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談論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解答。

    針對於全國絕大部分省份來說,高考普通批次錄取的規則都是平行志願投檔。而提問者提到的順序志願投檔模式,在現在的高考錄取當中幾乎很少用到。部分考生與家長可能並不理解什麼是平行志願,什麼是順序志願,誤認為平行志願等同於順序志願。順序志願與平行志願完全屬於兩種高考錄取投檔的方式,本文將重點根據提問者的問題,展開論述順序志願。

    順序志願的錄取方式是:志願+分數,側重於強調填報志願位置的關鍵性,分數並不是完全決定你是否錄取的重要因素。平行志願的錄取方式是:分數+志願,側重於強調高考考生分數的關鍵性,決定是否能夠錄取的主要因素是考生的高考成績。很多人可能並不理解理論規則是什麼,我將簡單的舉例分析順序志願的錄取:順序志願強調的是志願填報的主次問題。例如第一志願報考北京大學的考生有200個人,而北京大學只招生50人。那麼把所有第一志願填報考北京大學的考生按照分數高低進行依次排序,如果錄取投檔是1:1投檔。那麼第50個考生的高考分數就是北京大學的最低投檔分。如果考生是第二志願填報的北京大學,哪怕高考成績比第50個錄取的考生分數高,那麼北京大學第一志願就錄取滿,第二志願填報的北京大學也不會錄取他。(順序志願強調考生把哪所高校填到第一位的重要性,並沒有完全把分數優先作為第一準則。)

    而平行志願與順序志願不同的是,平行志願的錄取是按照分數優先。平行志願會把所有的考生按照第一名到最後一名依次排序錄取。計算機會檢索第一名考生的ABCDE志願,錄取結束以後才會檢視第二名考生的ABCDE志願……(平行志願強調的是考生分數是關鍵因素,而不是考生把志願放到第幾個位置,以分數為主,考生志願順序為輔錄取。)注:順序志願與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區別分析圖

    如果你所在的省份是採用順序志願錄取,你填報的第一所高校錄取你以後又退檔。如果第二志願的招生計劃沒有滿,那麼計算機會把第二志願所有的考生分數從高到底排序,知道錄取滿是為止。順序志願第一志願被退檔時,第二志願能否錄取你決定於第二志願是否招生計劃已經錄取滿。如果第二志願的招生計劃沒有錄取滿,且你的高考分數又比較高,那麼有很大的機率被錄取,至於多大的機率取決於考生的高考分數。

    順序志願並不是平行志願,很多人誤認為順序志願等同平行志願,順序志願也只有一次錄取的機會,其實是錯誤的理解。平行志願是多次模擬,一次投檔,如果考生提檔以後又被退檔的,那麼只能夠走徵集志願錄取。而順序志願如果提檔以後被退檔,只要後面的幾個志願沒有錄取滿,都有機會接著進行投檔錄取。注:高考採取平行志願進行投檔錄取流程圖示

    上述就是我的講解,不知道考生與家長是否理解順序志願與平行志願的區別與聯絡。兩者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一個以志願優先,一個以分數優先,兩者的側重點不同。目前來看,平行志願的錄取方式更有利於保護高分考生,避免高考落榜的現象。

  • 2 # 悟空志願

    順序志願第一志願退檔了,第二志願會錄取嗎?機率有多大?最近還有很多省份的考生在填報志願,其中絕大多數省份都採用的是平行志願,但也有部分省份、部分批次採取的是順序志願,對於平行志願和順序志願的填報規則,很多父母都不是很瞭解,我們今年就把這兩種填報志願的方式對比一下。題主所提的問題,在對比中簡答。一、順序志願和平行志願的投檔方式(一)、順序志願投檔方式順序志願投檔方式採用的是:志願+分數原則。每個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都有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第三志願......第M志願。【各個志願之間的地位關係是不平等的。第一志願優先權最高,其他志願優先權依次降低。】在錄取考生的過程中,招生辦先將報考了某一學校的所有第一志願的考生按成績從高到低排序。招生辦按照和高校之間商定的投檔比例,以及學生的高考成績由高到低進行投檔。需要指出的是各個高校都是按照先按第一志願錄取。把各個高校比較成一輛大巴車。每個考生先按想坐具體那輛車分類,然後再按成績由高到低排序上車。

    每個學校招生數量(每輛車的座位數)在當年是一定的。

    有的學校考生報的多,第一志願的考生數量非常充足,學校就錄取第一志願的學生,如果某一考生第二志願報考了這所學校,即使分數再高,也不會被學校錄取。有的學校第一志願的學生少於學校當年的招生數量,就考慮從二志願錄取學生。

    (二)、平行志願的投檔方式

    平行志願的投檔方式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的原則進行。

    平行志願是先將考生的分數由高到低排序,之後在按照考生的志願順序進行投檔。還是把學校看做是一輛輛大巴車,排名靠前的考生可以優先選擇學校。比如全省的第一名,對於全國的普通高校,他是可以隨意選的,他想上哪輛車就上哪輛車。然後,第二名、第三名......依次選學校。

