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冠良談中學生升學規劃

    題主您好,針對這類情況,我們常用的就是讓學生給小組的同學們先講一遍再做作業。還可以結合檢查孩子的預習和課上筆記等方法來做。一般都是學習方法運用不到位造成的聽課效率低下。經過調整後都能見到提高,同學們的信心也有明顯提升。更願意上這門課了。希望上述方法能給你一些啟發。

  • 2 # 高中班主任Ray

    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分為四個層次,懂、會、熟、巧。

    所謂的懂,就是上課能聽得懂,但是下課不會做題。

    會就是指下課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可能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也可能用的方法比較費解。

    熟就是指能夠熟練快速獨立解決問題。

    最後一個層次巧,是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巧用知識,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

    好多學生上課聽得懂,但是下課不會做題,他只是聽得懂。這是由於對課本的基礎知識沒有從根本上去理解,掌握不牢固,也沒有對知識形成系統性。

    學習的能力建立在對知識的理解上,所以學生能聽懂,不會做題,就是因為知識能力的欠缺。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對課文兒進行反覆的閱讀,加以理解。其次,不斷的深入思考,找出自己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的知識。最後做一定量的題目,對知識加以鞏固與理解。

  • 3 # 六和麥田

    把課堂真正給孩子

    課堂上孩子的假懂

    同學們聽明白了嗎?孩子們齊口答懂了。這就是老師所說的孩子們在課堂上聽懂了,確切地說是孩子們口頭說自己懂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沒有真正的懂。

    班上孩子人數多,老師也來及查完每一位孩子的每一本作業,於是最基本的做法就請同桌檢查,讓同桌看一下,你的同桌做對了嗎?很多孩子都說對了。

    我小時候,也遇到這樣的事情。老師請同學們檢查同桌的背書情況,如果同桌背了,你就舉手,我的同桌每一次都舉手,其實,我都沒有背了。等到期末了,我的同桌找我算賬了,一本書多少錢,總共幾課書,我還有幾課沒有背,就付幾課書的錢給他。

    當然這樣的只是個例,但是同桌的檢查不一定是真實有效的,於是學情並沒有真正掌握,課後,自然是不會做題了。

    多暴露孩子的做題

    在我看來,一個理想的教室,應該是四面都是黑板的教室,很多孩子都可以上臺板演,板演所有的習題,那麼老師與同學就可以一清二楚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也沒有機會去看左右同學的答題情況,真實有效地答題,不僅鍛鍊了自信,還有了答題的好習慣。

    我看過好多老師上課,怕孩子上臺板演會浪費時間,因此就怕孩子到臺上板演,時間太費了,也講不了幾個題。因此,老師在臺上用力地講著,這一步怎麼答,這一步怎麼答,看明白了嗎?好,下一步,你一定要記住,這一步特別要注意什麼……好,懂了嗎?懂了就開始做題。老師開始到臺下一轉,一看到錯題,就講一下,一看到錯題又講一下,沒有概括,也沒有系統地讓學生去分析、理解,也不會讓學生自己去悟,去解決。那麼,孩子自然是不會做題的。並且思路經常被打斷,連自己的一點價值都沒有。

    因此,要讓孩子真懂,就得多請孩子上臺多板演。

    多發揮小組內的說題

    這是對時間有限問題的解決好方法,小組內人數少,為了解決時間上的有限,請同學用嘴說解題,解題的思路,解題的技巧,都讓孩子都說一說,張三說第一題,李四說第二題。說前做一做,說時每人都參與,說後再修改。

    練習的題量大,小組的作用還是有著大作用的,當然,這個組的組長很關鍵,組長的有效組織與落實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多采用課內過關測試

    課外時的懶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影響學生的解題智慧,為了更好地鞏固課堂學習,必須安排課堂上的測試,這個過關測試給學生帶來緊張的節奏,也帶來敏捷的思維力的提升,不管是鞏固,還是拓展,都是很利於學生的發展的,同時也減輕了學生課外的負擔。並且這樣的測試都是限時的,來不及參考別人的答案,更來不及請教,一切只有靠自己,能力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得以提升。

