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耆角木

    有些問題真的問的莫名其妙。項羽舉鼎八十五公斤是誰告訴你的?哪本古籍記載了八十五公斤這個數字?張口就來,下面居然還有這麼多人就當這個是真的在那裡回答。

    關於項羽舉鼎,本來就是個形容而已,也不見得真的舉過某個鼎。《史記•項羽本紀》這麼寫了一句“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力能扛鼎”,只是說有舉鼎的力量而已,沒有說一定舉了。哪有這樣那樣的故事說他在什麼場合舉了什麼樣的鼎。

    (後母戊大方鼎八百多公斤)

    (毛公鼎不到三十五公斤)

    而關於鼎,本來也沒有規定大小規定重量。比如目前發現最大的後母戊大方鼎,重八百多公斤,能舉起來成妖怪了。小的也有很多,不說那些沒名氣的,就說人所共知的,臺北故宮鎮館之寶毛公鼎,重量不到三十五公斤。這個重量,古代大力士能舉起來,也是正常得很吧。

    (德鼎)

    要說八十五公斤的鼎,也確實有。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德鼎就是重84.86公斤。一般人肯定是舉不起來的。項羽舉沒舉過鼎,舉的鼎有沒有八十五公斤,不知道,但是說千百年來無人超越,是不是也荒唐了點?

    (舉重世界紀錄保持者塔拉哈澤,抓舉220公斤,挺舉264公斤)

    事到如今,舉重世界紀錄也不是不能查。就我能查到的最高的舉重世界紀錄,喬治亞大力士塔拉哈澤,抓舉220公斤,挺舉264公斤。如果說人種差異,中國最高應該是2018年楊哲抓舉196公斤,挺舉223公斤。比85公斤不知道強多少!怎麼叫千年無法超越?當然有人會說舉重的槓鈴比鼎好抓多了,那扣掉一半也比85公斤強很多啊。所以,不要提這種譁眾取寵問題了。

  • 2 # 腳步為你停留

    古人力氣很大!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我們那裡出了很多大力士!我們村有一個,姓王,有一年初冬收大白菜的時候,一家的拉菜車陷在泥地裡出不來了,很多人用盡辦法也沒弄出來,實在沒辦法了,有人就出注意說:王~~力氣大,找他來吧,找他來以後,他說:我趴在車底下,扛車軸,你們就往外拉,結果他一扛車軸,連牲口帶人一起使力,把車弄出去了,連車帶菜重量有四五千斤,他扛車軸時累吐血了,時間不長人就沒了。這是真事兒!我們那兒附近村裡給有幾個,都是同時期的人,力氣都很大,我們那兒的傳說是:這些人都是開國大將,他們保的主子沒有生下來,出皇帝的那家墳地被清朝欽天監派人給挖掘了!那個皇帝生下來就是死的,所以這些大將全都廢了!有的有名有姓,我們那裡很多人都知道。如果大家不信,就算我講了個笑話。

  • 3 # 遊記22

    好像有過一個資料不太記得了,說霸王舉鼎是千斤,後來考證過是500斤,你這問題問的可以,85公斤?堂堂一代霸王舉鼎留下前年美名,你今天告訴大家85公斤?霸王用的武器都150公斤

  • 4 # 剛日讀史

    項羽“力能扛鼎”,是形容他力氣大,不是讓他真的去表演舉鼎術,去炫耀。

    有記載說項羽“恨天無柄,恨地無環”的,是不是說霸王他老人家舉過天,拽過地呢?

    劇照:

    關於項羽舉鼎的故事,見《史記•項羽本紀》:

    上面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的記載。

    不過我很好奇,這上面沒有說多重啊,這八十五公斤怎麼來的?

