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資料完善度低

    “天人感應”天是指什麼?“天”既自然現象也,如“日月星晨、風雨雷電”也,山川河流、鳥語花香等等一切自然之現象。

    人指什麼?不用我多解釋,就是指我們人類自已,包括你、我、他及芸芸眾生也。

    “感應”、自然是“物質世界”在透過對我們人的感知器官的刺激和反應也。比如:聲音刺激我們耳模、香氣透過鼻、味透過舌、有形的物質形態和光色透過眼觀以及觸控透過面板,這些“聲光食色味”的感知傳入大腦神經而形成思考、思維、概念、判斷、記憶和儲存。這一系列過程,就是“天人感應”的過程。它一點不神秘,只要你不是“先天殘缺”特別是“腦殘和白痴”都能感應。這就是現代“哲學”上的“物質刺激反應”;也是“生物學”上的“刺激反應特性”,就這麼簡單,因此無倫誰先提出來,它都是人類認知的一大進步。

    “哲學”理論的建立,更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一次質的飛躍,並從此使人類由適應性自然感應或反應,上升為主觀上的“自主或自覺意識”上的反應。從而使人類能夠透過自然現象的表象,去揭示自然運動變化的內在本質,即“透過現象看本質”。

    “動物”同樣有刺激感應,但其遠不如人。比如“魚”,看到食物會自然反應來食取,但卻無法透過現象看本質,魚是看不到食物包褁下的“魚鉤”的,結果成為人們卓上盤中餐。所以,它一點不“玄孚”,並非某些所謂大師、大仙、大神的專有或什麼“特異功能”。

    一般健康、智力正常之人都具有“天人感應”的能力。比如,中醫透過“望聞問切”便能有幾分判斷其病輕或重,在表或在裡,如此而已。

  • 2 # 邊境行者X飛翠中國

    天人感應學說是中國漢朝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一套神學理論,成為當時君主獲得統治合法性的一個依據,同時也是儒生集團制衡君主的一個思想工具。

    天人感應之說,起源自《洪範》。《洪範》說:“肅,時寒若”,“乂,時暘若”,意思是說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董仲舒在這個理論基礎提出“天人感應”之說。

    作為非人格、類似宇宙根本法則,天意會具體顯示於種種自然現象中。董仲舒把“天”人格化,認為天是有意志的,能夠支配一切的最高主宰,為“百神之大君”。自然界的一切規律,以及人類的人事變化都是“天”所決定的。而人的生理構造,思想、感情、道德品質也是“天”按照自己的特點塑造的,人是為了體現天意被創造出來的。

    進一步,董仲舒認為君主是天的代表,受命於天。當天子行王道、施善政時,自然就會表現得風調雨順,四季分明,一切變化順暢。尤其是當新天子誕生或好天子出現時,天會顯現龍鳳麒麟等想像中動物等祥瑞來表示嘉許。天現祥瑞是在表彰帝王;災異則是譴責之意,而施政過失是產生災異之根本原因。當天子背離王道施行惡政時,天就會以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示警,進而予以懲戒。中國天人感應說獨特於其結合五行思想。

    一旦出現災情,如地震或久旱不雨,皇帝必須發表“罪己詔”,自稱無才無德,要避殿、減膳、罪己、求言,或赦免罪犯,詔求直言無隱,以補過失。

    例:

    中國學者蕭瀚統計顯示,漢朝15位皇帝下過罪己詔:其中漢宣帝下罪己詔8次,漢元帝13次,漢成帝12次。

    蕭瀚根據《二十五史》進行的統計顯示,共有79位皇帝下過罪己詔。例如曹魏黃初二年(221年)六月,發生日蝕,曹丕下詔罪己。宋寧宗嘉定六年(1213年),閏九月,有大雷。丙申,以雷發非時,下“罪己詔”。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大旱,皇帝命令相關單位祈雨,宰相等高官上表待罪。又召翰林學士党懷英起草“罪己詔”。北宋末年,金兵兵臨城下,宋徽宗也發過“罪己詔”:“言路蔽塞,諂諛日聞,佞幸專權,貪官得志。賦稅竭生民之財,戍役困軍伍之力。多作無益,侈靡成風。

    胡適認為天人感應此套理論是源自墨家中的“天志論”。

  • 3 # 忘記的煙花劍雨江南

    天人感應,其實我們不止天人感應,我們宇宙萬物都相互感應,只是我們沒有體會,我們每個人每個舉動都在改變宇宙萬物整的宇宙萬物也都無時無刻在改變我們自己。但幾乎所有人都為意識到自己可以左右世界,也就從未刻意去改變。少數人半信半疑,刻意去改變卻求而不得,因為時間的單一,我們有沒有改變無法求證,所有不能堅持。寥寥無幾的人堅持下來,內心應該會無比舒暢。

  • 4 # 愛飛沙589

    漢朝董仲舒先生提出來的,起先是想要遏制皇權的。“天人感應”就是要求統治者治理天下要合乎天道,否則老天就會降災。天人感應,我覺得是道家學說,而董仲舒是學儒學的。

  • 5 # 認樸明心

    “天人感應”,此語出自漢朝董仲舒之口。

    天人感應:此處的天人感應不是指人對自然現象的感應,而是指人對自然本體的感應。

    天人感應是人體中的無形物質一一心,與大宇宙中的無形物質一一道,兩者溝通時,人的一種反映。其內情是:人靜同天靜,兩靜質一性,內外無分別,心入大道境;其外在表現為:這一景觀,如被他人看到,人還是那個人,天還是那個天。

    這一哲學命題反映了在特定條件下,不同個體之間的聯係,揭示了一個超自然現象。

    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不是兩個概念而是一個概念。均指無極人心與無極天體合一時的感應。

  • 6 # 仙佛神光

    天人感應相應屬於“混沌學”蝴蝶效應一類,比“哲學”更基本更高階。在哲學層面,是把精神與物質分開來分析的,而在混沌學裡精神物質是一體的東西……

  • 7 # 漫長的byebye

    《易經》最講天人感應,其講究天地人三才,周武王曾說:人乃萬物之靈,說得就是人最懂天,最知道怎麼與天打交道,春耕夏長秋收冬藏,皆是順應天意,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要求人正其心,守其道,頂天立地,只有這樣老天才會保佑你,不然老天保佑什麼樣的人呢?

    其次,嗜慾深者天機淺,嗜慾淺者天機深,在那個物質匱乏,生產力低下的年代,勤勞節儉,清心寡慾是被先賢們所倡導的,所以將慾望跟天聯絡在一起容易被人接受,如果社會風氣變得物慾橫流,那肯定免不了爭鬥,畢竟物質有限,慾望無窮,一旦陷進去,哪還有心思去感應天意。所以天人感應也是一種教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女人似乎越來越開放了?該如何解讀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