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百花錦園藝

    冬天移栽最好帶原土移栽,這樣成活會大大提高,但是最佳的移栽是中秋節前後。移栽的時候要稀一點,五六棵一塘。韭菜田裡的基肥要足,土要松,垡要細,畦寬五尺左右,墒寬一尺,墒深七八寸,田要爽水。

    播種前要用水柳葉子漚水,少摻點煤油,澆灌一次,把螻蛄嗆出來拾乾淨;如果有地老虎,還要用氧化樂果對水澆灌。韭菜最喜歡的肥料是雞鴨糞、人畜糞、家雜灰或者餅肥。用餅肥時要先把菜籽餅漚熟,對水稀釋再潑澆,施肥的時間最好在傍晚。

    韭菜一般十五天割一刀,一年可以割20刀左右。割韭菜要在早晨或者傍晚時進行,要用快刀平泥割。割時,要按先後順序排著割,割後用釘耙鬆土,把旁邊的細上扒一點蓋到韭菜樁子上,過一、兩天後施一次肥。韭菜比較耐旱,如果天氣過於乾旱時要在早晨澆水。

    要儘量爭取韭菜早發芽,早上市。前一年冬天收刀要早,讓尾刀韭菜葉子自然枯死,用糞渣、雜灰和碎草把韭菜蓋一層,第二年開春後,把碎草和大垡塊劃掉,再追一交糞肥,就能使頭刀韭菜出芽快。韭菜分岔力強,新栽的韭菜二三年時間每塘就能發展到三四十棵。發現密度過高要及時分棵移栽!

  • 2 # 開挖機的小李

    要想讓韭菜安全過冬,我們就得了解韭菜的生長習性。韭菜是一種喜冷涼氣候,並且耐低溫的植物,其適宜生長的最佳溫度是在12-23℃,當溫度低於8℃時就容易遭受凍害了。而且,韭菜的莖葉不耐寒,其地下的根莖是很耐凍的,只要做好越冬措施,到了第二年依然還是可以正常生長,並且連續採收的。透過稻草覆蓋的方法來讓韭菜過冬。一般到了立冬以後,氣溫就比較低了,這個時候韭菜也就要開始進入越冬期了。在越冬之前,一般都會先把最後一茬韭菜割掉,然後再把周圍的土壤覆蓋在韭菜的根部。這樣做不僅能防凍,而且還能起到疏鬆土壤 、改善土壤通透結構等作用。當這些搞定了之後,再把稻草均勻的覆蓋在韭菜的根部上,儘量覆蓋厚一些。

  • 3 # 大毛影片

    韭菜根系發達,容易存活,可直接挖出,去幹淨泥土,泥土太重,移栽不方便,去幹淨泥土直接移栽,不會死的,放一百個心

  • 4 # 雙棒農場

    第一,特性,生長的特性。韭菜移根種植栽種,對土壤有一定要求。不適合沙土種植。

    第二、氣溫,冬季溫度低於5度時,韭菜難以存活。建議大棚種植。

    第三、肥料及澆水。水量把控均勻,地面不易過分乾燥。

    綜上方法,慢慢實踐。

  • 5 # 湘農小江

    1、移栽養根

    春天土壤化凍20釐米深時做1米寬、6~8米長的畦,整平畦面,每畦撒施農家肥50~60千克,翻耙劃碎土塊,摟平畦面,開5條淺溝,每畦播種100~120克,均勻撒於溝中,順溝踩一遍,樓平畦面。表土見干時踩一遍畦面保墒,地面覆蓋舊薄膜。

    為了早出苗,也可浸種催芽,打底水播種。用清水浸泡韭菜種子24小時,投洗幾遍,拌上沙土裝入泥盆中,盆口蒙上溼紗布,控制在15℃~20℃,每天翻動2次,保持沙土不幹,3天即可出芽。細沙用量為種子體積的3倍。

    打底水播種,摟平畦面後踩一遍再澆水,水滲下去後用細土找平畦面,均勻撒播種子,每畦播種120~150克,覆蓋1釐米厚細沙。出苗後撤下覆蓋物,小水勤澆,保持畦面見幹見溼。

    移栽韭菜整地施基肥方法與直播養根相同,移栽時不剪根不去葉,在壟溝內按穴距8釐米栽雙行,行間距離2~3釐米,每行15株,每穴30株,每畝日光溫室栽苗35萬~38萬株,中、小棚栽苗36萬~41萬株。