    要說舉鼎這種事,倒是有人幹過。秦武王天生神力,從小就喜歡和別人比力氣大,有一次與秦國大力士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雖然武王勉強舉起,但最後兩眼出血,鼎砸下來把武王的脛骨折斷,幾小時後便氣絕而亡,年僅23歲。

    這不是吃撐了飯沒事幹嘛。

    項羽是古代戰神,他從小就異於常人。別人眼睛只有一個瞳仁,他有兩個,所以人稱重瞳子。

    項羽劇照:

    他在鉅鹿之戰時,破釜沉舟,只帶著三日糧草與秦軍決戰,士卒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個個以一擋十,殺的秦軍人人膽寒,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

    彭城之戰以三萬士卒大破劉邦的五路諸侯聯軍五十六萬,更是震爍古今。

    更有人排過古代十大戰神,項羽得票第一。

    我查遍史料,也沒看到哪本書上記載了項羽舉起八十五公斤的鼎。

    鼎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兩耳,銅製為多。

    中國最大的鼎是商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

    司母戊鼎:

    最小的是嬴霝德鼎,通高10.5cm,寬8.3cm,重0.36kg。

    那麼問題來了,項羽舉的是什麼樣的鼎?

    要是能舉起重量八百多公斤的後母戊鼎,那他就是奧特曼。

    要是嬴霝德鼎,別說是他,我舉十個八個的毫無壓力。 我們來看看男子舉重最高的105公斤以上級世界紀錄:抓舉214kg、挺舉263kg、總成績472kg。

      雖然舉重舉的是槓鈴,和舉鼎沒有什麼可比性,但能舉起五百斤槓鈴的運動員去舉八十五公斤的鼎,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畢竟重量才三分之一。

    而且咱們仔細分析一下史記的記載,人家說的是力能扛鼎,是用肩膀扛,這樣算起來,史記說的鼎絕對不止八十五公斤。

    如果項羽只能扛得動八十五公斤,怎麼會讓人“皆已憚籍矣”?

    不誇張的說,就是我,也能扛起八十五公斤。

    所以我認為,項羽沒有舉過鼎,但也許他扛過,而且扛的鼎遠不止八十五公斤。

  • 5 # 花木童說史

    史料上並沒有記載項羽所舉之鼎,到底有多重誰也不知道。只是傳言是千斤鼎,但大概有多重,還是能找到一些資料資料的。

    鼎在古代被視為傳國重器,是王權的象徵,一般君王在重大慶典時都要鑄鼎。項羽舉鼎的事發生在秦朝末年,所以他所舉的鼎應該是秦代的青銅鼎。

    目前中國出土的古代文物中就有秦代的青銅鼎,比如出土於甘肅秦公墓的秦公鼎,還有出土於百戲俑坑的秦陵大鼎。這兩座鼎的形狀、尺寸、重量都差不多,應該能作為秦代青銅鼎的代表作品。

    這兩個鼎的重量大概都在420多斤。那這裡就有一個問題,這個重量跟傳說中的千斤鼎怎麼差別那麼大呢?我們再來看看秦漢時期的計重單位“斤”,跟現代有何區別。

    根據班固《漢書·律曆志》記載:“千二百黍(shǔ),重十二銖,兩之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這句話表明了當時度量衡制的計量方法和進位關係。

    現代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一個東漢時期的司農銅權,它是東漢標準的衡重器具。按照當時的衡重器具的系列來看,這是個12斤的權。經過稱量後換算,漢代的一斤 = 現在的250克,也就是半斤。

    所以從這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秦代的青銅鼎按當時的計量單位“斤”來算,應該是850斤左右,而所謂的千斤鼎雖然稍顯誇張,但也不算太離譜。由此看來項羽所舉的鼎大概是420多斤,那這個鼎現代人能不能舉呢?

