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色年華的你

    有意思有哲理的成語非常多,下面我就說幾個最近讓我覺得特別帶感的成語。亂臣賊子欺師滅祖撥亂反正孺慕之情類似於這樣的,一看到我的腦子裡立刻閃現出一幅一幅的電影畫面,道不明的情緒在血液中沸騰。總覺得一個成語就涵蓋了一段漫長的血淋淋的歷史過往,天地君親師的道德倫常,醞釀的陰謀詭計,無奈的家族興衰,有真心有假意有期滿有背叛一出出悲歡離合,一場場驚心動魄……(筆力有限,渲染的不夠走心)好吧,我的意思就是說。我是一個受中國傳統文化浸染的人,雖然我所瞭解的我所痴迷的那些歷史故事人文成果只不過是中華浩瀚五千年文明中的冰山一角,可是每每讀到那些閃爍的歷史一角總讓我情不自禁盪滌心魄,冷靜下來又深深地為中華文化而驕傲,中華民族實在是一個非常堅韌非常有智慧的民族。可是我卻發現大多數人沒有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即使是一些公知學者他們也在潛意識裡認為外國的文化(尤指英美)才是文明的發達的,總是欣慰又欣賞地談起外國的這樣那樣的觀念,總是嫌棄又批判談到國內的很多人和事物。可能是有的人已經移民可能是有的人忘記了是中國的大地養育了自己是中國的文化教育了自己。我不是說不能批評中國的一絲一毫,更沒有因為這一點而否定那些學者的全部。我只是很看不慣那些隱約間透露的態度,好像粘上了自己也就變得愚昧變得低階了的避之不及的樣子。我覺得不應該這樣。有批判才能有所進步,在不同的聲音裡找到更好的出路。但是那些批判讓我覺的有些痛心吧,不是愛之深責之切,彷彿只是為了把自己劃分出來,踩低一些東西來烘托自己有多麼高尚。總是說要向外輸出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我們自己都不能認同,又怎麼能讓外華人認真瞭解尊重欣賞?可能是因為封建社會被迫結束在民不聊生的時代,以至於我們對先人最後的印象就停留在了那裡。可能是因為民族未覺醒就捱餓就捱打就經歷一場場動盪一場場戰亂,以至於我們總豔羨外國進步的文化發達的物資。新中國的歲數還沒有很多人的爺爺的大,改革開放的時間還沒有父母的年紀大,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從出生起對周圍的印象就是髒亂差開始,慌慌張張地長大急急忙忙地養家餬口,現實生活已不易誰還會回頭緬懷過去的英雄曾經的輝煌?抬頭輕易可見的,是國外蔚藍的天空,新鮮的空氣,高福利的工作……我也沒有想要批判什麼,沒有資格也沒有立場,我從來沒有用汗水或者學識為社會做出任何貢獻,再看看身邊的同學我甚至無法說出自己愛自己的同胞這樣的話。我問我自己能做什麼,我沒有大的才能只能立業後把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好,成家後一起孝敬雙方父母祖輩惠及親友,生子後好好教養孩子做一個正的人。人一生想改變多少事也只有數十年時間,先輩開創吾輩堅守未竟的事業後輩努力,星火相傳生生不息。怎麼從一個成語故事說到這些了呢,也就是我最近的一些感想。按理說快畢業工作還沒著落還在溫飽線掙扎的人能有這麼些家國情懷,不知該是喜是憂。行了,我去看書準備即將到來的考試了,這就是物質基礎跟不上上層建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6口人,有寶寶和老人,熱水器應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