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an139876657
-
2 # 半壺老酒半支菸
朱祁鎮殺害於謙,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他還殺害了自己的親弟弟朱祁鈺——奪門之變一個多月之後,病重的朱祁鈺在缺醫少藥的軟禁中居然漸漸好起來了,但是有一天突然就死掉了。怎麼死的?負責篡改史書的朱祁鎮當然說是病死的。
明英宗朱祁鎮第一次當皇帝的時候就是個昏蛋,寵信死太監王振,在土木堡坑死了數十萬大明精銳,然後他寵信的另一個死太監喜寧連他都背叛了,整天領著瓦剌太師也先到大明邊關敲詐勒索,還琢磨著怎麼把前主子朱祁鎮幹掉。 朱祁鎮也跟喜寧一樣做了“帶路黨”,甚至比喜寧做的更多,喜寧只是要錢,朱祁鎮還親筆寫信,讓大明邊關守將拿完錢之後還要開啟城門,放瓦剌人進去——當然,沒人聽他的。
這個朱祁鎮在幾個奸人的幫助下,“奪回”了原本就必然會落到自己頭上的CROWN——現任皇帝朱祁鈺已經病得一絲兩氣,而且有沒有子嗣,只等嚥下最後一口氣,CROWN就會在於謙、王直等人的建議下回到朱祁鎮頭上,連奏章都寫好了,可是朱祁鎮非要“奪門”。 朱祁鎮復辟的第一件事,就是殺害了保住大明江山不垮的第一功臣于謙,其他功臣殺的殺、免的免,可謂是兩次當皇帝,兩次都昏蛋。
這時候有人站出來反對了:不就是明英宗廢除了殉葬制度嗎?那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善舉呀!
可是大家別忘了,朱祁鎮下旨停止帝王死後嬪妃的殉葬,只是不忍心讓他的小老婆們殉葬而已,他這一輩子,就是為自己的老婆留了條活路,跟國家大事和老百姓生活沒有一個銅板的關係。就是類似於“分香賣履”的這點小恩惠(而且僅僅是針對皇帝老婆們),就被後人稱讚成“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而在土木堡無辜死難的數十萬明軍將士,他們留下的孤兒寡母過得怎麼樣,朱祁鎮連問都懶得問一聲。
朱祁鎮為了自己“奪門之變”名正言順,派太監蔣安勒死了替他守住大明江山的景泰帝朱祁鈺,殺害了忠臣能臣于謙和王文,抄了他們的家,把陳循、江淵、俞士悅等人充軍。
說于謙是“明代岳飛”,並不是過譽,事實上他的功績比岳飛還要卓著,因為他畢竟在抵抗外侮的時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保住了大明京城不失,還重挫了入侵的瓦剌大軍。
于謙的《石灰吟》,大家上小學的時候都學過,咱就不說了,他還曾經寫過一首《嶽忠武王祠》: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雲多。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不想一語成讖,他也像岳飛一樣,被奸臣害死,岳飛的罪名“莫須有”,于謙的罪名是“意有之”。如果說朱祁鎮故意淡化土木堡之變是為了自己面子好看,殺害於謙的理由很簡單也很被逼:就是為了復辟“師出有名”……
回覆列表
于謙的死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必然性。于謙作為挽救了明朝的社稷功臣,他的死應該說是政治的犧牲。那麼明英宗為什麼殺他,英宗真的昏庸無知嗎,我覺得不一定是這樣。英宗親征蒙古,土木之變使得英宗成了俘虜,而這場戰爭也讓很多跟隨英宗出征的官員失去了生命,一年後,英宗返回,沒有好的待遇,反而是又成了囚犯,再次登基皇位殺了于謙,想必有不得不殺的理由。首先,英宗親征失敗,朝中支援自己的官員死了很多,並且自己的威望一落千丈,雖然重新登基成了皇帝,但是朝廷裡除了輔佐自己登基的三個人,剩下的大臣是什麼態度根本無法確定,而此時石哼等人要殺于謙,英宗明知于謙有功,但不得不殺,畢竟英宗知道此時得罪石哼等三人無異於找死,他們三個一個武將,一個文臣,一個太監,勢利過大,而他們一旦造反,于謙根本保護不了自己,犧牲于謙更多的是為了穩固皇位,為自己贏得時間,培養自己的勢利最後剷除奸臣。實際上,于謙在英宗被俘後不能保太子登基,在景泰登基後,不能保太子東宮之位,在景泰被兵變時不能保景泰帝安全,所以英宗不可能信任於謙在自己出事後會保護自己,那麼犧牲于謙也就成了必然,但我覺得殺于謙的不是英宗,而是石哼等三個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