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雍虢木昜氏

    鬥爭其實就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如果外部條件不成熟,那就得考慮以退為進。等到天怒人怨,民眾揭竿而起之時,就是時機成熟之日。

  • 2 # 大高塘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周圍能打劫的地方都搜刮過了,不招安要麼散夥,要麼等死!

  • 3 # 讀書耕田

    從理論上說是這樣的,可是宋江在實際中偏偏遇到了奸臣,並且成功的被他們利用了。

    首先來分析一下兩者的利弊。無論哪個朝代,也無論當時社會情景是多麼的糟糕,朝廷仍然是主流。通過讀書取功名,出人頭地,最後謀得一官半職仍然是當時人們認為最主流的進階方式。

    其實大家可以分析,108個梁山好漢大部分上梁山都是被逼的。從他們的自身的意願來說,若不是走投無路誰也不願意落草為寇的。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梁山好漢跟別的草寇不太一樣,他們不喪盡天良,不殘害百姓。可以說讓這些忠義之士們做一個“合格”的草寇有一定的難度。

    招安是宋江一直心心念唸的事兒,他也是出自好心。想給兄弟們一個好的,正規的前程。光明正大的活在世上。但是生不逢時的是有高俅這些奸臣矇蔽皇上,利用宋江的招安心切之心利用了梁山好漢。最後使得108將士分崩離析。好不傷慘啊!

  • 4 # 馬繼新能

    北宋年間,封建王朝腐敗無能,奸臣當權,民不聊生,農民為了生存,起義造反,有正能量一面,但起義無綱領,無紀律約束,就會危害社會,造成動亂,人民生活更苦,生命無安全。宋江在朝廷沒有改革,除去奸佞的情況下急於招安,並鎮壓方臘起義,維護了朝廷,害了眾弟兄,國家得到暫時安寧。不久敗於金人,靖康之恥,更讓民族蒙羞。有好就有弊。不招安,幾萬人長期落草為寇,靠打砸搶為生,殺富濟貧沒有見到,當然不是好事。

    宋江個人有私心,野心,想當官,光宗耀祖。不是為了國家,他愧對眾弟兄,更無顏見晁蓋。

  • 5 # 科大老楊

    這是一個立場不同結論一定不同的問題。

    看待一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立場問題。

  • 6 # 煙雨江南婁江

    梁山好漢大部分身份不一樣,都是歷史環境逼上梁山。他們行俠仗義,一身武藝,小打小鬧成不了大氣,特別在海州一戰,大傷元氣。宋江感覺這樣鬧下去大家都沒有希望,為了梁山好漢前途只有招安一條路。

  • 7 # 竹林舞劍

    綜合考慮,招安也好繼續待在梁山也好都是沒有前途的,只有將造反進行到底,裂土稱王,打到開封去解放全中國!才有前途。

  • 8 # BJ黃金海岸

    詔安被清算是必然的,結果大家已經知道。如果繼續落草,有兩個結果:一是成大事,甚至改朝換代,這個結果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和朝廷實力懸殊,而且入主樑山的人多數被逼上去的,吃吃喝喝為主,胸懷大志的很少。二是被清剿,要麼戰死,要麼被殘忍殺害,還可能株連九族。對社會危害更大。

  • 9 # 星宿派高手

    總體而言,兩條路線都沒前途,都是一條死路,區別只是死得快慢而已。

    在朝庭眼裡,反賊就是反賊,永遠都不可能是自己人,招安後,朝庭也只會想著“以賊制賊,相互消耗”的美事。宋江一力主張受朝庭招安,招安之後,就被安排接連出徵河北田虎、淮西王慶、江南方臘等起義軍勢力,朝庭則坐收漁翁之利。比如平定方臘就損失慘重,雖然最後擒獲方臘大功告成,但卻陣亡了59條好漢,回軍途中,魯智深又在杭州六和寺坐化,武松殘廢不願回京,就地出家,離開杭州後,林沖又癱瘓,楊雄、時遷、楊志、穆弘病死,燕青悄然離去。到了蘇州,李俊、童威、童猛又離去。等到大軍回京駐紮陳橋驛時,只剩下27名頭領。你說這不是死路一條嗎?被朝庭慢慢磨死耗死而已!

