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海釣沉
-
2 # 扎心君
1歷史上有幾個名將,能夠戰勝騎兵。特別北方遊牧民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都是天生的戰士。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相當於坦克機械化裝甲部隊,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2南宋,岳飛的岳家軍,戰勝金兀朮的鐵浮屠和柺子馬。鐵浮屠是重甲騎兵。全身上下具甲。露馬腳一詞從這裡來的。柺子馬是輕甲騎兵。主要優勢靠射箭和機動性。岳飛的步兵,以同歸於盡的精神。用麻桿刀砍馬腿,在郾城大敗鐵浮屠。憾山易,憾岳家軍難。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3三國,諸葛亮以步兵(無當飛軍)為主的蜀軍。用三角釘(專釘馬腿),諸葛連弩,和大車剋制住以騎兵為主的魏軍,虎豹騎,幽燕鐵騎。打得司馬懿如同縮頭烏龜,一點脾氣都木有。深溝高壘,就是不敢出戰。諸葛亮送女人的頭飾服裝,以激怒司馬懿,都不理睬。愛咋咋地,沒皮沒臉,恕不奉陪。
5南朝劉裕曾經以二千人的步兵,擺出卻月陣,半弦月形。背水大敗三萬北魏鮮卑騎兵。弓箭手和戰車,長槊起了不小的作用。背後有船提供補給。最外層的兵種,是車兵,用戰車連環佈置在一起,利用戰車形成一種簡單粗暴的防禦工事,戰車上的兵種,一般以重弩兵和長槊兵為主,配合的還有大錘兵,基本就是遠了弓箭招呼,近了長槊接待,要是有幸存的勇敢者衝到跟前,大錘伺候,這種長中短距離的配合,對騎兵有足夠的威懾力。
6明朝戚繼光不但能打步兵倭寇。也能打蒙古騎兵。戚繼光在北方花大筆的銀子,招募民風彪悍的浙江義烏,金華人,(改革開放也是義烏人有份子的)訓練出了百戰百勝,以步兵,騎兵,車兵,炮兵混合編組的軍隊。亞洲第一強軍。打得蒙古找不到北。
7李成梁的遼東鐵騎,是火槍騎兵。特點是領導親自帶隊衝鋒。配備三眼火統,先遠處開火,後近戰肉搏。和騎兵對沖,狹路相逢勇者勝。不敢刺刀見紅,手榴彈開花的部隊不是好部隊。
8唐朝時的陌刀陣,身披明光鎧,手持陌刀,經過長期訓練的精銳健壯步兵。陌刀是一種加長版的斬馬劍。如山而進,一刀兩斷,人馬俱碎,血肉橫飛。擋住安祿山,史思明的野蠻騎兵。
9自從有了加加林機槍,彪悍驍勇的遊牧民族變成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了。玩笑話啊!
-
3 # 畫詩人生
漢時將軍李陵領五千步兵出大漠千餘里,在大漠深處遇單于主力,被匈奴三萬騎兵包圍。
李陵扎軍於兩山之間,以大車作營壘。李陵領兵衝出營壘,擺出陣勢,前排持戟和盾,後排用弓和弩。下令,聽擊鼓就進攻,聽鳴金就收兵。
匈奴人見漢軍人少,徑撲漢軍營壘。李陵傳下命令,千弩各發,匈奴兵應弦而倒。匈奴人退兵至山上,漢軍追擊殺匈奴兵數千。
單于大驚,召集左賢王,右賢王八萬多騎兵圍擊李陵,李陵向南撤退,且戰且走,最後在弩箭用完的情況被俘。李陵用大車作保壘,用弩箭作為打擊武器,使匈奴騎兵十萬餘人,奈何不了李陵所領五千步兵。若是李陵箭支沒有用完,後面有接應部隊,匈奴人的十三萬騎兵隊伍,只能眼睜睜看著李陵的五千步兵退入漢境,而亳無辦法。
在郾城,金兀朮得知岳家軍兵力分散之時。親率精騎一萬五千騎兵,步兵十萬直撲岳家軍指揮中心,郾城。希望一舉擊敗岳家軍,活捉岳飛。
岳飛令岳雲,領輕騎攻入敵軍中,往來衝殺。金兀朮見輕騎兵不能戰勝岳雲,於是下令重灌騎兵,"鐵浮圖""投入戰鬥。鐵浮圖是金兀朮的王牌精兵,費時費力又費錢的精銳。鐵浮圖是重灌騎兵,每三匹馬用皮索相連,披甲厚重,攻堅能力強。只能進,不能退,是對付騎兵和步兵最好的辦法,兩翼用柺子馬迂迴側擊。
岳飛派岳雲領背嵬親軍和遊奕馬軍配合兩翼迎擊。派步兵手持麻扎大刀,大斧等武囂,上砍敵兵,下砍馬足。岳家軍步兵以血肉之軀用麻扎刀,大斧等武器,硬抗擊金軍鐵浮圖,書寫岳家軍的威嚴。上演岳家軍戰無不勝,攻無取的戰鬥精神。
