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門不帶刀

    1.不要再被三國演義所誤導了。劉禪昏庸無能?!假的。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五虎大將只剩下一個趙雲了,關

    羽,張飛,黃忠,馬超都死了。劉禪就在這樣一個風雨飄

    搖,強敵在外,強臣在內,主少國疑,人心不穩的情況

    下,當上了這蜀國這個皇帝。

    2.劉禪的兩個皇后都是張飛的女兒。

    大家想一想為什麼?說話沒有美女了嗎?關羽還有一個女

    兒呢。原因是,張飛的老婆是魏國夏侯霸的侄女。這麼一

    說就大家就想明白了吧。劉禪和夏侯霸是有親戚關係的。

    而夏侯霸當時在曹魏政權裡很大實權的。後來司馬懿篡

    魏,夏侯霸就帶著他的兵跑到蜀國去投奔劉禪了。

    3.劉禪在位40年,前12年是諸葛亮獨攬朝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劉禪在這個時候做了三件事。第一,與孫權修好。第二,停止征戰,並多次大赦天下,讓百姓休養生息。第三,好好活著。別小看這三件事。這三件事包含了外交獨立,內政修德。

    諸葛亮死後,劉禪獨立做了28年的皇帝。他在諸葛亮死後

    的第1件事兒。就是任命吳壹為車騎將軍,蔣琬為尚書

    令,改變了諸葛亮是政治軍事權力集於一身的情況。

    降,劉禪是不怕死的,他在投降的時候是帶著棺材去的,

    要求鄧艾殺了自己,以保全人民的。劉禪能夠在諸葛亮死

    後,劉備上一代勢力全部滅亡的情況下,獨立支撐28年,

    已經很不錯了。

  • 2 # 歷史戲語

    劉備建立蜀國,有自己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忠心耿耿的趙雲等等;當然還有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劉備能夠放權給他們是其一,其二是同心同德;後來劉備討伐東吳失敗,由此一病不起,在白帝城託孤,讓諸葛亮輔助劉禪。由此後主劉禪開始了主政蜀國。

    雖然劉禪是繼承人,但軍政大事都是諸葛亮在處理,七出祁山失敗的諸葛亮病逝後,劉禪失去了幫手,那麼為何沒有人來爭奪帝位呢?

    如果說爭奪帝位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劉封,那是一點不假,因為他是劉備的養子,能力很強,作戰勇猛,有勇有謀,劉備很是器重。

    劉備一生中只有這兩個兒子;對比一下,劉禪和劉封不難發現,劉封可比劉禪強多了。劉備也知道,劉封是劉禪以後的對手,如果劉封實力太強,那麼以後很難說劉封甘願居於劉禪之下,所以劉備對劉封也有所防備。

    在關羽危機時,劉封居然袖手旁觀,使關羽最後被擒殺。劉備由此問罪於劉封,最後被劉備賜死的結局。

    劉禪是劉備親子,繼位無可厚非;諸葛亮病逝後,蜀國內憂外患,而劉禪在權力中心沒有爭奪的慾望,內部爭鬥他都是由著他們去。

    再一個就是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的精神,感染了大部分當朝的大臣;他們敬佩諸葛亮,不願某群篡位,留下罵名;加上蜀國已經日落西山,就算奪權做了皇帝,蜀國也好不到那裡去了。

    劉禪平庸,但名正言順,而其他人奪權成功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那不是更加柔弱不堪。如果失敗了,千古罵名也就戴上了。

    反正蜀國已經名存實亡,那個做皇帝也救不了。所以劉禪的皇位雖有人窺覬,但無人願意篡奪。

  • 3 # 中孚鑑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並起,之後經過多年的相互混戰,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在赤壁之戰後,亦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後三分天下魏蜀吳。當時三國曹強而孫、劉勢弱,吳蜀因為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孫劉聯合而抗曹。

    後來劉備因關羽之死,親自率大軍征討東吳。結果卻在夷陵之戰中慘敗。劉備敗退後,沒多久他就離開了人世。他在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他去世後其子劉禪繼位,諸葛亮則處理蜀漢軍政事務。

    因為劉備對諸葛亮有託孤之重、三顧茅廬之情,所以諸葛亮對蜀漢忠心耿耿,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光復漢室,多次出兵伐魏,然而最終還是沒能如願,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嘆息。

    諸葛亮去世後,把軍政之事交給蔣琬、費禕等人,後姜維又掌管軍事。當時蜀漢雖然國力消耗頗大,但劉禪從諸葛亮去世到蜀漢滅亡,他還是做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皇帝。不像魏國有司馬氏專轉、吳國有諸葛恪等專權威脅皇權。

    那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後,為什麼沒人爭奪劉禪的地位呢?

