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群龍何無首

    首先,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大多數人都會這樣想。

    封建王朝的更替主要矛盾是階層金字塔頂層的人擁有了土地面積金字塔所以的土地,老百姓無力為生,遇災年走投無路就會反——總有膽大的,畢竟——餓死是死,造反也是死,況且造反不一定死。社會矛盾如此尖銳,政府內部官僚又在不斷的華山論劍,比權量力,這樣的政權,焉有不亡的道理。

  • 2 # 白耀亮

    如果袁崇煥不死,就說明崇禎還有腦子,大明可能還能多活幾年。大明能不能活下去的關鍵不在袁崇煥,而在於崇禎。

    把一個國家的興亡責任推在一個大將身上,是崇禎的專長,現在遺傳了很多腦殘在這裡狂吠。

    袁崇煥已經在自己職責之內做到了最好。寧遠之戰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獨戰努爾哈赤數倍於己的後金大軍,如果袁崇煥是怕死之徒,只要隨高第退到山海關就好了。但袁崇煥孤守寧遠,大呼,我為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那幫抹黑慢罵袁督師的人你們可有良心,還是天生一付畜生心腸?

    遼東號稱大明將士的亂葬崗,去遼東是去赴死的,那裡不是那種蠅營狗苟的人敢去的地方。

    袁崇煥吹噓五年平遼難道就是為了到遼東去送死?這是你們這些黑袁的畜生們的邏輯?你們的腦袋被驢踢了吧?

    袁崇煥如果吹噓是為了升官,那升官又是為了什麼?自然是為了發財,為了利益。袁崇煥死後,家無餘財,一貧如洗。你們這些袁黑們又作何解釋?袁督師吹噓大話難道就是為了到遼東去送死?難道就不能認為袁督師是為了保衛國家到遼東去儘自己一個大明將領的職責的?

    己巳之變時,袁崇煥幾晝夜急行軍,居然比後金更早到京師城下。再看吳三桂1644年,救援京師走了幾個月。在看山東劉澤清馬上摔了一跤,拒絕發兵救援。你們這些明粉的良心何在?你們這些敗類真的很噁心。

  • 3 # 踏雪尋梅498

    那麼,就讓我們假設袁崇煥不死。

    在研究袁崇煥不死所帶來的後果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研究一下袁崇煥的個人經歷。

    袁崇煥,生於萬曆十一年(1584年),三十五歲(1619年)考中進士。看到這可能有人覺得我寫錯了,考進士不是文人科舉的路子嗎?我告訴你,沒錯,老袁最初就是個文人。

    那麼他是怎麼變成武將的呢?

    天啟二年(1622年),老袁同志擔任福建邵武縣的知縣。某次進京述職的時候,聽說北方戰事吃緊,於是一怒之下向朝廷毛遂自薦,舉薦自己作為統兵將領。是的,你沒看錯,就是袁崇煥自己推薦了自己。按照當時的潮流來看,老袁的行為,無疑是中二書生的中二病爆發,於是他的行為在朝中得到了一大批中二書生的支援,然後他就真去了前線。

    按照以往的慣例來看,書生終究是書生,就算中二病爆發,上了戰場也只能送菜。典型的比如楊鎬。當年熊廷弼和後金在遼東地區打的死去活來的時候,楊鎬發現熊廷弼有壓制後金的跡象時,中二病爆發了,以為打仗也就這樣,自己也能輕鬆壓制後金,於是請求撤換熊廷弼,讓自己上。他的行為同樣被一群中二書生支援,於是熊廷弼被換下來了。結果這哥們二十萬大軍被皇太極以八萬人揍成了狗。氣的皇帝……好吧,皇帝沒把他怎麼樣,因為他掛在戰場上了。

    然而,老袁還真和一般的書生不一樣,他是有兩把刷子的人。老袁來到遼東,遇見了一個同樣牛逼(甚至更牛逼)的人——孫承宗。

    這個孫承宗,是個老頭。好吧,這是廢話。孫承宗是天啟皇帝朱由校的老師。當年魏忠賢發家的時候,發現孫老頭是皇帝的老師,就想透過孫老頭這條線來攻略皇帝。結果孫老頭直接回了一句:“滾犢子。”這事兒給魏忠賢氣的不輕。於是魏忠賢發家以後就想搞一搞孫老頭,然後就發現,他竟然搞不動!這個故事從一定程度上提現了孫老頭的牛逼。更牛逼的是,在袁崇煥來到遼東之前,孫老頭曾在這裡擔任了一段時間的督師,而在孫老頭擔任督師的時間裡,女真人幾次進攻都被揍成了狗。要不是有幾根攪屎棍攪爛了孫老頭的安排,估計袁崇煥到遼東的時候錦州都被收回來了。

    後來,袁崇煥來了。孫老頭和袁崇煥見了一面。中間發生了這樣一段問答。

    孫:“遼東戰局如何解?”

