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塔4760

    奧斯曼土耳其,橫跨亞非歐,其文化是多源頭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兼有,且相互沒有交融,加上地理位置周邊強國此起彼伏,國土本身從地理上講不具備防禦性。

    中國在這方面,西邊是深處亞洲內陸,有喜馬拉雅山脈和沙漠為天然屏障,東邊是太平洋,北邊雖有沙俄,但地理上是沙俄的遠東極北之地,不是其政治軍事部署重點。

    所以其實清末那段歷史才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那些所謂的列強,都是天遠地遠的過來打,戰線幾乎環繞整個地球,但凡清朝強那麼一點,都不至於籤那麼多條款。

    肢解,怎麼肢解,中國國土面積大,歷史上強大過,輝煌過,加上兩千年的大一統思維,只是在清朝那兩百年摔了一跤,雖然頭破血流,但沒有傷到幾千年連續不斷獨立文明這一元氣,怎麼可能真正被肢解

  • 2 # 秋天2588457

    你提的是偽命題,奧斯曼土耳其怎麼可以和清朝相比?清朝是中華帝國的一個朝代,民族比較單一,民族融合的比較好民族有強烈的向心力,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國力比較強大。而奧斯曼土耳其四處侵略,欺壓周圍被佔國家和民族,有的只是短暫佔領,被壓迫民族渴望獨立,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沒有民族認同,國力也較弱,所以戰敗被割讓土地,被佔領土獨立很正常的。

  • 3 # 浮游上青天

    其實,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這涉及到不少歷史問題,回答這問題之前,我想試問下:中國從古到今分裂過多少次,為什麼最後還是天下一統。 問題其實都一樣,中國自從秦始皇一統之後進行了文字和思想一統,後來雖然中間出現過很多分裂,但最後還是統一了,其實這就要歸功於始皇帝焚書坑儒進行的思想統一,讓大家心裡都有了一個共識,都認同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也有了國家的認同 所以從這時起,不管我們內部有多混亂,分裂有多嚴重。都知道天下分久必合的道理。 而反觀奧斯曼土耳其,雖然是一個國家,但國內民族林立,各自為政,沒有文化,沒有國家認同感,互相攻奸,可想而知後果是什麼。 但反觀我們:無論內部多混亂,內戰打的多激烈,一旦有外敵就馬上團結禦敵,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 所以,不管當時是歐洲列強無法顧忌也罷,還是僥倖逃脫也好。其實,歸跟結底還是需要老百姓的認同,老百姓對民族的認同,老百姓對國家的認同,這樣一旦遭遇入侵,就會共同團結一起抵抗,反之如果沒有這些認同,可想而之後果如何,自然不用多說 ,本來就一盤散沙,外部的入侵其實只是加速了漰潰的速度而已,其衰敗早已註定!!

  • 4 # 租房派租房

    首先,主體民族比例太低。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土耳其族佔據的領土面積很小,主體民族人口數量太少。一戰後,民族主義興起,各個民族不再因為同一種宗教、同一個皇帝而組成一個國家,開始以民族為標準建立一個國家,這樣就很難維持統一。第二,遇到英俄這兩個大BUG國家。

    英國,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必須要佔領埃及蘇伊士運河,不然英國到印度殖民地、東南亞殖民地的交通就會被切斷,得繞道好望角,所以英國就一定要拿下埃及,埃及丟了後,奧斯曼土耳其在北非的領土也就丟了。

    俄國對領土就更厲害了!看地圖,奧斯曼曾經打到了維也納,差點就佔領了維也納,但奧斯曼失敗了,因為歐洲的火器技術已經開始超過奧斯曼。俄國為了找出海口和奧斯曼打了幾百年,黑海北邊的領土全被俄國佔領,南歐的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地區,因為是斯拉夫民族,俄國以斯拉夫民族保護者自居,逼迫奧斯曼讓南歐國家獨立了。