    劉備建立蜀漢,曹操、孫權得天時、地利。劉備則得人和。劉備的名聲頗好,所以他的屬下整體來講也是重義忠君的。劉備這一代是如此,那大臣的後代亦是如此。劉禪不管能力如何,他終究是皇帝,是合法的蜀漢之君。

    諸葛恪雖然掌握蜀漢軍政大事,但他仍然對劉禪忠心,何況他人呢

    後來諸葛亮雖然去世後,但諸葛亮所重用的人,多數是忠義之士,都是經過他長期的觀察考驗的。特別是他託付後世接掌政事的人,比如蔣琬、費禕等人,都是忠於國家之人。他們在諸葛亮去世後,掌握權利,他們對蜀漢忠心耿耿,對劉禪沒有二心,如此也可保劉禪的帝位無憂。

    之後姜維雖然掌握軍權,多次出兵伐魏,但這也是他想完成諸葛亮光復漢室的願望。雖然他多次用兵讓蜀漢消耗頗大,但他對蜀漢的忠心卻是不可否定的。

    劉禪雖然能力不是特別突出,但諸葛亮去世後,在蜀漢執政的都是忠義之人,也就是說劉禪身邊雖然有小人,但正直的大臣掌握權利。如此劉禪的帝位也沒有人爭奪。

  • 4 # 歷史時燒錄

    很多人都說劉禪昏庸無能,是個付不起的阿斗,但是在這裡我要為劉禪正一下名,阿斗雖無能,但是並不昏庸,甚至還深有自保之道!

    樂不思蜀

    在談及蜀國在諸葛亮死後為何沒有人篡位劉禪的問題前,我們先來談一下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在諸葛亮死後,魏國一改守勢,派兵返攻蜀國,最後魏國大軍壓境,蜀國君主被迫開啟城門投降於魏,就這樣劉禪來到了魏國做起了“安樂公”。一次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宴請阿斗,並且派人表演蜀國的雜技,想要羞辱蜀國的來人,蜀國舊臣們無不掩面而哭,只有阿斗開懷大笑,於是司馬昭便問阿斗,你不思念蜀國嗎?阿斗回答:“此間樂,不思蜀,”大概意思就是說這裡有吃有喝也有好玩的,才不思念蜀國呢!司馬昭一聽果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之後便再也不擔心這個阿斗了,從此便有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正是這個樂不思蜀給了劉禪留下了千古負面影響,從此之後劉禪就是昏庸無能的形象,但是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身處劉禪的處境,時刻都有身首異處的可能,面對敵人明顯的警惕與盤問,我們會說我很想蜀國,更想復國嗎!這不是嫌自己死的慢嗎,所以這也是劉禪的自保之道。

    諸葛亮病逝後為何無人爭奪帝位?

    無論劉禪昏不昏庸,無能是肯定的了,就是這樣一個無能之君為何還能坐穩皇位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一、忠義之士

    自諸葛亮挑選之後,蜀國剩下的大臣們不管有沒有才,卻都是忠義之士,均是對劉氏忠心耿耿之人,有的是受先帝之恩,有的是對諸葛亮的佩服,總之都是報效國家之人,自然不會起謀反之心。

    二、劉氏仍深得人心

    蜀國的創立者劉備是以仁德謀取的天下,也是靠此治理的天下,劉備的很多的追隨者也都是看中了這一點方才追隨劉備的,所以即便是劉備死後,輔佐蜀國的這些大臣們仍不忘仁德之心,所以根很正,苗很紅,自然不會輕易謀反。