    袁:“……主守,且戰。”

    孫:“善。”

    這段對話的大概意思是,孫老頭問老袁如何看待遼東戰局,老袁思考後回答說,要重點進行防禦,然後徐圖反擊。而這個戰略思想得到了孫老頭的支援。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當時的情況。當時的明朝,內有大量的流寇土匪四處流竄,外有女真鐵騎南下扣關,總體來說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時刻。在這個情況下,北方的守軍很難做出進攻,一方面本身就沒有那麼多軍隊,另一方面朝廷拿不出糧餉。可以說,由於大局的限制,北方的戰局相當的被動。

    在這個情況下,孫承宗認真研究了局勢之後,仍然發現了一絲戰機。孫承宗經過研究後發現,女真人的文化水平還相當落後,整個族群還處在一種不事生產的原始社會階段,這也就導致女真族戰士在作戰時雖然表現很猛,但是後勤保障完全跟不上,在持續作戰上存在硬傷,只要明軍能夠鼓舞士氣,扛過最猛烈的攻擊,那麼女真族就會不攻自破。而且,因為女真族整體文化發展落後,明朝對女真還有著科技上的壓制。比如說,這時候的明軍已經開始大規模的使用火槍火炮了,而女真族連火藥是啥都還不知道。鑑於這兩點,孫承宗給明軍裝備了大量火炮,並且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而且,孫承宗本人也極其善於作戰。是的,孫承宗文人出身卻在軍事上一點不虛。就這樣,在智商和科技的雙重碾壓之下,努爾哈赤原本制定的入侵關內、攻破北京的戰略被徹底打破了。

    可惜,孫承宗雖有才幹,卻是生不逢時。

    明朝的文人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看到身邊某個人具有某項才能時,就會腦補自己也具備同樣的才能。這種情況在現在被稱為中二。

    孫承宗在前線奮鬥的時候,朝中的大臣們就開始犯中二病了,覺得同樣文人出身的孫先生能和努爾哈赤掰掰手腕,自己上去也完全可以。但是遼東的督師是孫老頭,這怎麼辦呢?於是他們就開始給孫老頭抹黑,說孫老頭在遼東督師有些時間了,卻很少主動出擊,顯然沒有為國家收復失地的打算。

    孫承宗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

    很顯然這些人根本就是豬隊友。對那些說孫老頭沒有進攻打算的人,孫老頭一定想說,你當我不想打嗎?我倒是有心進攻,可誰給我出軍費啊?誰給我增派援兵啊?一沒兵二沒錢你能打的動啊?然而這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孫老頭也只有把苦水往肚子裡咽。

    即便如此,朝中大臣還是沒有放過孫承宗,很快,孫承宗就被換下來了。很顯然,接班的人並不具備孫先生的才能,不但徹底打亂了孫先生的戰略佈局,還把孫先生辛苦收回的一點地盤都給弄丟了。於是,當袁崇煥來到遼東的時候,明朝在遼東的全部地盤就只剩下一道山海關了。

    孫老頭和老袁聊了幾次之後,覺得老袁的戰略水平還可以,就把遼東完全託付給了老袁,然後回京去了。而老袁也沒有辜負孫承宗的期望。歷經數次奮戰之後,老袁率領部隊收回了寧遠、錦州兩處戰略要地,並將這兩處要地與山海關相互關聯,構築出了“關寧錦防線”。這道防線相當牛逼,完全卡住了努爾哈赤向關內進攻的路線,使滿族入關的夢想,直到皇太極臨死都還沒實現。順帶一提,在寧遠之戰中,由於努爾哈赤帶頭衝鋒,被袁崇煥一炮炸了個滿堂彩,回去之後就傷口惡化,發炎潰爛最後病死了。

    然而,這樣的老袁卻受到了攻訐。

    最初在朝堂上全力支援老袁的人是孫承宗,於是大家就明白了——老袁是孫先生的人。而孫先生一向與魏忠賢交惡,於是……魏忠賢心說,你孫老頭牛逼沖天,我收拾不了,還收拾不了一個袁崇煥嗎?於是老袁非但沒得到應有的賞賜,還被魏公公間接剝奪了軍權。失望的老袁就此辭官回鄉。