    每個學校的招收人數(車的作為數)是一定的,如果某輛車已滿,其他考生只能選擇還沒有滿的車上車,分數是上車的第一標準。

    (三)、順序志願、平行志願具體例項對比

    具體的例項:假定有兩個考生,考生甲高考成績710分、考生乙高考成績690分,他們分別報考了清華大學(投檔分數線700)和北京大學(投檔分數線680分)。在報考情況一樣的情況下,按照順序志願和平行志願的方式錄取的結果恰恰相反。

    按照順序志願報考,甲的第一志願只清華大學、第二志願時北京大學,乙的第一志願是北京大學、第二志願時清華大學。假定考生甲沒有被清華大學錄取,在順序志願填報的情況下,因為乙報考北京大學是第一志願,甲報考北京大學是第二志願,雖然甲的分數比乙高20分,但仍然優先錄取乙,因為順序志願報考是志願優先。而按照平行志願,是先檢索考生的分數,考生分數高,就把考生的幾個平行志願全部檢索,如果考生的分數達到其中一個學校的投檔分數線,則進行投檔。考生甲比考生乙高考成績高20分,因此優先檢索考生甲的志願。假定甲沒有被第一志願清華大學錄取,雖然考生甲的平行志願第二個填的是北京大學,但由於甲的分數高,北京大學優先錄取甲,因為平行志願是分數優先。

    透過對比,我們發現,雖然分數相同,報考學校順序一致,但報考志願方式不一樣。錄取的結果則可能完全相反。

    二、順序志願、平行志願的“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

    在廣大家長以及志願報考規劃師當中,非常流行“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這一填報志願原則,這一原則符合報考志願設定梯度的原則,有一定的科學性,也符合我們的報考心理。

    但如果不能真正理解當中的含義,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否則很可能付出巨大的代價。

    對於多數人來說,衝不是必須的,而穩和保則是需認真考慮的。

    (一)、衝是一種冒險的行為,能衝上去的機率本省就不高。那麼什麼情況下適合衝一衝呢?

    總體來說,能夠接受衝帶來的風險,衝能夠有質的方面的提升可以考慮衝一衝。

    比如衝不上,能夠接受復讀,衝上了,學校層次有質的飛躍。

    一個衝成功的例子: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那時候還實行的是順序志願,一個學長平時學習很好,但當年發揮的一般,高考完,第一志願隨便填了個南開大學。沒曾想竟被錄取了。由於當時是順序志願。加上南開大學上一年的分數很高,當年的高考題又南,學長衝南開竟衝成功了。放在現在的平行志願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二)、順序志願下的“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

    順序志願下,第一志願顯得非常重要。選擇第一志願要慎之又慎。要保證第一志願被錄取的機率在50%以上。

    如果沒有被第一志願錄取,或者被第一志願退檔,那麼接下來最大的希望就是第二志願了。第二志願是保,如果第二志願沒有被錄取,第三、第四志願被錄取的機率就更小了,因此第二志願一定要填好。

    為了保障第二志願能夠被錄取,第二志願的選取就十分關鍵了。通常選擇一些地域比較偏的城市,學校排名不是很靠前的學校,作為保底。

    【在這裡我們回到題主的問題——順序志願第一志願退檔了,第二志願會錄取嗎?機率有多大?】

    這個沒有一定之規,第二志願能否被錄取,主要取決於第二志願具體報考的學校。報考的依舊是高大上,那麼被錄取的機率就很低。

    順序志願報考,是按照志願報考,一些學校報考的人數不多,才考慮第二志願。如若報考合適,還是有大機率被錄取的。

    這也又側面說明了第一志願報考的重要性,同時對於衝一衝更需要慎重,換句話說,順序志願衝一衝不是絕對需要,相反很多情況下,不考慮衝的情況多一些

    (三)、平行志願下的“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

    1.慎重衝一衝

    平行志願中,還有一個錄取規則是一次投檔。就是在一個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檔機會,衝一衝很大程度上的是衝學校,衝不上,看下一個平行志願;衝上了,通常不會被錄取到熱門專業,接受專業調劑嗎?,接受被錄取,不接受,被退檔,只能考慮參加志願徵集或下一批次的錄取。

    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而例子:

    假設考生A今年的高考成績是621分,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分數。考生透過查詢歷年的資料,發現有可能被南京大學錄取。抱著衝一衝的想法,衝了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投檔線是620分,衝上了,但是他報考的各個專業並沒有達線,如果他服從調劑,那麼會被南京大學不是很熱門的專業錄取。如果他不服從調劑,那麼考生A就會被退。

    這個批次的其他學校,比如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學校都和他沒有緣分了,即使下邊的學校分數再合適,專業再怎麼好,都和考生A 沒有關係了,因為在一個批次中、投檔只投一次,他只能等待志願徵集或者下一批次的錄取了。