    三、蜀國帝位尷尬

    三國後期的蜀國帝位十分的尷尬,內憂外患都是輕的,屬於隨時都有可能亡國的境地,相當於一個燙手的山芋,誰即便是篡奪了這個皇位,也很有可能第二天就被人又趕下臺,還搭上了性命,豈不是得不償失。

    以上三點就是無人搶奪劉禪的皇位的主要原因,而除了這三點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劉禪很擅長自保,即便是在諸葛亮掌握大權時期,劉嬋就顯得很聰明,一天只知道玩樂,而不問政事,其實並不是劉禪不想問與參與,而是劉禪不敢,諸葛亮大權在握,萬一哪天心情一不好,把自己弄下臺可怎麼辦,畢竟自己的老爹都說過,“如若不行,彼可取而代之”,劉嬋自己能不害怕嗎,這從諸葛亮死後劉禪檢視他的家產就可以看出,所以劉禪是無能,但是不昏庸,還有自保之道。

  • 5 # 大飛熊騎士

    大飛熊認為,蜀漢後主劉禪不是無能,而昏庸,為何如此說?因為,劉禪跟著名的“傻皇帝”晉惠帝可不一樣,司馬衷是智商有問題,而劉禪不但不傻,諸葛亮還誇過他聰明。更關鍵的是劉備稱帝時,派兩個大臣教導太子劉禪,一個是費禕,一個是董允,都是後來蜀漢“四賢相”裡的人物,所以劉禪的能力智商能差到哪裡去?因此,劉禪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心態有問題,到了後期更加昏聵因貪圖享樂而重用黃皓,還投降鄧艾雖然也算順應了形勢,但是這種“順應”,顯得毫無氣節,這是後話。既然劉禪當皇帝,還是有問題,那為何諸葛亮去世後,沒人覬覦蜀漢的帝位呢?

    話說蜀漢立國之初,諸葛亮,賴恭,黃柱等蜀漢重臣勸劉備登基時,說了幾個條件。第一,曹丕篡漢,竊據神器,人心思劉。第二,劉備登基符合易卦。第三,關羽前圍襄陽,有平民張嘉,王休獻玉璽。這即是祥瑞,也是天命所歸,當然也可能有造假成分。第四,劉備皇胄之後。第二條和第三條屬於造勢,這些都好辦,關鍵是第一條和第四條息息相關,也是蜀漢的立國之本,不是順便就能取代的。換句話說,蜀漢真正的叫法是繼西漢,東漢後的“季漢”,沒有皇室身份而奪帝位,名不正言不順,不是你想奪就能奪的。

    其次,蜀漢上下官員大部分由荊州,東州,益州三個集團組成,除了皇帝,也就諸葛亮有這資歷,能力和實力讓他們一併臣服。所以,要奪帝位,能力強,地位高還不行,還得有其他的過人之處以及客觀形勢支撐。所以,縱觀諸葛亮留下來的蔣琬,費禕,董允,當然以“四賢相”的品質他們是不可能有“非分之想”的。即便有,他們的能力是強,地位是高,卻還是缺乏對三大集團絕對的掌控力。因此這三位大臣在掌權時期,都是緊密合作,蔣琬因身體原因,老早就主動放權給費禕,費禕和董允更是相得益彰。“四賢相”之後的宗預,諸葛瞻,董闕,樊建等等更是沒有這種條件和能力。因為,除了朝廷外,還有軍事。

    蜀漢有四個軍區,分別是中央(朝廷),漢中,南中和江州,要奪帝位,軍事力量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素。四個軍區,南中軍區的庲降都督大部分由本土士族出任,如李恢,馬忠,張表(張松之子)等等。漢中軍區承擔著北伐和防守任務,屬於重地,都是由軍中的佼佼者如魏延(荊州),王平(降將)等人擔任。江州軍區先後是李嚴(東州),陳到(荊州),閻宇(荊州)等等。中央直屬部隊裡,更是有姜維(降將),胡濟(荊州),陳祗(東州),廖化(荊州)等人。由此可見,三大集團加上降將集團穿梭於四個軍區之間,蜀漢很難出現擁兵自重的情況,更談不上奪取帝位。