    這裡面又有另一個插曲:老袁給魏公公建生祠。

    在許多人心中,這件事成了袁崇煥的人生汙點。但在我看來,這雖然算不上是汙點,但也的確是智熄的操作。

    在分析這件事的時候,有必要提一提明朝後期的一位名將——戚繼光。戚大將軍最早的軍旅生涯可以追溯到嘉靖年間。戚大將軍祖上就是當兵的,戚大將軍能在軍中任職也是承襲了祖傳的軍職。嘉靖年間的戚繼光還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卻真真切切的見識了一回大明官場的黑暗與奇葩。原本一心抗日的胡宗憲,被一群二桿子的書生硬是給罵成了叛國投敵的漢奸,最後含冤而死。這些事給了戚將軍極大的觸動,讓他從此有了一個明悟——在這個陰森混亂的大明官場裡,武官想要實現理想,就必須緊緊抱住一棵大樹。有了這個明悟,戚大將軍就去抱大樹了,而大樹的名字叫做張居正。後來的事情證明,張居正的確是一顆參天大樹,抱緊了這棵樹就可以不畏懼任何來自朝廷的風暴。

    看到這,大家也就明白了,老袁同志打的算盤和戚大將軍是一樣的。但我想說,同樣是抱大腿,戚大將軍就抱得很有水準,而老袁就抱得很智障。以至於孫承宗在知道建生祠的事情後,整個人都懵逼了。

    我的說法可能讓很多老袁的粉絲不服,沒關係,咱們慢慢分析。首先說大腿的質量。戚大將軍抱得是張居正的大腿,關於張居正,我想用不著我多說,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明第一首輔;而老袁抱得是魏忠賢的大腿,魏公公是一個臭名昭著的死太監。好吧,大腿的質量就不論了,因為在同一個時期大腿就只有一根,質量上沒得選。我們來說一說抱大腿的時機。戚大將軍抱大腿的時候,張居正剛剛進入內閣,屬於人生的上升期,但也是人生的一個危險階段,因為在這個時期,張居正準備競選內閣首輔,而一旦競選失敗,張居正基本上就要玩完了,而且是全家玩完,但就是這樣,戚大將軍就敢把全部身家都押在張居正身上,後來的事情證實,戚大將軍確實沒押錯,老張是有好幾把刷子的人。而老袁呢?老袁建生祠的時候是在天啟七年,而這,也是孫承宗懵逼的主要原因,因為這一年過了一半多的時候,皇帝換了一個。天啟七年八月,擔任皇帝的朱由校病死了,接過皇帝寶座的是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按說,朱由校既然是病死的,不是被人突然害死的,那麼作為大臣,應該很容易就能預測到皇帝的死。事實上,孫承宗就預測到了。孫老頭不但預測了皇帝的死,還做出了進一步的預測——魏大公公權傾天下,即便新皇登基,魏公公也不會甘心放下手中的權力,這樣一來,新皇帝和魏忠賢之間一定會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總之,魏公公要倒黴了。果然崇禎登基不久,魏忠賢就死了,還被鞭了屍。所以,在老袁建生祠的時候,孫老頭懵逼了,這個時候孫老頭開始懷疑自己的目光了,因為老袁在這件事上的表現正好說明了其目光的侷限性。

    然而,孫老頭這邊還沒懵完逼,那邊袁崇煥又幹了另一件蠢事。

    天啟七年正月,皇太極進攻北韓。到了四月北韓方面已經多次嚮明朝求援,然而明朝方面完全沒有迴應,坐看北韓被皇太極打出了翔。對此,孫承宗表示相當的懵逼,於是他寫信問袁崇煥為何不出兵。袁崇煥回答說,我在修城牆,沒空啊。這讓孫承宗氣的夠嗆,但事已至此,孫老頭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好叮囑袁崇煥,以後幹啥都提前打個招呼,別什麼都不說。袁崇煥表示好啊好啊。