  • 10 # 戲曲與生活

    宋江是《水滸傳》梁山108好漢坐第一把交椅的頭領。他主導招安和佔山為王兩者前途都好不到哪裡去。雖然宋江是梁山頭領,他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上梁山是權借水泊暫且避難。眾兄弟佔山為王,劫富濟貧轟轟烈烈的壯舉。他考慮到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那麼子孫萬代,封妻廕子只是紙上談兵。世世代代將是草寇為伍。他為了眾兄弟也更為自己有好的出頭和前途主導招安。招安對梁山眾將不為所願,山佔、落草無前途,招安更無前途。宋江接受招安後,梁山好漢被朝廷所用,奉命征討遼國和方臘損兵折將。宋江最後也飲朝廷所賜四奸臣下毒的毒酒而死。

    佔山為王劫富濟貧和招安奉命徵方臘損兵折將飲毒酒,兩者都無前途。如是水泊梁山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結束了。

  • 11 # 飛飛飛的飝飝

    肯定是,從古到今,叛亂的多,佔山為王得更多,大部分都是被消滅,改朝換代的很少很少。並且要成功需要國家大亂。宋江時代,國家還是富足的,雖然官場黑暗,但還沒到國家崩潰的邊緣。

    第一,宋江只不過是個草寇王,小說裡面宋江兵強馬壯,其實宋江實力還是很弱的。宋江有能打得將軍,但是沒有謀臣,軍師吳用勉強是個參謀。小打小鬧還行。能為帥者也就林沖算得上。宋江叛亂,打家劫舍也就是為了圖個政治前途,希望政府招安。

    第二,近現代歷史,很多軍閥,將軍都有大量的這種人,我黨解放東北的時候也招安了大量的這種人。張作霖更是典範,從草頭王變身東北王。

    所以能夠被招安。就是土匪搖身一變成政府軍。這個身份上的改變,待遇上的穩定,名聲的改變,很多人都是抵抗不了的。

    想一想,一個是被招安立馬可以當官,另外一個造反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一,權衡利弊。(平民造反成功的歷史上只有劉邦,朱元璋)

  • 12 # 翠微橫笛

    上梁山本身就意味著不可能有好的結局了,無論招安還是繼續反抗。

    從後世看歷史,我們知道,宋朝雖然有很多零零星星,小打小鬧的造反史,但終宋一朝,卻始終沒有形成過規模。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只要活的下去,哪怕過的再艱難,也不會選擇造反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幾乎可以算十死無生,只有到了必死無疑的境地才會走上這條路以求那麼一絲渺茫的機會活下去。

    從水滸傳本身也能看出來,全書那麼多人物,只有一個林沖算是走投無路被逼上梁山,晁蓋一夥是為了搶生辰綱主動找事,宋江本身是因為野心太大能力又不足以上位,武松算是有苦衷,但沒到必須上梁山得地步,盧俊義、扈三娘好幾個是被宋江坑上山的。所以梁山聚義根本沒有到可以點燃星星之火的地步。

    沒有群眾基礎的起義只是無根之水。

    書裡給出了答案,梁山死傷殆盡。

    那為什麼會這樣?他們接受招安了,應該和朝廷是一夥的,為什麼朝廷故意給他們安排一條死路了?

    其實換成你當政,你也會這麼做。

    現在想當公務員也需要通過政審,何況古代,而且梁山是自己造反,都不是被家人牽連。如果你是朝堂大員,會不會想這樣的人真的可用嗎?會不會哪天反覆對朝堂不滿再回梁山?

    另外,宋朝本身對武將就特別忌憚,連正兒八經的自己人武將他們都跟防小偷一樣,何況這些土匪,怎麼可能會信任他們?