    也因此,奧斯曼恨透了俄國,一戰時,奧斯曼站在了德國一邊,因為德國打俄國,奧斯曼也要打俄國搶回領土,結果德國戰敗了,這下好了,協約國一商量,讓希臘獨立了,如果不是因為有凱末爾的上臺打敗了英法軍隊,土耳其現在領土面積會更小。

  • 5 # 山大王的讀書筆記

    1.清國是個以漢族為主的國家,統治者滿族也已漢化。中華民族大家庭凝聚力強。奧斯曼帝國則是原來多個國家靠強力拼湊起來的,各民族離心離德。

    2.清政府對各省實施直接有效的統治,派駐督撫,各省皆有旗兵駐守,將軍統領。奧斯曼帝國則委任各地名流為進行統治,如帝國派到埃及的帕夏只管收稅,當地的貝伊擁有軍隊,是實際的統治者。帝國對北非更是力不從心。

    3.美國在中國推崇門戶開放政策,反對歐洲列強瓜分中國,要求利益均沾。而一戰後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作為戰後世界藍圖的十四點計劃,支援民族自決。雖然承認奧斯曼帝國內的土耳其部分有穩固的主權,但土耳其統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礎上不受干擾的發展機會。

  • 6 # 上DZC0026

    以上諸多達人回答了很多原因,我感覺都有些道理,個人感覺根本原因是,清朝後的民國有一群有政治智慧有著遠大眼光的領導人,東亞病夫和西亞病夫的根本區別,是東亞病夫兩次世界大戰都站在了勝利者的一方,也可以說是正義的一方,西亞病夫剛好相反,所以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土耳其被瓜分殆盡,不得不佩服民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這是民國對中國最大貢獻!

  • 7 # 靜夜史

    這和兩國面臨的截然不同的內外環境有直接關係!

    1840年6月,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化程序在慘敗中拉開了序幕。此時的清王朝再也不復往日榮光,在列強的打擊下一敗再敗,這激起了列強的垂涎,隨即引發了更加深重的災難。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紀之交,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萬分危急狀況,如無意外,進入20世紀,中國將再也不是領土上的大國。

    與此同時,在西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在痛苦掙扎,這個曾經無比強大的國家此時領土正被列強逐漸蠶食殆盡。此時的奧斯曼帝國,被西方稱為“西亞病夫”,和清朝的“東亞病夫”遙相呼應。

    1914年一戰爆發,土耳其加入同盟國陣營,一戰戰敗後,土耳其被徹底肢解,只剩下不到百萬平方的國土。

    相比而言,清朝是幸運的,如今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是清朝的不朽功勳!

    為何相似遭遇的兩國會有南轅北轍的結局?

    1、清朝更愛好“和平”,割地求和成常態;而政教合一的土耳其好戰,常年戰爭導致國力不支!

    鴉片戰爭開始,割地賠款成為清朝外交的主旋律。鑑於逢戰必敗,清朝已經習慣了用割地賠款求和平安穩了。

    窩囊至極!為何不打?拼一下即使打不過也雖敗猶榮嘛!

    今天的我們看到這段歷史無不對晚清咬牙切齒,因為它丟失的土地,差不多等於整個西歐!

    這是無法原諒的行為!但是國家貧弱,哪裡還有其他路可走?清朝每割一次地,客觀上就遲緩列強幾年的腳步,特別是沙俄這個鄰國加服地魔。這種割肉自保的方式讓很多衝突最終以一個相對小烈度的形式過渡,讓我們熬到了民族復興的那一天!

    反觀土耳其,這樣一個以穆斯林為主的政教合一的國家,常見的外交形式就是開戰,在歐洲和西歐國家開戰,在黑海和沙俄纏鬥300年,這讓土耳其元氣大傷,土耳其所遭受的戰爭拖累早已透支了整個帝國,崩塌只是時間問題,一戰就是最好的導火索。

    割地是恥辱的,特別是奕山等被沙俄一嚇唬就拱手送出百萬土地!但是,這客觀上減緩了清朝的崩潰,加上清朝本身前期擴張的領土就比土耳其大很多,所以清朝能最終保持一個相對完整的狀態!

