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文不武88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北宋名畫家張擇端的傑作,然而這件國寶自北宋以後就失傳了,幾百年間人們對它的真實面貌一無所知。直到1952年,37歲的楊仁愷在對一批從故宮流失、最終在末代皇帝溥儀處收繳的歷代法書名畫進行鑑定時,慧眼發現了這一稀世珍寶。

    《書摘》雜誌摘自商務印書館出版的2005年1月版《大家》中的一篇文章,記述了楊仁愷發現《清明上河圖》重見天日的經過。

    1945年8月12日,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前三天,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圖皇帝溥儀準備逃往日本,在他隨身攜帶的行李中,有一批當年北京故宮秘藏的歷代法書名畫,數量多達100餘件。七天後,溥儀在瀋陽被截獲,這批隨身攜帶的古玩書畫也一同被收繳。其中就有後來被發現的《清明上河圖》。

    楊仁愷回憶說,事實上,當年溥儀準備出逃到時,所帶的《清明上河圖》不是一件,而是三件。在這三件當中,溥儀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哪個是真的。後來他帶的這100多件東西由東北人民銀行轉給了東北博物館收藏。1952年清理這批文物的時候,我也去了。當時我正好在東北文化部工作,我記得,當時我到那兒一看,發現工作人員在初步整理的時候,把畫得很工細的明朝蘇州《清明上河圖》的片子選了出來,而真正的《清明上河圖》卻被放在旁邊,沒有被選上。

    在中國畫史和明清以來有關筆記中,人們對《清明上河圖》歷來都極為重視。北宋年間此圖從宮裡流失,不知去向。此後,民間流傳著許多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仿作,均大同小異,其臨摹的是否就是張氏的原作,也一直是個謎。楊仁愷說,在那之前他也只在文獻裡看見過關於此圖的記載。他當時憑經驗,就找到了《清明上河圖》的真跡。

    楊仁愷當時的依據是:第一,這幅畫的編年沒有問題,而且它的內容和《東京夢華錄》裡的記載是一致的。比如,當時開封的橋是木頭橋而不是石頭橋。第二,它是民間的風俗畫,風味十足,非常細緻,具有宋代國畫的時代原貌。而其餘那兩張仿造的蘇州《清明上河圖》,一看就是坊間貨,內容和歷史上的文字記載對應不起來,另外,從畫本身的技法以及人物形象所反映出來的東西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陷。

    楊仁愷說,對於宋朝的原作,多年來他從各種歷史資料和文字記載中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結果,一看到那張畫,想象中的很多細節都和它一拍即合,“當時我的眼睛就亮了,忍不住拍案叫絕!我那時候心裡非常激動,真沒想到,此生我還能看到它的原作!”因為從北宋“靖康之亂”算起,此圖已“隱跡”了足有800年了。

    楊仁愷是中國著名的書畫鑑定大師,出生於四川省嶽池縣,幼年喪失,家道中落,勉強就讀於舊制高中理科,輟學後在成都一傢俬立女子中學教語文和歷史,學校附近的古玩街時常令他流連忘返。1945年,30歲的楊仁愷來到北平,在琉璃廠書肆坊間多所瀏覽,見識到很多法書名畫,逐漸練就了鑑別古書畫的深厚功力。

    十多年前,楊仁愷推出鉅著《國寶沉浮錄》,詳細記述了被末代皇帝溥儀等人從故宮偷運出去的一批中國曆代法書名畫的經歷。這些國寶曾落腳於天津,後被藏在長春偽滿皇宮中,1945年,除被倉皇出逃的溥儀帶走部分外,其餘的均遭駐守皇宮的偽滿士兵乘亂洗劫,流失民間。在此後的近半個世紀中,這批法書名畫雖有部分被收繳或從市場上購回,迴歸故宮,但仍有相當數量不知下落。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北宋名畫家張擇端的傑作,然而這件國寶自北宋以後就失傳了,幾百年間人們對它的真實面貌一無所知。直到1952年,37歲的楊仁愷在對一批從故宮流失、最終在末代皇帝溥儀處收繳的歷代法書名畫進行鑑定時,慧眼發現了這一稀世珍寶。