  • 13 # 伊遜倦客

    轉易中天評水滸:《我很想替宋江拿個主意》:宋江生擒高俅又把他放了,這事讓人憋氣。高俅那廝,不但是梁山好漢的“私敵”,也是國家人民的“公敵”。不少人,是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的,只可惜抓他不到。現在生擒了,正可以“大快人心”一把,怎麼又放了呢?不要說林沖幾個,便是我等,也想不通。

    決定要放的是宋江。想當時宋江一定很為難。他夾在山寨與朝廷之間,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手裡捏著高俅這個活寶貝,殺也不是,放也不是。所以,宋江固然大獲全勝,心情卻很沉重,憂心忡忡,一臉的難色。

    因此,我很想替宋江拿個主意。

    辦法也無非三條: 殺,放,不殺也不放。

    殺了高俅,自然大快人心。林沖不用說,武松、李逵、劉唐以及三阮,也一定拍手稱快、喝彩叫好。投反對票的,除高俅自己,不大會有別人。但站在宋江的態度上,為他所謂“招撫大事”計,卻是不殺為好。宋江是鐵了心要投降的。為了投降,他只想把事情鬧大,卻不想和朝廷鬧翻。所以,他可以大敗官兵,也可以殺個把芝麻小官,甚至不大不小的官,比如曾是蔡京門人的華州太守賀某等等,卻殺不得高俅。高俅不比別人。他不但是當朝太尉,而且是天子寵臣。殺了高俅,就即是是和朝廷翻臉,和皇上翻臉。這個臉,宋江翻不起。

    於是宋江便把高俅放了。依宋江的一相情願,原本是指看高俅能在皇上眼前為他說項的。宋江深知,他能不能投降,關鍵不在自己,而在朝廷,更在皇上。然而,作為先前的“猥瑣小吏”,此刻的“犯上草寇”,他根本就沒有資格和那“至尊天子”說上話。他的種種想法、願看、要求,包括投降的乞求,都不可能直截了當地“上達天聽”,而只能通過高俅之流來“中轉”。這就是宋江決計要放高俅回往的根本原因。可惜,高俅是個小人。根本不講誠信,還使了不少壞,害得宋江“竹籃打水一場空”。

    實在,宋江應該知道高俅是什麼貨色,也應該知道高俅那廝根本就靠不住。因此他的做法,應該是把高俅當作可居的奇貨和講價的籌碼扣在梁山,不殺也不放。也不光是留做人質,而是要他不斷地寫信給皇上,催皇上快快派人來招撫。假如不寫呢?對不起,那宋某就只好請林沖兄弟來和太尉大人說話了,就像當初對宿太尉所說的那樣:“只怕弟兄們驚了太尉。”對宿太尉那樣的“清官”尚且可以連哄帶騙,高俅這忘八為什麼就嚇他不得?

    甚至在我看來,宋江還可以動點“真格的”,比如讓林沖隔三岔五來臭罵一通,或者狠揍一頓。這既可以讓林沖出出氣,也能逼高俅就範。那天子老兒原本對高俅就言聽計從,又耽心高俅小命難保,自然會乖乖地下詔招撫,還得客客氣氣地恭請宋大人下山。假如三番五次都弄不來一紙詔書,則證實該“奇貨”已毫無利用價值,那就交給林沖發落好了。送給林沖的這份人情,比招待高俅的幾頓酒肉值錢得多。

    那麼,倘若那廝果真弄來了招撫詔書,又怎麼辦呢?也不妨礙林沖報仇雪恨。由於這時高俅已毫無用處,留下來只能是一個禍害。他會到天子那裡挑撥離間不說,宋高兩人同朝為官,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有這麼一段“過節”,難道說有多尷尬就有多尷尬?再說了,這種禍國殃民的東西,留他作甚?因此不妨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在招撫天使將到未到之際,結果了他。朝廷來人問起時,宋江可以雙肩一聳兩手一攤,對不起得很,天使晚來一步,高大人一片孝心匆匆忙忙見老祖宗往了。至於死因嘛,儘管隨便編: 失足落水啦,忽染暴疾啦,有的是說法。宋江身邊有個詭計多真個吳用,何愁做不了這點手腳?又有個“神醫安道全”,自然不難出具全套“醫生證實”。反正這時生米早已煮成熟飯,朝廷也無可奈何,總不能因此而收回成命吧?自古道,君無戲言,何況那“君”又是昏君,好糊弄得很。此計的關鍵是把握好時間,必須是招撫天使“將到未到”之際,早了晚了都分歧適。

    這無疑是最好的一個辦法: 既不耽誤招撫,又不妨礙報仇;既不悖於“忠”,又不礙於“義”。忠義雙全,一舉兩得,好極了,妙極了,簡直OK頂呱呱!

