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讀我寫我快樂

    李煜的痛在於被俘虜之後,內心深感以前的天堂般的生活自己沒有去珍惜,如今的地獄生活又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他人。痛定思痛,痛徹心扉!這種痛悔只有本人深刻的反省才能表現出來。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物是人非,自已的東西已成了別人的了。自己又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沒有一點辦法了!任花落水流,我李煜無地自容人間,天上地下恐也難容我這無用之人!

  • 2 # 大棗33

    瞭解李煜,就不得不感受那些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的血淚之詞。李煜,彷彿已不再是帝王的身份,而是一位歷盡紅塵、終得解脫的聖徒。他不是佛聖徒,而是一個真正擁有偉大心靈的天使。公元978年,正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這天,李煜寫下了一首詞命歌伎彈唱。琴音淒厲悠揚,歌聲嗚咽如泣。一時傳出宮牆,被巡邏計程車兵聽到,便報告給了宋太宗。太宗大怒,命人給李煜送去了毒酒。李煜那晚雖死,而他的詞卻成了亙古。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

    春花秋月自然是不能夠完結的,唯一能夠了結的便是對人世的傾戀。昨夜,又起了東風。東風一來,萬物娉婷,百草豐茂,李煜的心也被牽縈住了。他在想什麼呢?或許是“船上管絃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抑或是“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然而,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心中最思念的,往往也是最痛的。而這愁呢,就如一江春水,奔流不息。這不僅是對生命的惋惜,亦是對人與自然聯絡的探求。他在探求靈魂最深處的哀愁,又為這哀愁撒下了一層血色的花瓣。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

    窗簾之外,不是細雨濛濛,而是磅礴的中雨。水流成股,潺潺挾動。若是再小一點,李煜恐怕就只能聽見風聲和雷聲了。正是在這春日將盡之時,下起了小雨。而這雨,既讓他瘦弱的身體無法抵擋寒氣,又讓他獲得暫時的歡愉,因為是在做夢。在下半闕中,他又對自己充滿了自責:若非當初冤殺林仁肇,逼死潘佑等人,佞佛遠賢,沉溺女色,國家何能速亡?

    據《西清詩話》記載,此詞寫於李煜去世前不久。此時他飽受宋太宗霸佔小周後的重重打擊,心態崩潰。所以,落花流水,春天倏忽即過。可是他的愁恨仍是“昇天入地求之遍”,無法擺脫,無可減免。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破陣子》

    975年,家亡國破,姬妾失散,李煜從此走上了降君之路。此時距離祖父建立南唐已過去三十八年。將近四十年的時間,縱然幅員遼闊、沃野千里,既有連承霄漢的鳳閣龍樓,又有如煙蘿一般籠罩的玉樹瓊枝。可是李煜他貪戀美色,寫出“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這樣的淫詞豔句。每日笙歌燕舞,不問朝政。他不僅娶了大周后,還與小周後談情說愛,整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所以,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他面容憔悴,頭髮骯髒,漸漸失去了昔日君王的樣子。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由臺灣歌手蕭麗珠演唱的那首《山河淚》吧,這首歌之所以被稱為經典,一方面是它的詞由南唐後主李煜所作,其次便是它那充滿豪情悲壯、沉鬱頓挫的悽麗之音,讓人沉迷其中,不忍卒聽。

    李煜的大哥弘冀,不像他那般沉溺文學。相反,他熱愛權力,並且渴望打仗。他因為急功近利,毒害了自己的皇叔,結果終日惴惴不安,暴死於無名之症。後來李煜這個從來不關心朝廷大事的文人,就被迫成為了皇位繼承人。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代大師王國維先生稱李煜的詞為“神秀”,王氏評詞是從境界上出發的,李煜詞能得到他的青睞,因為它真情流露,渾然一體!故而要讀懂李煜的詞,就必須跳入到他的詞境中,體會人與天、地、萬物的感情。所以,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李煜這用亡國換來的血淚之詞,後世能有幾人明白呢?

    南唐後主李煜作品片段解析_知乎

    天下政權混亂,割據紛爭不斷,五代十國難安.生於這樣一個分裂時代,李煜的人生悲情中卻還有幾分幸運:滿身才情、志... 身為君主卻作綺靡之音,李煜難免為人詬病.然而未經歷亡國之痛、被俘之辱的他由於身世環境的侷限,其思想境界也很難...