    陳壽評價劉禪為“循理之君”,是因為劉禪對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都加以任用,即便諸葛亮因為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自動降職,不久後劉禪還是給他官復原職了。而且劉禪對蜀漢四相,並不加以掣肘,這就是劉禪的聰明之處。但是這四位大臣相繼去世後,就一度出現了宮中黃皓和朝中的陳祗互為表裡的情況,這固然是劉禪的昏聵,只是由於姜維領兵在外,再加上上文所說蜀漢內部複雜的客觀條件,也很難出現奪取劉禪帝位之事。

  • 6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關於諸葛亮,大家都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成就了蜀漢政權,是一個忠貞的臣子。但也有人認為諸葛亮實際上就是一個權臣。是類似於霍光的人物。因為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很明顯已經在做安排防止諸葛亮專權了。劉備把政務和軍權分開來託付給兩人。他把政務託付給諸葛亮,一方面諸葛亮內政能力確實值得稱道,另一方面防止諸葛亮生出不該有的心思。因為即使諸葛亮想要謀反,手裡沒有兵權也是沒有任何辦法的。而劉備把軍權託付給益州派的李嚴,很明顯就是希望李嚴可以制約諸葛亮。而他們一文一武互相制約,劉禪居中調解這種模式是最好的。但很可惜,諸葛亮此人十分的專權。在劉備去世後不久就利用各種機會整垮了李嚴。之後諸葛亮更是軍政大權一手抓。名以上劉禪是蜀漢之主,但實際上蜀漢的主人是諸葛亮。所以劉禪必須裝作無能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而諸葛亮掌握蜀漢大權之後那可是一點都不帶客氣的。整個蜀漢事無鉅細都要親自處理。而劉禪此時說白了也怕諸葛亮。所以就對諸葛亮說,你想幹啥就幹啥,國家大事就交給你了。祭祀祖宗的事我來。所以諸葛亮才對劉禪放鬆了警惕之心。諸葛亮死後劉禪掌權立馬廢除了丞相獨裁製度。他把權利重新一分為二。政務和軍權重新分開。使得文臣武將之間相互制約以此來達到平衡。從這一點來看劉禪十分具有政治智慧也是十分聰明的。他很明白大權獨攬不利於他的統治,也容易誕生權臣。

    而且蜀漢滅亡後劉禪在魏國生活。但是蜀漢的舊臣不甘心失敗還想要造反。所以他們一直遊說劉禪造反。而劉禪十分清楚蜀漢氣數已盡。再反抗不過是多造殺孽罷了。但魏國對他還不是很放心。有一次司馬昭特意在宴請劉禪和蜀漢舊臣是演奏蜀漢音樂。蜀漢舊臣頓時個個流淚。而劉禪依舊我行我素該吃吃該喝喝。司馬昭不懷好意的問他,你難道不思念蜀國嗎?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也。”而蜀漢舊臣郤正覺得這是一個迴歸蜀漢的好機會。所以他鼓動劉禪說,下次司馬昭再這麼問您,您一定要裝的很悲傷,表示想要蜀地祭祀祖宗。這樣我們就有機會逃回蜀地再行大事。劉禪很明白這麼做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果然喝的差不多了司馬昭又問劉禪真的不想回去蜀地看看嗎?劉禪就好像背書一樣機械的把郤正教他的話說了一遍。司馬昭說,這是不是郤正教你說的。劉禪大感驚奇道:“你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忠懇,從此再也不懷疑他。而劉禪也一直裝瘋賣傻善始善終。

    至於劉備其他兒子奪位這個就不可能出現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他一直在輔佐劉禪。因為劉禪是劉備指定的繼承人。而且劉禪很聰明不和他爭權。所以諸葛亮肯定不會廢除劉禪。而諸葛亮死後劉禪重新掌握蜀漢大權。以劉禪的能力來看,他的弟弟劉永和劉理根本就沒有絲毫的能力奪取劉禪的帝位。一方面劉禪大權獨攬,另一方面又沒有權臣作亂。那麼劉禪的帝位肯定是穩如泰山的。而且劉理早逝,不滿三十就死了。沒有奪權的機會。而劉永則因為太監黃皓的關係。使得他十多年都沒有機會去面見劉禪。一個遠離中央的藩王根本沒有奪權的可能。名不正言不順嘛。