    2、列強需要一個大體量的中國遏制日俄,土耳其正相反,肢解土耳其相當於搬走了絆腳石

    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最終是被美國攪黃的,美國愛上了玩平衡的遊戲,所以在中國土地上誰也別想一家獨大,於是中國避免了被徹底肢解。

    此時的沙俄,正在上演著滅亡前的最後瘋狂,這頭北極熊從新疆到山海關畫出一條線,將以北地區作為勢力範圍,如若成真,今日中國北界將止步于山海關。沙俄的咄咄逼人引起了其他列強的不爽,於是列強開始遏制,默許日本發動日俄戰爭將沙俄勢力逐出東北。

    但美國和西歐列強也不想日本在中國過分強大,作為海洋國家,日本的海軍很強,在後來的二戰中給美國帶來巨大傷亡,所以必須遏制!所以在日本週邊扶植一個遏制日本的勢力是符合美國及其他西方列強利益的,因此需要保留一個大體量的中國,中國最終得以基本保全。

    反觀土耳其,自從土耳其崛起,這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國家就成為西歐國家東去的巨大障礙,不得已的海路拓展最終促成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所以土耳其始終是絆腳石的角色。此時的土耳其已經失去了遏制沙俄南下的能力,所以肢解是最好的選擇。一戰是土耳其給西歐列強造成的最後一次威脅,也是肢解它最好的機會。

    由於一戰中不同的站隊,戰敗的土耳其最終遭到了英法等列強猛烈的報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再也不復存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8 # 企鵝會飛1

    但凡離得近一點的列強都想瓜分中國,比如日本,西方列強不想嗎,也想,只是比起俄國和日本來說,離得太遠了,一旦肢解中國,就是俄國日本吃肉,西方列強反而佔不了多少便宜,還要面臨日本獨霸中國市場的風險,最後就造成後面的局面,西方一邊敲打滿清,一邊敲打日本,保持自己在中國的利益

  • 9 # 優己

    為什麼會理解為清朝沒有被肢解呢?從實際角度上來看,清朝已經被西方列國肢解,整個國民政府在當時就是四分五裂狀態。只是因為文化問題才使得整個國家在後來又重新統一起來。這是全華人民的共同努力。

    在八國聯軍侵華以後,整個清王朝名存實亡。整個國家被瓜分得零碎,各國政府紛紛派兵中國駐紮,並扶持各自的國內代理人。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一戰以後,長達十幾二十年之久。這也是當時軍閥混戰不斷的主因。至於沒有各自宣佈建國只是因為當時的大家都想佔領全國,稱帝。比如,袁世凱。

    不過因為文化問題,當時被肢解的各大軍閥實際上都是漢族武裝力量,他們雖然各自為政但是文化根源卻是一起的,只要拔除軍閥統治,自然能夠重新統一起來。這也是國民政府發動北伐的緣由,而北伐的成功更是直接打破了列國肢解中國的企圖。

    同等情況下,奧斯曼帝國就複雜得多,由於奧斯曼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且各個民族之間的民族獨立意識很強,只是受限於奧斯曼帝國的威力才臣服其間,一旦奧斯曼帝國失去控制力,自然各自宣佈建國獨立。

  • 10 # 國病

    清朝與奧斯曼土耳其根本就不是一類國家,情況完全不同。

    清朝雖然是少數民族政權,但中國有一個龐大的主體民族存在。無論血緣、文化上的認同這是奧斯曼帝國無法比的。無論你承認不承認,主體民族的存在就是一個國家穩定的最重要基石,如果一個國家存在兩個以上大型民族,就算不分裂也會矛盾重重。如果有外部勢力助推,那肢解是瞬間就能完成的。奧斯曼土耳其就是這麼個原因,帝國內部五花八門。

    奧斯曼帝國僅僅只是政治軍事帝國,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甚至源流上的關係都不大。一旦政治軍事式微,分崩離析是必然的。