    李煜的詞風格在南唐亡國前後有什麼變化?_知乎

    先簡單說下李煜,南唐國君,字重光,中主李璟第六子.而他幾位兄長先後夭折,於961年繼位.975年,宋軍攻破金陵,... 而亡國後則多是對故國的懷念及悔恨自己.這期間的轉變自然是宋軍攻破金陵南唐滅亡.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祖輩得來的...

    如何評價南唐後主李煜及其詩詞?_知乎

    一半是皇帝一半是詞人,南唐後主李煜的千古哀愁_知乎

    一、亡國之愁 出生於公元937年的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按立長不立幼的常規,志在風月、不問政事的李煜應該是登不上皇位的.偏偏天意使然.一個轉彎,李煜的命運就發生了"逆轉". 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擔心自己繼承的帝位會遭...

  • 3 # 小銘同學65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一個亡國之君,在被北宋軟禁期間,才想起往事不堪回首。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國亡了,宮殿應該還在,只是顏色變了。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應該是從南唐方向吹來的,故鄉已經是宋土了,不堪回首。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你說這事能有多愁呢?

  • 4 # HXB520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宋滅南唐至少,李煜的詞多寫風花雪月的男女之事和宮廷生活,題材是比較狹窄的。而趙匡胤打到家門口的時候他讓手下把自己綁了投降,竟然光著身子,實在是卑微可憐。後來他的詞就豐富了,多寫亡國之痛,大大豐富了詞這一文體的內涵。至少詞是“小道”,難登大雅之堂的,總被詩壓一頭。可惜李煜不太擅長寫詩,怎麼辦呢,那就寫詞吧,從而對後世詞的創作影響深遠,比如柳永,蘇東坡,辛棄疾。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詞: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這春花秋月是沒有止境的,也就是歲月如流水,四季永更替。然而,這中間發生了多少事呢。又是一年春風,吹拂我苟且的小樓,可是我再也回不去我的國了。不堪回首啊,盡是悲傷。下闋應該就是寫回憶了:那些建築都還在吧,只是那些宮女早就老了吧,意思是物是人非了,要說我又多少煩憂和惆悵,正如這滔滔不止的江水日夜東流呀。

  • 5 # 東籬ZWH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絕命詞。李煜這首詞只是用樸素的語言吟詠著,感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訴說著人生的愁恨,是這種愁恨使他看到了人生的盡頭,他回顧著濤濤江水一般流逝的時光,春花秋月,年復一年,四十年的往事湧現心頭,小樓東風,春光又新,但可惜是最後的時日了,月色依舊可惜已經不是舊時的家國:春花秋月觸發著內心無限的愁恨和悲哀。李煜這首詞不落俗套包含著特殊的內容, 凝聚著他的心血和生命。

    ,,李煜曾是一國之君,掌握著無上的權威,正因如此,在他失去帝王的尊嚴,、高貴,成了階下囚,他感慨和悲哀,他回顧著人生,忍受著歷史的吞噬,他既沒有英勇的反抗,也沒有卑鄙的乞憐,而是深沉的憂鬱和感慨,他神遊故國,“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人生的歷史象長江滾滾,從腳下流過,國家之富,帝王之尊,李煜曾經有過的這些,因而帶來了失望和痛苦。

