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心曉語

    愣嚴經是對法華經的細講,主要講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講的是你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風雲雨霧怎麼形成的,山河大地是如何運作的,把你所有的困惑都能在愣嚴經裡找到答案!這就是愣嚴經要講的!

  • 2 # 搖籃曲573

    巍巍《楞嚴經》,旨在勸諸修行人,向真勿妄。須知起心動念,聲聞緣結不離因地。故須修而後証,果報明瞭。菩薩萬行莊嚴,不可思議。凡身無常,生起有由。於寂定間萬法空有,乃依攝心軌則,恭慎保持,咒語聲中有安穩法,姑蘇惟則為勸同修善信,前言方罷,勸持又既。足顯先師大德之尊,勉諸後學,尋章摘句,念念在心,於究竟堅固之法,隨緣而開悟也。∴

  • 3 # 康泉813

    楞嚴經是佛陀講 人在俢行的過程中會遇到的五十二種陰魔 並教人怎樣識別五十二種陰魔的方法。

    若能降服這五十二種陰魔,就能得到 四種清靜明誨,這四種清靜明誨是:不殺生得身清靜;不偷盜得財清靜;不邪淫得意清靜;不妄語得口清靜。

    楞嚴經中的楞嚴咒是降服五十二種陰魔的法門。精進授持楞嚴咒能得到四種清靜明誨。身口意業清靜,自然智慧明瞭。

    楞嚴經是智慧的經典。

  • 4 # 跑快938

    楞嚴經說的是佛教徒不要用嘴巴說佛事,說來說去都是瞎說,因為說食不能飽肚子。要得方法真諦,必須實修實證。。。

  • 5 # 雲說414

    在《楞嚴經》卷一雲: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如來已經明確了真心的定義,對於所提問的問題,《楞嚴經》卷一中就講的很清楚。《楞嚴經》中佛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楞嚴經》乃是瞭如來一代時教的教、理、行、果之精髓所在。《楞嚴經》說“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佛說一切法,是為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所謂心能轉物,即同如來,一念回機,便同本得。

    《楞嚴經 》卷五雲:(孫陀羅難陀):“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於三摩地心常散動,未獲無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羅觀鼻白端。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靜,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世尊記我當得菩提。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楞嚴經》說真心真性不生不滅,其他皆為虛妄,說的就是明心見性。《楞嚴經》證實:“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這幾句話,清楚地告訴我們,本來圓明的真心,只因無明妄動,而轉成阿賴耶識。《楞嚴經》又說:真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它無所不在。本來真心是無量無邊的。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具。它遍一切處,遍一切物。(王壽雲)

    《菩提之樹--釋迦牟尼佛傳》作者撰識

  • 6 # 智學居士

    愣嚴經是一部究竟、了義的佛經。是學佛之人必修的最重要的一部經(沒有之一)。他講述宇宙萬法的究竟實相,從浩瀚宇宙到芸芸眾生到最小單位鄰虛塵的生、住、異、滅講得透徹明白。全經分為見道、修道、證道三部分,從瞭解心性開始七番破處、十番顯見、二根本因、兩種顛倒,到修行的兩種根本、四個決定清靜明誨,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再到二十五圓通、五十陰魔,把見道、修道、證道修行三部曲中的次第、現象、方法、問題、過程、路徑和階位等闡述得一覽無遺。他是一部微縮的大藏經,是一部破魔寶典,是一座寶藏。“自從一讀《愣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 7 # 心生世界

    一切皆空,

    真在執著中;

    以妄為用,

    一念兩不同;

    不識別業,

    一心從未共;

    不入真門,

    五十陰魔中;

    迷中有路,

    二五聖圓通。

  • 8 # 四海聊房產

    整部《楞嚴經》就講三個問題:

    1、真心是什麼?在哪裡?

    2、眾生如何迷真起妄?

    3、修行人如何返妄歸真?

    緣起。

    阿難去化緣,遭遇摩登伽女,被外道困住。

    文殊師利菩薩用楞嚴咒救了阿難。

    阿難回到佛身邊,向佛請教,如何修行楞嚴大定。

    1、真心在哪裡?

    佛問阿難:心在哪裡?

    阿難說了7個地方,都被佛駁斥了。

    佛又從10個方面說明:真心在哪裡。

    接著,佛又將五陰、六入、十八界會歸一念心性(真心)。

    2、眾生如何迷真起妄?

    富樓那問佛:既然一切萬法都是真心本性(如來藏妙真如性),那麼,山河大地從何而來?

    於是,佛告訴富樓那:山河大地從何而來,世界從何而來,十二類眾生從何而來。

    歸根結底,世界和眾生都是虛妄,都從無明(不瞭解一念心性,把假的當成真的,而後生起貪嗔痴,胡亂造作)而來。

    3、修行人如何返妄歸真?

    明心見性後,阿難和大眾知道了,一切萬法都是自心變現(自心內的影像)。

    於是阿難問佛:修行人如何才能迴歸一念心性(或者說迴歸法性大海)?

    佛告訴阿難:要從六根入手,解除自己的心結(對鏡起心,妄想和執著虛妄的景象)。

    接著,佛又讓25個弟子說他們的修行經歷。這25個弟子逐個陳述,自己如何透過止觀(止息妄想,觀察一念心性),迴歸一念心性。

    接著,佛又講了六道眾生的業因,修行人的三個修行漸次:不吃五辛,不殺盜淫妄,修止觀(止息妄想,觀察一念心性)。

    最後,佛又主動講了,修行人在止觀過程中,容易出現的50種歧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歲寶寶斷奶後不喝奶粉有什麼小妙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