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行3385484
-
2 # 不懂小隊長
教師選擇性的家訪為了什麼?(你問這個問題為了說明什麼?)
教師的選擇性家訪,不是為了教育為了學生,難道還是為了去學生家喝口茶,吃點水果,順手收取點“賄賂”嗎?
第一,教師的家訪一般都是安排在下班以後,節假日期間,教師利用自己的私人時間來完成家訪的工作。而教師的工作量並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麼輕鬆。教師犧牲部分私人時間來做家訪,不可能涉及到每位同學。如果每位同學都家訪,對教師來說需要多少時間?你計算過嗎?
第二,教師家訪的主要目的就是透過和家長的溝通,相互瞭解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從而找出更適合的教育方法或解決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一般教師選擇家訪的學生有幾類:
1.學習優秀,但有更大進步空間的學生。
家訪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找到學生更好的學習方法,從而成為尖子生。
2.學習成績不穩定的學生。
學習成績時好時壞的學生,老師進行家訪是為了和家長一起幫助學生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
3.“問題”學生。
對一些調皮搗蛋,破壞上課秩序,遲到早退,不完成作業,性格孤僻的學生被家訪,主要是告訴家長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並讓家長做一定的監督作用。
4.貧困生等需要幫助的學生。
比如家境困難的學生,家庭關係複雜的學生,或者那些農村的留守兒童,老師家訪有利用瞭解學生的實際困難,並給與力所能及的幫助。
對於老師選擇性家訪的惡意猜測,讓我覺得做一個大眾人口中的“好老師”真的不容易。
如果不能得到社會的理解,那麼就祝願各位老師只做自己心中“問心無愧”的好老師吧。
-
3 # 生命如花
這個毋庸置疑,家訪,就是老師利用節假日,到學生家裡瞭解情況,以便更好的促進孩子學習,更有利於自己的的工作。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家訪的物件.一般情況下,被家訪的學生大多數問題學生。一是在校學習中出現浮動,特別是下降的同學!二是特別調皮,影響正常教學的學生!所以很多學生從上學都沒有被家訪過,也實屬正常!小品賈玲主演《真假老師》裡的小明就是一個問題學生!
家訪的效果。大多數家訪,是老師瞭解到孩子的不足,家庭的特殊情況,和家長商量出合理的教育方案,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發展!問題學生的改變既有利於他自己,更有利於班級的發展!極少數不配合的家長,可能效果不太明顯!
所以作為老師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對所有學生進行家訪,只能有選擇的進行,為了學生,為了自己的教育事業!沒有誰願意做無用功!沒事放棄假期,去學生家,去家訪的!
-
4 # 小云閱讀
這個問題本身有問題?教師的選擇性家訪,不是為了教育為了學生,難道還是為了去學生家與家長拉關係,求跳槽?
這種方式與請家長到學校來交換意見互補,當需要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家庭環境時需要家訪,當需要和家長深淡需要家訪,當需要和學生家庭成員集體商談時需要家訪,當學生父母太忙,來不了學校交換意見時需要家訪。
我當班主任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個平時學習優秀的好學生,出現了反常,情緒沮喪,上課無精打采,單元考試成績下降。就和學生一道 ,回他的家 ,到達他的家,才知道她他的父母親正在鬧離婚,他已經幾天沒回家了,晚上游戲室玩電子遊戲、睡覺,家長竟然沒有發現。他母親在家裡成天喊要上吊,根本顧不上他,父親幾乎回家,回家父母親吵架。對話後,家長很著急和自責,表示暫時不談離婚,關心照顧孩子,讓孩子順便考上重點高中。
該生此後直到初中畢業,臉上常常洋溢笑容,學習努力,對我很親。他順便考上了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我很開心!他一家人都很感激我。
老師家訪,一定是為了 學生健康成長!
-
5 # 廣土湘
很多看到“選擇性”三個字,腦中馬上就會聯想到一連串的戲碼:選擇學習成績好的吧?選擇家庭條件好的吧?……家訪是學校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增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合力,要求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絡,更好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畢竟教師的主要工作在學校、在課堂,家訪工作不可能家家都到,所以教師一般都會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選擇性家訪。那麼,教師是如何“選擇”的呢?
1、家庭經濟困難,教育經費緊缺
2、留守兒童家庭
3、父母離異對孩子造成影響的家庭(現在很多離異家庭,只要對孩子未造成扭曲傷害老師也不必家訪,涉及個人家庭隱私)
4、後進生
一般後進生學習成績差,老師都會從學生入手,瞭解情況給予學習策論幫助。如果涉及家庭原因影響學生學習,例如孩子回家要承擔農活或者陪父母出去應酬等類似情況,老師會選擇家訪,與學生父母達成共識。
5、優等生
其實班主任家訪優等生的次數相對是最少的,因為學生自身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技巧,家庭教育功不可沒,所以老師介入的影響不大。但是,對於招生辦的老師(工作人員)對升學銜接的優等生家訪頻率之高,學校為了吸納優質生源,透過對優等生家訪,爭取與學生、家長達成一致。
教師家訪不是例即興行為,是經過對比篩選確定的。教師也想深入瞭解每一個學生,但是校內常規教學、教育管理任務繁重,時間上難以實現。其次,對於很多家庭沒有家訪的必要,沒有針對性的家訪會造成教師工作冗餘累贅!
友情提示:家訪工作中,教師和家長都要正視工作,切不了出現“吃拿卡要”“行賄受賄”等違紀行為!
-
6 # 人教無類
這位朋友你的問題也是很多人的疑問。
我曾經做過老師,老師這個家訪真的是為了教育和為了學習。但是因為老師的時間和精力問題,老師只能選擇性地去進行家訪,特別是會對學校表現波動性大的同學進行家訪,去學生家裡看看是不是家裡出現了什麼問題導致學生的表現出現波動性。
可能有些家長覺得老師家訪沒有必要,有些家長覺得沒有空去接待老師,但是,我覺得很有必要。因為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有的學生不會回家和父母說,只有透過老師家訪或者電話聯絡才能知道學生的學校表現。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透過家訪可以瞭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也方便日後對學生的教育進行調整。
回覆列表
教師家訪的目的是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互相瞭解孩子的表現,商討教育的方法,進而達成教育共識。
現在的學校,大部分班級的學生都比較多,教師本身也比較繁忙,教師的課餘時間和精力很有限,家訪不可能涉及到每一個學生,所以,會選擇性地進行家訪,目的就是希望家訪,使學生有所變化,有所進步。
一般,教師選擇性的家訪會選擇這些學生:
1.行為有問題的學生。比如經常遲到、沒有禮貌、經常性地違反校紀班規、不參加集體活動的學生。
2.學習成績不穩定,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有些同學成績不穩定,忽好忽差;有的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習慣不好,他們也是教師家訪的重點學生。
3.性格孤僻,暴躁或有其他問題的學生。有的學生在學校不願與人交往,或者易怒,經常打罵其他同學,偷別人東西等,這些學生也需要教師與其家長進行溝通。
教師家訪,就是希望透過與家長溝通,交流孩子的表現,分析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最終與家長形成共識,促使學生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