    西方列強不是不想肢解中國,而是做不到。一是,主體民族很龐大,主觀上沒有分離的願望。拿少數民族裡的極端勢力做文章,其實今天都在做手腳。西方是一個進攻型文化,給別人使跘、製造矛盾是他們的一貫作風。但反過來,你若對印第安人問題指指點點,他們會跳得很高的。高曉松講印第安故事那件事不就證明過了。

    主體民族存在的重要性有時是被忽視的,比如開疆拓土。光打下來,控制住並沒有多少用。最關鍵的是移民。因為認同感很重要,所以我才說,雲南納入版圖是從明朝開始,因為明朝才大規模移入主體民族。滿清時代最關鍵的是走西口、闖關東,還有下南洋。主體民族是一個國家的穩定劑。當然,人都是一個腦袋兩隻手,並不是主體民族多特殊。但是認同感是關鍵。我們今天需要重新認識我們的五十六個民族,因為原本就是一體的,只是歷史中走散了而已。比如藏族的鍋莊和苗族的牯藏就是一個文化,漢族的咱、本人這些說法也是,就是顓頊(壯婿)的一種,姑壯。與壯族是一個意思。就連泰華人都可以確定為商代人,屬於楚人。可想而知,建立一個共同的認同感不僅有現實需要,還有祖先源流的背景聯絡。否則你不認同我,我不認同你,有一天,漢族人口真的下降了,會不會被外人攛掇著就分裂了呢?外人當然希望你分裂成無數的小塊。中國今天稍有點起色,你看看他們又是貿易戰,又是製造南海問題,又是要星球大戰。未來還會跳多高,真不好說。

  • 11 # 大笨詹

    有很多原因,地理上的和人民群眾上的都有。

    從地理上看,清朝的地理位置比奧斯曼土耳其是要好很多的,奧斯曼土耳其位於歐亞非三洲交界處,離歐洲的帝國主義國家又近,長期面臨北邊的沙皇俄國,西邊的英法奧等國的強大壓力,早期和西班牙、波斯等國輪番作戰。可以說,奧斯曼土耳其已經打遍了歐洲列強,而且還是車輪戰,從西班牙葡萄牙,一直打到奧地利,再打到英法,真的是很了不起了。

    而清王朝則一直沒有這樣的擔憂,僅僅面臨時不時北方的沙俄的壓力,在沙俄的壓力下還能打下準噶爾。等到後來列強終於開始對遠東有所行動的時候,都已經是1840年之後的事情了,那個時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受過幾輪列強進攻了。即使如此,後期清王朝遇到的軍事幹涉也沒有奧斯曼土耳其那麼厲害。派來入侵清朝的英法軍隊,也不過幾千幾萬人,對於英法來說,遠東有些鞭長莫及,真正給予清王朝致命一擊的,還是近處的日本。

    再說人口,清王朝領土上有4億人口,比奧斯曼土耳其幾千萬的人口要多很多,這樣大的人口讓任何一個列強獨吞中國變得不可能,而瓜分中國又顯得矛盾重重,在這樣的人口覺醒之後,對於任何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都是噩夢,即使沒有完全覺醒,意識到了洋人的威脅,自發組織起來的義和團就已經讓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感到十分頭疼,認為列強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瓜分清王朝,這也讓清王朝度過了瓜分的危機。

  • 12 # 謀士說

    奧斯曼土耳其是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其領土深入歐洲腹地。進入18世紀,歐洲爆發大革命,紛紛推翻封建君主制度,新思想新思潮逐漸瓦解了歐洲。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難免受到影響,所以被奧斯曼土耳其所佔領的國家紛紛起義。進入20世紀,歐洲進入工業革命,工業科技不斷進步,波及整個歐洲和西亞國家,土耳其難以避免。

    而清朝遠離歐洲,實行閉關鎖國,1840年鴉片戰爭過後,1848年歐洲爆發大革命,無法再顧及其他國家,清政府在那時逃過了一劫。清政府從鴉片戰爭過後,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從那是也開始覺醒。清政府由排斥西方先進思想和文化,轉變為接受部分先進技術,但是對華人依舊實行愚民政策。

