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熒熒之光通天之亮
-
2 # 時光如筍
第一,教育方式的改變。當代我們的教育雖然用的是漢語、漢字,但教育方式是西式的,尤其“五四運動”運動以後提倡白話文,這在一定程度割裂了我們同古代文化的聯絡。中國古代是文史不分家的,直到清末,中國的知識分子還是能讀懂大多數古文的,提倡白話文後,大多數知識分子就讀不懂古文了,從此中國古代史和古代文學在學校裡成為了一個專門的學科,到今天仍然是這樣。當然,使用白話文是歷史的進步,這和西漢時隸書,楷書替代小篆成為通用文字道理是一樣的。
第二,語言不同。不要認為漢語是千古不變的,時代不同語言所要表達的意思就不同,特別是其中參雜的很多方言,俗語。古代的白話文,放到今天我們來看和文言文沒什麼區別!《壇經》是用唐朝的白話文寫的,《三國演義》是用明朝的白話文寫的,今天我們能直接看懂原著嗎?不說這些,就連清朝人曹雪芹用白話文寫的《紅樓夢》,現代人捧著原著看也有很多不懂得地方,這才過去200年啊,何況兩三千年的古文!
第三,詞性不同。文言文絕大多數都是單字詞,往往一個字就代表很多意思,比如“亂”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既代表混亂,雜亂,也代表統治,治理。而現代文絕大多數是疊詞,混亂,雜亂,統治,治理都是疊詞,各有各的意思,這也是文言文一段話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一整篇的原因!!!!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3 # 沱湖岸邊009
文言文是有難度等級和層次的,一等是先秦典籍,二等是漢之後的文章。
一等裡面又有三個層級,一級是春秋之前的,如《尚書》《周易》《詩經》《儀禮》等。二級是春秋時期的,如《春秋》《論語》《道德經》《孫子》等。三級是戰國時期的,如《左傳》《孟子》《荀子》《韓非子》等。
二等裡面也有三個層級,一級是兩漢六朝的,如《史記》《漢書》《三國志》《搜神記》等。二等是唐宋的,如唐詩,宋詞,八大家散文等。三等是明清的,如各學派文章等。
文言文特別是先秦文言文,承載著傳統文化,必須有古文功底,閱讀才有意義。所謂古文功底,即對傳統文化學,文字學等有較高的認知。
有興趣可以多看一些,看不懂也不影響吃飯。
-
4 # 山東程二哥
讀書少。本人讀《史記》,只看少量註釋就行。讀明清之後的文言文,幾乎不用看註釋,如《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
-
5 # 宣宏宇
正常!世界上每個民族的大多數人都並不真正懂自己的母語,而只不過是能夠進行日常的口語應用罷了,所以咱們會有語文課開出,英國也有英文課開出,至於祖先的語言文字就更得專門學習了!消滅階級容易,消滅文化階層則任重而道遠!
-
6 # 聊天說理閒談
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古漢語文言文是與現代漢語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一門文科學科,需要從基礎起認真學習訓練,由淺入深逐漸掌握。二是大量閱讀古代典集文章,古語說書讀三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三是如是經過系統的漢語專業的學習,就一切都弄懂明白了,也就不會提這類問題了。
-
7 # 伯煜
中國的文言文源自古漢語基礎,文字繁絮冗雜筆畫多,是標準農耕小農經濟社會文化產物,進入到工業文明時代後,出現了許多新詞語,而古漢語和文言文就不能表述出來,工業社會講求效率,文章、文字必須要簡化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為了更好融入、進入工業文明,自然而然要出現簡化漢字和現代白話文,但為了繼承中華歷史和文化,絕不能完全摒棄文言文。
回覆列表
文言文,想說懂你,真的好難
文言文,是相對於新文化運動之後的白話文來說的,特點就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那麼文言文為什麼難懂呢?
一是古人用語習慣跟我們今人大不相同。古人的很多用詞,現如今很多都不用了,因為晦澀、生僻,有的筆畫又特別多,不容易被現在的孩子學習。其實讀懂文言文就跟學英語、法語、俄語差不多,因為平時不用,也接觸的少,所以往往就會感覺很難懂。
接觸多了,自然而然就容易懂了。平常可以多讀幾次《論語》《中庸》《大學》《道德經》《出師表》《菜根譚》等文言文書籍,藉以提升自己理解古文的能力。
二是古人的詞語很多都是特指。如太監就很多叫法,如:貂璫、寺人、黃門、內臣、中官、內官、中貴、內豎、太監、閹人、閹宦、老公等等,實在是讓人丈二摸不著頭腦,再加上古今異義詞、別字、通假字特別多。文言文中的漢語意思和現代漢語的意思往往不同,甚至大不相同,如妻子,在古文言文中不僅僅指老婆,還指兒子和女兒,而現在就指老婆一人,並不包括兒子和女兒。比如“中國”一詞,古代僅僅指中原地區,也就是今河南省一帶,而今天“中國”一詞指中國全境。比如“亡”,在古代指“逃跑”的意思,而現在的“亡”,一般是指“死亡”的意思。比如“涕”,在古代文言文中指“眼淚”,如諸葛亮就經常流涕,也就是流眼淚。而現在“涕”,指“鼻涕”。又如“卑鄙”,在古代指“地位低下、見識很少”,是一種謙虛用語,無任何褒貶。而現在的“卑鄙”指的是說話、行為極其惡劣、歹毒、下作。“卑鄙”一詞也成了貶義詞。正因為特指的多、各種異義詞多,所以比較難懂。
三是知識儲備不夠。比如古文言文中的故事、傳記、姓名、稱謂、官職、地理、宗法、禮俗、服飾、器物、音樂、法律等,涉及面太廣,而且用的詞語往往比較晦澀,如“丁憂”,就是為誰去服喪的意思,服喪結束了叫“服闋”。又如“大牢”指的祭品中要有豬牛羊三種,而“少牢”呢,就是指豬牛羊三種中有兩種就可以了。正是因為這些稀奇古怪的詞語,所以文言文才那麼難懂。要想理解好文言文,就一定要增加自己的文言文知識儲備,儲備的多了,自然就好懂了。
以上三點原因就是文言文難懂的原因,您認為呢?