    答案是可以的,世界舉重挺舉記錄是264公斤,這個數字就超過了項羽所舉之鼎的重量。按項羽的身高體重測算,跟他對應的舉重級別大概是85公斤級,這個級別世界紀錄恰好也是華人創造,張勇挺舉218公斤。

    這個記錄基本跟項羽所舉之鼎重量差不多,但考慮到古代人的生活水平,和項羽並非長期訓練的專業運動員,以及舉鼎的難度高於舉槓鈴這些因素,就項羽的舉鼎壯舉來說還是非常了不起的,放眼整個中國古代史,有這份力量的人應該沒幾個。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項羽舉的鼎絕對不可能只有八十五公斤。

    中國古代的鼎始於大禹建立夏朝後,收集全天下的銅,製作成九鼎,代表著天下九州,全天下的銅鑄成九個鼎,那每個鼎有多重?

    秦武王時期,曾經帶著大力士到東周洛陽去舉鼎,當時東周的官員說過,每個鼎都有千斤之重,當然了,當時又沒有準確統一的度量衡,千斤應該是估計,而且當時的斤與今天的斤重量單位是不一樣的,當時的一斤只相當於今天的半斤,當時的一個鼎重千斤,只相當於今天的500斤,也就是250公斤。

    當時秦武王及身邊的大力士也舉了鼎,而且將鼎舉起離地有半尺高,說明鼎並不是舉不動的,當時的大力士是能舉動的,也就是說秦武王能舉起250公斤重的鼎,但不幸的是秦武王沒有操作好,被鼎砸到腳,失血過多而死亡。

    回到項羽的時代,也就是秦朝末年,離秦武王僅僅過去一百年,當時社會上的鼎大多都是東周時期流傳下來的,與秦武王所舉的鼎應該是差不多的,項羽舉鼎肯定是在他起兵之前的事,當時的項羽正值壯年,20來歲的年紀,力氣最大的時候,如果項羽此時舉鼎,按道理來講,與秦武王時期的鼎應該是相差無幾。

    我們可以舉一些當時鼎重量的例子,如龍紋大鼎重226公斤,大克鼎重201.5公斤,毛公鼎重34.7公斤,四羊方尊重34.5公斤,後母戊鼎重832.84公斤,我們可看到有重有輕,最重的後母戊鼎重832.84公斤這不可有人類能舉的起,而毛公鼎、四羊方尊這些鼎就是現在一個普通人都能舉得起,像項羽這樣的牛人舉一個普通人都能舉得起的鼎算不得什麼,所以人綜合起來看,鼎的重量大概應該是在200到250公斤左右比較合理,這個重量是一般普通人舉不起。

    現在的舉重運動員能舉的最重的重量是263公斤,不過那是105公斤級別的,項羽伏沒有這麼重,畢竟古代的營養各方面沒有現在好,項羽又不是大胖子,根據他的身高1.85米來看,估計項羽的體重應該是85公斤左右,而現在舉重運動員85公斤級別的最好成績是218公斤,項羽應該達到或稍微超過這個成績。

    如果項羽僅僅只能舉85公斤的話,這個成績就是現在一個力氣稍大的普通人也能做到,可項羽不是一個一般的普通人,他絕對不止舉85公斤的鼎,項羽的成績至少也在220公斤左右。

    古代的大力氣比較有名的,秦武王算一個,項羽也算一個,項羽應該是與秦武王不相仲伯,秦武王能舉250公斤的鼎,估計項羽也能舉。如果項羽的成績只是85公斤,別說後世有人超過項羽,就是在項羽同時代也會有很多人能超過項羽,85公斤的成績並不能保持上千年。

    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項羽能舉起220到250公斤左右的鼎,而保持千年無人超越。

  • 7 # 無月文化館

    “力拔山兮氣蓋世”

    這就是項羽對自己的評價,很貼切。

    歷史上,項羽應該是舉過鼎的,但是不少八十五公斤就不可求證了。

    題主問千年來為何無人超越,依我看有如下原因:

    舉鼎風險太大

    古代的鼎都非常的大,非常的沉。

    想要舉鼎,你首先得有一幅不錯的身架子,四肢短小的矮胖個就放棄吧,因為沒法舉。

    只有臂長如猿,虎背熊腰的強壯漢子,舉起鼎來這個架勢才好看。

    但是舉鼎的風險太大,遠大過這個POSE所帶來的好處。

    最有名的是秦武王嬴蕩。

    秦武王身高體壯,孔武好戰。從形象上來看,嬴蕩可以打滿分。

    但是結果呢?