    崇禎登基不久,就幹掉了魏忠賢。當時北方的戰局又有崩壞的跡象,於是崇禎就把賦閒在家的袁崇煥請回來了。

    新官上任的老袁,又幹了第三件蠢事——殺毛文龍。

    明朝末期,女真族發展壯大,開始真正能夠威脅大明朝了。於是,女真族人多次進攻明朝北方的城鎮。在與明軍數次作戰之後,女真族人發現,每次進攻的時候,後方總有人在搗亂。而搗亂的人主要有兩撥,其中一撥叫北韓,另一撥叫鎮江守軍。毛文龍就是鎮江的守軍將領。鎮江是明朝在後金腹地開闢出的一塊根據地。長期以來,鎮江就像一顆釘子,時不時地在後金背後扎一下。後金很煩,想拔了釘子,卻又夠不著。

    終於,毛文龍被袁崇煥給殺了。

    袁崇煥殺毛文龍,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毛文龍消極怠戰。毛文龍的確消極怠戰,但就戰略態勢來看,讓毛文龍像釘子一樣楔在後金的腹地對全遼的戰局都有重大幫助。其二是毛文龍討糧過多。其實按照袁崇煥的理解,這兩個理由可以合二為一——你要幹不了這麼多活,你就別吃這麼多飯。然而,鎮江守軍的數量擺在那裡,吃多少飯是有明確數量的,並不是袁大督師想減就能減的。果然,毛文龍一死,袁崇煥發現鎮江守軍仍然要吃飯,而且由於毛文龍的死,鎮江守軍開始躁動不安。於無奈之下,為了穩住鎮江守軍的軍心,袁崇煥只好給鎮江方面加派糧草,而加派的這些糧草則由崇禎皇帝友情提供……總而言之,最後崇禎查賬的時候,發現有一大批糧草消失的無影無蹤,於是就懷疑袁崇煥把糧草賣給敵人了。

    毛文龍死後,孫承宗憤怒非常,他寫信斥責了袁崇煥,同時指出了袁崇煥在做事方法上的不足。

    然而老袁並沒有虛心接受。

    崇禎二年,皇太極攻入了關內。是的,你沒看錯,在關寧錦防線固若金湯的時候,皇太極打進來了。很多人都以為是袁崇煥把皇太極放進來的,事實上皇太極是從龍井關、大安口、洪山口等地攻入關內的,從行軍路線來看,皇太極完全避開了關寧錦防線。得到訊息的袁崇煥立刻回援,前往京師救急。但在一路上,由於指揮失當,袁崇煥錯過了將皇太極堵在京師周圍其他地區的機會,於是有了最後的京師決戰。這一戰打贏了,但也讓崇禎徹底對袁崇煥產生了厭惡。而後面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給了崇禎一個殺袁崇煥的理由。

    袁崇煥就這麼死了,他沒有賣國,但在當權者眼中,他的一些行為卻成了賣國的證據,甚至作為他的老師和朋友的孫承宗連為他爭辯一句都做不到。

    從以上分析中可知,袁崇煥雖然沒有某些袁黑說的那麼不堪,但是也沒有袁粉們說的那麼牛逼,充其量也不過是個二三流的水平。

    如果袁崇煥不死,清軍入不了關,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仍然要繼續造反,大明朝早晚有一天要完蛋。

    如果袁崇煥死了,關寧錦防線還在,因此清軍還是入不了關,而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還是要造反,大明朝……好像仍然要完蛋。

    總之,以袁崇煥的水平來說,還不足以影響歷史的走向。因此,袁崇煥死與不死,大明朝都會玩完。

  • 4 # 歷史吐槽機

    說實話,袁崇煥死不死和明朝亡不亡一點關係都沒有。想回答這問題得說清楚兩方面的事情,第一是在晚明的歷史中袁崇煥到底有多大作用,第二是明朝到底為什麼滅亡。

    先說袁崇煥的作用,他的最高官職是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薊遼督師。他所以在這個位置是因為許諾崇禎皇帝五年可以平復全遼,也就是說他在崇禎皇帝面前自薦了這個位置。但是他還是有條件的,錢糧、兵卒、權力都提了要求,崇禎皇帝都一一滿足,並賜尚方寶劍,可臨機專斷。也就是說崇禎給了他最大的決策權,但是這個決策權只在薊遼地區有效。他做的好壞先不談,他的戰略地位沒有上升到一身系社稷的地步,並不是說他死了明朝馬上就完蛋。