    ,,“作個詞人真正好,可憐薄命作君王”。作為帝王李煜的命運是悲劇的,但正是悲劇的命運,使他成為一個詞人,

  • 6 # 小乖的孃親

    從高高在上的帝皇到卑微如塵的囚徒,就好像被剔除仙骨打入塵世的仙人一樣,絕望而誅心。

    李後主的悲哀就是做皇帝的時候沒盡力做個好皇帝,做囚徒的時候沒努力扮演好囚徒的角色。性格決定了命運。

    真是天意弄人,能寫出這樣好詞的人,本就是雪為肌膚花為腸。這樣的人生在皇家,成為帝皇,宿命已經註定了悲劇,無力掙脫。

  • 7 # 艾吟川

    個人認為,其實也談不上什麼血淚之痛。不得不說寫一手好詞還是挺佔便宜的。比如越王勾踐,他也亡國,也被抓去做了俘虜,雖然最後活下來了,但其間所受的屈辱要比李煜大得多了。可是,好像從來也沒有誰覺得勾踐要有什麼血淚之痛。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煜再痛,他好歹也做過一國之主,國破後他再屈辱,比起尋常百姓也總是好過太多。所以,為什麼說談起李煜,總覺得他該是那麼充滿血淚的委屈無處訴呢?我覺得,原因還是詞寫得好,寫得好的地方在於,他寫下的這首詞勾起了看官們太多的同理心。

    一句“往事知多少”,無論文人看客們何時讀到這句,心中往事的波瀾總會被多多少少地攪起,遺憾或委屈。待讀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腔春水向東流",前面滋生的遺憾或委屈,在這一句中似乎找到了理解與依託,似乎李煜握著你的手跟你說:“唉,兄弟,人生苦啊,咱們都真的是挺不容易的啊!”然後,看官們熱淚盈眶,與李煜相擁而哭,便也覺得他是個充滿血淚的可憐人兒了……

  • 8 # 釀酒麴

    南唐後主李煜,以政治的角度來看,他實在是一個身敗名裂的亡國之君,而從藝術角度來看,李煜在詞史上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詞自唐代出現以後,視野始終不離風花雪月、閨閣亭臺,至後主才突破了這種傳統的題材。

    他在詞中將個人所感受到的國破家亡的深哀巨痛化而為人生無常的人類普遍的悲哀,以那一份純真的赤子之心去感受悲痛,並一任情感盡情傾瀉,如濤濤江水奔騰而出而不加節制。

    這首《虞美人》正是他國破家亡後所寫。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天花又開了,月還是那輪明月,我在這流年歲月裡悲悼著那些逝去的往事。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東風,明月灑下清輝,往事實在不堪回首。

    以前雕刻華麗的欄杆和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人已衰老,物是人非。若是問我心中有多少憂愁?正像那一江春水般浩浩蕩蕩地向東流去。

    上闋開口便問“春花秋月何時了”,以春花、秋月、東風的永恆來反襯世事的易變和人生的無常,將一種人類普遍的悲哀寫出,感慨遙深,引起千百年來讀者的共鳴。

    下闋寫亡國之痛,雕欄玉砌都還跟以前一樣,但是人已經不一樣了,物是而人非,滿腔的哀愁洶湧奔騰,匯成一江春水向東流。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因為不曾經歷人世間的紛擾苦難,便始終保持著一份赤子之真心,而沒有一絲的世故與虛偽。

  • 9 # 春回芳去一玫到

    應該是亡國之恨吧,只有痛,便引不來殺身之禍,首句春花秋月何時了,便表達了一種對所處環境的深深的恨,這句才讓北宋當局膽顫心驚,而了又抒發了一種絕世之情,倘若宋太宗稍微慢一點的話,他會不會自殺,卻成了問題,應該說是宋太宗的一壺毒酒成全了一代詞帝,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是說東風從故國而來,帶來了故國的資訊,想到了不少錦衣玉食時過去,皇宮應該還在吧,只是主人不同,服侍過他的宮娥綵女也該老嗎,問君能有幾多愁又回到了現實之中,趙匡胤在位時待遇還好,現在趙太宗即位,jiyu小周後的美色,我該怎麼辦呢,不再作皇帝也就罷了,頭上要戴一頂綠帽子如何是好,男子漢大丈夫的血性讓我好愁啊,多得就象一江向東流的江水,可憐我無力反抗,只希望春花再也不開,秋月永遠不圓。

  • 10 # 張越智872

    都說文如其人,一點不假。李後主就是一個喜愛風花雪月生活之人,所以才落得國破家亡自當亡國奴的悲哀結局。因此就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詩句流傳至今。

    反觀毛主席的詩句,讓人激情滿懷。"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崗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毛主席的詩給人一種祖國的大好河山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而李後主的詩給人一種沮喪的感覺,所以境界不同,結局也就不同。

    由此可見,一個人必須要有廣闊的胸懷和紮實的工作作風,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什麼工作比較有出路,比較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