    栽苗時要選擇大小一致的苗,培土踩實,逐溝灌水。栽後連續灌2~3次水,心葉見綠,表明已經緩苗,再細緻鬆土。以後的管理和直播養根相同。

    2、移栽定植

    當韭菜幼苗長到4~5片葉,株高18~20釐米,就可以進行移栽定植。移栽前定植地塊每畝施土雜肥1.0~1.5萬千克,或過磷酸鈣50千克,加硫酸鋅2.3千克,並在所施肥料上噴灑40%的辛硫磷800倍藥液,預防根蛆。然後深翻細耙,整平地面。韭菜起苗後抖淨根上土,移栽時,用鐵鍬扒淺溝,澆水,然後將韭菜依次擺放在定植溝內。行載時,掌握株距3.5釐米左右,行距30釐米左右。定植完成後,淺蓋土,覆土深度以不要埋住葉鞘和葉身分段處為宜,行間多餘的土隨著韭菜的不斷生長,經中耕埋入行內。也可以採用穴載,穴栽時,每穴15株。覆土厚度以不超過葉鞘為標準,栽後隨即澆一水,5天后再澆一水……

  • 6 # 甘浚郭哥

    從地裡將韭菜根整叢挖起,不要傷根,剔去幹枯老葉,剪齊鬚根和韭葉,留下鬚根莖,整理正齊,栽到沙培床內,株行距10到20釐米左右,並以潔淨細沙填滿空隙,深度以不埋住分孽節為宜,栽後用清水澆透沙床,注意保溫取暖,以利韭菜坐根生長。

  • 7 # 小歪影片

    準備入冬時刨收韭株,刨前將枯萎的韭葉貼地面割淨,次日刨收,儘量少傷根,抖淨根土,堆成圓錐形,立即蓋土。

    移栽。移栽前將韭根取出,抖去土,適當噴水淋溼,在攝氏15度的棚室堆33釐米高的堆,用席遮蓋,每天上下翻倒一次,使溫度均勻一致。發芽的韭株捆成小捆,留鬚根8釐米長,其餘部分剪除。在整平的栽培土上,沿東西向開溝,溝寬13釐米,深15釐米,把韭株緊挨著栽下,行距3釐米,栽深為鱗莖上部與地面相平,周圍用土蓋好,稍加鎮壓。

    肥水管理。移栽當天或次日澆透水。苗高3釐米時澆一次水,苗高12釐米時澆一次水,隔5天再澆一次水,收前5天澆一次水,陰雨、雪天、晴天中午不要澆水。第二、三茬在苗高7釐米時澆水,每平方米施硫酸銨10克。

    培土。培土高度不能超過葉鞘和葉片交界處。第一次澆水後,於次日培一次土,使幼苗生長整齊。株高7釐米後,每隔3天培一次土,直到收前5天為止,共培土5次。培土用曬暖篩細的土,第二、三茬長勢較弱,應減少培土次數和厚度。

    通風防寒。第一茬韭菜培土期間澆水多,應適當通風,第二、三茬生長期間外界氣溫上升,當室溫超過攝氏22度時應加大通風量。冬季夜間蓋草簾保溫,日出時揭簾,下午5時蓋簾。夜間氣溫保證棚溫不低於攝氏5度。

  • 8 # 逐夢前行3

    韭菜是北方人喜愛的傳統蔬菜之一,但深秋初冬(10 ~ 12月份)是韭菜供應的淡季。搞好秋冬茬韭菜栽培,不僅可填補市場韭菜供應的空缺,而且這時生產的韭菜品質好,產量高,市場銷售廣,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現介紹秋冬茬韭菜栽培技術要點。

    1 品種選擇

    秋冬茬韭菜生產要取得高產和較好的效益,需選用冬季不經休眠可連續生長的優良品種,如“嘉興雪韭”、“河南791"等。

    2 根株培養

    秋冬韭菜栽培,其根株培養非常關鍵。養根有育苗移栽養根和直播養根2種方法,但一般都採取育苗移栽的辦法。因為育苗移栽能夠給植株提供均等的營養面積,植株均勻一致,同時也便於合理密植,這是韭菜高產穩產的關鍵。

    2.1 適時早播 韭菜適宜播期在 4月上、中旬。每畝播種量為3 ~ 5公斤。育苗床宜選擇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播種前畝施優質農家肥5 000 ~ 8 000公斤,平畦撒播。韭菜可幹籽播種也可催芽後播種。

