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把摺扇闖天涯

    漢武帝晚年巫蠱案株連數萬,怎麼沒人噴?唐太宗晚年只是驕傲自滿,納諫沒早期從容。不過唐太宗為政比起大多數千古一帝強得多,有人說唐太宗大興土木,那秦始皇修建阿方宮,明成祖修建紫禁城,康雍乾修建圓明園怎麼沒人噴,唐太宗晚年只不過修煉了一些宮殿,是不聽勸阻殺了幾個人,但比起康雍乾,永樂,洪武,漢武帝,秦始皇大興土木,一言不合就殺人,大興株連滅九族強吧。乾隆修四庫全書毀書比修書多,同時乾隆大興文字獄,進行史上最大思想統治,然而卻被歌頌成十全老人,什麼鬼道理。漢武帝,隋煬帝窮兵默武被視為開疆擴土,唐太宗對外用兵就是昏庸了?唐太宗最後十年政績斐然!唐太宗親征高句麗並重創之,為唐滅高句麗打下基礎。唐太宗滅薛延陀部族,於漠北設立燕然都護府。唐太宗滅高昌,于敏等國,於西域且安西都護府。唐太宗徵最後十年使大唐疆域擴充一倍這不是政績嗎?怎能算昏庸?唐太宗最後十年執政生涯比大多數帝王強的多,唐太宗後期主要是個人生活比前期較奢侈,但唐太宗論奢侈生活怕是比不了秦皇漢武,康熙之流吧!唐太宗政治生涯並無太大過錯,其魄力,自覺性之高位歷代帝王之最。比如唐太宗都統十萬大軍親征高句麗,大破高句麗主力,奪取高句麗十餘城,殲敵四萬餘,俘虜六七萬,繳獲牛羊十餘萬。而唐軍僅損失兩千,戰馬損失八千。這等戰績在宋朝是可以傲視群雄的,然而唐太宗歸後謙虛說此戰失敗,無非就是未達到一戰滅亡高句麗目標。只能算戰術勝利。要是乾隆恐怕就是十一全老人了!!!!

  • 2 # 風向標欄目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早期唐太宗能夠聽取群臣的意見,共同努力,慢慢的,國家呈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作為君主國家強盛自然是有功勞的,便把功勞逐漸歸於自己,變得專制,甚至把剛剛建好的宮殿夷為平地,不再聽取群臣的建議,做出了很多昏庸的事。

  • 3 # 我和女帝有個約會

    我們可以想想,和李世民同一型別的皇帝哪一個到晚年沒有昏庸呢?始皇帝、劉邦、漢武帝、唐玄宗、康熙、乾隆……原因何在?

    原因是——他們都是人。

    試想我們自己,沒錢時,做什麼都很節儉,都要衡量自己的錢包,自己的慾望因為沒有錢而被壓制住,可是如果尤其有錢了呢?

    如果你有1個億,你在日常生活中還會過分節儉嗎?各種吃喝玩樂的專案就會展開,驕奢淫逸就會襲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有錢後就會有外遇,要離婚,家庭矛盾激增……

    這家庭中的道理相比大家都可以舉一反三。

    說回帝王,帝王也是人,只不過穿得好點,吃的好點,經歷的比我們多點……歸根結底也出不了人的範疇,基本李世民系列的帝王不外乎早年創業艱難,中年守成英明,一旦到了晚年豐功偉績建立,國富民強,皇帝就會犒勞自己,享受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們正常人60歲退休後的想法很多人不就是這樣想的嗎?帶著另一半去看看世界,只不過有時候會因為管孫子而耽誤。

    所以昏庸很正常,帝王也是人,只不過因為他是有名的帝王,我們才附會著來說一說。

  • 4 # 路小輝

    唐朝皇帝李世民,他的大半生都在為唐朝能成為最強大的帝國而努力著,並且也實現了他的願望。但是到了晚年的李世民變得昏庸了起來,他具體幹了哪些荒唐的事情呢?

    1.好色,是皇帝大部分都好色,但是李世民經常派人去各地網羅美女,不僅將年僅14歲的武則天納進宮裡,還將自己的弟媳楊氏(李元吉的老婆)變成了自己的枕邊人。無節制的性生活掏空了李世民,使得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2.毀魏徵墓,迫使劉洎自殺。 李世民年輕時朝堂上敢於直言的大臣有30多位,其中魏徵和劉洎是李世民最為倚重的兩位大臣,可是到了晚年魏徵給李世民提出了“人主善始者多,克終者寡的十條”勸諫之時,李世民表現出了極大的反感,幸好當時文徳皇后在旁周旋才沒能讓魏徵掉了腦袋,可是李世民最終還是毀了魏徵的墓碑。劉洎因為一句“疾勢如此,聖躬可優”的忠言,被有心人傳到李世民耳中已經變味了,最終李世民逼迫劉洎自殺。從此朝廷裡沒有敢於直言的大臣了。

    3.到了晚年李世民可能覺得天下太平,國富民強了,是時候該享受享受了,所以李世民就開始大興土木,在長安和洛陽都建立了規模龐大的行宮。翠薇宮建成後不滿意最後又建立了玉華宮。大興土木最後還是百姓受苦,官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怨聲四起。