    在20世紀,歐洲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加入同盟國,結果同盟國被協約國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協約國瓜分,奧斯曼土耳其滅亡。在20世紀,中國受到西方先進思想的衝擊,愛華人士在孫中山的領導下推翻了清政府。那是,歐洲已經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德意志統一普魯士,新的德意志聯邦誕生。而德意志的強大,讓歐洲感到不安,所以西方列強無法顧及亞洲。

    清政府被推翻的第二個年頭,歐洲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此時的中國已經處於民國政府,民國政府果斷加入了以英、美、法為首的協約國。而奧斯曼土耳其不一樣,他靠近歐洲,捲入了歐洲戰場,他加入了同盟國,站錯了隊。所以,同盟國戰敗以後,奧斯曼土耳其被協約國瓜分。

    清朝中葉,歐洲開始出現獨立戰爭,獨立戰爭過後還能開闢殖民地。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德意志逐漸強大,威脅歐洲幾個老牌帝國,所以無法顧及其他國家,清政府也逃過被肢解的命運。假如,清政府不推翻,不改革,還在實行愚民政策,中國很可能被列強瓜分。而奧斯曼土耳其就沒有那麼幸運,他緊靠歐洲,歐洲一有風吹草動,他都知道。而且受到影響也是最大的,如果要開闢殖民地,也是從西亞開始,所以清政府因為歐洲大革命逃過了一劫。

  • 13 # 何老師閒話

    清朝之所以沒被肢解,最主要的原因是,雖然連吃敗仗,但中國自己的內部並沒有亂起來。鴉片戰爭,英軍前期7000兵力,後期增加到20000。我個人估計這20000人是包括了後勤、水手、工匠。這點兒人就逼得大清簽了城下之盟。成為華人百年的恥辱。 而我們看看同時期的英軍入侵阿富汗,被殲滅了3萬人,以全軍覆滅的形式撤出阿富汗。 兩下對比,自然更讓華人汗顏。 所以,也經常有人抱怨,滿清統治者不敢發動群眾,不敢動員全華人民跟侵略者拼死一戰。

    其實當年面對英軍的入侵,清朝政府是發動了群眾的,但效果幾乎等於零。被神化的三元里抗英,殺死英軍:1人。對於英軍來講這就是屬於技術性事故。至於其他老百姓抗擊侵略者的民間故事,也都可以劃到八仙過海之列。發動起來的群眾,面對英軍,沒有傷害,如果真的放手打,也只能是屠殺。

    當英軍把艦隊調到天津的時候,道光皇帝基本也就是認慫了。所以也有人喊為什麼不調全國的兵到北京附近,與英軍決戰?當年的道光皇帝沒那麼做,如果是我也不會這麼做。因為這招在一千幾百年前就已經被證明是臭棋了,不信可以參考董卓進京。

    這事兒跟民族沒關係,只跟槍桿子在誰手裡有關係。漢獻帝也不是滿族,曹操不也照樣架空他嘛。誰帶兵進京來,誰就會當王莽、董卓、曹操、楊堅,不信可以參考袁世凱。

    當初如果發動全國軍民,拱衛京畿,與英法聯軍拼命,擊退他們不是問題,軍民一心抵抗問題也不大,問題是統兵的將領呢?我要是有10萬軍隊,開進京城,看著老弱病殘的朝廷... ...

    所以,如果當年道光調天下兵馬進京,與英軍決戰,結果必然是英軍沒打著,華人自己先打起來了,天下大亂,軍閥割據。所以站在道光的角度衡量,成本最小,風險最小的選擇就是:城下之盟。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尊嚴呢?面子呢?肯定是沒了。這個問題強烈推薦大家看看“南漢山城”,北南韓王面對八旗軍的包圍,就是需要作出選擇:屈辱的活著還是光榮的戰死。問題是敵人衝進來,把你按在地上宰了,頭掛起來,又哪裡有什麼尊嚴和光榮呢? 南漢山城,最後的鏡頭,國王對著大汗三拜九叩之後,回到他的王宮,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讓人品味的鏡頭:死還是活,是個問題。

    而道光也是需要面對類似的選擇:屈辱的穩定還是壯烈的動亂。對於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這個抉擇並不算困難。阿富汗全殲英軍是全國動員了的,侵略者打跑了,國家呢?部落武裝,軍閥割據也就開始了,看看今日的阿富汗和今日的中國,難道這裡面沒有聯絡嗎?