    可惜,這個辦法也是不靈的。

    不靈的原因,是宋江做不來。也不是做不來,而是不能做。假如梁山寨主是高俅,用不著咱們出這餿主意,他早就這麼幹了。然而宋江不行。由於高俅是小人,宋江是君子。小人可以無惡不作,君子卻須正大光明,這樣的詭計,如何使得?宋江倘若果真做出這種兩面三刀的勾當,他在弟兄們眼前,將是一種什麼樣的形象?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然而反過來一想,似乎又不對。想當初,宋江為了賺秦明上山,拉盧俊義下水,什麼狠毒之計沒用過?盧俊義差一點掉了腦袋,秦明則被整得家破人亡,還連累了不少無辜平民,正所謂“只為一人回水滸,致令百姓受兵戈”,宋江卻並無愧疚,眾人也說他是“義氣深重”。這可真是咄咄怪事!難道對自己弟兄就可以“使壞”,對高俅那樣的忘八反倒應該“行善”?

    這已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還是以後再說!

  • 14 # 雪流星落

    其實招不招安不是宋江能決定的,宋江上梁山之前只是個普通小吏,他的招安念頭只是他的忠君思想在作祟,有人肯定不服氣要反駁,宋江可是108好漢的老大,帶領兄弟們替天行道,反對貪官汙吏,怎麼可能是忠君的?其實很明顯,梁山大寨以前叫聚義廳,後來改成了什麼?“忠義堂”,義我們能理解是義氣,忠是忠誰呢?大家都是兄弟,忠只能是針對朝廷!再者,招安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朝廷是借刀殺人,故意削弱梁山的實力,宋江哥哥呢?每次都是順從,而且堅決執行,哪怕毒酒都要考慮自己死後別給朝廷添麻煩,還捎帶上對自己最忠心的李逵,所以宋江的招安不是有計劃有長遠打算的,而是很單純的忠君!

    有這樣的領導人,再者身邊謀士所謂的梁山第一軍師吳用,其實真的很無用,耍點小聰明還是可以的,長遠的戰略眼光是一點都沒有的,征討方臘就是硬拼,一個好的軍師,手下一堆猛將,還佔著朝廷的大義,攻打反賊損失這麼慘重,首領和軍師要負很大責任!

    宋江招安沒有好的打算,為弟兄們謀取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不招安也不行,其實宋江就是走一步算一步,當時的情況下不招安也不行啊,梁山上萬軍馬,各種兵種齊全,步兵、騎兵、水軍、火器營,這得多大的開銷?別說一個梁山泊,就算整個山東地區也不供應不上,兄弟們可以只顧吃喝分金銀,宋江不能不考慮啊,只能走一步是一步,把包袱扔給朝廷,所以面對朝廷的圍剿也組織了反擊,但是發現沒有,每次都沒把朝廷得罪死,都是留有餘地的,因為他知道以後還是指望朝廷呢,招安是暫時解決了梁山的危機,但是以後呢?宋江考慮不到,也考慮不明白,只能看眼前,最信任的軍師吳用,也沒什麼大局觀,能琢磨出什麼好的未來?