    最後李世民在貞觀二十三年,吃完術士煉的長生不老丹後猝然長逝。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早年英明果斷髮動“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具備雄才大略,自登基後廣納諫言,勵精圖治,開創了璀璨輝煌的“貞觀之治”,為大唐王朝的繁榮昌盛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然而,英雄都有遲暮之時,他晚年變得剛愎自用,幾近昏聵,也留下了些許汙點:1.砸毀魏徵墓。“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是太宗說丞相魏徵的話,並說魏徵是他的一面鏡子,可見對他的器重;晚年魏徵給李世民提出了君王“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的勸諫,李世民卻表現出了極大的反感,幸得賢惠的文德皇后斡旋,才壓抑了怒火,待高句麗失敗歸來,還是怒砸了魏徵的墓碑。2.好大喜功,不顧時間,地點,條件討伐高句麗。時值嚴冬,高句麗天寒地凍,唐軍的後勤保障線又太長,南兵赴北作戰優勢不明顯,很多忠誠的臣子都極力勸誎,最終唐太宗固執己見,御駕親征,興師動眾一番後,鎩羽而歸,空耗了國力,還差點丟了老命.3.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給李世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引發風疾(李唐王室的遺傳病,李治也有)發作;李世民發現了死亡在悄無聲息地威脅自己,開始貪圖享樂,他大興土木,將終南山上的太和宮擴建為翠微宮,將仁智宮翻修為玉華宮,勞民傷財的結果讓百姓受苦,各地官員為此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怨聲載道。4.繼續好色,有增無減,經常派人去各地搜尋、挑選美女,無節制的性生活毀了身體,致使健康每況愈下。5.迷戀長生術,不惜代價煉製長生不老丹。貞觀二十三年,吃完術士煉的長生不老丹後猝然長逝,令人錘胸頓足,扼腕嘆息。

  • 6 # 陸棄

    眾所周知,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學術界無不讚揚他的文治武功。可是晚年的李世民卻走向了昏庸墮落,這是為什麼?

    一,剛愎自用,疏遠諫臣。

    曾經有大名鼎鼎的“房謀杜斷”,意思是說,房玄齡和杜如晦是他身邊的一等謀士。李世民也正是聽從他倆的諫言,才給自己的貞觀之治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好景不長,“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想慢慢侵蝕了他的頭腦。例如諫臣劉洎,貞觀十九年,李世民懷疑劉洎背後褒貶自己,便抓了個“謀執朝衡”的罪名,逼劉洎自殺了。

    二、大興土木,窮奢極欲。

    李世民親自抓基建,在長安洛陽等地修築大規模宮殿,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並且隨著年齡增長,他過度貪戀酒色。尤其是長孫皇后去世以後,這一點暴露的更加明顯。

  • 7 # 天可汗文化

    晚年的唐太宗被後世所批評的事情主要是不聽諫言、沉迷女色、修改起居錄、大造宮殿、生活腐化這幾件。相比較年輕的時候,唐太宗在晚年的確是有些昏庸了,而且他自己也承認這些過失。

    公元648年唐太宗臨終前一年,他親自為太子李治撰寫了《帝範》十二篇,其中明確寫道:“吾居位以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也,勿以為是而法之。”即將走完一生的李世民希望兒子不要重複自己的錯誤。

    傳世名畫《步輦圖》裡的中晚年唐太宗

    我們的問題是為什麼說唐太宗李世民到了晚年變得昏庸了?所以需要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私以為有以下兩個主要因素。

    第一,隨著國力的不斷強大,唐太宗日益傲慢自大。

    唐太宗親眼見證了隋煬帝是如何因為自己的驕奢淫逸而葬送了強大的隋朝,所以在執政初期他接受了隋亡的教訓,勵精圖治,與民休養生息,使社會逐漸安定下來,國勢空前強盛,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盛世”。但是,到貞觀中後期,隨著國家力量的增強和自己權力的日益鞏固,唐太宗驕傲自滿的情緒大大地滋長,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兢兢業業,而漸漸地趨向了奢侈腐化。

    第二,最主要的原因是失去了長孫皇后的輔佐。

    我們常常說唐太宗是上馬能出征作戰,下馬能治理天下的文治武功全能型皇帝,但真正的事實是打仗他沒問題,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如果缺乏了長孫皇后的鼎力相助,太宗執政時期的唐朝是不可能取得那麼高的成就的。

    電視劇《貞觀之治》裡的長孫皇后

    我們知道李世民出自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其祖上一直都是武將,像他這種官二代再加上軍事將領的雙重身份,導致其性格必然十分暴躁。而唐太宗之所以沒有像隋煬帝楊廣一樣變成暴虐之君,最大的原因是長孫皇后憑藉自己的聰明和智慧來匡正李世民的過失和不當之處。