    寫到這,想都不要想,一大波愛國青年,大漢子孫,大明遺孤馬上要瘋了,哎,你們發洩吧,突然,我就不想再說了!

  • 14 # 天宇的文史情懷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我就借問答平臺說說我的看法。

    奧期曼土爾其被西方列強打敗肢解很正常,因為奧斯曼土耳其當時國小力弱,同時奧斯曼土耳其是強勝時靠宗教武力聚在一起的,本身也沒有什麼文化內涵,所以民族也沒有凝聚力,就是被分裂了普通百姓也沒有留戀的。

    而清朝不同,從1840年起,清軍在外戰中可以說就沒打過勝仗,用屢戰屢敗來說一點都不過份,連首都北京都被列強攻下兩次,可清軍在無能也能打下去,也就是說當時列強無法滅亡中國,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原因是華人凝聚力強,從上到下都認可中國,所以儘管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最後結果也就是割地賠款,也就是說清政府在無能也能做為一個國家政府存在,中國最慘的時候也就是完全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但也沒被列強肢解。

    中國當時能做到不備被列強滅亡還有一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國獨有的政治智慧,是什麼呢,那就是在戰場是上打不過你我可以和你談判,可以滿足你的要求,在中國統治階級看來,洋人來中國的目的就是為了錢,即然打不過你就滿足你的要求好了,所以清政府可以在談判中答應西方列強的割地賠款要求,好在當時中國還算有錢,從1840年起一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清政府一共賠款十幾億兩白銀外加上大概3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雖然很屈辱,但是清朝滅亡時我們還是大概保留了近10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但我們終於熬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當年侵華的八國聯軍自己打起來了,幾乎在一戰中同歸於盡,這樣透過一戰,我們國家也大概完成了統一。

    想想看如果當時清政府不割地賠款,那還是什麼後果,當年的八國聯軍在一戰中什麼表現懂歷史的都知道,當時中國可以說是幾千年來國力最弱的時候,當時清政府內憂外患,戰場上可以說是誰也打不過,如果如某些憤青說的那樣就是不講和憑一腔熱血和列強硬剛,那會是什麼後果。

    最後說,和親割地賠款在敵強我弱時並不丟人,中國不有句話嗎,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現在打過你沒關係,到我孫子輩你就可能打不過我了。現在就差不多了。

  • 15 # 金屬射流Megatron

    其實,個人見解覺得:1.中國主體民族是漢族,漢人有中央集權傳統,歷史上不論怎麼分裂,只要一個強大的政權出來,很快會統一。而曾經的奧斯曼帝國沒有那麼大的主體民族人口。

    2.中國的地理位置不太重要,土耳其是亞非歐連線處,是交通要道,是各大洲貿易的咽喉,堵塞著地中海。任何一個強大的帝國出現,都會被歐洲各國,俄羅斯,還有北非的阿拉伯各國視為巨大的威脅。所以,分裂的,碎片化的奧斯曼帝國才能讓大家安心。

    3.中國在列強的蹂躪中形成了民族意識。晚清的各種慫,各種被人吊打,讓全華人民有了集中力量抵禦外辱的意識。而且清朝退位後,袁世凱客觀上也保證了全國寸土未失。

  • 16 # 布萊克懷特

    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清朝的核心地區更穩固、更強大。

    清朝的核心是漢地十八省,到了清朝中後期,這裡的人口超過3億,朝廷幾乎全部財稅都來源於此。而這裡早在秦始皇時代就完成了大一統,書同文、車同軌,開始流官治理,形成統一的民族認同。而且,這裡的人口時至今日仍然佔全華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這個地區是全國的重中之重,也是統治最牢固、凝聚力最強的地區,幾乎不可能被列強肢解掉。

