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風

    關於攝影中的後期處理,我的觀點是贊成的。

    其實,很多攝影人都知道,一張觸動心絃的照片,很少很少是靠咔擦一下就成功的。

    每一張攝影作品,都包含著作者對美的自我理解,有時完全出於自然的照片雖然能真實體現出照片的本色,但恰恰不能反應作者對照片寄託的思想,這時候就需要作者對原照片進行後期的處理了,包括色調的調整,對比度的調整,甚至於對原圖進行必要的新增和刪減,只為了讓照片體現出一種震撼心靈的衝擊力。

    比如日常人們喜歡拍攝的日出晚霞,雲海奇幻,江河湖泊等等,靠自然成像的照片往往只能是常規的旅遊照,只讓人覺得風景好看罷了,而不能讓人一看見照片就讓人驚呼。

    很多很多的例子,很多很多的照片可以說明後期處理的重要性。比如,我們接下來要遊玩的茶卡鹽湖,那些網紅照片,幾乎都經過後期對色彩、色溫、飽和度等的處理。因為有了後期,才使得這個以前不知名的鹽湖成了全華人民都想去的旅遊天堂。而他之所以出名,離不開美崙美央的攝影,而攝影又離不開後期的加工。

    所以,現在攝影和後期就幾乎成為一個整體,成為一種趨勢。因此,我對攝影的後期處理是持肯定態度的。

  • 2 # 小羊姐姐

    我贊成後期處理。

    首先,後期處理彌補前期拍攝過程中出現的不完美。例如,你要拍一組小清新的照片,但是拍攝場地的光線不夠柔和、並且身上沒有帶柔光板,這時候,後期處理就尤為重要。還有其他的例子,有時候在拍人像的時候,模特背後有太多路人入鏡,這樣的畫面效果是很雜的,所以我常常會把後面的路人處理掉,這樣更能突出模特主體。

    其次,後期處理可以使畫面更加豐滿。有時候拍攝的作品色調或者飽和度等不是你想要的,這時候就需要後期處理了。後期將畫面進行調色處理可以使畫面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同時也能更好地定位自己攝影作品的風格。

    最後,後期處理的時候可以加上光線、特效等潤色。如果想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更加夢幻、超時空等,僅僅是前期攝影很難達到這種效果,需要靠後期的加工、合成。很多攝影大師的作品都是靠後期的加工才擁有自己的特色~

  • 3 # 福阿爸

    我是贊成數碼攝影做後期的,為此我還專門給學員做了一個講座叫《數碼攝影的後期釋疑》。

    常常聽到有人說照片是最大的騙子,都是後期製作出來忽悠人的,遠沒有以前的照片來得真實。

    之所以一些人產生這種歧義,或許是因為對攝影不夠了解,或許是把攝影與拍照相混淆。為此,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享我的觀點。

    第一,攝影后期並非數碼時代的產物。其實"黑白"時代就有後期了,那些反對後期的人所說的"以前",可能指的就是膠片時代的照片,其實膠片時代的攝影作品也是有後期的,只不過不是在電腦上,而是在暗室裡。照像師傅在紅色燈光下衝洗照片時,對底片的曝光、明暗、對比和取捨等進行調整最佳化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後期製作。

    第二,攝影不僅僅是記錄。 攝影與拍照是有區別的,攝影是創作,拍照是記錄。攝影作品同文學作品一樣,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當相機記錄的東西無法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時,就需要後期創作來完成。即透過對相機引數的調整, 或在電腦上透過各種後期手段的處理,從而得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即成為了攝影作品。這個後期處理過程,就如同畫家繪畫用顏料一樣,也是透過對色彩的新增、修補和最佳化來完成腦海中構思的作品。

    第三,相機是創作的工具。相機本身雖然不會產生藝術,但攝影師會利用它來實現自己的創作思想。透過對相機的控制和調整得到想要的結果。比如曝光,如果正常曝光相機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在某個場景下攝影人想用逆光來實現某種特效,可能相機就不知所措了,所以,我們只能透過對相機引數的創意調整和後期創作來達到目的。