    2.1.1 幹籽播種 將畦面整細耬平,按8 ~ l0釐米行距劃溝,溝深1.5釐米。撒籽後耥平床面,用腳輕踩床面然後澆水。

    2.1.2 催芽後播種 整平畦面澆水,水滲後將催芽後的種子均勻撒在床面上,覆土l釐米。為防止覆土板結,可分2次覆蓋。播種後覆蓋舊薄膜或地膜保墒增溫、促進早出苗,出苗後撤膜。

    2.2 苗期管理 苗出齊後5 ~ 7天澆1次水,保持床土見溼見幹,苗高15釐米至移栽期間要重點防止韭菜徒長,根據墒情l0天左右澆1次水,定植前l0天停止澆水。在苗高l0釐米和15釐米左右時配合澆水各追1次肥,每畝追尿素8 ~ 10公斤。

    2.3 移栽管理 一般在6 ~ 7月份前茬果菜騰茬後,整地施足有機肥,畝施有機肥5 000公斤,深翻耙細。韭菜種植多采取窄行密植,行距20釐米左右,撮距18釐米左右,每撮20 ~ 25株。移栽後澆大水促緩苗,以後隔2 ~ 3天澆1次水,緩苗後l0天左右澆1次水。到8月中旬以後,天氣逐漸涼爽,是韭菜生長適宜季節,也是培養茁壯根株的關鍵時期,宜4 ~ 5天澆1水,配合澆水追肥2 ~ 3次,每畝追施磷酸二銨50公斤,或硫酸銨30 ~ 40公斤加過磷酸鈣50 ~ 100公斤。為培育壯根溫室秋冬季韭菜在夏秋之際不收割(直到扣膜前才可淺割一刀),而且中耕除草要勤,雨澇季節要注意培土排水。

    3 扣膜及扣膜後的管理

    扣膜適期應在當地初霜前。河北中南部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臨近扣棚,一般不再澆水,防棚內溼度過大而感病。一般扣膜前可淺割一刀。收割後立即扣膜。扣膜初期,室內氣溫較高,必須加強通風,防止徒長,應採取天風、腰風相配合,必要時要放底風的辦法。一般保持白天不超過25 ℃。隨著外溫下降,逐漸縮小放風量,保持白天20 ℃ ~ 25 ℃,夜間5 ℃ ~ 10 ℃。以後隨著外溫下降,夜間加蓋草苫、紙被,並早蓋晚揭,加強保溫效能。

    秋冬茬韭菜扣膜後仍需追肥澆水。一般株高10釐米左右時,在行間每畝追施硫銨40 ~ 50公斤,培壟澆水,株高20釐米時再培一次壟。收割前2 ~ 3天澆水。每次水後必須加強放風排溼,但要防止遭受凍害。秋冬茬韭菜,若長勢強,收割期可從10月份延續到第2年2 ~ 3月份,收完刨除韭根,進行果菜類生產。

    4 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是扣棚後疫病、灰黴病發生較重。可用50%速克靈、撲海因或70%甲基託布津噴灑防治灰黴病;疫病可用64%防毒礬、三乙磷酸鋁等噴灑防治。蟲害主要是韭蛆,從苗期到收穫,一旦發現危害,可用韭保淨、樂斯苯等藥液灌根防治。注意謹防藥液濺於葉片。

    韭菜栽培技術

    韭菜原產中國,是以嫩葉、花薹和花為產品的多年生宿根植物,適應性很強。韭菜營養豐富,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糖、蛋白質及纖維素,而且風味獨特,能增進食慾,因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韭菜耐寒,不耐高溫。發芽適溫為15—18℃,生長適溫為15—25℃。葉叢能耐-4~-5℃的低溫,氣溫降至-6~-7℃甚至-10℃時,葉片才開始枯萎。地下根莖在土壤保護下可露地安全越冬。氣溫超過24℃時,植株生長緩慢,葉片纖維增多,質地粗硬,品質差。一定大小的韭菜苗需要感受低溫才能透過春化分化花芽,抽薹開花要求較高的溫度,一般為生長適溫的上限。

    (2)光照。韭菜較耐陰。葉片生長要求光強適中,光照過強過弱均影響韭菜的品質、產量。韭菜為長日照植物,透過春化的植株在長日照條件下透過光照階段,抽薹開花結實也要求較長的日照時數。

    (3)水分。韭菜的生長要求較低的空氣溼度,一般為60%—70%,以及較高的土壤溼度,一般為80%—95%。所以,栽培時應充足供水,使土壤保持溼潤。

    (4)土壤及營養。韭菜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沙壤土、壤土、粘土上均可栽培,但以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保水力強的土壤為宜。韭菜對鹽鹼土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成株能在含鹽量0.25%的土壤中正常生長。

