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易經很難學習,這是大家公認的,它難在哪裡?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字數太少,易經一共才幾千字,卻包括了許多內容,有時幾個字是一句話,甚至有時一個字就是一句話,使人摸不著頭腦;二是晦澀難懂,中國古代的語言文字極其精煉,一個字就可以包括許多含義,許多時知道了這個字的意義,但是採用哪個意義就很難確定,且現代的解釋與古代的解釋是否一致也很難確認;三是卦序的問題,應該說現在我們看到的卦序是存在錯誤的,其中可以看到許多人為排列的痕跡,也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在卦序錯誤的情況下就不可能得到正確的卦義,這是易經難懂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四是人們沒有揭示出易經中存在的規律與週期,也沒有徹悟易經所闡釋的哲理,使人們在學習與詮釋易經的時候沒有一個依據,沒有必要的邏輯與規律,也就是綱不舉目不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人撰寫了哲學專著《辯證唯物主義新論》,共45萬字,建立了理論與規律的基礎,形成理論的體系,然後將這些理論與規律應用到易經中,又撰寫了《易經新論》一書,從理論、規律、數學、哲學、週期等角度全新的詮釋了易經,形成數千年來獨一無二的新詮釋,同時得到了許多顛覆性的結論,因為有堅實的基礎,這些結論是難以駁倒的。

    本人排列的新卦序是:略

  • 2 # 吳西羊

    《易經》對新手來說是難懂的,因為全是周代時的古代文字,這種文學跟秦朝以後的文言文又有區別,更別說是現代的白話文了。易經的辭文又不是按主謂賓詞法寫錄,沒有一定的功底很難理解辭文,再說好多《易經》現在譯本是按照字面意義照搬沒變通易經含義。實際上那些翻譯出版書的作者也未必懂《易經》,造成自誤也誤他人。易經說難也不難,其實易經是簡易並非繁易,辭文字是參照大小象集合寫成,但很多翻譯家非搞成考古文學對待。

    比如:《周易·同人》,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而同人按解釋是親人的意思,而這句辭言沒有提高親人,而說設伏在草莽中。升其高陵又不無法與前而的“伏戎於莽”連成對接。其後的三歲不興,據說這個並不是準確指三年期。

    如果要讀懂易經文就先要了解卦名,大象,小象,動物象,隱象這些意義。因為易經也是由卦名與象變譯出來的。

    再說上面的《同人》那就是“同人之無妄”。同人是一家族,而無妄含義是無妄之災即突然發生的不祥事情。那為什麼說伏呢,伏是取於變卦之無妄中的互象艮,但艮在同人本卦中是半象,所說這個是伏(半現)。易大象以艮為高陵,所以說升其高陵。此爻處於三爻,也有說三之數,即三歲不興。不興因無妄之災的原意引伸。

    如果在讀《易經》中能結合辭文的翻譯意思和易在原來的設定意象,那才能慢慢理解“易”。

  • 3 # 楊朱學派

    首先,要分清《易經》與《周易》的關係。《易經》是經,《周易》是傳。

    《易經》是本純粹占卜之書。若你不學占卜。讀《易經》毫無意義。

    孔子為《易經》做傳後,使其成為《周易》。賦予其深刻的哲理和德義。

    此後,研讀《周易》者分為兩派,一是占卜派,二是易理派。

    荀子曰:善為易者不佔。顯然,儒家大師荀子是易理派。

    孔子既是占卜派,又是易理派。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魯桓釐廟燔,南宮敬叔救火。孔子在陳,聞之,曰:“災必於桓釐廟乎?”已而果然。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