  • 7 # 蘇沉船

    劉禪僅僅是平庸,而非低智商,他在位多年具有處理政事的能力,相反他對權力的認識還相當不錯,甚至強於益州牧劉璋。

    以劉禪、諸葛亮為首的蜀漢政權一直以來是團結的集團,他們明確知道外部敵人是曹魏,內部需要警惕的是蜀人。把持蜀漢中樞實權的尚書檯官員無一例外都是外來士族,其中又以荊州人最多。

    從耕作於南陽的諸葛亮到零陵人蔣琬、江夏人費禕、南郡人董允、南陽人呂乂、汝南人陳祗、天水人姜維,這些人的特點都不是蜀人,而劉備所建立的政權集結了幽州、冀州、徐州、兗州、涼州、荊州、豫州、徐州等班底,是一個集四方英傑立足於蜀地的政權。

    團結一致,復興王業是蜀漢政權明確的政治口號,在這樣的形勢下劉禪、蔣琬、費禕只要智商都還線上,就明白維持下去的根本是穩定的政局,自蔣琬、費禕、陳祗、姜維等對劉禪進行奪權沒有什麼實質的好處,相反捍衛劉禪政權才是他們立足的根本。

    劉禪對聽從諸葛亮遺言任用蔣琬、費禕,亦確實維持了蜀漢穩定。

    諸葛亮在位時權力高度集中,蔣琬、費禕、董允、姜維時期往往是把諸葛亮的軍、政分化,分由大司馬、大將軍與尚書令、益州刺史執掌。中樞實權又分為尚書檯和侍中寺兩個系統,尚書檯掌握行政權,侍中掌握議政權。

    以下圖為例,丞相中心制是蜀漢早期模式,諸葛亮死後權力逐漸迴歸到劉禪,於是擔任尚書令的陳祗、董厥、樊建、中常侍黃皓、尚書僕射兼侍中諸葛瞻等權力日益增大,尤其與配圖不同的是執行權在尚書令,侍中、常侍是決策層,但劉禪經常讓人同時擔任侍中和尚書令、尚書僕射,大將軍姜維的實權已不如大將軍費禕。

    黃皓就是憑著中常侍職位與侍中陳祗互相表裡,壟斷了蜀漢高層議政權,這也是劉禪刻意默許。

    事實上蜀漢沒人奪位一個原因是劉禪權術得當,劉備臨死前讓劉禪去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治國書籍,劉禪雖然沒有經國雄才,但是具有一定治國的基礎知識。

    在蔣琬、費禕、董允死後,因劉禪對蜀漢權力分配做了調整,他扶持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擔任侍中、尚書僕射,又提拔諸葛亮故吏董厥、樊建執掌尚書檯,大將軍姜維雖然掌握兵權,但中樞力量薄弱,在劉禪分權措施下,已經沒有一個臣子權勢能夠跟昔日的蔣琬、費禕相提並論,自然不具備造反的實力。

    同時劉禪把女兒分別嫁給諸葛亮、費禕的兒子,以聯姻牢固高層貴族,反賊想要推翻劉禪,那不就是跟諸葛亮、費禕的故舊官員做對嗎?這方面劉禪聰明得很。

    弊端就是劉禪過分倚重外戚和宦官,走回東漢沒落的道路,這使得蜀漢政權末期非常糟糕,在蜀漢滅亡之前,黃皓、諸葛瞻、姜維、閻宇、樊建、董厥等官員陷入內鬥,一事還處於僵局的情況下就被魏國所滅。

    即便沒遭到魏國進攻,姜維、諸葛瞻、黃皓之間也定然要進行一場鬥爭才能夠罷休。

    故說劉禪昏庸主要還是任用宦官與皇親國戚方面,走回到東漢帝國老路,但是在權力分配方面劉禪反倒有些本事,能夠逐步分化重臣實權來鞏固他的皇權,最不用擔心的就是有人篡劉禪位。晉惠帝司馬衷要是有劉禪這點本事,都不至於太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處於焦慮狀態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