對付古代騎兵,只要將軍方法得當,士兵用力,總能找出對付騎兵的辦法。弓弩,大車作陣,是對付騎兵最好的方法。
-
4 # 靜哥講電影
1,長矛方陣這些幾米長的武器是用來對抗騎兵的衝鋒的,效率自不必說,只要陣形不亂,就沒有騎兵能佔到便宜。
2、重盾方陣,是步兵在平原上對抗騎兵時的重要裝置,這種簡易圍牆不但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減弱騎兵的衝擊力,還能給步兵帶來一些心理優勢,畢竟‘堅牆之後逞勇易’嘛,有一道牆擋在前面,哪怕這‘牆’不怎麼結實,也能給人一種安全感吶。
3、勾連槍方陣,專破連環馬,水滸傳有介紹。
4、長戟陣,鐵蒺藜,拒馬樁
5、3,弓弩:遠端武器在步兵方陣內雖然比例並不高,但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對付輕裝騎兵時,步弓手是維持陣列穩定的關鍵。
總而言之,組織紀律良好的職業步兵是最適合對付騎兵的。其實步兵只要能維持住緊密的陣形,就能讓騎兵無可奈何。
-
5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直奔主題,對於古代騎兵有什麼好辦法:
1、強大的國力,讓對方不敢動一點歪心思,此乃正道;
2、如果一個國家必須面對古代騎兵的威脅,可以有以下思路面對:
(1)強大的騎兵兵團(不至於把戰爭主動權交由對方控制,什麼時候打,打哪裡都聽對方的)
(2)有利的地形,配以雄關、堅城,構築立體的防禦線(禦敵於國門之外)
(3)彪悍的民風,讓敵人敢來就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提高敵人戰爭成本、
降低期望值)
(4)多挖坑、造渠,多栽樹,限制敵方的活動範圍
(5)足夠的戰略縱深(不至於三下五除二就把老家端了)
(6)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充沛的物資儲備、人員儲備(打得過、拼得起)
3、如果一個部隊面對古代騎兵:
(1)有優勢騎兵就主動出擊。
(2)沒有優勢騎兵就固守,主動收縮至城、關、隘、寨等防禦工事,或山林湖等優勢位置。
(3)沒有上述條件,就地進行防禦,以戰車排成環型陣,外圍配以拒馬、蒺藜、樁、坑、溝等,如果我方有戰馬,給戰馬留出可以出擊的空間。敵人到來以弓弩拒之。
(4)沒有戰車,以盾牌在外圍圍成陣勢,配以槍陣、弓弩,可緩緩移至優勢地勢如森林、高坡等,
(5)做好補給線的保護工作,必要時可以以補給為誘餌伏擊敵方騎兵。
4、如果一個人遇到敵方騎兵,如果沒有造化,基本上就送了人頭。
-
6 # 上將噯福斯
騎兵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衝擊力,二是機動性。
衝擊力重甲騎兵就是古代的坦克。三國之前,馬鐙還沒發明。騎兵以輕騎兵為主,雖然也有一定的衝擊力,但無法主宰戰場。
三國以後,馬鐙發明。重甲騎兵防護力極速提升,人和馬都有鎧甲,不懼刀槍。衝擊力無與倫比。從此以後,遊牧民族的軍事技術和戰略戰術,全面碾壓中原王朝,長達千年之久。直到火器的出現,這一局面才得以改變。
機動性機動力就是戰鬥力。所謂兵貴神速。騎兵部隊的行軍速度是步兵的數倍。進攻時,可以繞過敵人堅固設防的城池,大規模迂迴,深入敵後,出其不意,攻敵要害。撤退時,可以以急行軍迅速擺脫敵人,進入安全地帶。防守時,可以不斷後撤,誘敵深入,同時不斷襲擾敵軍後方,將敵人拖垮。也可以利用機動性強的優勢,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一路。然後迅速轉移,各個擊破。
總而言之一句話,騎兵就是好,騎兵就是棒。那麼怎樣對付騎兵呢?最好的辦法是,以騎兵對抗騎兵。對付騎兵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自己強大的騎兵部隊。大家都是騎兵,你有的優勢我也有,那誰怕誰!