    韭菜喜肥耐肥,栽培時要求基肥充足,春秋兩季要分期追肥,以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有助於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二、栽培季節和栽培技術

    韭菜耐寒、耐弱光,適應性很強。冬季韭菜地上部枯萎,根莖在土壤保護下休眠。韭菜春、秋兩季均可播種。冬季及早春可以在日光溫室、塑膠拱棚及陽畦等保護設施內進行青韭生產。

    1、整地做畦與施肥

    韭菜1次栽植後,多年不再翻耕,而且在冬季可軟化栽培。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進行1次深耕,並以行距寬而株距密的方式進行做畦整地。

    2、繁殖方法

    由於分株繁殖的植株生長勢不及用種子繁殖的植株,故生產上大多用種子繁殖。分別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播種育苗,當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定植。種子必須是前一年或當年收的新鮮種子。每畝(667m2)苗床的播種量4—5公斤,育成的秧苗可以供10倍左右面積的栽培所用。

    3、栽植方式與栽植密度

    當幼苗生長到約20釐米高時,在立秋、處暑間,可以定植。如果是秋季播種的,則要以幼苗越冬,到第二年清明前後定植。定植時,對於幼苗要進行整理及選擇,剪去過長的鬚根。有時還要剪去一部分葉子的先端,以減少蒸發,利於緩苗。韭菜都是叢栽的,每叢10—20株。具體的栽植密度由間作還是單作、品種的生長勢、分櫱力的強弱及管理水平而決定。

    4、田間管理

    秋季定植後,葉的生長迅速,分櫱力也較強,此時應該加強肥水管理,滿足生長及分櫱的要求。在嚴寒以前,施1次重肥,以促進生長,使更多的營養物質運轉到地下的根狀莖中積累起來,滿足明年春天發芽和生長的需要,一般不收割青韭。至2—3年以後,每年進行多次收割,每收割1次,施1次重肥,以促進葉的生長與分櫱。而且在每次收割以後,要培育一段時間,使其恢復生長,然後再收割,才能保持旺盛的生長,防止早衰。具體收割相隔時間的長短,視生長狀態及溫度高低而定。進入收割年齡以後,必須注意培養地下根莖的生長,積累較多的養分。而且經過多年的生長、分櫱、跳根以後,植株互相擁擠,分櫱細小,產量下降,此時要及時清除老根、老葉,進行培土、施肥,促使恢復生長。

    培土是韭菜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培土又與跳根有關。收割的次數越

    多,跳根的距離越大。因而韭菜生長的年數越多,新根大部分都分佈在土壤的表層,要每年進行培土。

    5、地下蟲害的防治

    在韭菜田內用化學除草劑,效果很好。在韭菜田內用粉劑除草醚,於播種前施用,每畝使用量為1公斤。為了避免沾到葉子上,可用除草醚微粒劑混入細土後再施用。

    爛根韭菜的根狀莖及葉鞘基部長期生長在土中,容易發生各種病害及蟲害,主要的地下害蟲是韭菜的地蛆和薊馬等。要防治這些這些蟲害,可於定植前,或蟲害發生前,用糖醋液誘殺成蟲,也可是用溴氰菊酯、菊馬乳油噴灑或辛硫磷、喹硫磷乳油等來防治,但應避免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引起爛根的原因,是由於韭菜枯萎病的危害。這種病菌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中,尤其是在夏季高溫季節,暴雨以後,又遇強烈的Sunny容易發生。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開溝排水,培育壯苗。

    6、採收

    一般從春到夏,收割青韭2—4次。收割時都要留3—5cm的葉鞘的基部,以免傷害葉鞘的分生組織及幼芽,影響下一次的產量。7—8月間,氣溫高,生長慢,一般不收青韭,而只收韭菜薹。入秋以後,也可收青韭1—2次或不收,以養根為主。

    韭菜的品質除品種的特性以外,還與溫度、光照、水分及土壤營養有產。溫度高,光照強,氣候乾旱而氮肥缺乏,則木質化的程度大,而糖的含量低,所以一般以春秋季收的品質較好,尤其是在雨後,葉生長快,組織柔嫩。而夏季高溫季節,葉生長慢,纖維含量多,糖的含量少,產量也較低。