    因此對於衝一衝要仔細斟酌,同時對於是否服從調劑,也要好好考慮

    2.穩一穩、保一保是必要的

    有的考生在報考志願的時候,目標非常明確,想去自己想去的城市,理想的學校,心儀的專業,那麼就需要犧牲掉一部分分數。正所謂有所失才有所得。按照這個思路報考,也是不錯的選擇。

    同樣,對於保一保,個人認為,重點是保專業。保自己喜歡的專業、熱門專業。

    在進行穩一穩、保一保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各學校以及專業的梯度。梯度設定合適才能保證被錄取。

    (三)順序志願和平行志願的風險

    不管是順序志願還是平行志願,在報考志願的時候,都存在一定的風險。

    1.順序志願的風險在於報考志願相對比較複雜,很難確定第一志願。第一志願填報不好。考生很容易落榜,同時也存在浪費分數的情況。

    平行志願的風險主要是滑檔和退檔

    【結語】:順序志願填報難度更大,需要具備更高的填報水平,特別是第一志願一定要填好,同時第二志願要作為保底。自己掌握相關填報技巧的同時,也需好好查詢相關資料。若感覺自己乏力也可請教老師,老師通常會給出比較中肯的建議。

  • 3 # 高考第一志願

    順序志願規則目前一般應用在提前批院校的錄取。下面針對提前批的院校和順序志願的錄取規則,談談自己的看法。

    順序志願的第一志願退檔了,第二志願會錄取嗎?機率有多大?這個問題的答案,完全取決於你的第二志願填報了什麼樣的學校。什麼樣的院校填報在第二志願能夠錄取,我們來分析一下提前批錄取的那些學校,給他們分個類。

    一類是熱門院校。有的學校比較熱門,每年在順序志願錄取的第一志願考生,完全能夠滿足學校的招生計劃,如果你把這樣的學校填報在第二志願,基本沒有機會錄取。比如以小語種、試驗班為主的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只招師範專業的師範院校;公安警校等。

    二類是專業冷熱不均。有的學校部分專業不受待見,很多考生在填報這樣的學校時,在專業調劑選項上,經常不服從專業調劑。這種學校雖然是120%的投檔比例,也經常出現第一志願無法完成招生計劃的情況,只好錄取第二志願、第三志願考生。這樣的學校填報在第二志願,有一定的錄取機率。但是第二志願、第三志願錄取的專業,熱門專業肯定沒有,基本上都是考生的不待見的冷門專業。比如既招收指揮專業,又招收非指揮專業的軍校。

    三類是冷門院校。有的學校名氣聲望不高專業不受追捧,或者學校所在地區偏遠,每年在錄取時明顯第一志願生源不足,經常錄取錄取第二志願、第三志願考生。所這樣的學校填報在第二志願,錄取的機率比較大一些。比如一些航海類院校,偏遠地區的軍校。

    以上是針對提前批錄取的學校,簡單地劃分為三類。第一類院校在第二志願、第三志願明顯沒有機會,第二類看運氣,第三類機會相對多一些。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如果感覺自身的高考成績競爭力不夠,同時也是非常想在提前批的院校裡錄取,也可以換一種思路,在第一志願填報第二類院校甚至第三類院校,把田忌賽馬的智慧用在這裡,錄取的機會應該更大。

    關於順序志願的投檔

    看到一些回答並沒有把順序志願的投檔規則說清楚。這裡再把我理解的順序志願投檔規則向大家解釋一下。

    順序志願一般允許考生填報三個院校志願,分別是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第三志願。每個院校志願允許有填報若干專業志願。在投檔的時候,順序志願是多輪投檔,這點與不平行志願的一次投檔區別很大。

    順序志願的投檔,首先是針對第一志願進行投檔。把所有考生按第一志願分組,把每個組的考生再按高考成績排序,分數高的優先投檔,投檔比例一般是120%。如果學校計劃錄取100人,會把這一組裡成績最高的120名考生投檔。

    第一志願投檔錄取之後,會針對第二志願進行投檔。在第一志願未能完成招生計劃的學樣、第一志願未被錄取並且填報了第二志願的考生,參加第二志願投檔。

    如果第二志願投檔錄取之後,還有院校未完成招生計劃,就會進行第三志願投檔。仍然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未被錄取並且填報了第三志願的考生,參加第三志願投檔。

    第三志願投檔錄取結束之後,如果還有院校未完成招生計劃,下一步就會進入徵集志願環節。

    關於順序志願的投檔,就為大家介紹這麼多。其實在具體專業的錄取上,還有許多規則上的細節,如果有興趣,可以和我私聊。

  • 4 # 嗨老師

    某省提前批(順序志願)理科每年招5000人(80~100個學校),其中有約50人會在第二志願錄取,涉及5~8個學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品種最大的狗,可以打得過品種最小的老虎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