    讀《易經》而不讀《周易》者,顯然是占卜派。欲學占卜,需有師父教導。

  • 4 # 側目曰論

    古人云:萬事開頭難。對某一事物只要你有興趣,有耐力去學習,最後總會把事情弄個明白。

    易經做為中華民族的經典著作,已流傳至今幾千年之久,其本身的實用價值至今仍能被世人所注目。其預測功能之成效,仍被世人所重視。

    精心學習易經,利於預見自然現象,決策事情成敗,做到早預防,早準備。防患於未然。能把損失降至最低點。精心學習,細心品味。弄懂一門學科就會很容易。

  • 5 # GG537136

    因為是非常簡單的東西,所以必須非常難懂!有慧根的人一悟就明白,沒有慧根解說千萬次都不懂,易經如此,道德經如此,佛法亦如此,真法不能說,無緣不能度,知道是這樣就行了。別想得太玄了,簡單這樣說吧:比如技術,操作規則,技巧等等都可以說,但是操作的感覺真的說不明白,就算能說出來是這樣或那樣,你也感受不到,體會不到那種感覺,到底是怎樣一種感受?

  • 6 # 高安門

    易經觀察的是暗意識,好懂的,舉個例子,一個人在等計程車,他在的位置正好是違章抓拍位置,暗意識指出租車會被罰款,這個人是好人,但天地認為此人心術不正,所以做人不只是讓人看,還得透過天地,有許多社會上的好人早年去世,就是這個道理

  • 7 # 楓欲靜而風不止

    易經乃是古文所著,而且還是中華文化的源頭,群經之始,正是因為它包容萬物,所以才晦澀難懂。想要讀懂易經,還是多研究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心感萬物,知行合一,變易則通。

  • 8 # 離相如如

    不但易經!道家,儒家,佛家經典,一開始讀哪個好懂!

    讀一兩千年前的經典,首先要弄懂其名詞術語,名詞術語弄懂再去看,才能有一點感覺!

    其次要參考近現代人有代表性的著述!近現代人才知道如何能讓我們看懂!雖然不一定理解準確!但只要心中不存定見,把我們引進去領略一二是沒問題的!

    第三步是要參考古代經典的著述!不要心存定見!多方比較以糾偏,廣學眾師為我師,深刻體悟,必有所獲,必有所成!

    第四步必須學以致用!學得再好,在生活中有不上,也是枉然!

  • 9 # 洛森有夢想

    《易經》乃是群經之首。很多人不清楚,《易經》是有三聖共同完成的,先有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伏羲,定義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分別對應乾坤艮兌,震巽坎離。這是早期《易經》,也可以說是初始期,這個時候屬於上古時期。後由周文王撰寫,(周文王即是周公解夢中周公的父親),周文王領會到易經的博大精深,而當時紂王昏庸無道,於是周文王當時是在獄中撰寫了《周易》,為後期的戰勝奠定了很大的基礎。這個時候屬於中古時期。後由孔子勵精圖治,最終完成了《易經》這部千古奇書,群經之首!其實,當時孔子在早年期並未翻閱《周易》,因為當時沒人覺得那是一本奇書,難懂,也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納,直到中年期,無意中翻起了《周易》,才發覺裡面的精華,於是勵精圖治,專研周易,完成了最後的《易經》。這是到了近古時期。

    之後,經由後人解析出了各種不同的版本,《易經》博大精深,能真正領悟易經的人實屬修為高深。如果想看《易經》的話,可以看一些解析後的版本!