    第四,後期是攝影創作的重要手段。對於攝影創作來說,僅有相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相機記錄的是素材,要想最終成為攝影作品,必須通過後期來再創作,比如對曝光、飽和、對比和明暗的調整;再如對畫面進行二次構圖;還如對主陪體的取捨等等後期處理,透過這些後期手段,來實現腦海裡構思的畫面和意境。所以我們說,必要的後期是決定攝影作品出彩的重要手段。

    當然,不是說重視了後期就不要前期了,我同樣反對那種“前期不夠,後期來湊”的投機取巧。正確的理念是:前期拍攝是重要基礎,後期製作是必要手段,這是成正比的。

  • 4 # 笑傲江湖144778491

    直出的照片就像一塊生肉,生的也能吃但沒肉的香味,如果烤一下成熟肉香味襲人,讓你充滿食慾。後期過的照片就像烤熟的肉,灑上點鹽特好吃。

  • 5 # 雲端坐家

    其實是個度的問題,無限度的後期處理,就等於二次創作,就和攝影本身發生了距離,如果還把這種作品叫做攝影,很難獲得認同。

    攝影本身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拍出來的圖片都會有點不滿足,透過方便的後期調整,比如對比度,亮度和色彩明暗度等方面,完全是可以的,就是膠片時代也是要調整的。

    那時很多時候都把反轉片寄到北京去沖洗,信不過當地的水平,說明沖洗也是有技術差別的,不是誰都可以衝好的。

    後期的適度調整在攝影界是有共識的,過度調整也是有共識的,這在攝影比賽的時候分類明顯不一樣,是有區分的,不能混淆的,否則就失去了公平性。

    攝影所以是攝影,是照相機生產的孩子,不是後期電腦生產的孩子,出生地不一樣,孃胎也不一樣,孩子的種族自然也不一樣。

    在電腦裡重新編輯創意的作品,屬於創意類作品,它在比賽的時候,是不能和攝影作品放在一起的。這類作品,就好比是人工智慧,是經過重新編碼形成的智慧,和天然的智慧是不同的。

  • 6 # 使用者6802689027590

    過渡後期有點像轉基因食品,其實是另類攝影,要標註清楚,嚴格講脫離攝影本質,適當裁圖,調色,調亮度是正常的,如摳圖換整個背景還叫攝影,把一張天安門前照片,換成俄羅斯紅埸照片,還叫攝影?其實學後期並不難,有電腦基礎人,買幾本書,看看教學影片,很快就會了,按書例操作即可。ps強大功能,設計很多廣告,也叫攝影?應叫廣告製作。

  • 7 # 使用者東海釣夫

    既然攝影是們藝術,不是說“藝無止境”嗎。

    還用囉嗦嗎,數碼時代,數碼相機,不會電腦別買,不會後期別買。

    一種忠告。

  • 8 # 孤風獨步

    攝影是藝術,後期處理也是攝影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喜歡不喜歡後期處理,由各人品位風格而定,各取所需,不能一概而論。

  • 9 # 拔草工人老夏

    當然贊成後期,不過幹嘛要說服對立方?強迫症控制慾強的人才喜歡去說服對立方,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總不能我喜歡吃紅燒肉也要跑進回民聚集地去說服人都吃紅燒肉吧,那叫找死。個人拍照片本來就是欣賞的,怎麼好看怎麼來,又不是拍照用來舉證不能修改照片內容,問這樣問題的估計也是有偏執

  • 10 # 使用者9022229455486

    談談個人看法,前期和後期的爭論由來已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有一個比喻不知道對不對,出照片就象演員上臺,總得化化妝,給人以美好的享受,不然的話怎麼能與眾不同,讓人過目不忘。

    但是,化妝可以,不能動手術,動了手術就不是本來的"它"了。

    所以,我認為:照片可以修飾,但不能合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碧桂園森林城市獲得過哪些含金量比較高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