  • 15 # 聽風軒主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自從陳勝、吳廣喊出了這句人們心中真實願望的最強音,在以後歷代歷朝間,都有人民起來反抗受到的殘酷剝削和奴役。歷史上官逼民反的例子比比皆是,前有唐末黃巢造反,後有明末李自成起義。官逼民反的原因不外乎朝延上官員腐敗透頂,朝延統冶者殘酷剝削和壓迫人民,使國家民不聊生,人民無法生活,而奮起反抗。唐末黃巢起義的背景及結果

    唐末唐僖宗時期朝延腐敗,昏君加上奸臣當道,藩鎮割據,魚肉百姓,使人民活不下去了而造反,才出現了黃巢起義。因長期流動作戰,無穩定後方,缺乏經濟基礎和群眾基礎,歷經十年,最終失敗。

    回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訊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

    這首《念奴嬌》可謂道盡了宋江的平生志向。宋江因為沒有科舉功名,學歷不夠,在宋朝當不了成氣侯的官,只能在家鄉鄆城縣當刀筆小吏這類的小辦事員。宋江眼看自已在體制內沒指望了,便在體制外苦心經營江湖名氣,最後在江湖上得到了"及時雨"的美稱。一 落草為寇的原因

    體制內外規則迥異,在朝延體制內盡忠,在江湖上得行義。當晃蓋等人劫了生辰綱,犯了王法,宋江沒有猶豫,選擇了江湖義氣,為晁蓋通風報信,私放朝延重犯。

    與梁山賊寇私通書信,被閻婆惜要挾,情急之下怒殺閻婆惜,自已也犯了王法,當廳戴上行枷,官府差兩公人押赴江洲監獄服刑。

    在江洲潯陽樓醉後題反詩,被判決問斬,梁山好漢劫法場,被迫落草為寇。說是被迫,難道不是宋江自已遊走於朝延和江湖之間,體制內外混合之處,一失足處,自已造成的結果。

    二 宋江的忠君思想,決定了梁山的招安路線,招安是宋江進體制內的一個法碼

    水滸的時代背景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宋徵宗貪圖亨受,濫用奸相蔡京,窮奢極侈,對人民橫徵暴斂。被逼上梁山的起義軍們扯起"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大旗,聚集了眾多好漢。但梁山首領宋江一直是想"忠義兩全″,既想忠於朝延,又想全了兄弟義氣。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想反抗朝延,他是個讀書人,受孔孟思想影響,君權神授的思想深入骨髓。若能在招安後為兄弟們和自已求得一官半職,為朝延效力,實屬心中所願。

    三 宋江的招安不過是自已的一廂情願

    宋江的招安不過是一廂情願。因為世道亂的源頭,不僅僅是奸臣當道,而是任用奸臣的皇帝。只要源頭不變,世道亂的現狀就不會改變。

    四 梁山的出路在哪裡?

    有的人說宋江招安是一大錯策。可當時的主要予盾不是農民與地主的予盾,而是遼、金國邊境與宋朝人民的予盾。還有宋江的忠君思想,梁山的經濟問題,決定著招安是必然的結果。如果走落草為寇的路線,估計結果會如方臘一樣被剿滅。

  • 16 # 登攀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生動地敘述了梁山集團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其舉堪壯,其義可嘉,其情可悲!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難道他們不招安,就可以永遠佔山為王,永遠逍遙自在嗎?

    我認為,如果他們不招安,最終的結果就是被剿滅。

    一,實力不允許

    梁山集團在一百單八將排座次時,包括馬軍,步軍,水軍,僅有三萬左右的人馬。後來,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包括三打祝家莊,攻高唐,打青州,兩次打敗童貫,三次打敗高俅等,梁山增兵至十萬之眾(這在第八十一回,燕青給宿太尉的話中有體現)。

    而北宋呢,宋仁宗時期,兵力最多,達一百四十萬。到宋徽宗時期,由於種種原因,雖然兵力有所減弱,但也還有九十多萬人馬。

    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梁山畢竟只是一個山寨而已,其實力還是遠遠不能和一個王朝抗衡的!

    之所以梁山在和朝廷交戰時,能勝多敗少,是因為朝廷的軍隊,無論在指揮上,還是在戰術上,都存在問題。但這些主管因素,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如果一旦遇到名將,那可就沒有梁山的好果子吃了!