    總之,我們可以結合我們自己的學科特點,藉助好學生的組織形式,利用好學生的身心特點,開發出更多更好的小技巧、小方法。

  • 4 # 小鯨魚老師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孩子上課都聽懂了,但是回到家做作業又似是而非不會做。這種現象,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都普遍存在著,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分析原因

    這其實是一個由學習到模仿再到創造的過程。我們做個比喻:比如我們在收音機上聽一篇連載小說,我們聽的時候覺得情節非常動人,都聽懂了,也很明白。但是讓你再複述一遍的時候,你是不是能把優美的意境,跌宕起伏的情節,感人的故事敘述完整呢?再進一步,如果讓你仿寫一篇,是不是真正能夠也寫出這麼一篇為彩飛揚的文章來呢?再進一步,如果讓你自己完全獨立創造一篇,有多少人還能夠有勇氣下筆呢?

    真愁人!老師一講都明白,回家作業就不會,以後的學習怎麼辦?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孩子們的學習是一樣的。課堂上聽懂了,只是把老師所說的話以及字面上所表達的意思,大體理解了。但是回家做題,就相當於要把老師所說的知識重新整理一遍,再去解決與課堂相似的問題。更進一步,遇到難題,就是把知識重新加工再組合去解決和課堂完全不一樣的題目了。這與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思維方式都有非常大的關係。

    二、表現方式

    1、理解不透

    就像前面舉的聽故事的例子,為什麼複述不出來呢?就是因為在聽的時候只是聽熱鬧了,根本沒有去理解情節的脈絡,事件的關係,當然就複述不出來。

    同樣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只理解表面化的意思,知識的內涵、聯絡和變化都沒有去透徹的學習,回到家做作業,稍有變式的題目就一籌莫展了。

    真愁人!老師一講都明白,回家作業就不會,以後的學習怎麼辦?

    2、記憶不牢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看電視上講解一道美味的製作方法,看的時候我們覺得都非常明白,步驟也很清晰,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大廚。真正自己做的時候,卻忘了這步驟錯了那順序,手忙腳亂,一塌糊塗。

    同樣在學習知識的時候,老師講學生覺著都聽懂了,也都記住了。但實際上記憶的不牢固、不深刻。回到家做作業,如果不做複習直接做題,在用知識的時候,記憶漏洞就顯現出來了,就覺得這也不會那也不明白了。

    真愁人!老師一講都明白,回家作業就不會,以後的學習怎麼辦?

    3、體會不深

    就像去爬山,別人帶著我們走一遍,我們覺著非常簡單,路很通暢。但是讓我們自己再走一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這個地方是有一個坑,要躲著走;那個地方有一個石頭要繞開;這兒還有一條岔道,不能犯錯要找準方向。不自己獨立走一遍,是沒有這種深刻體會的。

    同樣學生在做一道題的時候,由老師領著相當於老師把哪有陷阱,哪有障礙都提前告訴了同學,學生做起來很順暢。但當自己再獨立解這道題的時候,所有的路都要自己去重新摸索,這時候,當時沒在意的細節問題就都出來了,就覺著這兒也有點兒模糊,那也不清楚。

    真愁人!老師一講都明白,回家作業就不會,以後的學習怎麼辦?

    4、思維不活

    聽課、作業和考試的關係就像這樣:書上講的是怎樣和麵,老師講的就是怎樣包餃子了,而作業是怎樣蒸包子,考試可能就是怎樣蒸饅頭、烙大餅。

    學習是對知識不斷加工,綜合、再靈活運用的過程,如果孩子的思維比較僵化,總是處於一種模仿的狀態,那麼勢必就不會適應越來越深的學習要求,做起作業來難度越來越大。

    真愁人!老師一講都明白,回家作業就不會,以後的學習怎麼辦?

    5、能力不夠

    我們去走迷宮,如果有指示圖指示著,那為什麼不走左邊必須走右邊,為什麼向前走而不能往後退,我們覺得一目瞭然,清清楚楚。但是,當我們自己去做迷宮的時候,我們就覺得一團迷霧,無所適從,不知該向哪個方向去走。

    學習同樣是這個道理,老師講的時候就相當於給學生指出了方向、提供了依據、講明瞭因果,但回到家做做作業,是自己做一道新題,完全是自己探索,如果能力不強,就會出現毫無頭緒,一團亂麻的情況,做不出題來。

    真愁人!老師一講都明白,回家作業就不會,以後的學習怎麼辦?