    “卒”

    大鼎脫手,砸斷脛骨,氣絕而亡,時年23歲,諡號為烈(悼)。

    結果秦武王炫耀不成,反成千古笑柄。

    有秦武王的前車之鑑,稍微有點理智的,都不會去舉鼎,當然,項羽這種愛顯能的強人例外。

    勇武再無後人

    在項羽之後,以勇武著稱於後世的猛人們,再無人可以趕超項羽。

    自然也不會有人去記錄這些人的舉鼎記錄,因為金字塔是不允許隨意超越的。

    至於那些在歷史上碌碌無名的人,更不會有人去記錄他們做了什麼。

    潮流改變

    自漢開始,武人顯示力量的方式,不再是舉鼎,也不再是去山裡打死幾隻老虎啊,下河去殺了幾條蛟龍啊這種不著調的傳說。

    而是改為了“看誰的兵器重”。

    最牛逼的是李元霸。

    李元霸的錘單錘重400斤,雙錘重800斤,一戰就砸死120萬人,呼呼…嚇死我了。

    再看看三國蜀漢的五虎將:

    關羽:青龍偃月刀, 長8尺, 重約82斤。

    張飛:丈八點鋼蛇矛, 長9尺,重約50斤。

    趙雲:長矛,後劉備冊封趙雲為虎威將軍時授龍膽槍, 長9尺, 重約45斤。

    馬超:靛藍鉤鐮槍, 長1丈1尺, 重約63斤。

    黃忠;大刀,沒有記載。 但是有把大弓, 重約17斤,射程約100米。

    這就是武人圈子的變化,人家都不再玩項羽那套了。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8 # 謀士說

    項羽舉鼎八十五公斤的鼎,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史書裡面好像沒有記載項羽舉八十五公斤的丁吧!還有,即便是有八十五公斤,古代的計量單位和現在不同,秦始皇時期統一了度量衡,半斤等於八兩,大家算算,項羽舉的鼎有多重。

    85公斤等於170斤,1斤等於16兩,按照現在的演算法,170斤就等於現在的272斤。目前中國舉重選手呂小軍抓舉亞軍(172公斤)和挺舉亞軍(202公斤)合計374公斤,打破了世界紀錄。

    我覺得除了舉重冠軍,估計一般人達不到這個水平。項羽在古代又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能舉起272斤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如果,他能舉起鼎,估計在85斤至150斤左右。古代的後母戊鼎832公斤,兩個舉重冠軍,估計都舉不起來。項羽舉能舉起來嗎,我認為項羽舉的鼎還沒有秦武王舉的鼎重,秦武王因為舉鼎折了腰最後身亡,可見那個鼎很重,一般人稍有不慎可能就是氣斷身亡。項羽能輕而易舉的舉起鼎,肯定很輕,並非古代所說的85公斤,即便是換算成現在的重量,他也舉不起來。

  • 9 # 躍來風雨

    一、項羽評價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這是隻能舉起85公斤重量的人嗎?

    二、在會稽郡府中,郡守殷通和項梁密謀起義,可項梁為了奪取起義的領導權,直接反客為主,命項羽斬殺了郡守殷通。當時郡守的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羽又接連殺了一百來人。整個郡府上下的人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反抗。這樣的強者是隻能舉起85公斤重量的人嗎?

    三、鉅鹿之戰,項羽以5萬楚軍和40萬秦軍正面作戰,沒用任何計謀,靠的是以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來生死搏鬥。戰鬥勝利後,諸侯看到項羽莫敢仰視,可見戰鬥過程中項羽的驍勇。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只舉起85公斤的小鼎就吹牛逼呢?

