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者檟肅霜
-
2 # 王方顯才
太極拳是中國國粹,非物質文化遺產,博大精深,沒有一定的文化,是不行的,有位拳家大師說,學太極拳要大專以上的文化,我認為不為過,因為太極拳集武術.哲學.醫學.歷史.科學.國學之大成,有文化學習領會就快就深,悟性就高,少走彎路,師傅領進門,一點就通,這不是蠻練瞎練,一蹴就成的,我練了N年太極拳,半杯水晃盪,還覺得功夫不到,有的東西如基本功肢體語言.動作還不到位,講的難聽點,連"棚捋擠按.雲手″等基本動作原理邊練邊悟,一百人一百樣太極拳,任人說太極拳也好,太極操也好,講花拳繡腿也好,甚至太極午也好,一個人的太極拳與他人無關,這就要看書,看碟,自學成"才″,所以說練太極拳多如牛毛,真正學到手少如牛角,我覺得練好太極拳,要多看書,從書本上學。太極拳講"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有的師傅文化程度不高,教肢體動作行,講理論不行,講太極拳文化也不行!只有自學,只有自練,只有自悟,只有堅持不懈,學到老,練到老,用意不用力,開悟了,身體健康不老松!
-
3 # 跑科學
說起太極拳和文化修養的關係,有文化修養肯定對太極拳練習是有利的,但是文化修養並不是太極拳練習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在100年前相信不識字的太極拳師也是存在的,但這並不能影響他們的功夫,想練好太極功夫,首先要堅持到底的毅力,其次要還要有精益求精的境界。文化修養對學習和理解太極拳是有利的
太極拳是一個講究細緻和細節的運動,太極拳的練習過程會經歷基本功、盤架子、太極推手等內容的學習,良好的文化修養尤其是碰到有文化修養的老師對學習是非常有利的,文化修養有利於你更好的理解老師傳授的動作和拳論,同時良好文化修養可以讓你善於總結和反思,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古典的太極拳理論都是由古代的資深讀書人編著,如王宗嶽的太極拳論,這些理論非常深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才能理解和消化。
學習太極拳能否堅持到底和文化修養關係不大太極拳和任何一門武術一樣,想練得好必須要下很深的功夫,太極拳有「拳不打力,力不打功」的說法,功夫的產生必須要有時間的沉澱,想達到很深的太極拳境界,必須付出時間和精力,在這方面太極拳練習者需要的並不是文化修養,而是需要能堅持到底的毅力和品質,因為能長年累月的堅持練習太極拳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練習太極拳需要反覆錘鍊精益求精,練習者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是最重要的傳統的太極拳相對於別的門派,拳術套路比較少,比如楊氏太極拳拳術套路只有一路,陳氏太極只有兩路,這在中國傳統武術中是很少見的。這主要和太極拳的訓練方式是有關係的,太極拳的練法是慢練,一套80式的楊氏太極拳,練起來少則15分鐘,多則半個小時,如果套路太多了,會出現練不過來的情況。傳統太極拳的練法就是一個動作或一個套路不斷重複反覆錘鍊,精益求精長時間沉澱,這樣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太極推手的練習也是一樣的,不但要多推多練,而且要找不同的人實踐,在長時間的修煉之後,才能達到四兩撥千斤和借力打力的境界,所以想練好太極拳,練習者的堅韌不拔意志品質是最重要的。
結束:太極拳是一項充滿樂趣的運動,如果練習者單純是為了健身,練習難度就會大大的降低,大家可以學習現代簡化太極拳套路,這樣會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能體會到太極拳別具一格的快樂。
回覆列表
太極拳本身就是文化拳,屬於武文化的標誌。今天很多人以為,學武的都是粗蠢鄙夫,卻不知,我們民族歷史上,有武術功夫的上將軍,很多都是文質彬彬、有禮有節的儒林大家。比如石敬巖先生,比如嶽武穆,比如山右王宗嶽先生。武術始於肉搏、狩獵,但武者並不止於嗜血殺人。先賢以為:“殺心可熄!匡扶正義之心不可熄!”至高無上的武學,在於神武不殺。而以武止熄紛爭,達到不殺的境界,是必須透過讀書、文化去磨礪武者的心性的。太極拳,是儒家精神的踐行體現。先輩武禹襄先生、李亦畬先生,都是讀書人。儒家視死如歸的精神,光靠練拳,是出不來的。“雖千萬人,吾往矣。”大勇必須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