    我想,這一點,也算久經世面的宋江不會看不出來。

    前邊咱們說過了,梁山集團在招安之前,已經發展壯大到了十萬人馬,人要吃,馬要喂,亂七八糟都要花銷。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銀子從哪裡來?僅僅憑藉以前的積蓄,僅僅憑藉功州奪府“掠奪”來的那點,又怎能招架的住呢?

    全數招安,讓部隊吃“皇糧”,無疑是一條活下去的路。

    三,人心不允許

    梁山集團,從頭領這方面說,宋江,吳用,盧俊義等,都是願意招安的,旗幟也很鮮明,在梁山的大小會議上都說過招安的話,也鼓動過大家,做過思想工作。同時,也因此鬧過不愉快,那武松,李逵不還因此衝撞過宋江嗎?但到最後,首領的話,他們還是稀裡糊塗地聽了。

    而且,梁山的上將,大部分朝廷降將,如呼延灼,關勝,秦明等等,他們是不得已而上山入夥,他們是心向朝廷的。這一點,毫無疑問,從招安後他們的表現,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從梁山的軍馬看,十萬人馬,至少有三成,甚至更多,是來自招降的朝廷軍隊,而並非都是草莽出身。他們跟隨自己的將領一起被招降過來,也是迫不得已,想要回去的念想一直都有。

    所以,從整個局勢來看,招安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當然,招安也就成為了很有前途的,皆大歡喜的一件事。

    那麼,您又要說了,既然招安這麼好,這麼有必要,卻最後落得個那麼悲慘的下場呢?

    一,大部分頭領都為國盡忠,為國捐軀,不能說“悲慘”,而應該說“壯烈”。

    二,沒有遇到明君,沒有遇到能臣,當時的朝廷昏暗,朝政廢弛,嫉賢妒能,這是宋江,盧俊義等悲慘結果的根源所在。

    三,儘管大部分沒有能能夠善終,但終究洗脫了罪名,也落了個清白在身,英名流芳。

    四,忠君愛國,抵禦外侮,到什麼時候,也沒有錯。

    結語

    最後總結一句,宋江領導的招安肯定比佔山為王,落草為寇要有前途。只不過,他們生不逢時,生不逢世,確實可惜了一幫忠義之士!

  • 17 # 翔蕭瑟遠飛

    這個不定,為什麼呢,原因有三:1、梁山泊兵力比之北宋要弱很多,實事求是,宋徽宗執政時,雖黨奸結私,官密勾結為禍,高俅就是其中代表,讓一個踢蹴鞠的去做朝中大員,看見徽宗昏庸,高俅等人弄民於水火之中,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即使如此情勢下,不得不承認,宋的軍隊根基沒有受到剝削,整體實力軍力器械刀槍都是不可小覷。反觀梁山泊眾好漢,實是一群地痞流氓,山賊盜匪之流,雖108將武力超凡,但也乏難於整體實力不強,沒有整套的軍隊管理和軍隊制,凡要大軍壓境,難不保有逃脫鼠輩膽小怕死的廝皮,亂得軍心,屬實難鬥宋的浩浩大軍啊,再一個人兵的數量也是不構對壘之勢。我覺著,宋江招安是早於讓梁山泊全軍覆沒的結果發生,但這一幾個在晁蓋七人上泊上就已註定。2問題就在宋江手裡,誰讓宋江做第一把交椅呢,而不是林沖,雖是林沖,也難改變梁山泊結局。通書宋江皆是一個仕途官路的人,從沒有落寇之意,包括潯陽樓提反詩,也是在大醉之後提的,清醒時候,宋江是萬萬做不成的,提完他追悔莫及,只好上泊頭把交椅,宋江實無反宋之意,哪裡能說有前途啊,最後終難逃毒酒一杯。3、也是矛盾之處,眾好漢亦沒有反宋之意,全文次次都是,抗拒官兵,打家劫舍卻不反統治者徽宗,魯智深厲害,但人家是出家和尚,林沖就圖報私仇,一心血恨於高俅,那行者武松,浪得虛名,自私自利,試問有誰還能擔當樹起反專政,反朝廷徽宗的大旗呢,結果戰敗在所難免,這是早晚的問題。《水滸傳》可以說在四名著中文化所突出的東西最低,之末,應是水滸傳。