    在說下明朝滅亡的根源問題,這個問題實在太複雜,隻言片語說不清楚。概括來說是明朝的基本統治架構崩潰了。明朝的統治是一個三足鼎立的結構,皇權最大,掌握暴力機構,法律制訂權和訂稅權。其次為文官集團,掌握輿論,法律解釋權和基礎治理權。第三個是太監集團和勳貴集團,在這一方其實是平衡文官權利的秤砣。而明朝後期,尤其是嘉靖死後,一直黨爭的文官集團決出勝利者——東林黨。他們第一次超越了皇權,這是他們之前無法做到的事情。之前文官只能透過輿論權限制暴力機構,透過法律解釋權解構法律制訂權和訂稅權。在高拱和張居正的名臣時代,相權超越了皇權,他們廢掉了皇帝的法律制訂權和定稅權,在失去定稅權後,皇權的維持工具暴力機構隨之動搖。之後的皇帝們一直都在嘗試收回權利,起碼收回定稅權,但都失敗了。東林集團和新興的商人集團合流,到明朝滅亡皇帝也沒拿回定稅權。

    而到崇禎的時候,他把天啟死命抬起來的魏忠賢給廢了,這也不算什麼,九千歲確實有點失控,可他繼續把閹黨也給徹底剷除了。三個足變成兩個了,在皇權本就是弱勢的情況下,廢了調節平衡的第三方,皇帝再不能當裁判,只能親自下場和文官集團鬥,這是必輸的事。至此明朝的滅亡已不可避免,因為曾經穩定的統治結構已經完全崩潰了。

    說清楚了以上兩點,我們就會明白,袁崇煥對於明朝的興亡沒什麼作用。按照古人懷道而有術的說法,明朝的道崩了,多好的術也沒用。何況袁督師有沒有術都是存疑的。

  • 5 # 小山村的狼哥

    如果袁崇煥不死,恐怕明朝會亡的更快,因為袁崇煥是個什麼人?東林黨的投機分子!他看出崇禎好大喜功,急切想評定遼東的想法,對崇禎提出了五年平遼的保證,可是五年平了沒有呢?並沒有,而且在他的任期內,竟然出現了皇太極兵臨京城城下的危局!袁崇煥殺死了毛文龍,但卻沒有任命一個可以繼續管理皮島的人才,失去了掎角之勢!解除了建奴的後顧之憂,之後又在不請旨的情況下擅自和皇太極談判溝通,試問,這樣的人能稱為能臣?凌遲冤枉了他?崇禎也許冤殺了很多人,但對袁崇煥的處置,絕對是正確的!

  • 6 # 有始有終329

    明朝到崇禎時期,重痾纏身,敗象已顯!崇禎帝雖千方百計挽救頹勢,但作用不大!大廈將傾之時靠袁崇煥一己之力難挽即倒!國內烽火四起的農民起義,對明朝虎視耽耽,覬覦已久的努爾哈赤!這兩大隱患崇禎皇帝是根本無法根除的。最終必然走向滅亡。袁重煥就是不死最多能遲滯明朝滅亡的時間,但時候不會太長。。

  • 7 # 晃天下

    在袁吹子們心中,明朝氣數已盡,崇禎殺了袁崇煥,這是在阻礙歷史程序嘛。

    細數袁崇煥的功勞:

    功勞一,在明廷已得知蒙古部落在崇禎元年投靠後金的情況下,崇禎二年關外大飢,袁崇煥瘋狂賣糧給蒙古人,不能餓死了這些後金的協軍,說不定後金還可以通過蒙古協軍獲得明軍的糧草,這樣可以幫助敵人渡過饑荒!

    功勞二,消耗明朝資源。袁崇煥上臺二築錦州,將朝廷大量資源砸在遼西走廊。想想遼瀋戰役,國軍的飛機大炮都打不通到錦州的路。

    功勞三,削減關內防務。提出要精兵簡政,不過簡的是友軍的!崇禎二年薊鎮鬧兵變,連總督喻安性都下課了,後由劉策代替。關內各督撫清汰,制定了各鎮的兵餉(五月時由戶部尚書畢自嚴具)。薊鎮兵,分為舊兵和新兵。舊兵,由原九邊舊餉供給;新兵有三萬多(不是新入伍的),由新餉(遼餉)供給。由於遼事起,遼餉費用日益增加,也就挪用侵佔了不少九邊舊餉。六月,東江斬帥,東江定員二萬八千人(月錢七錢)。八月,袁崇煥假惺惺的要給東江增餉(增餉後反倒斷糧了),東江定員二萬二千人(表面上由月錢七錢提高到關寧軍標準,一兩五錢),但把薊鎮新兵(大概月錢一兩一錢)由三萬砍成一萬二(東拆西補做假賬湊成四百八十萬政績,崇禎愛錢嘛)!九月,劉策表示督師的經制太少,西協請求加編七千。最終東江定員一萬八千人(實際兵員並未減,還是二萬八),給薊鎮又加了六千新兵編制。這麼一折騰,最終薊鎮的瞭望臺兵幾乎清汰乾淨了!此外在崇禎元年底,天津也被清汰不少。對登萊,趁機以不設巡撫為由,由撫鎮改為協鎮(降級並減員)。