    三、設施栽培

    韭菜的設施栽培是指利用溫室、塑膠棚覆蓋等設施進行韭菜栽培的一種生產方式。由於韭菜屬於耐弱光的蔬菜,只要是溫度適宜,一般均能生長,因此特別適合於設施栽培。韭菜的設施栽培在北方地區有悠久的歷史。而利用大、中棚等進行冬春期韭菜生產,也是中國近年來最為常見的設施栽培方式。薄膜覆蓋提高了棚內的溫度,使本來無青韭供應的冬季及早春的生產成為可能。韭菜設施栽培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覆蓋開始時間。韭菜具有一定的休眠期,覆蓋太早導致休眠太短,引起產量和採收後期品質的下降。

    溫度管理。大棚內的溫度易受光照的影響而引起劇烈的變化。韭菜葉片的生長適溫為18—20℃,如果低於5℃,生長停止;如果高於25℃,則會發生葉尖捲起、燒葉和枯死等現象。

    溼度管理。溼度高時韭菜容易發生腐爛現象,因此,須經常注意採用通風等措施來降低大棚內的溼度,提高成品率。

    採收次數。為保證冬春期間能生產更多的青韭,一般要減少秋季的採收次數,以便能有更多的養分貯藏於根壯莖,以供冬春季節的生長。

    採收期。設施栽培的韭菜一般於早春播種,6月左右定植,其覆蓋從下霜前後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錯季栽培,體內的能量積累相對較少,故一般在播種後,採收2—3年便須更新植株。

    四、病害防治:

    1、灰黴病:每畝用10%腐黴利煙劑260克-300克,分散點燃,關閉棚室,燻蒸一夜。晴天用40%二甲嘧啶膠懸浮劑1200倍液,或65%硫菌·黴威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1600倍液噴霧,7天一次,連噴2次。

    2、疫病:用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用藥1公斤,7天噴一次。

    發病初期用6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2%霜黴威水劑800倍液或60%烯醯嗎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或60%琥·乙膦鋁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灌根或噴霧,10天噴(灌)一次,交叉使用2次-3次。

    3、鏽病:發病初期,用16%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600倍液,隔10天噴一次,連噴2次。也可選用烯唑醇、三唑醇等。

  • 9 # 平凡的姚姚

    露地韭菜生長5年後,長勢衰弱、產量下降時,將韭根刨起,短期用土埋好,12月底將其密集移栽到棚室內培育韭菜,可接連收割3次,每平方米產量可達35公斤,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準備入冬時刨收韭株,刨前將枯萎的韭葉貼地面割淨,次日刨收,儘量少傷根,抖淨根土,堆成圓錐形,立即蓋土。

    移栽。移栽前將韭根取出,抖去土,適當噴水淋溼,在攝氏15度的棚室堆33釐米高的堆,用席遮蓋,每天上下翻倒一次,使溫度均勻一致。發芽的韭株捆成小捆,留鬚根8釐米長,其餘部分剪除。在整平的栽培土上,沿東西向開溝,溝寬13釐米,深15釐米,把韭株緊挨著栽下,行距3釐米,栽深為鱗莖上部與地面相平,周圍用土蓋好,稍加鎮壓。

    肥水管理。移栽當天或次日澆透水。苗高3釐米時澆一次水,苗高12釐米時澆一次水,隔5天再澆一次水,收前5天澆一次水,陰雨、雪天、晴天中午不要澆水。第二、三茬在苗高7釐米時澆水,每平方米施硫酸銨10克。

    培土。培土高度不能超過葉鞘和葉片交界處。第一次澆水後,於次日培一次土,使幼苗生長整齊。株高7釐米後,每隔3天培一次土,直到收前5天為止,共培土5次。培土用曬暖篩細的土,第二、三茬長勢較弱,應減少培土次數和厚度。

    通風防寒。第一茬韭菜培土期間澆水多,應適當通風,第二、三茬生長期間外界氣溫上升,當室溫超過攝氏22度時應加大通風量。冬季夜間蓋草簾保溫,日出時揭簾,下午5時蓋簾。夜間氣溫保證棚溫不低於攝氏5度。

    收穫。一般在栽後30天,韭菜高度達25釐米時收穫。收割部位不能太低,以防傷及鱗莖。第一茬收穫量每平方米12公斤。第二茬增施氮肥,產量與第一茬相同。第三茬長勢衰弱,產量低。

  • 10 # 川湘小芙

    第一,特性,生長的特性。韭菜移根種植栽種,對土壤有一定要求。不適合沙土種植。

    第二、氣溫,冬季溫度低於5度時,韭菜難以存活。建議大棚種植。

    第三、肥料及澆水。水量把控均勻,地面不易過分乾燥。

    綜上方法,慢慢實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74米的男性身高體重多少才算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