  • 18 # 人生老贏家

    即便不去打方臘,山賊在正規軍裡面也會逐漸的爆發自己的山賊脾氣,除了開國之前招安納降一起打江山的,和平時期招安只有死路一條,而且會死的特別窩囊,因為進了體制裡好多規矩你根本守不住。如果不是膽大包天,不遵紀守法,又怎麼會上梁山呢。

    如果堅持佔山為王,那麼宋朝時候內憂外患,這一代存在下去沒有問題,但是“替天行道”而不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口號,志向直接高到突破天際,那就註定了長久不了。

    所有的社團想要長久的存在下去靠的都不是某個領導人怎麼牛逼英明,而是社團的宗旨必須順應歷史的潮流,同時領導團隊勁往一處使,這樣大家才能開創一番事業,並且延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梁山一夥人顯然組團根本就是被逼的,要不然也不會說逼上梁山了,人心一點點都不團結,尤其是有人來招安,瞬間人心散了,隊伍沒法兒帶了,根本沒有開創事業的巨集圖大志和與之匹配的指導思想。

  • 19 # 府尹道尹觀天下

    請注意,宋江“主導的招安路線”和“堅持佔山為王落草為寇”條件、結果的區別,就會知道哪個做法有前途。

    首先說“招安路線”。

    宋江的招安路線,正是走的第四條路。

    再說堅持“佔山為王落草為寇”

    那麼,怎樣堅持走“佔山為王落草為寇”之路呢?。只有在沒被消滅之前,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擴大自己的影響,等自己勢力強大,名震朝野,讓當朝者心驚膽顫,最少讓當朝者認為打你“投鼠忌器”,拿你沒辦法,那麼,你就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宋江沒有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當朝勢力又比他大許多,又是屈膝自願招安,不被當朝者真重視,宋江隊伍裡大都是作奸犯科之人,當朝者早就想捉拿歸案,所以,宋江團體就有了悲壯的結局。

    無所謂走哪個路有無前途!。

    最後說句開玩笑的話:“槍桿裡面出政權”,這話豈是宋江等人能理解的!所以毛主席給了他批語:“““水滸,好就好在投降上”””!

  • 20 # 使用者李森

    宋江主導的招安如果拋開歷史的評論觀點,來分析招安的核心內容。它對公可以實現忠君報國為國出力的抱負,於私能升官進爵封妻廕子,不再當對抗朝庭,擾民害眾的土匪,確是一個實現完美人生的美好願景。

    由於宋江招安政策的遠景很美好,很有誘惑性,因此也得到了梁山好漢絕大多數的支援,否則也就散夥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接受了招安,土匪強盜可以赦免前罪,就會獲得重新做人的機會。對於那些被逼上梁山又不想與朝庭作對,不甘心做土匪的人來說,是歡迎與期待的。對過貫了不受約束,不勞而獲,醉生夢死,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自由放蕩生活的人來講是不歡迎招安的。

    事實上,只要當了土匪強盜綠林好漢們,如果不具備推翻朝庭的能力,接受招安與繼續佔王為王當土匪,都是沒有前途的。

    宋江接受招安以後,就成為了朝庭剿滅其它強盜的工具,招安只不過是朝庭導演的一夥強盜對另一夥強盜的進行火拼的遊戲而己。宋江及梁山好漢們就都成了這出悲劇的玩偶。

    宋江雖然打敗了方臘,梁山好漢卻死傷十之八九。美好願景瞬間煙消灰滅成了泡影。朝庭對活著人也沒有放過,宋江,蘆俊義均被毒死。這種結局對接受招安的宋江們來說是殘酷的,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預料到的。

    不接受招安繼續佔山為王能維持長久嗎?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方臘,田虎覆滅的下場,就是梁山的明日的結局。

    所以宋江主導的招安路線與繼續佔山為王都是沒有前途的,都不會紿梁山帶來生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系統練習毛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