    出生貴族的長孫皇后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她飽覽群書,喜愛看典籍圖傳,即便是梳妝打扮時也手不釋卷。由於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她能談古論今,發表獨特見解,提出種種執政建議,對太宗和朝政大有裨益。唐太宗曾對房玄齡說:“皇后在各種政務政事上都能啟發影響我,對我極其有好處。

    電視劇《貞觀之治》裡的唐太宗和長孫皇后

    有一次唐太宗一匹心愛的駿馬突然無病死掉了,唐太宗遷怒於養馬的宮人,“將殺之”,長孫皇后並沒有直接為宮人求情,而是對丈夫談起了兩人曾經共同讀過的一個故事:“過去齊景公因為馬死了要殺人,晏子就請求列舉養馬人的罪過,說:‘你養的馬死了,這是你的第一條罪;讓國君因馬死而殺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埋怨我們的國君,這是你的第二條罪;諸侯聽到這個訊息,必定輕視我們的國家,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齊景公聽後便赦免了養馬人的罪。陛下曾經在讀書時看到過這件事,難道忘了嗎?”唐太宗聽了妻子的這番話後自然會意,養馬宮人也因此得以免罪。

    大家都知道魏徵是唐朝第一諫臣,處理政務的時候能夠做到不畏皇權、剛正不阿。但是到底是誰給了魏徵這麼大的膽子呢?答案就是長孫皇后。

    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即將出嫁,唐太宗對眾臣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大臣紛紛表示“陛下所愛,欲少加之”,於是進言請求雙倍於永嘉長公主,太宗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對此表示反對。因為永嘉公主乃是長樂公主的姑姑。此舉逾越了禮制。太宗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後感嘆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並對他大加讚賞。特地派人前去賞賜給魏徵絹四百匹、錢四百緡,並傳口訊說:“聽聞你正直,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在太宗並未有所表示的時候,長孫皇后直接對魏徵加以賞賜,並暗示自己會給予支援,可謂給魏徵注入了強心劑。也正是因為有長孫皇后這樣的靠山,魏徵的正義直諫才會這般順利。

    長孫皇后護佑賢良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朝服進諫”。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宮後,十分氣憤地對妻子說:“我以後找機會一定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問道“是誰惹怒了陛下?”,李世民回答說:“魏徵經常在朝堂上羞辱我。”長孫皇后面對盛怒中的丈夫。既沒有順水推舟出言煽動,也沒有唯唯諾諾,默不敢言。她做了一個奇特的舉動,暫時不理會丈夫,退到裡間,換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後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賀。李世民十分驚奇,詢問妻子的用意。長孫皇后則笑著答道:“我聽說君主開明則臣下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為陛下的開明,我怎能不祝賀呢!”太宗聽了轉怒為喜,之後更加重視魏徵。

    唐太宗是一個性情中人,手下諫臣眾多,難免有被衝撞的時候。盛怒之下,也會出現過失。這個時候身為妻子的長孫皇后就用柔性力量化解君臣矛盾,安撫丈夫,護佑賢良。這是唐太宗執政初年在各方面都取得輝煌成果的根本保證。

    而在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不僅喪失了賢內助,更是失去了一個能夠糾正他的執政錯誤的人。缺乏了長孫皇后這個潤滑劑的唐朝政府,君臣之間的摩擦碰撞必然激烈起來。

    《新唐書》、《舊唐書》都記載晚年的李世民性情大變,“漸惡直言”。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性情大變,而是因為沒有了長孫皇后在身邊,無人進行節制,他的本性就暴露無遺。所以諸如不聽諫言、沉迷女色、修改起居錄、大造宮殿、生活腐化等不堪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幹了出來。

    唐太宗稱長孫皇后為“嘉偶”、“良佐”,南宋學者唐仲友在評價這位史上罕見的賢能皇后時說:天啟興運,亦不偶然。助興運,必有賢妃。以漢唐論,長孫賢於隂、馬,有古后妃之美,無後世后妃之失。太宗謂“內良佐”,信夫!

  • 8 # 再見中華歷史

    是不是對李二要求太高了?魏徵這種,能安穩度過一生,已經是不容易了。換了其他皇帝,比如你們吹的最兇的楊廣,魏徵能活過三秒?還比如其他牛皮皇帝,秦皇漢武,宋祖明祖,魏徵能活三分鐘不?好大喜功?高句麗本就是中國領土分裂出去的,秦皇漢武明成祖就叫開疆拓土,李二就叫好大喜功?而且,唐朝徵高句麗說是失敗,是因為唐太宗時代滅國無數,而高句麗未能攻破其都城,所以就叫失敗,唐朝此戰損耗極少,而高句麗只剩首都了,為高總滅國打下了基礎。大興土木?一個擴建,一個翻修就算大興土木了,你們吹的兇的楊廣叫啥?好色確實是,男人都懂,這也算黑點的話,那中國歷史就朱佑樘沒黑點了。你都說他後期昏聵了,人家吃藥龍死自己不正和你意嗎,這也算黑點了?李二這輩子不容易啊,武功要和秦皇漢武比,胸懷要和宋仁宗比,女人要和明孝宗比,住宿要和道光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了個女兒,老公家要求不擇手段生個兒子,要不就離婚,很愛老公,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