    三、辦法措施

    1、首先要加深孩子對知識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淺顯的層次,要把知識的內涵以及知識之間的聯絡搞清楚弄明白,才能做出題目。

    【教育方法】可以讓孩子每天給家長講一講所學的知識和題目,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他在進一步理解知識掌握方法的過程。講的出來才教會。

    2、其次,要牢固記憶,及時複習。記憶是學習的靈魂,複習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只有記得清記得牢,才能夠用知識去解決問題。

    【教育方法】回家先複習,家長可以搞個小知識競賽之類的遊戲,寓教於樂。年紀大點的孩子,培養他畫知識樹、思維導圖的習慣,把知識形成串記憶。。

    3、要把老師講過的題目尤其是難題,完整的自己重新做一遍,在這個過程當中,收穫的體會和感悟,正是以後解決相關問題的經驗和教訓。

    【教育方法】老師課堂上講的難題必須重新做一遍。並且總結方法,反思教訓。要做好記錄形成經驗。

    4、要訓練孩子思維的靈教育活性,不能只是模仿性的去做題。養成多問幾個為什麼的習慣。養成思考問題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的意識。

    【教育方法】平時生活中結合小事情有意識地鍛鍊孩子思維能力。比如下棋。再比如做一些決策時,可以把方方面面的資訊都告訴孩子,讓他充分思考說出意見,並講出原因。

    5、加強邏輯訓練。培養孩子逐漸由形象思維發展為抽象思維,思考問題由直覺思維到理性思維。而且勇於挑戰難題,不要有畏懼心理,培養孩子的毅力和韌勁。

    【教育方法】讓孩子慢慢學習有序表達和有序思考。不僅在學習上,在生活中也是這樣。比如怎樣整理屋子,怎樣洗衣服都可以培養孩子“有序”的習慣。而且,培養孩子不要想問題張口就來,不僅依靠直覺,更要有理由。做事不能半途而廢,淺嘗輒止。

  • 5 # 悟空網友

    課上學生能聽懂,課下做題卻做不對。筆者分析一下這種現象的原因:

    (1)老師有可能課上講的多,引導學生思考、參與的少。打個比方,一個小孩子學走路,大人在一邊示範走來走去,很是熟練,然後讓孩子自己走。這時候要是讓他走,十有八九會摔跟頭,為什麼?看似簡單的動作,對於沒有經驗的孩子來說卻很難。我們怎麼做呢?扶著他走,等練熟悉瞭然後慢慢放手。學習過程也是同樣道理,要讓孩子學會解題,必須在解題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引導、步步設問,讓他們充分思考、參與進來,最後達到一定教學目標。

    (2)要及時反思一下自己的課堂效率、效果。現在已經不是原來的“一隻粉筆一張嘴”打天下的時代了。在現行教育教學環境下,如果老師講課只憑借“話療法”,好多學生對這樣的課是不會“感冒”的。學生現在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日常生活接觸許多新鮮事物,包括聲光電等等,可謂見多識廣。這就給老師教學以巨大挑戰,怎樣保持上課的趣味性、有效性,“牽著學生思路走”呢?這就要求老師上課前充分備課,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多環節推進,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從而讓學生多角度充分理解、感悟、領會知識,以便於讓孩子充分掌握。

    總之,教是為了不教。我們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讓他們形成思維模式,從而去面對他們自己的人生。如果學生是一架一架的飛機,他們的志向就是湛藍的高空,我們老師就要在空中不斷引導他們向上飛翔,一期有朝一日他們一飛沖天。如果學生是一個一個的火藥桶,老師就是引爆他們的那個導火索。要是我們老師能把每節課都變成引導學生思考的思維課,把所學的每一道題、每篇課文變成思考的資料,鍛鍊孩子思維,就不愁學生沒思路、沒方法了。

  • 6 # 英萃思聽

    孩子上課能聽懂,課下做不對題,我覺得這種現象是不合理的。

    01孩子課上真的聽懂了嗎?如何判定他聽懂?