  • 10 # 持名

    能者不難繁化簡,無拘無束多體驗,難者不能簡亦繁,本易互易象數顯。易乃總綱稱經典,恭敬無私用心觀,理義註解失偏頗,一以貫之方沾邊。

  • 11 # 馬振廷1

    易經設及到方方面面,幾個代號又不熟悉,當然難懂,10個洋碼數字又不是中文,為啥深入人心呢,因為天天學,天天用。明白了吧,熟能生巧。

    沒人敢說懂易經的,只知道一點就比交聰明瞭,就有智慧了,在國亂時大顯身手了。很多國師也只是停留在人道之間。

  • 12 # 趙泉淋易學文化

    說《易經》難懂的人是沒開悟,也沒能得到真傳,從各種《易經》書中沒找到真經,不會去偽存真而導致的。學習《易經》首先要明白易經的易字代表什麼意思?它己告訴你《易經》的三個特點:一,易代表簡易,《易經》是講自然氣場執行規律的學問,大道至簡,說明不是很複雜的學問,就象白天和黑夜自然永恆運轉一樣,掌握了自然的執行規律你就懂了,簡易就代表簡單易學。二,易代表不易,這個不易是指自然氣場的執行規律不易改變,就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自然執行規律一樣,迴圈往復,永恆不變。三,易代表變易,變易是自然氣場的不斷變化,變化是永恆的,宇宙間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掌握了《易經》的三個特點,就掌握了真經的要點,再讀《易經》去偽存真,簡單易懂!

  • 13 # 微盂縣weiyuxian12

    《易經》全文,就概述了5個字,這5個字就是「自心取自心」,明白了這5個字的含義,你就知道《易經》中到底易不易。「易」字,說起來容易,說起來也不容易,說起來容易,是明白了另外一個「五維次空間」的資訊,你才會克隆出今天的天方夜談來的。人的思維很快就突破了,我們為什麼就突破不了呢?我們必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原因你當下就會明白。

    說你不懂得《易經》,這裡告訴你,說我們由於「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明白」原因就出在我們知道的太多。世間的知識裝的越多你離真實智慧越遠,這就是眾生本有的「同分妄見」自認為「賊就是我們的父母」,你有了這個概念,你永遠也懂不了《易經》的本來面目?

  • 14 # Ean易安

    易經是五經之首,眾經之王。從伏羲畫卦,文周繫辭到孔子作傳,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也凝聚了諸多聖賢的心血。後世註疏汗牛充棟,皓首難窮其經。

    易經包含了數理象佔諸多方面,涉及占卜,天文,地理,歷史,倫理,哲學,數學眾多領域。無論古人還是今人,沒有跨界廣博的知識學問,實難窮盡其理。

    易經又是窮理盡性之學。不但文字深奧,而且實證亦難。夫易,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如果沒有長期的內省靜修,是不可能真實體會聖人的微言大義的。

    我從小酷愛易經,讀過大量的相關書籍,如《周易正義》,《周易折中》,《漢上易傳》,《周易本義》,《周易集解》,《高島易斷》等,讀這些書需要很深的古文功底,和大量的心血。從這方面來說,易經的確很難。

    不過,易經卻告訴我們宇宙的法則,或者說“道”也有簡易的一面,這就需要我們細心去體會了。

  • 15 # 沃克特爾

    為什麼《易經》很難讀懂?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易經》全是古文,而且有一些不常用字。現在很多人古文基礎不紮實,除課本外,對古文的閱讀量不夠大,讀懂古文字身就存在困難。另外,《易經》中巽、艮、兌、彖、爻等,64卦中有不少日常不太常用的字。

    (二)《易經》中“卦”的形成和表述,大部分人不懂。”易有太極,是分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易經》是把一個整體事物,按“一分為二,連續分割三次”,形成”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這八個“經卦”的。《易經》在“八卦”的基礎上,將八個“經卦”兩兩重疊,排列組合後,形成了64卦。另,《易經》中卦的表述,從下到上,共6層,念“6爻”,陰爻用六表示、陽爻用九表示,還有,第一爻念”初爻”、第六爻念“上爻”,那麼《易經》每個卦的表述,就會出現:初九(或初六)、九二(或六二)、九三(或六三)、九四(或六四)、九五(或六五)、上九(或上六)的表述。不知道這一點,連個基本的卦都念不下來,當然讀不懂。

    (三)《易經》採用的“萬物類象”表述、思維的方法,是獨特的甚至是唯一的。其它《易經》外的書籍,幾乎沒有這麼用的,現在所有教材中都沒有這種表述、思維方法。比如,“乾”卦的一個”乾”,“萬物類象”中,“乾,為天、為君、為父、為金、為玉、為西北、為馬…”。“坤”卦中的一個”卦”,“萬物類象”中,”坤,為地、為臣、為母、為土、為西南、為母馬…”。人們在沒弄明白“萬物類象”之前,也是無法讀懂《易經》的。