漢朝消滅匈奴,唐朝消滅突厥,明朝驅逐蒙古,那都是因為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部隊!
沒有騎兵,想在草原大漠爭雄,簡直是痴人說夢。
以騎兵對騎兵,辦法好是好,就是太費馬。中原王朝還好說,湊湊合合還有些戰馬。偏安江南的政、權就不好弄了,沒有馬呀。他們有其他辦法。
第二種辦法,以步制騎。用步兵抗衡騎兵,實屬無奈之舉。但也絕不是毫無辦法、束手就擒。
步兵對抗騎兵
一靠強弓硬弩。發揮遠射武器的優勢,在對射中擊潰敵人。當年南宋大將吳玠就是用神臂弓射殺金兵無數,保住川陝地區。
二靠長槍巨斧。長槍巨斧,專克騎兵。當年岳家軍郾城大捷,就是靠長槍巨斧麻扎刀,殺的人為血人、馬為血馬!一戰殲滅不可一世的鐵浮屠。
三靠地形險要。岳飛雲,步兵利險阻,騎兵利平川。步兵要戰勝騎兵,必須佔據險要地形,發揮己方優勢,剋制騎兵機動性強的優勢。
第三種辦法,以水軍制衡騎兵。南軍北伐,往往後路被襲,糧草被斷。最好以水軍運送人馬和糧草,敵人騎兵無法下水,只能乾瞪眼!而我方轉戰千里,無後顧之憂。
-
7 # 北極星歷史
騎兵的戰鬥力比步兵要高几倍,漢朝時期擁有了強有力的騎兵才能和遊牧民族對抗。南北朝發展起來的具裝甲騎對付步兵更是強悍。李世民虎牢關之戰3500鐵騎擊敗十萬大軍。古代對付步兵最簡單的是長矛陣,但騎兵的機動性和衝擊力是無法替代的。蒙古鐵騎的戰術不會和你硬來而是採用迂迴戰術。唐朝的陌刀是對付騎兵的有效武器,但難於裝備而且要與其他兵種配合不能單獨對抗騎兵。
-
8 # 紅紅火火講歷史
古代騎兵就是古代的坦克,當騎兵閃電突襲,轟隆隆碾壓而來的氣勢,山崩地裂,山呼海嘯。給步兵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如果不是久經訓練紀律嚴明步兵方陣,在騎兵叢集攻擊下,無一倖免,全軍覆沒是必然的結局。
對付騎兵的也只能是騎兵,這是消滅騎兵的最佳方案。西漢初年,匈奴騎兵橫掃天下,囂張跋扈,多次攻擊西漢燒殺搶掠。仗著騎兵強悍騎射牛逼,匈奴一次次侮辱大漢帝國的尊嚴。漢高祖劉邦都被整個灰頭土臉。白登之圍受盡屈辱。不得不求親議和。這都是因為沒有強大的騎兵。到了漢武帝劉徹時,大漢帝國痛定思痛,開始大規模養戰馬訓練騎兵軍團。經過幾年積累實力。公元前119年,大漢鐵騎十萬在衛青,霍去病率領下,對匈奴展開了滅國之戰。
霍去病領大漢鐵騎,奔襲2000裡攻入漠北腹地,與匈奴左賢王部騎兵對陣血戰一天一夜,殺的匈奴騎兵人仰馬翻,被殲滅70400人。俘虜了匈奴貴族83人。斬首無數。一直追殺到匈奴聖山封狼居婿山,霍去病領大漢鐵騎,帶著一身匈奴血腥,耀武揚威于山下。大漢天威赫赫。霍去病登山祭天,大漢的尊嚴肅穆在草原蒼穹。宣告了一代騎兵之王匈奴的落幕和滅亡,大漢帝國以自己十萬鐵騎的剽悍,宣示了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誓言。
等大唐建立,仍然是用強大的騎兵對付兇殘的突厥騎兵。公元629年,大唐集合十萬鐵騎拉開了滅亡東突厥的序幕。一代戰神李靖為統帥,對世敵東突厥發動了兇猛攻擊。唐軍騎兵揮刀: 內外諸夷敢稱兵者,皆斬。萬馬奔騰,踏破突厥大營。李靖親自領三千精銳騎兵,與突厥騎兵血戰三日,殺的突厥騎兵節節敗退。唐軍很快攻入定襄城,東突厥頡利可汗逃走。不久兵敗俘虜,東突厥終滅亡。
