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96282445031

    隨著移風易俗的社會發展、喪葬觀念的改變,如今華人多數人是採取火葬,死後其屍體被送入殯儀館火葬場,一把火燒個精光,然後將骨灰裝進骨灰盒,或存放在陳列室臺子上,或葬在墓地小穴裡。而過去千百年則是實行土葬,屍體要裝殮在木製棺材裡,再入土為安,外有棺槨,壘土成丘,即為墳塋。

    顯然,土葬時代的棺材是何等重要了。棺材又稱壽棺、壽木、壽枋。華人也真有意思,發明了“棺材”一詞,即當官、發財是也!死後還要祝福自己、祝福後代。多數老人未死之前就會買好棺木,都想看看自己的壽枋,看好了死也瞑目了。如果是家境富裕者,更會由晚輩親自挑回優質木料,請來能工巧匠製成壽枋,置於家中,為老人添福加壽,以此顯示拳拳孝心。

    柳州棺材堪稱天下棺材之最,是中國廣西柳州出品的棺材,用千百年高階古木雕琢、裝飾而成,以其質量出眾,木質緊實,堅韌而輕,不生蟲蟻,歷史悠久而聞名遐邇。柳州生產的高品質的花梨木、紫檀木、楠木、紅木、烏木或油沙杉木、油桐木、梓木、樟木、柏木,自然為全天下人所向往。柳州壽棺工藝考究、設計精美,產品出口東南亞各國和港、澳、臺地區,贏得了良好的信譽。

    柳州棺材多數是用的杉木、桐木、梓木、樟木、柏木等(花梨、紫檀、楠木、紅木、烏木畢竟太貴了),生於茂林深山懸崖之上,不長百年難以成材。這種木材,入水則沉,入土難朽,香如梓柏,色如古銅。用這種木頭製成棺材後,再刷上熟桐油或生漆數度,質優式美。這些杉木直徑很大,製作棺材時,上下左右4塊完全是一整塊木頭,一氣呵成,不加拼合,走的是精品路線。

    柳州棺材質好量多,皆有賴於柳江等河上游的融水、三江、龍勝、融安、金秀等地原始森林盛產的上好木材,源源不斷沿江而下,直達柳州。宋代以後,柳州已逐步發展為廣西中部商業中心,稱“桂中商埠”,水路四通八達,上至貴州、雲南,下至廣州、香港,故素有西南木材集散地之稱。

    柳州棺材名滿天下並有“死在柳州”之稱,據說與唐朝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有關。柳宗元曾在柳州做官,最後悽慘客死異鄉,他一生廉潔,兩袖清風,連副好壽材都買不起。柳州鄉親父老為感謝與紀念他,特意在當地訂購了一副上好的楠木棺材,殮裝著其遺體,千里迢迢運回其老家安葬。

    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路上要花費好幾個月時間。可等回到河東,人們開啟棺材重新殮裝柳公的遺體時,卻發現其遺體依然完好無損,面目仍栩栩如生,都十分驚訝。柳州棺材因沾了柳宗元的名人效應而聲名大噪起來,那些達官貴人無不以擁有一副上好的柳州棺材為榮,因此有了該說法。

    之後,柳州棺材在金庸、古龍等一批知名武俠小說家的名篇中屢屢露臉,就更讓“死在柳州”一說深入人心。例如古龍的《天涯·明月·刀》(“那是口上好的楠木棺材,是特地從柳州運來的”,表示公子羽對傅紅雪的重視)。其實,古龍不少小說裡,只要與棺材、棺材鋪有關,幾乎都會提“柳州”二字,看上去頗有些如今的名牌效應;提起其名,就知品質上乘、信心保證。如古龍另一名篇《邊城刀聲》第2部第9章《王老先生的意圖》中是這樣寫的:“拉薩城裡最大的一家棺材鋪叫‘柳州林記’。”

    作家金庸對柳州棺材也讚不絕口,在他的名作《鹿鼎記》第33回中直接寫道:“柳州盛產木材,柳州棺材,天下馳名。是以有‘住在蘇州,著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之諺。”許多武俠迷們表示,其對“死在柳州”一說印象深刻,也就在於此。

    柳州棺材不僅在小說中出盡風頭,在現實中,還真出了一副轟動一時的名貴棺材。1935年,曾任廣州衛戍司令的陸軍少將高景純在柳州逝世,其家人為他花費銀元2000餘元定製了一副特大號棺材,用的是一截重約1000公斤的大棺木,棺高1.33米、長2.33米,首尾刻有“雙龍戲珠”和“五囚捧壽”等浮雕,華貴講究,出殯時竟調動抬夫32人才抬得動,且葬器豪華貴重,因此轟動一時。據說,這是柳州棺材史上最名貴的一具棺材。

    今天,人們死後大都是採取火葬,棺材似乎沒什麼實用價值了,可廣西柳州的棺材商們還在製造棺材,不過已不是用於裝殮人的遺體,而是一種供擺設欣賞、討彩頭吉兆的工藝品,所以做得非常小巧精緻。“棺材”諧音“官財”,大家總是喜歡的,遂使“死在柳州”這一古老諺語煥發了新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護大自然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