    《書摘》雜誌摘自商務印書館出版的2005年1月版《大家》中的一篇文章,記述了楊仁愷發現《清明上河圖》重見天日的經過。

    1945年8月12日,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前三天,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圖皇帝溥儀準備逃往日本,在他隨身攜帶的行李中,有一批當年北京故宮秘藏的歷代法書名畫,數量多達100餘件。七天後,溥儀在瀋陽被截獲,這批隨身攜帶的古玩書畫也一同被收繳。其中就有後來被發現的《清明上河圖》。

    楊仁愷回憶說,事實上,當年溥儀準備出逃到時,所帶的《清明上河圖》不是一件,而是三件。在這三件當中,溥儀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哪個是真的。後來他帶的這100多件東西由東北人民銀行轉給了東北博物館收藏。1952年清理這批文物的時候,我也去了。當時我正好在東北文化部工作,我記得,當時我到那兒一看,發現工作人員在初步整理的時候,把畫得很工細的明朝蘇州《清明上河圖》的片子選了出來,而真正的《清明上河圖》卻被放在旁邊,沒有被選上。

    在中國畫史和明清以來有關筆記中,人們對《清明上河圖》歷來都極為重視。北宋年間此圖從宮裡流失,不知去向。此後,民間流傳著許多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仿作,均大同小異,其臨摹的是否就是張氏的原作,也一直是個謎。楊仁愷說,在那之前他也只在文獻裡看見過關於此圖的記載。他當時憑經驗,就找到了《清明上河圖》的真跡。

    楊仁愷當時的依據是:第一,這幅畫的編年沒有問題,而且它的內容和《東京夢華錄》裡的記載是一致的。比如,當時開封的橋是木頭橋而不是石頭橋。第二,它是民間的風俗畫,風味十足,非常細緻,具有宋代國畫的時代原貌。而其餘那兩張仿造的蘇州《清明上河圖》,一看就是坊間貨,內容和歷史上的文字記載對應不起來,另外,從畫本身的技法以及人物形象所反映出來的東西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陷。

    楊仁愷說,對於宋朝的原作,多年來他從各種歷史資料和文字記載中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結果,一看到那張畫,想象中的很多細節都和它一拍即合,“當時我的眼睛就亮了,忍不住拍案叫絕!我那時候心裡非常激動,真沒想到,此生我還能看到它的原作!”因為從北宋“靖康之亂”算起,此圖已“隱跡”了足有800年了。

    楊仁愷是中國著名的書畫鑑定大師,出生於四川省嶽池縣,幼年喪失,家道中落,勉強就讀於舊制高中理科,輟學後在成都一傢俬立女子中學教語文和歷史,學校附近的古玩街時常令他流連忘返。1945年,30歲的楊仁愷來到北平,在琉璃廠書肆坊間多所瀏覽,見識到很多法書名畫,逐漸練就了鑑別古書畫的深厚功力。

    十多年前,楊仁愷推出鉅著《國寶沉浮錄》,詳細記述了被末代皇帝溥儀等人從故宮偷運出去的一批中國曆代法書名畫的經歷。這些國寶曾落腳於天津,後被藏在長春偽滿皇宮中,1945年,除被倉皇出逃的溥儀帶走部分外,其餘的均遭駐守皇宮的偽滿士兵乘亂洗劫,流失民間。在此後的近半個世紀中,這批法書名畫雖有部分被收繳或從市場上購回,迴歸故宮,但仍有相當數量不知下落。

  • 2 # 修仙小說

    1950年,楊仁凱移居瀋陽,在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任職,當時負責整理東北博物院的文物倉庫,當時整理的有三副《清明上河圖》畫卷,先是開啟兩幅,其中一副很有可能是仇英的真跡,具有收藏價值,而最後開啟那副殘破不起眼的畫作時,隨著畫卷緩緩展開,他眼前頓時一亮,面露激動,大叫道:“就是這個”。

    各個時期的中國繪畫各具特色,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筆法偏好與色彩質感,楊仁愷曾鑑賞過許多宋代名作,很顯然,這副作品是宋畫無疑了,但為了避免誤下結論,他先後查詢過多放權威資料,調查張擇瑞描繪的那副《清明上河圖》