從以上二場戰役可知,對付騎兵的永遠都是騎兵。沒有強大的騎兵,只能是戰略上處於劣勢和防禦。象我大宋,我大明缺少戰馬沒有騎兵,只能是用步甲用人命填抵抗騎兵衝鋒。從未有過主動攻擊對方,更談不上滅亡擁有強大騎兵的遼,金,蒙元,大清了。
-
9 # 方城闕
春秋戰國時期,兩國交戰還是以戰車為主,步兵為輔。以戰車衝撞敵陣,步兵隨後打掃戰場;點到為止,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上策。
而到了戰國中後期,趙國面對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侵擾,趙武靈王以變制變,胡服騎射,以騎兵對騎兵,昔日的戰車逐漸被機動靈活的騎兵所取代。騎兵做為一個新兵種的出現,使戰爭的裂度大大增強。
怎麼來對付敵軍的騎兵部隊?那當然是學趙武靈王以騎兵對騎兵。
可漢民族生來就是農耕民族,中原之地也沒有飼養馬匹的優良牧場,於是漢民族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歷來是以據險堅守的方式,消極應戰。
這一情形,直到漢武帝時方有好轉。漢武帝崇尚武力,不惜一切從西域各地買入優良馬匹,裝備自己的騎兵部隊。伯樂有了,像衛青、霍去病這樣的人才便有了用武之地,接連取得了對匈奴的好幾次大勝。
可既使是這樣,也還是馬匹不足,造成李陵率5千精銳步兵深入匈奴腹地被匈奴騎兵包圍,雖然依山據守,以大車擁塞兩面,憑藉強弓硬駑射殺匈奴騎兵,堅守了七天七夜,可最終還是全軍覆滅。
所以說對漢民族來說,對付騎兵始終是永遠的痛。有人說那岳家軍怎麼取得了朱仙鎮大捷,打敗了金兀朮的鐵浮屠、柺子馬。
可你要知道金兵南下,統共才有幾萬人,宋朝軍隊取得的幾次勝利,莫不是以人海戰、慘勝而獲得的。步兵對騎兵就好比兩個軍種,錯了一個時代。
所以說先皇們面對遊牧民族的騎兵,在沒有相應騎兵的情況下,棄地而走,退到南方江河湖汊的地方,據險而守,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中原之地、江南水鄉皆不是馬匹的優育生長之地,再加上漢族人與遊牧民族論馭馬之術,那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啊。
-
10 # 小莊說歷史
騎兵因為機動性強,擁有強大的突襲能力,所以同樣數量的步兵往往難以抵擋騎兵的衝鋒。所以,戰爭騎兵的最有效方法無疑是用騎兵對抗騎兵。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例就是漢朝反擊匈奴和唐朝反擊突厥。
但是,由於中原王朝往往都是農耕區,往往馬匹缺乏,而供養一個騎兵的開銷遠大於北方遊牧民族,所以,除非是王朝非常強盛時期,可以採取騎兵對抗騎兵的方式,否則多數王朝只能從作戰方式上進行革新,以期能用步兵來打退敵人騎兵的衝鋒。
那麼在古代,究竟怎麼樣才能戰勝騎兵呢?大體有三種方式。