    功勞四,縱容甚至貪餉。袁崇煥被殺後,立即被畢自嚴舉報“空月馬乾”,關寧軍缺員二萬三千,馬騾缺近三萬(其中查到入衛倒斃馬騾近二萬)。在崇禎二年五月畢自嚴的奏報中,馬騾實際數量有近五萬,而袁崇煥造冊卻是近六萬(畢自嚴以為,造冊多是為了將多餘的馬乾費用用於買馬)!此外,袁崇煥以市馬錢為由,挪用了十多萬的撫賞錢,下落不明由畢自嚴代為填補。斬帥後,以制正東江為名,欲將東江移鎮於遼南,於是在東江“擬設馬兵營十營”,其實島上馬毛都沒有(買馬既艱,海運不易),還報告給崇禎“合四鎮官兵十五萬人馬八萬匹”!功勞二三四,合起來就是加速明朝軍事力量的衰弱。

    估計袁崇煥這人不喜歡顯富,什麼錢財都往東莞老家搬。《人民的名義》開頭的趙德漢抄家,住家很一般啊,吃得也一般。深挖,別人有豪宅,有一面牆一個冰箱一張床,深藏不露啊!

    寧遠抄家“家無餘資”,只有皇賞物,有妾和侄兒,外加僕人15人(最後僕人全同罪流放);東莞老家不動產5000兩,還抄出鹽本!!!天啟四年,袁父死了,袁窮得連回家奔喪的路費都沒有,才幾年光景袁家就家產翻番當了鹽商!(鹽本一項,需要鹽課司追查)

    功勞五,遣散援軍。薊州城在其縣誌以及陳仁錫的《無夢園初集》中都有記載,北靠山(府君山)南臨河(漕運河——州河),後金只能從東北方向而來,必須經城南大道才能到達京畿的三河等地。本來劉策等已率援軍趕到了薊州城去堵截,結果袁崇煥一來,把劉策(劉策黑鍋背到斷頭)等通通打發到後方,為皇太極突入京畿掃清了障礙。後來弘光的吏部尚書徐石麒大罵袁崇煥在薊州城“牛酒犒勞”皇太極。這“牛酒犒勞”的解釋雖然不靠譜,但說明徐石麒也實在沒有其他靠譜的解釋來說明袁大糞在薊州城“遣散援軍”等奇葩行為。

    “崇煥陽主戰而陰實主款也,甚至殺東江毛文龍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許,遂嗾奴闌入脅款,仍戒以弗得過薊門一步,崇煥先頓甲以待。是夕敵至,牛酒犒勞。夜未央,敵忽渝盟,騎突薄城下,崇煥師反殿其後。”

    ——黃宗羲《弘光實錄抄》轉引自全家殉國的民族英雄徐石麒疏

    功勞六,封鎖、餓斃東江。袁崇煥改餉司搞海禁,直接掐斷東江經濟命脈,由此引誘脅迫毛文龍。在袁的管理下,比如命登萊發十萬糧“以濟冬春”,“買發遲誤”僅發了二三萬,最後僅有數千到(官僚集團在中間貪了不少嘛)。甚至搞得東江有的地方從九月就開始斷糧了,讓東江完全沒有戰力(飯都吃不飽打個剷剷戰),由此極大的配合了皇太極入關。

    功勞七,吹牛皮忽悠崇禎。什麼廣渠門大捷、左安門大捷,在一系列袁吹子的“大捷”下,後金一路“敗逃”,從京城東北,“敗逃”到南海子(北京南苑),再“敗逃”到更南的良鄉固安。清朝有個叫楊應琚的,在清緬戰爭中就忽悠乾隆一路報捷。結果乾隆翻地圖,咋越捷越深入!崇禎就該信袁崇煥,這樣皇太極可以早點把關內搞殘破大失人心!

    總的來說,崇禎不識時務,苟延殘喘而已,早就上吊投降,讓後金早點入關!袁崇煥英明,種種作為順應天意,讓犬清早點入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應該首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