    《東京夢華錄》記載了當時居住在開封的孟元老,北宋滅亡後,懷念開封的繁華樣貌,是一部非小說類寫實作品,與《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一致,經過慎重查證,這副《清明上河圖》被判定為真跡。

  • 3 # 王景懷98

    是楊仁愷在東北博物館發現的。

    《清明上河圖》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 4 # 大棗33

    《清明上河圖》真跡是怎樣發現的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北宋名畫家張擇端的傑作,然而這件國寶自北宋以後就失傳了,幾百年間人們對它的真實面貌一無所知。直到1952年,37歲的楊仁愷在對一批從故宮流失、最終在末代皇帝溥儀處收繳的歷代法書名畫進行鑑定時,慧眼發現了這一稀世珍寶。

    1945年8月12日,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前三天,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圖皇帝溥儀準備逃往日本,在他隨身攜帶的行李中,有一批當年北京故宮秘藏的歷代法書名畫,數量多達100餘件。七天後,溥儀在瀋陽被截獲,這批隨身攜帶的古玩書畫也一同被收繳。其中就有後來被發現的《清明上河圖》。

    楊仁愷回憶說,事實上,當年溥儀準備出逃到時,所帶的《清明上河圖》不是一件,而是三件。在這三件當中,溥儀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哪個是真的。後來他帶的這100多件東西由東北人民銀行轉給了東北博物館收藏。1952年清理這批文物的時候,我也去了。當時我正好在東北文化部工作,我記得,當時我到那兒一看,發現工作人員在初步整理的時候,把畫得很工細的明朝蘇州《清明上河圖》的片子選了出來,而真正的《清明上河圖》卻被放在旁邊,沒有被選上。

    在中國畫史和明清以來有關筆記中,人們對《清明上河圖》歷來都極為重視。北宋年間此圖從宮裡流失,不知去向。此後,民間流傳著許多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仿作,均大同小異,其臨摹的是否就是張氏的原作,也一直是個謎。楊仁愷說,在那之前他也只在文獻裡看見過關於此圖的記載。他當時憑經驗,就找到了《清明上河圖》的真跡。

    楊仁愷當時的依據是:第一,這幅畫的編年沒有問題,而且它的內容和《東京夢華錄》裡的記載是一致的。比如,當時開封的橋是木頭橋而不是石頭橋。第二,它是民間的風俗畫,風味十足,非常細緻,具有宋代國畫的時代原貌。而其餘那兩張仿造的蘇州《清明上河圖》,一看就是坊間貨,內容和歷史上的文字記載對應不起來,另外,從畫本身的技法以及人物形象所反映出來的東西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陷。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楊仁愷說,對於宋朝的原作,多年來他從各種歷史資料和文字記載中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結果,一看到那張畫,想象中的很多細節都和它一拍即合,“當時我的眼睛就亮了,忍不住拍案叫絕!我那時候心裡非常激動,真沒想到,此生我還能看到它的原作!”因為從北宋“靖康之亂”算起,此圖已“隱跡”了足有800年了。

  • 5 # 宣齋藝術館

    清明上河圖真跡是如何找到的?

    有人說是故宮那捲,但其實溥儀早就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裡說明了,清明上河圖已散失,這書是67年出版的,溥儀早已把真跡給我遞藏了。

    如果故宮那個算差的臨摹本也是真跡的話,那這卷張擇端原作要至於何地?

    有人就說,是專家說的啊?那好,我只需提一個問題給專家來回答給我,它是用什麼證據來證明它就是張擇端真跡?要落款沒落款,要工筆沒工筆,要材質沒材質,要礦物料沒礦物料,要精美沒精美,要名家遞藏沒名家遞藏,試問它有什麼能證實就是真跡?一丁點都沒有。

    我所藏的這卷落款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是所有歷代《清明上河圖》臨摹本中唯一有張擇端落款的,要什麼它裡面都有,樣樣齊備,有人說,是我畫的,真謝謝你抬舉我,真是我畫的就好囉,我比張擇端更牛了,為何?因比他的真跡更精美,樣樣精彩,你說是吧,不好意思,我沒這個本事。