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李陵、陳慶之、岳飛、沐英光這些名將。李陵以五千步兵殺傷數萬匈奴騎兵,其作戰特點即是依靠車輛自環為營(有點像衛青對武剛車的使用),再用強弓硬弩射殺匈奴騎兵,騎兵雖然機動性強,但在攻堅時卻非常吃虧,這也就是為什麼匈奴襲擾漢朝邊境時很少出現直接攻打城池的情況,而是採取誘匯出擊的戰術。
可見,古代對付騎兵的第一種有效手段就是堅城加遠端武器,明朝的袁崇煥在對付八旗騎兵時,也採取的是堅城加大炮的方式。
梁朝陳慶之的對北魏的戰爭,用七千步兵打垮了數十倍於己的北魏騎兵,這場戰役雖然是主動出擊,但在戰術上其實依然採取的是憑城防守的策略。據《梁書》記載,陳慶之在北伐時曾專門談到“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也就是說陳慶之的戰術是趁敵軍主力騎兵未趕到時,先行攻破對方城池,然後依靠這些城池來對付增援而來的北魏騎兵。
岳飛對付金國騎兵的方式脫離了上面提到的憑城固守的辦法,而是在手段上更加創新,岳飛根據金國重騎兵靈活性差的弱點,採用步兵用麻札刀和利斧頭,長槍盾牌掩護,弓兵配合的立體作戰方式,當然,前提是岳家軍軍令嚴整,士兵在面對騎兵衝鋒時,心理素質過硬,能做到視死如歸,否則岳飛的戰術很難發揮。此外,岳家軍也有少量的精銳騎兵,可以與金兵直接對抗而不落下風。
這是對付騎兵的第二種方式,即避敵鋒芒,協同配合,立體作戰。
明朝初年的將領沐英,充分利用了明軍火器強的優勢,創造性的採取了三段式射擊,這種利用武器優勢來對付騎兵的辦法後來也被英法聯軍用來對付清軍,只可惜沐英的這種戰術只在明朝初年時短暫採用過,到了明朝後期,雖然明軍依然擁有著武器優勢,但在對付八旗騎兵時往往佔不到便宜。
這倒不是火器對付騎兵的戰術失靈,而是明朝末年火器鑄造質量下降,火銃經常炸膛,而士兵的素質也嚴重下降,面對騎兵衝鋒心理素質極差,往往未等騎兵接近就隨意開槍,然後開始奔逃,導致戰術失效(明朝末年時的北韓軍隊在面對後金騎兵時,同樣因為士兵總體素質太低導致火槍戰術失效)。
雖然戰役效果因為其他種種因素打了折扣,不過依靠武器優勢來對付騎兵的確是第三種最有效的方式。
回覆列表
古代中西方騎兵分兩種,一種是以馬上射擊為主要手段的騎射兵,在馬鐙發明之前的騎兵基本都屬於這一類。另一類則是我們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裝備著重甲,長矛類武器的衝陣騎兵。
對付騎射兵,最好的辦法是同兵種互嗑,沒那麼多馬的話,則可以靜制動,用重甲步兵舉盾結陣,陣中設弩或弓來收拾。
對付衝陣騎兵則複雜得多。個人覺得,正面作戰 ,除了同兵種互磕外,所有的步兵戰法都是耍流氓 ,面對高速衝來,時速可達到五十公里的重甲騎兵和戰馬,步兵需要非常專業嚴格且長期的針對性訓練才可能有機會獲勝。
步兵對付衝陣騎兵,正確的打法是把騎兵引到崎嶇山路或狹窄地形,總之令其喪失掉速度優勢 然後或居高臨下或利用數量優勢才能予以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