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齊魯壹點
-
2 # 濟南時報
首先要明確一下,接壤與經濟發展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至於接壤的地方能不能互相融合,這也要看政策的相關執行,不說兩個省之間的接壤,就是一個縣兩個鎮之間,一個城市兩個區之間,一個省內兩個城市之間,最常見的情況是,一條路在接壤的分界線那裡,經常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情況,一邊是平坦大道,一遍是坑坑窪窪。
我們再來看一下魯西南和蘇北的經濟發展和在本省的地位,魯西南,即山東的西南部,包括菏澤、濟寧、棗莊和聊城4個城市。蘇北地區則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5市。
在2018年上半年的GDP排行中,魯西南四個城市的排名為濟寧第6,聊城第12,菏澤第13,棗莊第15,排名在山東省內總體較低。
蘇北地區5個城市在2018年上半年的GDP排行中,則更是悽悽然,淮安、連雲港、宿遷三個城市在江蘇排名墊底,徐州和鹽城則分列6、7位。
由此可以看出,這兩個地區在各自省內經濟上的存在感都比較差。
而山東的膠東地區和濟南,江蘇的蘇南地區,在各自省內的經濟發展中都是處於領先的地位,膠東各市處於沿海地區,濟南是山東省會;而蘇南各市,不是沿海城市,就是靠近經濟高度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的城市。
山東的膠東地區,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礦產資源、比較強的工業基礎外,還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它們自發地形成了一個工業、農業、商業、交通、旅遊等均較發達的膠東地區。
而蘇南地區更是自古經濟高度發展的地區,外商投資企業眾多,內資企業的數量更多,而且可以分享上海經濟發展的紅利,而且透過發展鄉鎮企業實現非農化發展的方式,已經被經濟界成為“蘇南模式”。
所以,經濟的發展與先天的地理條件與發展路子緊密相關,與接壤的關係並不大。
-
3 # 漂飄1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魯西南和蘇北經濟落後的根源。
都知道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改革開放前二十幾年,中國是出口導向性經濟,港口貿易率先發展,投資圍繞出口,投資目的地首要考慮產品運往消費目的地交通運輸成本,這也使得沿海出口加工型企業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沿海沿江城市經濟得到迅猛發展。近十年發達地區又逐漸轉向以投資和消費升級拉動內需為主,先是房地產投資,接著是戰略新興產業佈局。
魯西南不沿江不沿海,交通不便,也沒有上游資源類產業。蘇北徐州是鐵路樞紐,又有礦產,工業投資較多,經濟一枝獨秀,連雲港卡在鐵路運輸,鹽城沿海是灘塗沒有深水港,淮安、宿遷包括鹽城、連雲港至今還沒有通往省會南京的高鐵。
所以,蘇北和魯西南落後的最大原因不是區劃問題,而是交通落後,造成引資困難。江蘇已經下決心,規劃徐宿淮鹽、寧淮、連鎮等專案,形成高鐵網路,加上國家規劃的京滬高鐵二線,蘇北將迎來發展機遇,相信山東也有魯西南發展規劃吧,這一區域潛力很大。
-
4 # 蒼龍七宿
這裡以前是,黃河氾濫區。花園口炸堤,導致,黃河在蘇北豫東氾濫了好多年,大量泥沙淤積。土地沙化。人民受災很大。
回覆列表
在整個山東省範圍內,魯西南發展相對落後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在江蘇省內,蘇北的發展也相對落後。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 並不奇怪,也可以從多個方面來解讀,而且未來這些地方可能會有很好的發展,只是現在各方面條件還不具備,所以,發展有先發展和後發展,落後只是暫時的。
首先,幾十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都是從沿海開始的,也就說,沿海城市時具有先天優勢的,貿易的發展等都是從沿海城市開始的。這方面,山東的膠東半島是比較明顯的,而江蘇沿海城市發展也是有這樣的規律的。這些都是因為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結果,這種區位優勢也不是內陸城市可以比的。所以以此來看,魯西南蘇北等地區要有理性的認識。
其次,現代經濟發展主要靠產業驅動,如果沒有大的企業和產業,一個地方的經濟是很難起步和騰飛的,而上面說到沿海經濟,很多外商投資也都挑揀適合出口貿易、交通發達的地區,長此以外,反而讓魯西南和蘇北等地區越來越拉開了距離。
以上兩個方面其實解釋了內陸地區發展的困境。也就是說並不是這些地方的人不努力,而是地理環境、區位優勢比不上沿海,如果他們有沿海地區的條件,這裡的人同樣可以發家致富。
不過這些隨著區域發展的不斷擴容,近些年已經有了變化。尤其是前段時間山東省剛出臺“突破菏澤 魯西崛起”的戰略,這些都為魯西南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只要抓住政策機遇期,假以時日,魯西南,還有江蘇蘇北等地區,都可能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