    為了得到《清明上河圖》手展全卷再次呈現世人,昨天不惜再次開啟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真跡重拍,怎能是一個美字了得,真的是震撼視界,工筆之細膩,設色之美麗,曠世絕作,頂級中的宋畫畫面撲面而來,令我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實物更震撼,上手更豪邁,一摸價值連城絕世名畫,爽,爽,爽,張擇端花了十年時間和心血,從構圖到繪製,期間必定是畫過多次,畫錯了重畫,不知失敗了多少次,才能得到如此完美無瑕的長篇鉅製,全卷鑑賞無一敗筆,豈是那些臨摹本所能比擬的,正所謂是十年磨一劍,方得絕世神品,

    這是高畫質圖片,喜歡《清明上河圖》的朋友,你們可以逐寸逐寸的來欣賞,是否完美無瑕,筆筆都是精妙筆法,線條流暢,一筆帶過,沒有斷筆,沒有停筆,沒有遲疑,這是瞭然於胸,嫻熟技法,張擇端只求最精,不求速度,慢工出細活,這才成就了一卷千古絕唱的曠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原跡。

    敬畏張擇端大家,為我們子孫後代留下了如此精彩紛呈的千年開封古城容貌,所以,此卷《清明上河圖》榮登林衡鑑藏的中國十大名畫真跡排行榜之中,位居第二,僅次顧愷之《洛神賦圖》真跡,實至名歸。

    林衡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真跡代言

    頂級鑑賞鑑定鑑藏大家 林衡敬賞

  • 6 # 紅寶夢

    《清明上河圖》屬國寶級文物,是中國北宋名畫家張擇端的傑作。1952年,中國著名的書畫鑑定大師楊仁愷在東北博物館發現它。之前這件國寶自北宋以後就失傳了,幾百年間人們對它的真實面貌一無所知。

    直到楊大師37歲那年,他在從末代皇帝溥儀那收繳的,故宮流失歷代法書名畫中鑑定時,慧眼發現了這一稀世珍寶。

    楊仁愷先生,是中國現代最著名的文博學者之一、書畫鑑賞大師、書法大家、博物館學家。他畢生致力於中華歷史流失國寶的追尋、拯救、鑑定、研究與保護,一生貢獻於中華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播與交流。楊大師追回鑑定的國寶級文化遺產數百件,考證拯救的文物不計其數,使一大批國寶重放異彩。

    1950年,楊仁凱移居瀋陽,在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任職,當時負責整理東北博物院的文物倉庫,對故宮流失國寶書畫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研究工作。楊仁凱在整理《清明上河圖》畫卷時,發現共有三副。他先是開啟兩幅,其中一副很有可能是仇英的真跡,具有收藏價值,而最後開啟那副殘破不起眼的畫時,他眼睛頓時一亮,一眼就認出真跡。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在中國,人們對宋代的繪畫評價極高。因為年代久遠加上數量稀少,宋代留下的高水準名作被稱為中國繪畫的最高峰。《清明上河圖》歷來都極為重視,北宋年間此圖從宮裡流失,不知去向。此後,民間流傳著許多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仿作臨摹,均大同小異。

    楊仁愷因為馬衡曾讓他鑑賞過許多宋代的畫,在文獻裡看見過關於此圖的記載,又在北京的古董街培養了眼力。楊仁愷曾鑑賞過許多宋代名作,因此當他看到這在幅畫的時候,他當時憑經驗就確定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但為了避免誤下結論,他先後查詢過多方權威資料,調查張瑞澤描繪的那副《清明上河圖》。

    楊大師參考的是《東京夢華錄》這類的文獻資料,當時沒有附照片的書籍圖鑑。因《東京夢華錄》記載了當時居住在開封的孟元老,北宋滅亡後,懷念開封的繁華樣貌,是一部非小說類寫實作品,與《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一致,經過慎重查證,這副《清明上河圖》被判定為真跡。

    《書摘》雜誌摘自商務印書館出版的2005年1月版《大家》中的一篇文章,記述了楊仁愷發現《清明上河圖》重見天日的經過。《清明上河圖》真跡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松陽一老母雞腹中發現寶貝,有人出價500元一克購買,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