的“大壞蛋”辯護,並將人們對曹操的批評納入“儒法鬥爭”的框架下來解讀。一時間,曹操光榮穿越,一下子又恢復了大英雄的本色。

    今天,曹操的形象已大體迴歸正常,說曹操曹操到,他就是個古人,議論起來,不矯不激;在各種文學及影視作品乃至遊戲裡,曹操奸雄、梟雄及能臣的多面向,都能得到較為完整的體現。故此說“黑”曹操,已為故事矣。

  • 4 # 騎牛王子

    曹操之所以被黑,多數原因還是在於自己。在乎於自己的憂柔寡斷、生性多疑。如果一開始就旗幟鮮明的提出推翻行將就木的漢朝統治,並統一當時軍閥割據的中原,重立新朝的政治口號。那後世評價又如何呢?縱觀當時的時局,孫權、劉備等勢力,又有那個將漢獻帝放在眼裡,那個勢力提出過勤王的口號又付諸於行動的?只提出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割據江南,悠然自得。劉備,織蓆販履之輩,藉口匡復漢室,自立為帝,反而沒有說迎回正統,只強調自己是正統漢室宗親。反而曹操卻是正大光明,至死未曾稱帝,僅以魏王所稱,充其量只是個權臣,明面上還是效忠於漢室的!反觀孫權、劉備均已稱帝,自立國號,跟造反有何區別!?用現在的話說,劉備是善於包裝,宣傳,拉攏人心的小人;孫權割據一方,侍機而動,也預謀奪權;只有曹操才是真心想統一中原,恢復漢室中央集權。如果曹丕不稱帝,後世又該如何評價!?

  • 5 # 亭殿閣

    提起曹操,很多人都會想到梟雄,更多人覺得他是奸臣的典型代表。大多數人都還記得諸葛亮對劉備說曹操的那一句“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還有呢?搶別人老婆?滅人滿門?

    但是我覺得曹操就是一個大英雄,他挾天子也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歷史上多少霸主要挾過天子。魏其侯不是?至於他搶老婆,那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皇帝搶過別人的妻子。而曹操是打敗了男人才搶他的女人,算得上光明正大。

    有時候證據比辯論更加有效,所以就來證明曹操為什麼是大英雄。很多人恨曹操,主要一個原因是曹操刺殺董卓,不過這個在正史-《三國志》中是假的,《三國志》中記載的就是真實歷史,裡面記載了董卓特別看中曹操,只是曹操不太喜歡董卓給他的安排於是改了名字決定隱退。但是的確董卓被人刺殺過,不過作為有地位的在古代被刺殺是見怪不怪的啊。不過這個刺客是個小人物,也沒刺殺成功就被丟到亂葬崗了。

    再說曹操搶呂布的老婆,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但是這是假的,是不是有點失望,畢竟這是電視劇需要的效果。但是,曹操也的確搶了很多人的老婆,比如杜氏就是秦宜祿的髮妻,曹操也是在攻城時候得知對方的妻子是個大美女,就按捺不住了,攻城成功後就直接搶了過來。這件事也是把關羽氣的不行。看中別人的老婆之後就走上這條不不歸路了,開始搶別人的兒媳婦,儘管別人有兒子他都不介意,還心甘情願給別人養兒子。這才是真正的愛屋及烏啊。後來別人的嬸嬸他也搶了,也因為這件事別人報仇殺了他的長子和部下,畢竟出來混是要還的。

    的確,有一個史實是真的,曹操殺了呂伯奢滿門,僅僅留下呂伯奢一人。但是殺人是事出有因的,因為曹操並無動機,可是呂伯奢的家人打算打劫曹操,這可是梟雄,有這種念頭那不就是找死,曹操也是一個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人,一怒之下就殺了他全家。而呂伯奢逃過一劫也是因為幸運地沒在家,不然肯定也是一樣的結局。

    我們根據史實可以發現曹操和我們想象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三國志》是屬於正史,本本分分記載真事的,一言半句都不敢瞎說,而我們看的《三國演義》還有現在的電視劇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就不免得添油加醋,就只能讓曹操背黑鍋了。

    在南北朝之前人們對於曹操都是欣賞的眼光,畢竟成王敗寇,建立起一個政權的人自然在史書工筆上會值得人們去欣賞,即使免不了別人吐槽他,批判他的各種無恥行為甚至到了宋朝理學盛行後人們就注重統治者的作風和倫理綱常,那曹操就自然成了眾矢之的的一位統治者了。但是揭開歷史的面紗,我們還是會喜歡這個有謀略不完美的梟雄。

  • 6 # 史無止境

    我與你的觀點恰恰相反,不是黑他,但有事實,不得不那麼做。曹操用自己的言行告訴後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就要當機立斷,心狠手辣,寧肯我對不起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對不起我。寧肯殺一百,也不漏掉一個。被曹操冤殺的人太多了,簡直是數不清。有些突出的事例如夢中殺人,如對呂伯奢一家斬草除根,無不令人切齒。但是這些事不一定可靠,不一定是歷史事實。只有曹操殺周不疑一事,經過多種史料仔細核對,應是確有其事。

    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是愛好和平,重視誠信,對人寬容,不為已甚。曹操的所作所為正好與之唱對臺戲。要問曹操對後世產生的影響,說得具體一點,可以說曹操已經成為後世許多野心家的老祖宗。他的言行,成為後代野心家模仿的樣板;他的一些著作,成為後代野心家學習的經典。許多黑幫、黑社會的頭子每每透過《三國演義》虔誠學習這位奸雄的陰謀詭計,終生奉行。對於這個違背中華民族精神貽害天下後世的奸雄曹操,從古到今,從官方到民間,都是一片譴責之聲。雖有少數文人透過欣賞三曹的詩文,還會對曹操產生一些好感,但那是對文不對人。影響不了天下後世對他總的評價。從古至今,從今而後,人類社會作為千百萬人所組成的群體而存在,總得建立秩序;為了維護秩序,人們總得有一種行為規範,也就是要講道德。雖然古往今來,道德標準因時代之不同會有一些變化,但是人類社會必須要講道德,不能拋棄道德,這是一條死道理,硬道理,千古不易的大道理。如果拋棄道德,天下就會大亂,人類就會自我毀滅。敢於公開拋棄道德的人,總會被天下人所唾棄。誰想維護這種人,誰想為他翻案,就會使自己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暴露了自己很不光彩的意圖。想為曹操翻案實在是太困難了,只要曹操不講道德,拋棄道德的鐵案翻不了,他就永世不得翻身。個人觀點,敬請點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佐助還是鳴人?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