    其它方面的原因,造成難以讀懂《易經》的原因可能還有,但主要是以上三個方面。

  • 16 # 倪嬌平

    易經難懂…原因在於經常,在人能生活中非常容易發生的事,但是人們常常忽略,這些小事無妨,沒有去認真去改變,本來就在身體點點,有時會弄的自己不清,所以看似簡單,就容易忽略在身邊的點點…

  • 17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因為《周易》是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數學、龍學編排的工具書,遇到問題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具體地說,《周易》是“宇宙代數”,即用代數一至九這一條龍數字相乘,得出人類生存利益最大化的真理結論、答案。如果不知這些代數所代的文化內容,就根本讀不懂。

    下面我告訴你一至九這一條龍數字相乘的代數所代的文化內容,你就能讀懂《周易》了。

    文化的確切定義就是:應用數學的科學法則正確處理自己與對方的關係,和諧有序地發展的文明開化活動。

    簡單地說,“文”就是應用數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這一條龍,“化”就是制止壓制“文”這一條龍中的“六”,即制止壓制對方選擇不同目標、意見的行為,把“文”“化”二字合起來,就是以“文”“化”人和事物,制止壓制對方選擇不同目標、意見的行為的文明開化活動。

    一條龍數字代數代表的內容:

    1.“一”——自己要明確樹立整體目標,提出一個意見即“德”/乾;

    2.“二”——對方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的目標、意見,自己要包容、愛護對方的不同的目標、意見,即“愛”/艮;

    3.“三”——自己與對方從雙方討價還價的目標、意見中競爭出明白的創新共識目標、意見,即“新”/離;

    4.“四”——雙方競爭創新共識目標、意見,要共同遵守人們選擇認同的法則、法紀、規矩,即“規”/巽;

    5.“五”——雙方競爭創新共識目標、意見,要公正、公開,經過核心成員投票決定,即“公”/龍:虛擬一至九一條龍,無具體卦;

    6.“六”——核心成員投票決定出的目標、意見,交對方全體人員民主選擇,即“民”/坤;

    7.“七”——對方全體人員民主選擇,要透過票決、交換,要大膽反映自己的意願,即“道”/兌;

    8.“八”——對方全體人員在票決、交換中,要選擇能補自己不足的、最需要的目標、意見,投票、付款,即“善”/坎;

    9.“九”——自己在看待、管理如上活動程式時,不能在私下反對,即“管”/震。

    這正如俗話所說的:“一龍生九種,九種不相同。”中國漢字的影象象形字都是由它們組合或代出來的。

    例如:乾卦:一乘一得一。

    詳見拙著《大眾龍學一一應用數學周易的破譯》。

  • 18 # 認樸明心

    《易經》包括: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六十四卦。《易經》的作者,至少有三人。前人寫過,後人再續,然後再續。致使文章主線連貫性差,統一性差。後續者不能完全領會前一作者意圖,會產生歧意,並將歧意添加於書中……讀者領會有歧意的文章再生歧意。所以讀懂它比較難。

    伏羲的先天八卦,因作品有明確的深刻認識。只要認真看,終究會取得正確的認知,至少不會讓人頭昏腦脹。

    由周文王創立的後天八卦、《周易》六十四卦,雖然窺知了先天八卦的某種功能,但由於未能達到伏羲直覺天道的狀態,所以不可能完全吃透先天八卦。這樣說不是武斷,而是合理推理。如果他能寫出古今都無爭議的《易經》,說明它完全明白了先天八卦。否則就是缺少真知。《周易》剛一問世,就有異議。

    由孔子後續新增的《周易》可能比較好。可是由朱熹寫的《周易參同契考異》卻很糟糕,被人說成是“越看越糊塗”,其中的註解部分被明眼人說成是“瞎子談太陽”。

    伏羲八卦貴本重始,《周易》逐末卜筮。前者可以解讀;後者難於解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升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