    也正是藉助核心地區的人財物支援,清朝剿滅了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同治回亂,消滅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政權,震懾住了沙俄割佔伊犁的野心,挺過了中法戰爭;也正是藉助這些地區的財稅收入,清朝以買為主,開啟了“洋務運動”這個中國版的工業革命。還是藉助漢地十八省的財稅收入,特別是關稅收入,清朝還清了甲午戰爭的賠款,每年支付辛丑條約的賠款,與此同時還艱難進行內部治理體系的轉型,例如重新操練新軍,推進各領域的現代化。

    反觀奧斯曼土耳其,核心區的小亞細亞半島,直至今日也只有五千萬人口,在奧斯曼土耳其時代更是生產力和人力不足。加上其他其地區,整個帝華人口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接近五千萬,而到了後期則只有三千萬左右。而且奧斯曼土耳其的核心區,從來沒有實現完全的統一,在帝國滅亡前夕,還在清洗當地的亞美尼亞人,而今天還在為東部庫爾德人的獨立傾向發愁。要知道,一旦庫爾德人獨立出去,土耳其的領土就要損失五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核心區無力為中央政府提供足夠的力量,對其他地區的控制就大打折扣。再加上,土耳其的攤子雖然鋪得很大,但是領土很破碎,整合程度也低。例如,小亞細亞半島雖然人口眾多、經濟繁榮,但是地中海東岸的領土更是歷史悠久的兩河流域,地中海南岸的埃及,更是世界文明最古老的地區。這些地區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民族認同,且人口眾多,文明優越感很強。

    土耳其的這個攤子,民族多元、文化多元,從來沒有建立統一的國家身份,只是透過各種征伐硬生生粘合起來的,各地自治程度頗高。所以,本身這個國家就是拼湊起來的,本身就存在分崩離析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列強要介入其中製造麻煩,也有很多有利的條件。例如沙俄就屢次藉口保護土耳其境內的東正教徒挑起事端;英國則藉助埃及的阿里政權,策動其獨立,最終吞併了這一地區;西方各國透過支援希臘獨立,讓土耳其首先失去了歐洲的主要領地。

  • 17 # 老六觀百態

    談一下個人看法

    很多西方人對此很不解,中國從古至今經歷了無數朝代更迭,伐交頻頻,為什麼中國沒有被分解,領土反而越來越大?自秦始皇一統中國以來,中國有三分之二是處於統一狀態?

    這關鍵還是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和信仰,中國是一個充滿凝聚力的民族,很多西方人抨擊華人沒有信仰,我只想說 :扯淡 。自古以來有四大文明古國,唯獨中華文明依然沒有斷流,依舊生生不息、不斷文化傳承,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自古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以漢族為主,而漢族文化擁有很強的同化能力。自清朝入關以來,並非漢人融入滿人,而是滿人融入漢族,深受中華文化所影響。

    其次就是地理因素,中國三面封閉,南部東部被大洋環繞,西部有大山阻斷,中國曆朝歷代唯有對抗北方遊牧民族,本來入侵中原最好的地勢還被萬里長城攔截,長城的防禦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 18 # 數碼輕鬆科技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像先前的蒙元帝國一樣,橫掃歐亞非,武力值爆棚。

    但是土耳其文明的落後,沒有延續性,四周都是具有文明傳承性的國家。重要的是土耳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土耳其要強大了,它能控制進入歐亞非的各個戰略出口,這是西方列強所不能容忍的,肢解奧斯曼土耳其,佔領出海通道,他們要的是一個弱小,貧窮的土耳其,不是一個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我大清帝國雖然當時積貧積弱,可是上乘5000年華夏文明,在列強入侵的情況下,能夠各民族一致對外,打擊侵略者,也取得了不少勝利。貪婪的沙俄想侵吞我美麗的新疆,民族英雄左宗棠帶著棺材入疆,以必死的信心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沙俄,收復了新疆。我們中華國土沒有一寸是多餘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是我們民族的信仰,這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試問,土耳其有嗎?