    四、垓下之戰後,項羽逃到烏江,送走烏騅馬,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才是項羽的實力。

  • 10 # 歷來現實

    公斤又稱千克,一公斤等於兩斤,八十五公斤也就是一百七十斤。按道理來說,不至於只有項羽才能提的起,相信這是一個稍微健過身的男人都能夠舉得起的重量。

    可為什麼在歷史上卻說項羽舉鼎八十五公斤千年來都沒有人能夠超越呢?

    古時的人們科技生活水平沒有那麼高,所做的體力活遠大於現在人。按道理來說,力氣應該比較大,而且有許多有名的大將更是力敵千軍,又如何會畏懼這85公斤的大鼎呢?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無人敢超越項羽呢?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要舉鼎呢?

    在古代,鼎是最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可以用來裝東西,煮東西,象徵著各項事業鼎盛發展。可謂是意義重大,文化底蘊豐富。只有擁有一定的權利地位,或者在朝廷中有一定威望,才有資格舉鼎,項羽舉鼎正是他個人地位和權利高的象徵,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舉鼎的,這或許也是千年來都沒人可以超過項羽舉鼎八十五公斤的一個小因素吧!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看項羽在人的心中的地位。

    項羽名籍,字羽,生於公元前232年,小時候父親便不在了,他是由叔父項梁撫養長大的,叔父對他一直都視如己出,悉心培養照顧,才不至於他碌碌無為。項羽少年時就有著遠大的志向,身材高大威猛,手臂力氣極大,傳說他雙手就能舉起重達千斤的大鼎。當然就是不太可能的,就目前人類的極限一般的舉重冠軍也最多能夠舉起500多斤的重量。

    項羽二十四歲時起兵反秦,面對如此大風險的事,他並沒有畏懼退縮,而是英勇向前,也正因如此,在農民起義軍中威望甚高。即使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高舉義旗,大破秦兵,帶領各個諸侯入關,殺秦王子嬰,焚咸陽,立下奇功,號稱西楚霸王,威風不可阻擋。

    後來與劉邦楚漢大戰失敗,自尊心極強的他感到失了顏面,對不起江東父老,便在烏江自刎。

    劉邦和項羽,二人一成一敗,但這並不影響相遇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他仍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甚至劉邦都敬佩他,為他建了項王廟。 說實話,多年來,不可能無人超越他,但他至今仍是第一,後人無不敬仰西楚霸王的豪邁與義氣,對他是至高無上的尊重!

    由此觀之,並非無人超越,只是不想抹滅項羽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罷了,哪怕只是這麼一個小小的事情,所以有了這樣的傳說。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題目中所提到的85公斤的鼎,項羽所舉的頂真的只有85公斤嗎?

    中國古代的鼎始於大禹建立夏朝後,收集全天下的銅,製作成九鼎,代表著天下九州,全天下的銅鑄成九個鼎,鼎究竟有多重呢?

    如龍紋大鼎重226公斤,大克鼎重201.5公斤,毛公鼎重34.7公斤,四羊方尊重34.5公斤,後母戊鼎重832.84公斤,最重的後母戊鼎重832.84公斤這不可有人類能舉的起。

    所以有了另一種說法,其實項羽舉的鼎根本就不止八十五公斤,這樣有能力的人,肯定不止這點能耐,所以他的舉鼎重量絕對是常人所不能及的,85公斤這個重量只是傳說而已,並不足以為信。

    總的來說,原因可能有幾種。

    首先,項羽一直都很有威望,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很高,即使有人真的力大無窮,也不願意去搶走他的這個威名,打破這個美麗的傳說。

    其次,項羽舉鼎的重量根本就不只題目中所說的85公斤,記載並不準確而已,實際上就是無人能及。

    因此,千年來都無人超越項羽舉鼎的豪邁盛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人該創業,什麼人不該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