    我是一名新手老師,剛剛教學一年。剛開始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情況。上課的時候問孩子們會不會,大家都說會,結果下課習題卻做得亂七八糟的。

    不排除一些孩子上課真的聽懂了,但是一小部分孩子,甚至極個別的孩子,他們真的沒聽懂。

    可是當其他孩子都說會的時候,出於強烈的自尊心,他們絕不會說自己不會。而且有了孩子,連自己會不會都不知道。

    所以課堂上的懂不一定是真懂,課堂上的會也不一定是真會,不管作為老師還是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這個問題。

    那麼如何判定孩子到底是真會還是假會呢?

    02基礎練習很重要

    要想判定孩子會不會,實戰演習非常重要。這裡所說的實戰演習應該側重於基礎題的練習,然後由基礎到難題,層層遞進,步步深入。

    這裡練習題也可以分為課上和課下。

    1.課上練習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穿插一些練習題對學生進行專項練習,這樣會讓孩子迅速掌握做題的辦法和考試的考點及重點 。

    2.課下練習

    課下練習指的是老師在下課後為孩子佈置的課下作業,課下練習可以反映出孩子的上課聽課效果,以及做題的靈活性。

    一般老師佈置的練習題也是基礎題,如果孩子不會做,說明上課沒好好聽課,或者聽課抓不住重點,而且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03及時迴圈複習

    孩子出現這種現象,說明他上課的聽課有問題,學習習慣也有問題。

    要想從根本上杜絕這種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上課儘量專心聽課。

    如果抓不住全部的40分鐘,那得儘量抓住前30分鐘。

    上課的時候,跟著老師的節奏走,不要想其他的東西。一般來說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如果能夠認真聽課,肯定不會出現上課什麼都會下課什麼都不會的情況。

    2.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是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也是一個講究策略的過程。如果什麼都不想,一味瞎學,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學,如何學,孩子想要不是很難的。

    而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就解決了孩子不會學習的問題。

    不管是課前預習還是上課認真聽講,還是課後有規律地,都包含在好的學習習慣之內。孩子可以結合自己的習慣和同學們的學習方法,來給自己的學習制定一些規則。

    這些規則可以包括什麼時候做練習?什麼時候寫作業?做練習要做到什麼程度?正答率是多少?隔多久迴圈複習一次?當天的問題一定要當天解決。

    習慣要慢慢培養,但如果孩子自律性比較差,家長也可以從旁輔助。

    04利用假期補短板

    最後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剩下的暑假時間,把孩子上一學期不會的,模糊的知識點趕緊補上去,下學期很快就要開始了,千萬不要因為以前的疏忽和不努力讓孩子在下學期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而如何利用暑假補短板,我的文章裡都有提到。如果您需要的話,可以找找看看。

  • 7 # 我是杜佩玉

    所謂的學生上課能夠聽懂,課下做題卻做不對,其實這是一種虛假的知識學習。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遇到這種情形,這種情形的出現,不僅僅是小學生出現,成年人也會出現這樣的一種。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講,初中一年級的課程,如果孩子在聽完老師講課的時候,僅僅只是完成課本上的數學題,那麼對於孩子來講,課本上的題目他們完全都能夠完成,並且質量非常高,也就是說單純完成課本知識,孩子很容易考到滿分。

    可是真正的考試是這個樣子嗎?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當孩子開始考試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自己在課堂上所做的練習,即使能夠達到百分百,但是在考試的時候,卻只能給自己帶來40%左右的收益。

    因此我們必須正視我們所學習的知識和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到底有多大的區別。

    九九乘法口訣表,雖然只有81句,大多數孩子都會背,但是隨著孩子學習我們會發現,利用乘法口訣表計算的能力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熟練使用的,特別是在利用乘法逆運算的過程,也就是除法運算的時候,有的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們在課本上所學習的知識必須經受過我們的知識的一種演繹,一種歸納,一種推理。

    每一個家長,每一個學生都應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課本上只是在傳授我們基礎的知識這些基礎知識,都是沒有經受過一些思維邏輯方面的認證的。

    不過於盲目自信,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心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穿寬鬆的衣服對身體好,還是穿緊身的衣服的衣服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