  • 19 # 軒轅十四Rex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正好給從外部認識中國歷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角度。

    清朝為什麼沒有被肢解?

    為什麼就不會被肢解?

    這裡給出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是一個很好的參照。跟它相比,19世紀末葉的世界格局中,大清朝是“東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是“西亞病夫”;兩者都遭受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滲透;兩者體量都很大,西方列強任何一國都無法獨吞;都是多民族國家,佔據統治地位的民族並不是帝國境內人口最多的民族;都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都曾經是地區、甚至世界強國……

    去做對比吧,兩個老大帝國幾乎能找出一籮筐的相同點。但是最後的命運卻是如此的不同:大清帝國,被臠割幾刀之後,主要國土都得以保全,並且完整地傳承給了後面的民國,但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卻是遭受徹底的肢解,幾乎連最後安納托利亞半島的最核心地區都無法保住。

    這是為什麼呢?

    相同點不少,不同點也不少。不外乎內因和外因。

    從內因來看,兩個帝國的向心力完全不同。

    大清朝雖然是滿族佔統治地位,但是被統治的人民,主體卻是漢文明。這是唯一一個延綿幾千年不絕的古文明,之所以可以做到,就是因為文明的強力向心力。

    論者往往說華人一盤散沙,缺乏凝聚力,但正是在這“一盤散沙”之上,早在兩千年前,華人就發展出了統一的政治、文化傳統,並一直綿延不絕。清朝的統治者也主動接受了這種文明,認同了這種理念,以中國皇帝自居。

    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統治的廣大地域,土耳其人,或者說突厥人遠遠不是主體民族。它建立在歷史上若干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的廢墟之上,處在舊大陸文明的十字路口,本來就是各個族群間衝突的集中之地,奧斯曼蘇丹治下的臣民們,有阿拉伯人,有柏柏爾人,有希臘人,有斯拉夫人……

    而各地的總督早已經擁兵自重,分離傾向明顯,西方列強一來挑撥離間,多事之地,碰上多事之秋,奧斯曼帝國曆次參與的列強戰爭又頻頻站錯隊,偌大一個帝國,竟致冰消瓦解,差點連小亞細亞本土都不保。

    這樣的外部因素,清朝一樣面對著。但是奧斯曼帝國在中東,離歐洲太近了。當它崛起的時候,它對歐洲人造成的威脅是致命的,土耳其軍隊拿下了千年不落的西方聖城君士坦丁堡,兵鋒所指,一直打到了中歐腹地,奧地利的維也納。所以當奧斯曼帝國衰落時,西方列強當然要“趁你病,要你命”,要徹底消除它的威脅,瓜分必然要徹底。

    而中國太大了,又地處遠東,在哪家列強都不可能獨吞的情況下,各方勢力維持了一個微妙的平衡,清朝又極善於利用各個列強之間的矛盾,與之虛與委蛇,居然能在形式上保持了國土的基本完整。

    但是,這並不是帝國主義國家好心,也不是我們當初真的有那樣的實力。這正是歷史的弔詭之處。而這東西兩大帝國的對比恰正是給了我們一個跳出固有思維框架的機會: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的祖國曾經面臨生死存亡到了何等的地步,像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那樣的命運,也並不是沒有機會在積貧積弱的東方帝國身上發生的。

  • 20 # roy2002

    以上各種回答都有些道理,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基本的地理位置原因。我們相對離西方列強的核心勢力圈子遠一點,而土耳其幾乎在包圍當中。至於所謂文化的內聚力,那個比較虛。你在土耳其的位置試試,一樣被肢解。被那麼個小小的滿族就滅了國,落到英國這些有成熟的殖民政治能力的國家手中,估計就是另一個印度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人最好的早餐搭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